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139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8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应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及先进统计分析方法,对阳江高本底地区10多万人20余年的健康随访研究资料和剂量学调查资料进行储存、管理和分析。方法 通过调研和比较分析,确定采用Foxbase系列数据库管理系统按专题建立数据库,借助于ID号实现记录连接;一般统计分析由SAS完成;交叉分组人年列表由Epicure中的Datab完成;癌症相对危险分析用AMFIT程序。结果 建立了40MB的各专题研究库,主要包括:10余万人的人口学数据库(1979~1995)、1.2万人的死因数据库(1979~1995)和526个村庄6783户、5273人的剂量数据库。提出了动态群组研究资料(1979~1986)与固定群组研究资料(1987~1995)的合并方法:首选方法是建立假想的基于记录连接的以1979年为起点的(固定)群组。另一方法是将不同阶段群组研究的人年表分层直接相加。计算了每个成员基于卧室内、起居室内、室外村平均剂量率与性别-年龄别居留因子的累积剂量。完成了以性别、atainedage、随访年代及剂量交叉分组的人年列表,对癌症死亡资料(1979~1990)进行了危险分析。结论 应用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与统计分析技术使阳江高本底地区研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我国吸烟人群因吸烟所致内照射剂量并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方法 收集并分析国内外香烟中210Po/210Pb辐射水平,推荐主流烟雾中210Po/210Pb份额,进行我国吸烟者因吸烟所致内照射剂量估算。结果 2015年中国15岁及以上成人现在吸烟者为3.2亿,日平均吸烟量为15.2支;按文献中香烟品牌数量加权的210Po /210Pb活度均值分别为28.2 mBq/支和39.3 mBq/支;在剂量估算中,210Po主流烟雾份额采用模拟装置和志愿者实验结果均值20%,210Pb主流烟雾份额采用模拟装置实验结果10%。根据我国日平均吸烟量和现在吸烟者人数估算的我国现在吸烟者年有效剂量为126 μSv·a-1,集体有效剂量为40746人·Sv。结论 我国香烟中210Po/210Pb含量约为其它国家香烟的2~3倍,但由于本文采用的主流烟雾份额和210Po/210Pb剂量转换系数不同于其它文献,所以本文估算的我国吸烟人员吸20支烟所受剂量低于部分国家。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调查与分析我国2019-2021年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剂量水平。方法 通过国家放射卫生信息平台,收集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19-2021年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眼晶状体剂量监测数据。眼晶状体剂量评价指标为个人剂量当量Hp(3),每次监测周期不超过3个月。用Kusal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年份、职业岗位、介入科室、工作所限的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剂量分布的差异。结果 2019-2021年共调查6 643人次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平均眼晶状体年剂量为1.03 mSv,中位数为0.17 mSv,最大值为94.88 mSv,其中有59人次超过20 mSv。经分析发现,2019年、2020年医生眼晶状体年剂量水平略高于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秩次差=118.29、129.71,P<0.01),2019年从事心脏介入的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剂量水平高于从事周围血管介入的放射工作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秩次差=46.52,P<0.05)。结论 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剂量水平低于我国现行标准,但部分人员超过了国际最新推荐剂量限值,为保护介入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应加强对其眼晶状体剂量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为准确掌握和理解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职业性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GBZ 101-2020),本文就该标准发布的重要意义、修订的相关背景、修订的基本原则、主要技术内容修订依据和标准的应用等内容进行说明。指导职业病诊断医师在职业性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中能够把握好诊断的原则,作出正确的诊断,避免标准应用中产生困惑,从而更好地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权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测量核医学工作人员甲状腺131I活度,进一步估算吸入131I对人体产生的内照射剂量。方法 使用刻度过的NaI便携式γ谱仪对三家医院核医学科97名工作人员进行甲状腺和大腿部131I测量。扣除本底,将甲状腺测量结果转化为摄入量,进而计算全年131I摄入量和待积有效剂量。结果 31名(32%)测量对象甲状腺131I活度大于最低探测活度,活度范围25.11~1 980.30 Bq。假设核医学工作人员在吸入F类形式的131I、监测周期为30 d的情况下,推算的131I年摄入量导致的待积有效剂量最大值为7.47 mSv,88.66%工作人员每年131I摄入量所致的待积有效剂量<2 mSv。结论 核医学人员受到的内照射应该受到关注,从职业健康的角度出发,该职业群体应接受常规的甲状腺131I监测。  相似文献   
7.
田湾核电站周围居民核电站认知调查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 调查核电站周围公众对核电站的认知和态度,了解影响公众对核电站认知和态度的因素。方法 按照居住地距连港市田湾核电站的距离,将调查对象分为4层:0km~, 4km~, 8km~和 30km~50km。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田湾核电站周围50km内的常住居民共计1408人。调查问卷共37个问题,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对辐射相关知识的了解、对常见工业设施和核电站的环境影响评价、对核电站的认知和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等信息。用ordinal logistic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中91.18%的人听说过核电站,35.36%的人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有所了解,71.05%的人认为核电站对环境没有负面影响,37.03%的人认为核电站是安全的,74.27%的人认为我国有必要发展核电站,63.29%的人支持当地发展核电站。回归分析表明:受教育程度高、男性、认为当地政府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强、家庭年收入高、认为本地区建核电站对自己有经济好处是影响调查对象对核电站认知和态度的正向因素,而认为核电站对环境有影响和担心核电站对健康有影响是负向因素。调查对象对核电站的负向态度(否定或不支持)与距离核电站的距离的关系曲线呈右侧拖尾倒置"U"型。结论 受教育程度、性别、家庭年收入和预期经济回报等是影响公众对核电站认知和态度的主要因素,为了提高公众对核电的接受性,需要针对重点人群和主要影响因素做更多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统一的国家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中央数据登记报告系统, Ⅰ期首先建立外照射个人监测管理子系统。方法 依据我国现行法规标准, 平衡个人监测服务机构、行政主管部门需求, 确定系统结构为脱机版 +网络版。脱机版系统包括 8 个数据表,16 部字典,139 个字段, 可以方便录入个人监测数据产生监测周期和年度报告, 导出含 98 个字段的加密压缩上传数据包。网络版包括 6 个模块, 提供符合国家统计制度要求的报告卡, 产生 5 张统计汇总表和 2 个剂量趋势图。系统安全采用 SSL-VPN方式。对系统设计中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该系统经过测试、试运行后, 通过了由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组织的项目验收, 并于 2009 年 7—8月对监测机构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培训, 近期在全国推广使用。结果 成功建立了符合国内法规要求、满足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 等国际组织技术要求的国家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系统———外照射个人监测管理子系统。结论 该系统的建立和运行将大大提升我国放射卫生统计报告工作水平, 并对个人剂量监测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年前的3月11日14:46(东京时间),日本东北部太平洋外海发生的矩震级9.0级地震引发海啸,15 854人死亡,3155人下落不明,并造成重大财产损失.15m高的海啸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4个机组发生失冷却进而发生氢气爆炸,造成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131I等效释放量为(3.7~6.3)× 1017Bq.4月12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将事故级别提高到国际核和辐射事件分级表( INES)7级特大核事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定性了解矿山巷道内气溶胶的浓度和粒径分布特性。方法 在巷道内的不同区间,分别用凝结核颗粒计数器和个人气溶胶测量仪巡测气溶胶的粒子数和质量浓度,并通过质量浓度的分级测量定性评价微米级气溶胶的粒径分布;在调度室内外,用金属丝网筛扩散法测量亚微米级气溶胶的粒径分布。结果 巷道内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平均质量浓度为0.42 mg/m3,其量值大小因工作断面而异,且受人工活动影响变化较大;巷道内粒径大于1.0 μm的颗粒物广泛存在,而粒子直径小于5 nm的气溶胶基本上未被检出。结论 矿山巷道内气溶胶特性因工作断面、人工活动和通风条件的不同而变化明显,在开展内照射剂量评价时应考虑粒径大于1.0 μm放射性气溶胶粒子的剂量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