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片联合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5R)治疗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失效)的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每天餐时口服阿卡波糖片,早、晚餐前即刻皮下注射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25R);对照组每天早、晚餐前30min皮下注射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根据血糖水平,每3d调整一次胰素剂量,以空腹血糖(FPG)〈8.0mmol·L^-1。餐后血糖(2hPG)〈10.0mmol·L^-1。。为治疗目标,共治疗12周,观察FPG、2hPI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反应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2组的全天血糖谱、HbA】c较治疗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2hPG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尸〈0.05),治疗组胰岛素用量(28_3±6.40)U·d^-1较对照组显著减(35.70±5.80)U·d^-1(P〈0.01),低血糖反应发生l例(2.5%)明显低于对照组8例(20%)(p〈0.05)。结论阿卡波糖片联合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5R)为针对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种较有效、安全的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31岁,因口干、乏力、多饮、多尿,加重1周,并出现双下肢水肿、冰凉等不适症状于2013年6月26日入住武威市人民医院。入院后查随机血糖31.6 mmol/L,血压180/100 mmHg,尿常规提示:葡萄糖(++++),蛋白质(+++)。诊断:1型糖尿病,高血压3级(极高危)。入院前患者长期注射门冬胰岛素、重组甘精胰岛素控制血糖,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控制血压,均未发现不良反应。治疗:前列地尔注射液(脂微球)20μg/d;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d;复方a 酮酸片:2.52 g/次,3次/d;门冬胰岛素5 u 餐前15 min皮下注射,3次/d;重组甘精胰岛素14 u皮下注射,1次/22:00时。患者于入院后第3天出现双下肢酸软、无力、麻木、针刺样感、头晕等症状,第4天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地特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50例早期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7.0≤空腹血糖≤13.9mmol·L^-1)随机分为治疗组(给予地特胰岛素)和对照组(给予甘精胰岛素),均按初始剂量0.2u·kg^-1·d^-1 ,ih,q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糖化血红蛋白、血糖及胰岛素分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糖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短(P〈0.01),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均减少(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是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有效的基础胰岛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CSII)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将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CSII联合CGMS调整胰岛素用量.对照组采用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及手指血糖监测仪调整胰岛素用量,在治疗后第4天观察两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接受胰岛素泵治疗4d后各时间点的血糖(空腹,早餐后2h,午餐后2h,晚餐后2h,22:00,02:00)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进行CSII与CGMS联合应用,可良好控制患者全天血糖水平。CGMS能全面掌握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CSII和CGMS联合应用可以优化胰岛素用量调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对于血糖初诊高、降糖口服药及其他类胰岛素控制血糖效果较差的2型糖尿病(DM)患者,应用赖脯胰岛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观察。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采用赖脯胰岛素25治疗的120例2型DM患者,66例2次/d皮下注射(2次组);54例3次/d皮下注射(3次组)。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情况。结果两组经14d治疗后血糖值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01),两组血糖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2次组发生低血糖事件17例,3次组发生1l例;2次组胰岛素用量为(0.44±0.14)U/kg,3次组胰岛素用量为(0.62±0.16)U/kg,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次/d或3次/d赖脯胰岛素25皮下注射,对2型DM患者,均可控制HbAlc。及血糖,3次/d效果较满意且无增加低血糖风险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复方甲亢片治疗糖尿病伴甲亢的临床疗效。结果: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糖尿病伴甲亢患者7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38例。常规组患者单纯给予甘精胰岛素进行注射,研究组在甘精胰岛素注射基础上联合复方甲亢片进行治疗,并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空腹、餐后2 h血糖水平进行对比。另外,将两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26%,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3.68%;研究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住院天数等指标分别为(10.62±9.34)d、(43.12±10.34)U、(6.38±2.30)d,常规组为(19.73±8.67)d、(60.75±19.43)U、(9.75±4.80)d;研究组患者空腹、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相较于单一疗法,将甘精胰岛素联合复方甲亢片运用于糖尿病伴甲亢患者治疗中,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胰岛素用量,同时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维持血糖水平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控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效果。方法对无糖尿病史的SIRS患者,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在开通静脉通道前采集静脉血监测血糖,血糖值〉11.0mmol/L患者,采用连续静脉输注胰岛素控制血糖48h,然后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42例)先计算出前24h静脉输注胰胰素总量,然后将总量的50%作为基础胰岛素用量,即甘精胰岛素用量,夜间皮下注射1次/d;每餐前加速效胰岛素0.05U/kg,根据血糖情况每1~2d调整胰岛素用量。对照组(145例)同样先计算出前24h静脉输注胰岛素总量,然后根据总量分配三餐前速效胰岛素用量,联合睡前使用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根据血糖情况每1—2d调整胰岛素用量。每2~4h监测血糖1次。结果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治疗后平均血糖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每天胰岛素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SIRS发生应激性血糖升高患者,甘精胰岛素配合三餐前速效胰岛素治疗能更及时、有效、安全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8.
陈洁  乐江 《中国药师》2014,(6):912-915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与格列本脲(Gli)联用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复制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观察Cur(100 mg·kg^-1·d^-1 ig) ×5 d单用及与Gli(1 mg·kg-·d^-1ig) ×5 d联合应用对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血浆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肝糖原、肝毒性相关指标以及CYP3A活性的影响.结果:Cur能进一步增强Gli的降糖作用,应用Cur后比单用Gli进一步降低空腹血糖(22%至69%),上调胰岛素及肝糖原水平(49%、19%至126%、81%).Cur可显著下调肝损伤指标,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Cur单用或与Gli联用均显著抑制CYP3A活性.结论:Cur可使Gli降糖效应增强,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Gli代谢酶-CYP3A活性,使Gli代谢延缓,致使其降糖效应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观察瑞格列奈片(诺和龙)联合胰岛素治疗单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且胰岛素用量减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血糖控制较好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以随机抽样法分成对照组(服用卡托普利片)及观察组(服用美托洛尔片)各60例。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片25~50 mg,3次/d;观察组给予美托洛尔片25~50 mg,2次/d。初始剂量均为半量,治疗12周后,观察2组患者血压、血糖、心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胰岛素水平及血压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美托洛尔片对合并2型糖尿病的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对血糖代谢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83岁,因血压升高20余年,控制不佳3个月于2014年4月12日入院心内科。患者既往有2型糖尿病史20年,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片(格华止,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药准字 H20023370,规格:0.5g)0.25g,3次/ d,餐中服用,无其他诱因(未使用不洁食品,未进行大量饮食和运动)约半月呕吐1次,入院后调整为0.5g,3次/ d,餐中服用,用药近1周,患者每天进食后均出现呕吐,为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血糖水平波动在6.0~16.8mmol/ L。查体:面色潮红,面部毛细血管扩张,颈动脉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律齐,无杂音,无抬举样搏动,腹软,无压痛或反跳痛,墨菲征阴性,双下肢不肿。头颅 CT 平扫示老年性脑改变;胃镜检查示慢性胃炎;眼底检查示视网膜动脉硬化。患者入院近1周精神及食欲不佳,大小便正常,其他无异常。呕吐4d 后给予多潘立酮片10mg,3次/ d,口服治疗,患者仍呕吐,与入院前几天相比,症状较轻,呕吐7d 后患者痛苦难忍,故停用二甲双胍片,停药后患者未再呕吐,但血糖水平控制不佳,波动在5.8~21.3mmol/ L。呕吐症状好转3d 后改服二甲双胍肠溶片(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北京利龄恒泰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11021560,规格:0.25g)0.25g,3次/ d,餐前服用,连续治疗4d 患者未发生呕吐,血糖水平波动在10.8~20.5mmol/ L[1、2]。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不同时间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内分泌科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型糖尿病患者35例,应用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在甘精胰岛素不改变用量前提下,给药时间由22:00调整到18:00前后,比较时间调整前后3d患者空腹血糖(FBG)、早中晚餐后2h血糖(2hPG)和午餐前血糖的变化情况、门冬胰岛素的用量及午餐前患者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甘精胰岛素调整用药时间后,患者午餐前血糖调整至理想水平,FBG、午餐后2hPG下降显著(P<0.05),早餐后2hPG和晚餐后2hPG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门冬胰岛素早餐前用量减少,午餐前和晚餐前用量增加;午餐前低血糖事件显著减少(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在不改变甘精胰岛素用量情况下,给药时间由22:00调整为18:00,可平稳降低空腹血糖,减少午餐前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单用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单用胰岛素、体质指数(BMI)≥25、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胰岛素+罗格列酮)组32例,在使用胰岛素的基础上联合罗格列酮4mg/d口服,并根据血糖水平适时调整胰岛素用量;胰岛素组30例,继续应用胰岛素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12周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rB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c肽(FCP)、餐后2hC肽(2hCP)、糖化血红蛋白(HbA,C)、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BMI、胰岛素用量的改变。结果治疗后4、8、12周时,2组血糖、HBA,C均下降;4周时,2组胰岛素用量均增加;8周时,2组BMI增加、TG下降,2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8周时,(胰岛素+罗格列酮)组胰岛素用量减少,而胰岛素组用量继续增加,治疗12周时,2组TC、TG下降,(胰岛素+罗格列酮)组胰岛素用量进一步减少、A/C、2hCP下降,I-IDL-C升高,组间同期及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罗格列酮可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减少胰岛素剂量,改善代谢综合征的一系列异常,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天麦消渴片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苑晓烨  杨圣俊  温志谦  李芳 《河北医药》2011,33(12):1811-1812
目的观察胰岛素联合天麦消渴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单纯使用皮下注射胰岛素而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胰岛素,治疗组胰岛素加服天麦消渴片,观察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浆胰岛素水平,外源性胰岛素用量的变化等。结果治疗组FPG、2hPG、HbA1c、血浆胰岛素水平、外源性胰岛素用量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0.01)。结论胰岛素与天麦消渴片联用能够降低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5.
1临床资料 患者,女,57岁,服用地塞米松16年,停药20d,四肢关节疼痛20d,神志不清1d,于2008年12月16日来我院住院治疗。患者于1992年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开始服用地塞米松片,6片·d^-1(0.75mg·片^-1),服完100片后,改1~2片·d^-1,关节疼痛加重时肌内注射地塞米松5mg。  相似文献   

16.
1例58岁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盐酸二甲双胍(0.5g,2次/d口服)及胰岛素(三餐前分别皮下注射胰岛素8、8、10U,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8u)治疗,因效果不佳加用西格列汀(100mg,1次/d口服)。3周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伴腹痛。实验室检查:血清淀粉酶499U/L,尿淀粉酶933U/L。腹部超声检查示腹腔积液。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停用西格列汀、盐酸二甲双胍,继续应用胰岛素,并给予抑酸、抑酶、补液等治疗。6d后,患者病情好转,血清淀粉酶76U/L,尿淀粉酶288U/L。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途径,扩大治疗该病的临床思路。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糖尿病教育,定时、定量三餐饮食,并适量运动,使患者了解糖尿病自我护理知识。选择诺和灵30R、诺和灵R、诺和灵N胰岛素,起始按照餐前短效+基础胰岛素(3R1N)的治疗4次比例大致为:1.2:0.8:1:0.6,进行强化治疗,待血糖控制良好后,改用诺和灵30R2次/d治疗。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结果46例中有9例胰岛素用量较少,血糖控制平稳,停用胰岛素,仅靠运动、饮食治疗;有16例口服降糖药物,有21例小剂量胰岛素诺和灵30R皮下注射治疗,血糖控制均较为理想。结论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好,使用安全、可靠、方便,是目前治疗较为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 T2DM患者64例,均为单用胰岛素血糖控制欠佳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加用格列美脲2~4 mg/d,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对照组继续应用胰岛素治疗,并根据血糖加大剂量。12周后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每日胰岛素用量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BG、2 hBG、HbA1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胰岛素用量减少(P〈0.05);所有入选者共发生低血糖6例,其中观察组2例,对照组4例。结论 T2DM单用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者,加用格列美脲可显著改善血糖控制,低血糖发生率低,并可减少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联合胰岛素治疗超重/肥胖、胰岛功能受损且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2017年7月1日-2018年6月30日收治于我院的5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用药方案分为对照组30例及达格列净组25例。对照组给予包括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在内的降糖基础治疗,达格列净组给予降糖基础治疗+达格列净,观察至出院(约10 d),比较2组间及治疗前后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达格列净组的胰岛素用量和达标时间显著降低(P<0.01);住院第2、5天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显著降低(P<0.01),住院第10天的体质指数(BMI)也显著降低(P<0.01),降低程度与初始BMI呈正相关趋势。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轻微低血糖1例,达格列净组发生乏力1例,出院1个月后随访发现女性患者发生生殖系统感染2例和泌尿系统感染1例。结论:在降糖方案中加入达格列净用于超重/肥胖、胰岛功能受损且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能够快速起效降低血糖、缩短达标时间,显著降低BMI和胰岛素用量,女性患者需要密切监测有无生殖泌尿系感染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研究。方法:56例体重指数(BMI)〉24kg·m~(-2)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在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基础上,给予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二甲双胍片0.85 g,po bid。治疗12周,分别观察两组胰岛素用量、BMI、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HbAlc、FPG及餐后2h血糖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胰岛素用量及治疗后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lc稍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能较好的控制血糖达标,有效改善代谢紊乱;加用二甲双胍可明显减少甘精胰岛素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