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研究磷酸化c-Jun(p-c-Jun)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所致亚急性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中对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调控作用,以探讨PD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失活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MPTP制备亚急性PD小鼠模型.通过行为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SP法,免疫荧光双标记法和免疫蛋白印记法,观察模型小鼠行为学变化,观察PD模型小鼠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COX-2和p-c-Jun免疫组织化学变化以及中脑黑质TH、COX-2和p-c-Jun表达水平的变化;观察给予JNK通路特异性剂SP-600125对上述变化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出现典型PD症状.黑质区TH阳性神经元下降约65%(P<0.001),中脑黑质TH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约75%;黑质区COX-2阳性细胞显著增加,中脑黑质COX-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c-Jun特异性表达于黑质区细胞核内,p-c-Jun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可见,COX-2和p-c-Jun共同表达于TH阳性细胞.抑制剂组,经SP600125处理后,模型小鼠PD症状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在MPTP第5次注射后七天,TH阳性细胞数和TH表达水平仅下降约15%和20%,与模型组比较,黑质区COX-2阳性细胞明显减少,中脑黑质COX-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c-Jun仅表达于黑质区细胞的胞浆内,中脑黑质p-c-Jun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p-c-Jun表达对亚急性帕金森病MPTP模型中脑黑质COX-2表达中可能起重要调控作用;抑制p-c-Jun表达对帕金森病小鼠可能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所致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黑质中酪氨酸羟化酶(TH)mRNA、ephrinB2和磷酸化c-Jun(p-c-Jun)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人参皂苷Rg1对PD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27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1组,每组9只。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1组小鼠腹腔注射MPTP构建PD模型。注射MPTP前,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kg-1·d-1),人参皂苷Rg1组小鼠腹腔注射人参皂苷Rg1(10 mg·kg-1·d-1),连续3 d。通过爬杆实验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2周后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小鼠黑质中TH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黑质中ephrinB2及p-c-Jun蛋白的表达。结果不同时间点模型组小鼠的爬杆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和人参皂苷Rg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脑黑质中TH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人参皂苷Rg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模型组小鼠脑黑质中ephrinB2、p-c-Jun阳性表达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人参皂苷Rg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TP可能通过促进小鼠中脑黑质中ephrinB2、p-c-Jun的表达及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凋亡导致PD;人参皂苷Rg1可能通过降低小鼠中脑黑质中ephrinB2、p-c-Jun的表达并缓解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而改善PD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对MPTP所致帕金森病( PD)模型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及酪氨酸羟化酶(TH)、EphB1和P-c-Ju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7只C57BL/6小鼠等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1组。腹腔注射人参皂苷Rg1预防给药3 d,腹腔注射MPTP构建PD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小鼠游泳情况。 MPTP给药2周后采用TUNEL染色检测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检测黑质EphB1蛋白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黑质TH、P-c-Jun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不同时间点游泳实验分值低于对照组和人参皂苷Rg1组(P均<0.05)。模型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数、EphB1阳性细胞数和P-c-Jun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和人参皂苷Rg1组,而模型组黑质TH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和人参皂苷Rg1组(P均<0.05)。结论:人参皂苷Rg1可能通过减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以及降低EphB1、P-c-Jun的表达而改善PD的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致帕金森病小鼠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变性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30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3组:PBS对照组、生理盐水治疗组(生理盐水+MPTP)和塞来昔布治疗组(塞来昔布+MPTP),每组各10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的减少,免疫印迹法检测黑质COX-2蛋白表达.结果 与PBS对照组比较,生理盐水治疗组TH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5),黑质COX-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塞来昔布治疗组TH阳性细胞数较生理盐水治疗组明显增多(P<0.05),黑质COX-2蛋白表达含量明显减少.结论 COX-2的表达与PD模型小鼠黑质内DA能神经元的丢失有关,塞来昔布可能对PD模型小鼠黑质内DA能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JNK通路对亚急性帕金森病MPTP模型小鼠黑质COX-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JNK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所致小鼠帕金森病(PD)模型中对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调控作用,以探讨可能导致PD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失活的机制. 方法:采用MPTP制备亚急性PD小鼠模型,观察模型小鼠行为学变化,观察PD模型小鼠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COX-2,磷酸化c-Jun的表达变化;观察给予JNK通路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对上述变化的影响. 结果: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出现典型PD症状,在MPTP第3次注射后6 h,黑质区COX-2阳性细胞显著增加,p-c-Jun特异性表达于黑质区细胞核内,在MPTP第5次注射后7 d,黑质区TH阳性神经元显著丢失65% (P<0.01);经SP600125处理后,模型小鼠PD症状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在MPTP第5次注射后7 d,TH阳性细胞数仅下降约15%,与模型组比较,在MPTP第3次注射后6 h,黑质区COX-2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1),黑质区p-c-Jun表达于细胞质内. 结论:JNK通路在亚急性PD MPTP模型早期对黑质COX-2表达中可能起重要调控作用;抑制JNK通路对PD小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edaravone)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C57BL/6J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9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ED组)、帕金森病模型组(PD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每组30只。ED组和PD组小鼠给予皮下注射MPTP建立PD模型后,ED组给予依达拉奉(3mg/kg)治疗。用滚轴实验检测小鼠的旋转次数,用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检测小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用RT-PCR和免疫印迹实验分别检测小鼠黑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与蛋白的表达。结果与NS组比较,ED组、PD组小鼠在滚轴实验中的旋转次数下降(P<0.05,P<0.01),黑质TH表达减少(P<0.05,P<0.01),黑质BDNF的mRNA(P均<0.01)和蛋白(P均<0.05)表达降低;与PD组比较,ED组小鼠在滚轴实验中的旋转次数增加(P<0.05),黑质TH表达增加(P<0.05),黑质BDNF的mRNA(P<0.01)和蛋白(P<0.05)表达升高。结论依达拉奉可增加C57BL/6JPD模型小鼠黑质区BDNF的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MPTP对小鼠黑质的损伤,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经纹状体注射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mtrophic factor,GDNF)对帕金森病(Parklnson disease,PD)模型小鼠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利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制备成年小鼠PD模型,通过单侧纹状体定位注射GDNF,取中脑黑质节段,做连续冠状石蜡切片,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各组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钙结合蛋白(calbindin D28k,CB)的表达,光镜观察并细胞计数,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模型制备的第4,6天,单侧纹状体定位注射GDNF后,小鼠黑质致密部TH与CB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多于注射PBS组。结论 经纹状体注射GDNF对成年PD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且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细胞内CB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乌鸡黑色素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致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5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雄性C57/B6小鼠分为对照组(n=10)、MPTP模型组(n=12)和乌鸡黑色素治疗组(n=38);乌鸡黑色素治疗组又进一步分为10 mg/kg治疗组(n=13)、30 mg/kg治疗组(n=13)和100 mg/kg治疗组(n=12)。对照组小鼠采用0.9%氯化钠溶液灌胃。MPTP模型组和乌鸡黑色素治疗组小鼠腹腔注射MPTP(30 mg/kg,1次/d,共7 d),同时乌鸡黑色素治疗组小鼠分别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乌鸡黑色素(10 mg/kg、30 mg/kg和100 mg/kg,1次/d,共7 d)。剔除建模不成功小鼠,最后实际入组小鼠分别为对照组10只、MPTP模型组10只、10 mg/kg治疗组10只、30 mg/kg治疗组9只、100 mg/kg治疗组9只。比较各组小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阳性纤维的表达变化、黑质致密部TH免疫阳性神经元数及纹状体TH水平。结果 对照组可见大量呈束状、密集、排列规则有序TH免疫阳性神经纤维;MPTP模型组TH免疫阳性神经纤维稀疏、断裂且排列零散无序;乌鸡黑色素治疗组与模型组染色结果相比,仍可见呈束状、较密集、排列较有序的TH免疫阳性神经纤维,尤其以30 mg/kg治疗组最为明显。MPTP模型组、10 mg/kg治疗组、30 mg/kg治疗组、100 mg/kg治疗组黑质致密部TH免疫阳性神经元数低于对照组(P<0.05);30 mg/kg治疗组黑质致密部TH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高于MPTP模型组(P<0.05)。MPTP模型组、10 mg/kg治疗组、30 mg/kg治疗组、100 mg/kg治疗组纹状体T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30 mg/kg治疗组、100 mg/kg治疗组纹状体TH水平高于MPTP模型组(P<0.05)。结论 乌鸡黑色素灌胃给药能减缓MPTP诱导的亚急性PD模型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死亡和纹状体TH免疫阳性神经纤维的丢失,提示口服乌鸡黑色素对于PD模型小鼠有潜在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钩藤提取物异钩藤碱(IsoRhy)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PTP组、雷沙吉兰(Rasagiline, 0.1 mg/kg)组和IsoRhy(40 mg/kg)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小鼠腹腔注射30 mg/kg MPTP,连续5 d,诱导PD模型。实验第8天起,各药物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连续2周。末次给药后,小鼠进行行为学测试,再分离脑组织。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D)检测纹状体内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脑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表达神经元数量,Western blot检测脑黑质区TH蛋白表达。结果:(1)爬杆测试:IsoRhy组小鼠的爬杆时间较MPTP组明显减少(P0.01)。脚印实验:IsoRhy可有效增加模型小鼠的步幅长度(P0.01),但对走槽时间无明显影响。旷场实验:IsoRhy组小鼠的运动距离较MPTP组显著增加(P0.01)。转棒实验:IsoRhy组小鼠在棒时间多于MPT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IsoRhy组小鼠纹状体内DA及其代谢产物二羟基苯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含量较MPTP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IsoRhy干预2周后,模型小鼠脑黑质区TH阳性表达神经元较MPTP组明显增加(P0.05),黑质区TH蛋白表达较MPTP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IsoRhy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MPTP诱导的PD模型小鼠的运动行为学,通过上调脑黑质区TH蛋白表达,减轻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10.
姜黄素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Cur)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制备的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MPTP模型组及姜黄素预处理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及多巴胺转运体(DAT)基因的表达水平。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纹状体(Str)内DA及其代谢物二羟基苯乙酸(DOPAC)含量。结果MPTP模型组黑质TH和DAT基因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姜黄素预处理组可逆转上述改变(P〈0.01)。MPTP模型组Str内DA及其代谢产物DOPAC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应用姜黄素后可逆转上述改变(P〈0.01)。结论姜黄素对MPTP制备的PD模型小鼠黑质纹状体DA能神经元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NCAM)在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保护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损伤的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中的作用。方法以原代培养的小鼠腹侧中脑神经细胞作为观察对象,实验分4组:空白对照组、加邢组(在无血清培养基内加入10μmol/L MPTP)、GDNF+MPTP组(在无血清培养基内加入GDNF保护的基础上,再加入加MPTP、抗-NCAM+GDNF+MPTP组(在无血清培养基内加入NGAM封闭抗体阻断GDNF保护作用的基础上,再加入MPTP)。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观察各组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钙结合蛋白D28K(calbindin D28K,CB)表达的变化。结果MPTP组TH阳性神经元胞体明显小于空白对照组;CB阳性神经元数目减少,有统计学意义。GDNF+MPTP组TH阳性神经元胞体与MPTP组有明显差别;CB阳性神经元数目与MPTP,组有显著性差异。抗-NCAM+GDNF+MPTP组上述指标与MPTP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NCAM参与了GDNF保护DA能神经元的作用,该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CB的表达而完成的。  相似文献   

12.
陈梅玲  沈岳飞  李清华  刘开祥  曾爱源  林小慧 《重庆医学》2011,40(22):2185-2187,2190,2180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神经干细胞(NSCs)向多巴胺(DA)能神经元分化的影响。方法取新生鼠脑组织体外分离培养NSCs,第2代NSCs诱导培养基中分别加入0、5、10、20 ng/mL GDNF进行诱导。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诱导后细胞酪氨酸羟化酶(TH)mRNA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NSCs,检测NSCs向DA能神经元分化率。结果各诱导组均表达TH mRNA。神经球具有自我更新和表达巢蛋白的能力,诱导分化后的细胞能表达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抗原。与空白对照组比较,GDNF诱导组TH阳性细胞率均明显升高(P<0.05);且10、20ng/mL GDNF诱导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5 ng/mL GDNF诱导组(P<0.05),10、20 ng/mL GDNF诱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新生鼠脑组织分离出NSCs。不同浓度的GDNF均能促进NSCs向DA能神经元分化,GDNF浓度从10ng/mL提高到20 ng/mL时TH阳性细胞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mtrophic factor,GDNF)在保护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过程中,钙结合蛋白D28K(calbindin 28K,CB)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右侧纹状体内注射6-羟多巴胺(6-OHDA)制备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模型。注射后第7天,根据行为学分析筛选模型鼠,将模型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PBS组(右侧黑质注射pm)和GDNF组(右侧黑质注射GDNF)。空白对照组动物分别于6-OHDA注射后第7天、14天、21天和28天时,PBS组和GDNF组动物分别于6-OHDA注射后第14天、21天和28天时,行黑质节段连续冠状石蜡切片,以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mxylase.TH)、CB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ous acid protein,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显示DA能神经元、含cB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光镜观察以及细胞计数,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6-OHDA注射后第28天,GDNF组大鼠右侧黑质rrH表达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多于空白对照组和PBS组;②C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6-OHDA注射后第7天,空白对照组大鼠右侧黑质尚可观察到cB表达阳性神经元,之后的时间点空白对照组和PBS组均观察不到,而GDNF组大鼠右册黑质处在所检测的各时间点均可观察到cB表达阳性神经元;③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空白对照组在6-OHDA注射后第7天时有少量的GFAP表达阳性细胞,于注射后第14天时GFAP表达阳性细胞数达高峰,之后逐渐减少,注射后第28天时已基本检测不到;PBS组GFAP表达阳性细胞数量与空白对照组的表现一致,而GDNF组大鼠黑质在所检测的各时间点均可观察到大量反应性增生的星形胶质细胞。结论 CB和(或)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GDNF保护并促进PD模型大鼠黑质DA能神经元存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运动神经元的诱向生长作用。方法应用运动神经元体外诱向生长模型,将不同浓度的GDNF置于该模型中形成稳定的浓度梯度,72h细胞培养后,通过测量模型中运动神经元生长锥的诱向生长的角度及神经元芽突的长度来初步筛选对运动神经元诱向作用最佳的GDNF浓度。结果GDNF200ng/mL组与GDNF100ng/mL组间无明显区别(P〉0.05):GDNF200ng/mL组及GDNF100ng/mL纽与空白对照组及GDNF50ng/mL组间比较,前两组均明显优于后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空白对照组与GDNF50ng/mL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GDNF对运动神经元有明显的诱向生长作用,研究中初步确立了体外GDNF对运动神经元细胞诱向作用的最佳浓度为100ng/mL。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艾地苯醌是否通过抑制素2(prohibitin 2,PHB2)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改善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模型小鼠行为学障碍。方法:第一个小实验选取30只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观测艾地苯醌对帕金森模型小鼠行为学的影响。第二个小实验选取2...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甘草黄酮对MPTP帕金森病(PD)小鼠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影响. 方法 制作MPTP小鼠PD模型,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每日一次腹腔注射给予25 mg/kg MPTP,连续5次)、空白组(每日一次腹腔注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和甘草黄酮处理组(除给予MPTP外,每日一次灌胃给予30 mg/kg甘草黄酮,连续7次).采用行为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蛋白印记法观察模型小鼠的行为学表现、DA能神经元数量和腹侧中脑酪氨酸羟化酶(TH)蛋白表达水平.并观察甘草黄酮处理后对上述指标的影响. 结果 模型组小鼠出现PD典型行为学表现,黑质致密部DA能神经元数量(56.2 ±3.5vs152.4±8.6)和腹侧中脑TH含量(3.1 ±0.5 vs14.7±0.9)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甘草黄酮处理组小鼠行为表现较轻.与模型组相比,黑质致密部DA能神经元的丢失和腹侧中脑TH含量下降均明显改善(P<0.01). 结论 甘草黄酮对MPTP帕金森病小鼠DA能神经元具有神经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