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周红宁  王琪 《中国辐射卫生》1997,6(4):238-238,240
γ射线照射对小鼠移植性H22肝癌细胞DNA合成的影响周红宁王琪张翠兰阮健磊高凤鸣李新兰(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北京100088)大剂量电离辐射对机体具有损伤作用,低剂量电离辐射可诱导生物体产生兴奋效应和适应性反应,但对于电离辐射产生这种生物效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胡桃楸对电离辐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胡桃楸乙醇提取物(AEBJ)对电离辐射所致小鼠造血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假照射组、照射对照组、低剂量照射给药组、高剂量照射给药组、低剂量单纯给药组和高剂量单纯给药组6个实验组,以2.0Gy X线照射小鼠建立辐射损伤模型,检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淋巴细胞百分数、淋巴细胞绝对值、股骨骨髓有核细胞数、骨髓细胞周期.[结果]AEBJ高、低剂量照射给药组小鼠的外周血白细胞数、淋巴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百分数、股骨骨髓有核细胞数均高于照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EBJ对辐射损伤所致的G1期细胞数明显增加,S、 G2/M期细胞数减少即G1期阻滞有修复作用.[结论]AEBJ对电离辐射所致小鼠造血功能损伤有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剂量照射后不同攻击剂量对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的适应性反应.方法小鼠预先用137 Cs γ射线0.05 Gy(D1,预照射剂量)低剂量全身照射(低剂量照射组)、剂量率0.054 Gy/min,3 h后再接受0.7 Gy或1.0 Gy(D2,攻击剂量)全身照射、剂量率0.87 Gy/min,同时设单纯较大剂量组为对照组,观察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结果 0.05 Gy低剂量全身照射后3 h再接受0.7 Gy或1.0 Gy全身照射组,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单体断裂(ctb)均明显低于其相应对照组,而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照射组断片(ace)减少不明确.结论预先的低剂量辐射能够诱导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的适应性反应,从而使随后较大剂量辐射所致的染色体损伤减轻.  相似文献   

4.
生姜提取物对X射线损伤小鼠肝脏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生姜提取物对X射线损伤小鼠肝脏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分别以高、中、低剂量生姜提取物给小鼠灌胃,30min后给以2Gy的X射线全身照射。观察不同组小鼠肝脏组织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同时设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结果]高剂量姜液组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低剂量姜液组抗氧化酶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结论]中、低剂量的生姜提取物对X射线照射造成的小鼠抗氧化系统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低剂量X射线照射诱导小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及p53基因表达的适应性反应。方法通过不连续泛影葡胺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睾丸组织不同种类生精细胞,采用碘化丙啶荧光探针标记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类生精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观察生精细胞p53蛋白表达。结果当1.0、2.0或3.0Gy(攻击剂量,D2)照射前6h给予75mGy(诱导剂量,D1)预照射时明显减轻D2对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的凋亡损伤作用,而对精子细胞和精子影响不明显。当D2照射前6h给予D1预照射时明最减少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p53基因表达阳性率,而对精子细胞和精子影响不明显。结论低剂量X射线照射可选择性诱导小鼠睾丸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凋亡的适应性反应,并与D1和D2间隔时间及D2剂量有关。同时,可诱导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p53基因表达的适应性反应,推测其在低剂量辐射诱导生精细胞凋亡适应性反应分子机制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了低剂量X射线全身照射后24h,小鼠脾脏淋巴细胞转铁蛋白受体(TfR)表达的变化及诱导TfR表达的适应性反应。结果表明,75mGyX射线全身照射可增强脾脏淋巴细胞TfR的表达,并可明显减轻其后2Gy照射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TfR表达的抑制,诱导TfR表达的适应性反应。说明TfR可能在低剂量辐射诱导免疫适应性反应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荧光DDRT-PCR技术寻找低剂量环境化学污染物(ECPs)过氧化氢(H_2O_2)、甲醛(FA),三氯乙烯(TCE)诱导细胞适应性反应差异表达的基因,为进一步研究低剂量的环境化学污染物(ECPs)诱导机体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机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H_2O_2、FA、TCE对细胞毒性的剂量反应关系,建立适应性反应的模型。然后用荧光DDRT-PCR寻找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适应性反应组差异表达的基因,并鉴定和验证部分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按照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适应性反应组处理细胞后,DDRT-PCR结果显示各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H_2O_2有60个差异条带、FA有61个,TCE有52个。选择差异比较明显的条带进行2次PCR,然后通过进一步克隆、测序、同源性比较发现一些已知基因如BCL-2、EIF3S5、NDUFS4、RPS10等。[结论]低剂量环境化学污染物诱导机体的适应性反应可能有维持细胞稳态、抗氧化系统、DNA损伤修复级激活细胞信号分子等过程的参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低剂量重离子辐射(LDR)对小鼠造血系统的适应性反应特征。方法对小鼠给予大剂量(2.0 Gy)12C+6射线照射前预先采用0.050,0.075 Gy 12C+6离子束全身照射,其中一批小鼠24 h处死,测定外周血指标、脏器系数、骨髓细胞微核率、骨髓DNA含量;第二批小鼠接受大剂量(2.0 Gy)全身辐照后观察其30 d存活情况。结果与大剂量直接照射组相比,0.050Gy低剂量照射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升高,骨髓DNA含量升高,小鼠骨髓细胞的微核率降低(均P<0.05~0.01),其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0.075 Gy低剂量照射后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与照射对照组比较有一定下降,其余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低剂量碳离子束照射能拮抗大剂量照射后引起的骨髓细胞损伤,对造血组织产生适应性反应,对重离子治疗肿瘤及放射防护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低剂量重离子辐射(LDR)对小鼠造血系统的适应性反应特征。方法对小鼠给予大剂量(2.0 Gy)12C+6射线照射前预先采用0.050,0.075 Gy 12C+6离子束全身照射,其中一批小鼠24 h处死,测定外周血指标、脏器系数、骨髓细胞微核率、骨髓DNA含量;第二批小鼠接受大剂量(2.0 Gy)全身辐照后观察其30 d存活情况。结果与大剂量直接照射组相比,0.050Gy低剂量照射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升高,骨髓DNA含量升高,小鼠骨髓细胞的微核率降低(均P〈0.05~0.01),其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0.075 Gy低剂量照射后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与照射对照组比较有一定下降,其余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低剂量碳离子束照射能拮抗大剂量照射后引起的骨髓细胞损伤,对造血组织产生适应性反应,对重离子治疗肿瘤及放射防护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局部电离辐射后非照射区域骨髓细胞的DNA改变。方法将6~8周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全身照射组、全身屏蔽照射组以及半身照射组4组,用铅屏蔽建立半身照射模型,以8.0Gy60Coγ射线照射,检测小鼠血清SOD、MDA、TNF-α变化,用彗星电泳、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形成率(fMPCE)等方法观察非照射区域骨髓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半身照射条件下,小鼠血清TNF-α、MDA升高,SOD降低(P<0.01);非照射区域骨髓彗星样细胞比例明显增加,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形成率显著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P<0.01)。结论局部电离辐射作用后,可导致非照射区域造血细胞产生损伤效应。TNF-α的增加和氧自由基的激活可能参与了该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1.
水凝胶是一类具有亲水基团,能被水溶胀但不溶于水的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多种医学特性,水凝胶已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医学材料广泛应用于伤口敷料、药物载体、组织支架等多个医学领域。本文仅介绍了水凝胶在放射损伤救治及辐射防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寻求简易可靠的方法优化核算医用加速器机房防护门口处辐射屏蔽的厚度。方法 采用简易法和IAEA 47号报告对某15 MV医用加速器机房门的屏蔽厚度进行核算。结果 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剂量限值,采用IAEA 47报告核算机房门屏蔽厚度,对于标称能量 ≥ 10 MV的加速器,γ射线与散漏射线的总屏蔽厚度值都要大于简易法的核算值,中子屏蔽厚度值不一定要大;对于标称能量< 10 MV的加速器(不需屏蔽中子),IAEA 47报告核算的屏蔽厚度值不一定要大。结论 IAEA 47报告计算繁琐复杂,所需利用的参数和需利用难以准确的数据较多,计算繁冗容易出现纰漏。因此,我们选取两种方法核算,选取较大值进行设计,在随后加速器工作场所防护验收检测中,辐射屏蔽都可行,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放射卫生作为传统五大卫生之一,“十三五”期间,放射卫生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拥有一支体系不断完善、能力不断增强且具有凝聚力的放射卫生队伍,放射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连续十余年持续深入开展放射卫生监测和风险评估,持续加强核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准备与响应,援疆援藏工作扎实、效果明显,积极投身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十四五”期间,将推进防电离辐射技术支撑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放射卫生监测工作,加强全国放射卫生机构能力和队伍建设,继续推进放射卫生法规标准体系建设,扎实深入做好核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与医学救援准备与响应,凝练21世纪第三个十年的放射卫生重要科学与关键技术问题,深入开展放射卫生科学技术研究,加强放射卫生学科青年英才培养,依托世界卫生组织辐射与健康合作中心框架,积极组织实施区域和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掌握松江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评价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状况,进一步为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提供指导。方法 依据《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8—2016),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对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进行剂量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2017—2018年松江区共监测620人,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448 mSv·a−1,两年集体剂量当量为277.514人·mSv,不同职业类别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在0.259~1.276 mSv·a-1,核医学人均年剂量当量高于其他四类(P < 0.05),介入放射学高于放射诊断学、牙科诊断学和放射治疗(P < 0.05)。结论 松江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远低于国家规定的限值20 mSv·a−1,工作环境是相对安全的,但仍需提高放射工作人员防护意识加强自身防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我省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为保障贵州省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长期接触慢性小剂量电离辐射的放射工作人员及半年内未接受照射的大学生,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常规培养法培养、制片、检测、统计分析。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率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放射工种、不同放射工龄的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微核率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组工作人员的健康具有一定的影响,应培训防护知识,加强放射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不了解核的人们,总是把核与辐射联系在一起,对核抱有紧张与恐惧的心理。其实辐射是无处不在的,在我们受到的所有辐射照射中,有80%以上来自天然辐射源,只有不到20%来自人工辐射源,而且人工辐射源主要来自医学应用。人们每年受到的天然本底辐射约为2.4 mSv。  相似文献   

17.
王瑜  钟占华  朱健  凌志毅 《职业与健康》2011,27(13):1466-1468
目的放射诊疗安全关系医疗市场安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益,为了有效防止可能造成的放射性危害因素,从而进一步营建安全有序的放射诊疗环境。方法以现场检测和现场检查的方式,对上海市某区内一级以上及就诊率较高的民营和个体的放射诊疗机构放射工作场所进行现场抽检,并对放射防护设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结果抽检了18家放射诊疗机构,被抽检单位的放射防护水平均符合国家相关要求,诊疗安全工作开展情况良好。结论各放射诊疗机构的相关负责人应高度重视,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强化放射防护意识,有效地防范放射性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和分析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及健康管理情况,为辐射防护及健康管理的开展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84名在读继续教育专升本的放射工作人员,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包括一般资料,安全管理制度、防护用品、辐射安全监督认知情况及致病情况、辐射防护培训、健康管理等开展调查,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简要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医疗机构证照齐全,辐射防护用品达到89.86%以上,非查部位防护屏蔽为84.06%,辐射安全监督岗位设置、质保和专兼职安全防护人员方面均为68.12%,放射保健津贴66.67%、放射保健休假75.36%,其他方面数据均达到85%以上。结论各级医疗机构基本上能够贯彻辐射防护的政策法规,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及健康管理得到有力的保障,但仍需要进一步加强核安全文化素养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氚(3H)是氢的同位素,在环境中的主要来源有天然氚和人工氚。人工氚作为一种副产物或关键燃料在人类发展核能产业中出现,其释放率远远超过天然氚。公众在环境中摄入氚的水平很低,从策略上讲氚的防护应重点关注职业照射人员。本文简要概述了氚的性质、来源、危害、防护及污染处理等,使公众及放射工作人员了解相关知识,做好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了解安徽省乡镇卫生院放射防护现状,为加强基层放射卫生防护工作,提高其辐射防护安全水平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采用填写调查表的方法获取乡镇卫生院放射防护现状,并抽取职业健康检查机构2013-2014年度上报的放射工作人员体检数据。结果 反映乡镇卫生院放射防护工作状况的11项调查指标合格率偏低,特别是"有健全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档案"者仅占25.95%,"配备有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者和"定期进行机房防护检测和机器性能检测"者均不到50%;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总体尚好,但放射工作防护条件较差和工作时间较长者的白细胞减少、眼晶状体混浊以及淋巴细胞微核异常率等指标与其他放射工作人员进行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基层医疗单位的放射防护工作急待加强,需加大对设备、人才和技术的支持力度,使放射诊疗质量和辐射安全与基层卫生保健医疗同步协调发展,造福于广大民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