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提高对垂体大腺瘤经蝶入路术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表现的认识, 探讨术后首次影像随访的合理时机。  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垂体大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 所有病例均有术前和术后至少2次不同时间点(1周内、3个月、6个月、1年)的MRI资料。  结果  根据术前资料分为非侵袭性大腺瘤(24例)和侵袭性大腺瘤(16例), 术后11例见肿瘤残留, 均为侵袭组。术后早期(1周内)鞍区仍可见软组织影, 高度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术后填充物在增强图像上无强化; 残留肿瘤组织轻度强化, 而残存垂体明显强化。术后中期(3个月)填充物明显或完全吸收, 垂体常塌陷, 残留垂体显著强化, 且有不同程度的复张; 残留肿瘤清晰度与早期MRI表现无明显差别。术后晚期(6个月、1年)影像改变与中期比较多无明显变化。蝶窦内炎症吸收缓慢, 多数在术后6个月以上仍存在。肿瘤复发多出现在手术1年后, 表现为残留肿瘤增大(2例)和新出现软组织影(1例)。  结论  垂体瘤术后不同时间段MRI表现有不同的特点, 熟悉这些特点可更好地为临床诊治作出准确的评价。非侵袭性大腺瘤术后3个月复查足以满足临床需要; 对术后有残留的侵袭性大腺瘤, 术后早期或中期复查均可显示残留肿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两种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示踪剂对肝脏占位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本院2004年10月至2010年8月经常规检查无法定性的肝脏占位患者40例, 所有患者均接受18F-去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 18F-FDG)-PET和11C-乙酸盐(11C-Acetate)-PET检查。  结果  40例肝脏占位患者经病理证实恶性病变33例, 癌前病变2例, 良性病变5例。双示踪剂PET检查诊断恶性病变34例, 敏感性为97.1%, 阳性预测值为91.9%;18F-FDG PET诊断恶性病变20例, 敏感性为57.1%;11C-Acetate PET诊断恶性病变29例, 敏感性为82.9%。对于不典型增生、高分化及中高分化的肝脏恶性肿瘤, 11C-Acetate的敏感性为100%, 显著高于18F-FDG的敏感性28.6%(P < 0.01);对于低分化、中低分化的肝脏恶性肿瘤, 18F-FDG的敏感性稍高, 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两种PET示踪剂联合应用能提高肝脏占位的术前诊断率, 且有可能提示肿瘤的分化程度, 对于手术的选择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对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对比分析细针抽吸活检(fine needle aspiration,FNA)和粗针穿刺活检(core needle biopsy,CNB)的诊断效力。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经影像学检查发现胰腺肿物并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胰腺肿物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穿刺方法不同分为FNA和CNB两组,每组随访至少6个月,根据手术病理、重复活检或随访的临床进展确定最终诊断,对比两种活检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  结果  共160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FNA组95例,CNB组65例,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的总体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3.8%、100%、100%、64.0%、94.4%。CNB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稍高于FNA(94.7%比93.1%,72.7%比57.1%,95.4%比93.7%),但两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主要并发症2例(1.3%,2/160),包括1例急性胰腺炎和1例穿刺后针道种植。  结论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对于胰腺占位性病变是一种有效、安全的诊断方法, FNA和CNB的诊断效力在本研究中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组织活检(core-needle biopsy, CNB)对甲状腺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04年11月至2011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117例进行CNB、有完整手术病理或随访资料的甲状腺病变患者, 回顾性分析其甲状腺病灶的CNB及病理结果。  结果  CNB结果显示, 117例甲状腺病变中良性85例, 恶性28例, 可疑恶性2例, 取材不满意2例, 取材成功率98.3%;弥漫性病变37例, 甲状腺结节80例。29例手术患者术后病理显示恶性24例(22例乳头状癌, 2例淋巴瘤), 其中5例CNB为良性(假阴性); 良性5例。80例甲状腺结节中小于1 cm者2例, 1~2 cm者21例, 大于2 cm者57例。  结论  超声引导CNB取材成功率高, 安全可靠, 可作为超声引导细针抽吸活检(fine needle aspiration, FNA)的有效补充手段, 并可用于特殊甲状腺病理类型, 如淋巴瘤的首选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lymphoma, PTL)的超声特征及超声引导甲状腺活检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13年北京协和医院22例经病理证实的PTL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32~81岁, 中位年龄61岁)、超声声像图表现及活检方式, 将PTL超声表现分为3型, 即弥漫型、结节型和混合型。  结果  22例PTL患者的主要病理类型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45.5%, 10/22)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6.4%, 8/22)。16例PTL患者(72.7%)首发症状为颈部肿物近期明显增大。22例PTL患者中16例(72.7%)超声诊断为恶性或可疑恶性, 6例(27.3%)超声诊断为良性。10例行超声引导细针抽吸活检, 其中仅2例诊断可疑PTL; 9例行超声引导组织活检, 其中8例获得明确病理诊断。15例PTL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活检, 获得病理诊断。PTL超声声像图特征分为弥漫型(45.5%, 10/22)、结节型(40.9%, 9/22)和混合型(13.6%, 3/22)。  结论  超声声像图特征有助于PTL诊断, 尤其是对有近期颈部肿物迅速增大病史的患者。超声引导组织活检安全、准确, 是诊断PTL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胰腺结核患者的一般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 以提高对胰腺结核的认识  目的  纳入1984年1月至2014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为胰腺结核的住院患者, 回顾性分析其病例资料, 对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等情况进行总结  结果  研究期间确诊为胰腺结核的患者共10例, 占同期确诊结核患者的0.12%(10/8689)。其中男5例, 女5例, 平均年龄53.1岁(31~70岁), 65岁以下患者占80%。腹痛(60%)、纳差(60%)及体重下降(60%)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 发热(40%)、黄疸(10%)等症状较少见, 未见盗汗。CT及PET/CT均未确诊胰腺结核。1例患者因结核菌素蛋白衍生物试验强阳性、发现肠结核, 1例有颈部冷脓肿, 临床综合考虑后诊断结核, 抗痨治疗有效后验证临床诊断; 1例行胫前结节活检证实为结核; 1例经B超引导下胰腺结节穿刺证实为结核; 6例行剖腹探查术, 术后病理支持结核诊断  结论  胰腺结核为罕见疾病, 常因胰腺的局限性囊/实性占位而被误认为胰腺肿瘤, 进而行手术治疗。病史及临床症状对诊断很重要, 影像学有一定帮助, 病理结果有确诊价值。对于年龄较轻、有感染征象、肿瘤标志物为阴性的胰腺占位、伴或不伴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的患者, 要考虑胰腺结核可能, 对不易鉴别的患者应积极行内镜引导下或B超引导下活检术, 必要时行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甲状腺内异位甲状旁腺病变的定位诊断和手术治疗策略。  方法  检索2003年9月至2012年9月547例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甲状腺内异位甲状旁腺病变的发生率及临床诊治特点。  结果  547例因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7例经术中探查和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内异位甲状旁腺。7例患者中1例术前出现高钙危象。7例患者术前超声均发现甲状腺内占位, 其中5例提示可能为甲状旁腺。6例患者术前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Tcm methoxyisobutylisonitrile, 99Tcm MIB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 其中5例发现异常增高区域。5例患者术前行颈部CT发现甲状腺内类圆形病灶, 但无法诊断异位甲状旁腺。术后病理诊断甲状旁腺腺瘤4例, 甲状旁腺腺癌2例, 甲状旁腺增生1例。术后患者无复发迹象, 1例反复3次甲状旁腺手术患者术后出现轻微声音嘶哑。  结论  对甲状腺内异位甲状旁腺这类少见的病例, 术前诊断非常困难, 需结合多种定位手术, 提高手术疗效, 减少盲目探查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腹腔脏器病变患者术前经腹超声检查报告并分析超声漏诊及误诊的原因。  方法  通过病理工作站导出2013年3月1日至8月31日因腹腔脏器(肝脏、胆囊、胆管、胰腺、脾脏、肾脏、肾上腺和阑尾)病变于北京协和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病理资料, 评估相应超声报告, 记录漏、误诊报告信息, 分析漏、误诊原因。  结果  共评估超声报告1081份, 漏、误诊报告58份(5.37%, 58/1081), 其中肝脏病变6例(5.77%, 6/104), 均为误诊; 胆囊和胆管病变6例(1.30%, 6/462), 漏诊5例、误诊1例; 胰腺病变14例(19.72%, 14/71), 均为漏诊; 肾脏和肾上腺病变20例(6.47%, 20/309), 漏诊11例、误诊9例; 阑尾病变12例(16.00%, 12/75), 漏诊11例、误诊1例。漏诊结节样病变最大径平均值显著低于误诊病变(P=0.001)。  结论  不同腹腔脏器病变因性质、部位、体积以及超声本身的局限性等原因导致超声漏诊或误诊, 超声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应做到全面、仔细、谨慎, 了解各腹腔脏器病变的自身特点以及超声显像的局限性, 不断积累经验, 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直径1~2 cm直肠类癌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选择。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1例直径在1~2 cm之间的直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 女14例; 年龄24~77岁, 中位年龄46岁。  结果  31例患者中, 临床表现为腹部不适、排便次数增多18例(58.1%), 便血2例(6.5%); 余11例患者无症状。本组患者行局部切除术26例, 包括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19例(61.3%), 经肛门括约肌途径直肠肿物切除术(Mason术)4例(12.9%), 经肛门肿物切除术3例(9.7%); 行根治性切除手术5例(16.1%)。术后病理回报所有病例均为直肠类癌, 病变局限于黏膜下层25例; 浸润肌层6例, 其中淋巴结转移1例。29例患者得到随访, 病变局限于黏膜下层者(n=23)5年生存率为95.7%, 浸润肌层者(n=6)5年生存率为50%(P < 0.001)。  结论  直径1~2 cm直肠类癌, 病变局限于黏膜下层者可行局部切除, 病变侵及肌层者行根治性切除为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牙龈和舌组织活检对淀粉样变性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同时行牙龈及舌组织活检的32例淀粉样变性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4例同期由外科行腹壁脂肪组织活检。活检标本由病理科常规制片, 行HE染色和刚果红特染。  结果  组织活检病理示淀粉样变性在光镜下HE染色呈粉红色, 刚果红染色呈砖红色; 在偏振光显微镜下呈苹果绿双折射性。牙龈组织活检阳性22例, 舌组织活检阳性23例, 腹壁脂肪组织活检阳性19例。共29例经牙龈和舌组织活检确诊淀粉样变性, 口腔组织活检阳性率为90.63%。经卡方检验, 牙龈和舌组织活检对于淀粉样变性的检出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牙龈和舌组织活检均可提供淀粉样变性病诊断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内镜下钳夹活检诊断胃息肉的病变性质,探究其与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后标本的病理诊断结果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于本院消化内科行内镜下钳夹活检诊断及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的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内镜下钳夹活检诊断胃息肉的病变性质,并对比其与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评价影响内镜下钳夹活检诊断与病理诊断胃息肉差异的影响因素。  结果  145例患者中单发息肉124例(85.52%),多发息肉21例(14.48%)。共检出171枚息肉,内镜下钳夹活检诊断与电切术后病理学诊断结果一致的共119枚(69.59%),不一致的共52枚(30.41%)。两种诊断的病理学诊断结果的Kappa值为0.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岁、息肉大小≥2.0 cm是影响内镜下钳夹活检与电切术后病理学诊断间组织学差异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内镜下钳夹活检诊断胃息肉病变性质及与病理诊断胃息肉结果存在不一致性,尤其对于年龄≥60岁、息肉大小≥2.0 cm的患者的差异更大,在临床诊断中应格外注意此类患者的胃息肉与癌变病灶并存现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术(EUS-FNA)在胰腺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月于本院因可疑胰腺占位性病变行EUS-FNA检查的5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62.91±11.21岁,其中男性29例、女性26例。以穿刺样本的组织学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行EUS-FNA检查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其病变特点、胰管情况、穿刺次数及术后并发症等。评价EUS-FNA诊断胰腺占位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以及影响准确性的临床因素。结果55例患者均成功进行EUS-FNA,穿刺成功率100%,所有患者获得穿刺病理。术后不良反应2例,其中1例为腹痛,1例为高淀粉酶血症,经临床常规处理后均恢复良好。经EUS-FNA诊断明确的有48例(87.27%),诊断未明确的有7例(12.73%),诊断敏感度为92.31%(48/52),特异性为100%(3/3),准确度为92.73%(51/55),阳性预测值为100%(48/48),阴性预测值为42.86%(3/7);EUS-FNA的准确性与患者年龄、胰管扩张情况有关(P<0.05),与性别、血糖、肿瘤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胰腺淋巴上皮囊肿(pancreatic lymphoepithelial cyst,PLEC)的临床诊治特点,为提高其诊疗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行手术治疗并最终确诊为PLEC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效果。  结果  共7例患者确诊为PLEC,年龄31~65岁,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5例患者肿物位于胰体尾部,1例位于胰颈部,1例位于胰头部;2例患者血清CA19-9水平增高;3例患者术后出现胰瘘导致腹腔引流管拔除延迟;1例随访中出现体重下降。  结论  PLEC是一种罕见的胰腺囊性病变,临床表现不典型,术前诊断较为困难,手术可完整切除,预后良好;无症状者可考虑保守治疗和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MRI联合多层螺旋CT(MSCT)用于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疗效评定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130例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患者接受MSCT单一检查,40例患者接受MRI单一检查,40例患者接受MRI、MSCT联合检查,所有患者均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验证。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I单一检查、MSCT单一检查以及联合检查患者介入治疗后残留病灶、复发病灶的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性,比较3种检查方式的病灶检出率。  结果  MRI、MSCT联合检查残留病灶的敏感度为89.3%、准确性为96.2%,高于MSCT单一检查(77.9%、91.4%)和MRI单一检查(83.5%、95.9%)(P < 0.05);MRI、MSCT联合检查复发病灶的敏感度为88.6%、准确性为95.1%,高于MSCT单一检查(70.7%、91.4%)和MRI单一检查(74.2%、93.9%)(P < 0.05)。  结论  MRI联合MSCT检查用于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疗效评定可更好的检出残留以及复发病灶,检出阳性病灶能力比单一影像学检查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影像学研究自发性脑脊液鼻漏伴发空蝶鞍的发生率。方法 22例自发性脑脊液鼻漏患者均接受MR检查,其中18例接受CT检查;将影像学所见漏口与鼻内镜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证实22例患者共24处漏口,其中21例为单发,1例有3处漏口。18例CT检查共显示11处骨质缺损,显示率为55.00%(11/20)。22例冠状面MR T2WI共显示13处漏口,显示率为54.17%(13/24),冠状面水成像序列上共显示20处漏口,显示率为83.33%(20/24)。17例CT(94.44%)显示蝶鞍扩大并充满脑脊液样密度影;16例MR(72.73%)呈完全空蝶鞍表现,6例(27.27%)呈部分空蝶鞍表现。另外,17例MR(77.27%)冠状面水成像序列显示视神经蛛网膜下腔增宽。完全空蝶鞍组与部分空蝶鞍组患者病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结论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患者均伴有空蝶鞍,空蝶鞍可作为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辅助诊断的有力旁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菱形结构域蛋白(rhomboid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1, RHBDD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北京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胃癌、癌前病变以及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病变的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重新判读。根据病理诊断类型将入组患者的胃黏膜组织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CSG)、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gastr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LGIN)、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gastr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HGIN)、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 EGC)和进展期胃癌(advanced gastric cancer, AGC)5组, 记录各组免疫组化检测RHBDD1在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 分析各组之间的差异。  结果  共76例152处病变入选本研究, 其中CSG 17处, LGIN 21处、HGIN 54处、EGC 44处、AGC 16处。CSG组织中RHBDD1的表达显著低于非CSG病变(LGIN、HGIN、EGC和AGC), 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3.157, P=0.001)。病变胃黏膜RHBDD1表达的阳性率随病变严重程度逐渐升高[CSG(35.3%)→癌前病变(LGIN+HGIN)(74.7%)→EGC(75.0%)→AGC(87.5%)]。  结论  胃黏膜组织中RHBDD1的表达有可能为胃部疾病的良恶性鉴别提供有用线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策略,进一步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治水平。  方法  回顾性总结并分析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隐球菌性脑膜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鸟类接触史等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头颅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案及预后。  结果  共62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男41例,女21例,中位年龄39岁(16~68岁);有基础疾病者37例(59.7%,37/62), 有鸽子等流行病学接触史者23例(37.1%,23/62);入院前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或病毒性脑膜炎者分别为20例(32.3%,20/62)和9例(14.5%,9/62);头痛为最常见临床症状(98.4%, 61/62),其次为发热(82.3%, 51/62);19例(30.6%,19/62)伴眼部症状,13例(21.0%, 13/62)出现中枢神经系统以外器官受累。55例(88.7%,55/62)患者出现颅内压增高, 其中34例(61.8%,34/55)颅内压大于330 mm H2O(1 mm H2O=0.0098 kPa)。脑脊液常规检查示白细胞中位计数[71×106/L(0~408 ×106/L)],55例(88.7%,55/62)患者表现为以单核细胞为主的脑脊液细胞学异常;62例患者均行脑脊液墨汁染色检测, 其中53例(85.5%,53/62)阳性;55例患者接受脑脊液隐球菌抗原检测, 其中51例(92.7%,51/55)阳性;57例患者接受脑脊液培养检测,其中28例(49.1%,28/57)阳性。25例患者因出现药物难以控制的颅内高压行侧脑室引流术。治疗方案分4种,包括氟康唑单药治疗(4例)、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联合治疗(7例)、两性霉素B+氟康唑联合治疗(16例)、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氟康唑联合治疗(35例),两性霉素B中位疗程19.6周(2~42周),平均用量4139 mg;治愈10例,好转44例,无效6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87.1%(54/62)。  结论  隐球菌脑膜炎可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人群,临床误诊率高。脑脊液隐球菌抗原乳胶凝集试验及墨汁染色是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并可用于疗效评估。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和氟康唑联合治疗是治疗隐球菌脑膜炎的有效方法,早期行侧脑室引流术缓解颅内高压是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