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显著升高。随着对结直肠癌复发、转移机制的深入探索,可提供全面生物医学信息的生物样本库信息系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采用微服务架构构建包含临床电子数据采集系统、生物样本管理系统和生物信息数据平台三个子系统的多中心结直肠癌临床研究生物样本库信息系统,同时介绍各子系统在多中心临床研究中的管理模式和特色功能;并通过统一化编码规则、结构化临床信息、标准化样本流转信息和规范化数据存储等数据标准化管理方案,保障数据质量和互联互通,从而为推进转化医学研究和精准医疗发展提供全方位生物医学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本院骨科手术患者术前贫血状况调查,了解骨科手术术前贫血现状,为术前贫血合理化治疗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骨科手术患者29 317例,通过HIS系统调取患者病历资料,主要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信息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等,对数据集进行清洗、分析。结果本院骨科手术患者术前贫血发生率为27.91%;女性术前贫血发生率31.04%,高于男性24.1%,以轻度贫血为主,不同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1-2018年不同年份术前贫血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2015年略有些下降,不同年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岁及以上年龄组患者术前贫血发生率最高,为65.83%,P<0.05;职业分布中,学生术前贫血发生率最高,占37.38%,公务员及管理人员术前贫血发生率最低,占23.83%,P<0.05;疾病分类中,骨折患者术前贫血发生率最高,为63.03%;在BMI分级中,身体质量指数与术前贫血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术前贫血组与非贫血组比较,术前贫血组住院时间延长、围手术期输血比例及输血量高,P<0.05;多因素分析回归模型中,结果显示性别、年龄、BMI都有可能是影响术前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通过对本院骨科手术患者术前贫血发生状况分析,了解可能发生术前贫血的现状,有效降低术前贫血发生率,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拟建立中山市的创伤数据采集系统,并在全市推行,最终建立中山市创伤数据库,为中山市创伤的防治提供全面准确的资料。方法:建立专业的表格式院前创伤病历,在医院病历系统、院前创伤病历系统和创伤数据库2.0之间建立数据接口,实现数据共享,建立中山市创伤数据库。结果:通过院前病历系统完成本市急救中心2011-2013年创伤病例3257例,资料全面准确,创伤数据库具备统计分析、检索查询、资料共享等功能,并与院内病历系统兼容,实现了院前、院内患者资料信息一体化。结论:中山市创伤数据库的建立保证了创伤数据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为下一步建立创伤三级救治网络可靠的临床资料和基础,从而有望提高中山市创伤救治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单中心成人心血管病患者术前贫血状况。方法调取2013年9月-2018年9月本中心成人心血管病手术患者共11 262名,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手术信息、实验室检测结果等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民族、手术名称、手术时间、入院时间、出院时间、术前血常规、生化、手术前后输血情况等。按照入组标准,剔除手术名称、手术时间、患者ID缺失以及1月内进行二次手术的病历资料。对于术前贫血患病率、术前贫血与非贫血两组之间的差异、临床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7 863名患者进入本次研究,剔除关键变量性别及血红蛋白缺失病历后,对6 481名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共有1 967例术前贫血患者,总体术前贫血率为30.35%(1 967/6 481)。轻度贫血占比最高为42.24%(831/1 967),以正细胞贫血为主,男性贫血率为28.12%(1 151/4 092),女性贫血率为34.17%(816/2 388),女性术前贫血率较男性高(P<0.05)。术前贫血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随BMI增加而降低。职业分布以科技人员贫血率最高,占33.79%(664/1 967),血型分布以A型贫血率最高,占37.39%(735/1 967)。术前贫血组与非贫血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中民族无明显差异,但两组的性别、年龄、BMI、职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临床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肌酐(CR)、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异常值患者中术前贫血率显著高于指标正常的人群(P<0.05)。同时发现术前贫血组比非贫血组住院时间延长、围手术期输血比例及输血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人心血管病患者术前贫血与多种因素有关,可对围手术期术中、术后造成危害,临床应加强术前贫血患者的早期筛查和干预。  相似文献   

5.
随着转化医学的快速发展, 临床生物样本库的作用日益凸显, 其建设和应用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信息管理系统是样本库的核心部分, 其建设应立足于支撑样本库的运营、管理和服务全过程, 通过建立样本信息数据采集流程、数据集成与交换系统及安全系统, 形成一体化整合数据库和公共门户网站, 实现生物样本、临床资料和分子数据等各种资源的高效管理和全面共享。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妇科手术住院患者术前贫血的发生状况与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患者贫血的相关因素。方法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医院信息系统(HIS)系统调取2011年1月—2018年1月妇科住院手术患者病历9 964例,主要包括患者的ID、年龄、身高、体重、血型、民族、疾病诊断、Hb、手术名称、手术时间等信息,应用stata15.0软件对数据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妇科手术住院患者术前贫血发生率为46.50%(4 633/9 964);以中度贫血为主55.47%(2 570/4 633),以年龄≥80岁患者术前贫血发生率66.67%(28/42)最高;体质指数(BMI)分级中,偏瘦、正常与过重及以上患者的术前贫血发生率分别为54.89%(202/368)、50.82%(2 478/4 876)、41.38%(1 953/4 720)(P0.01);多因素分析:患者年龄(OR=1.225)、BMI(OR=1.199)和疾病类型(OR=1.093)是妇科手术患者术前贫血发生的相关因素;围手术期输血率:术前贫血组与非贫血组分别为12.71%(589/4 633)vs 0.73%(39/5 311)(P0.05)。结论妇科手术住院患者术前贫血发生率较高;术前贫血严重程度与妇科手术患者围术期输血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小汤山医院SARS诊疗信息数据库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对北京小汤山医院680例临床确诊的SARS患者原始诊疗信息资源进行总结与整合,为国家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临床研究数据库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从小汤山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采集680例临床确诊的SARS患者病案首页、病历、医嘱、化验、检查、生命体征、手术、诊断和费用信息,采用Delphi语言编程开发数据质量核查软件和Oracle数据库管理技术整合SARS诊疗信息,建立SARS诊疗信息展示与查询平台.结果小汤山医院SARS诊疗信息数据库共收录了680例临床确诊的SARS患者109万余条临床诊疗信息记录、病案文本文件、X线胸片和CT图像文件.按展示功能可将该系统分为条件设置栏、查询结果主记录浏览窗口和病案信息浏览窗口3部分,以提供病人诊疗信息、医院质量管理信息及SARS临床、经济、基础和管理研究信息,为挖掘和合成数据提供平台.所有数据的质量控制采用SARS诊疗质量实时控制软件和数据质量核查软件.结论小汤山医院SARS诊疗信息数据库完整、安全地保存了所有原始数据,临床信息数量大、质量高,为搭建最好的SARS临床诊治、科学研究和政策研究技术平台提供了保证,使这些宝贵数据的深度挖掘、加工合成、规律总结、原因探索成为可能,也使信息共享、合作研究、人才培养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配合国家攻关课题——高血压人群普查的课题实施,形成以临床超声影像数据收集、统计、分析为一体的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方法:采用Foxpro关系型数据库技术、设计编制一个以数据库为载体的高效率的超声诊断数据管理系统。结果:系统就病人基础信息,M型测量、多普勒检测、CDFI检测、DTI检测及结果诊断意见等六个方面,形成一个主数据库和十几个辅助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查询、统计、分析、数据维护,等功能子模块,完全替代了手工信息数据处理。结论:系统实际应用性强、可靠性高、具有良好的系统扩充功能,适合于课题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 遴选并获取国内外预防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 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Up To Date、Cochrane Library、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美国医疗保健研究与质量局数据库、围手术注册护士协会指南库、护理及相关健康领域文献积累索引数据库、加拿大安大略护理学会网站、英国国家医疗保健优化研究所指南库、中国指南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内关于预防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的所有证据,包括指南、系统评价、最佳实践信息册、证据总结、专家共识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08月29日。由2名研究员对文献质量进行独立评价,结合专业人士的判断,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 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其中指南2篇,专家共识3篇、系统评价6篇、最佳实践信息册1篇、证据总结1篇。最佳证据包括术前评估、体温监测技术、术前干预措施、术中干预措施、术后干预措施和质量管理,共30条。 结论 手术室护士应定期接受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相关知识培训,并使用科学的工具进行风险评估。证据应用人员需结合医院特点和临床环境,有针对性的选择最佳证据,以降低手术患者非计划性低体温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索并获取老年衰弱患者术前评估和管理的相关证据,为老年衰弱患者的术前评估提供参考,以降低其手术并发症的风险。方法 针对老年衰弱患者的手术风险提出问题,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检索国内外医学数据库中关于老年衰弱术前评估的指南,证据总结,最佳实践信息册,推荐实践,系统评价、专家共识类文献,由2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和证据提取。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其中指南7篇,专家共识2篇,系统评价5篇,汇总出32条老年衰弱患者术前评估与管理的证据。临床专家应用FAME原则对证据进行专业判断,制定审查指标指导临床进行老年衰弱术前评估与管理,建议临床对老年手术患者进行包含衰弱、意识、活动功能及相关并发症在内的术前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进行生理机能、病情管理、运动锻炼、药物治疗、营养状况、行动能力等方面的改善、调节。结论 临床应及时更新衰弱患者术前评估的证据,在证据应用的过程中评估临床情景及现有的医疗环境、应用证据的促进因素及阻碍因素、患者意愿及偏好等针对性的选择证据。基于证据的科学护理方法的术前评估,可改善衰弱患者术前的身体失能状态,增强其应对手术及相关损伤应激源的能力,降低手术相关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输血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临床输血评估评价功能,实现临床用血管理的自动化。方法以输血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通过与医院患者信息管理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和医院手术麻醉管理系统等相关数据的提取、整理和计算,实现对临床用血进行评估评价相关指标的产出。结果利用输血管理信息系统,对大量输血数据进行归类统计,完成预设相关评价指标的自动统计和归类,以服务于临床输血的各个层面。结论通过建立基于输血管理信息系统的用血评价体系,能够在医生用血账户管理评价指标及用血动态监控等方面提供系统全面的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中国循证医学/Cochrane中心临床治疗和诊断试验数据库,为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和系统评价者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同时向国际Cochrane协作网提供中国的临床医学研究资料.方法采用手检与机检相结合的方法,按国际Cochrane协作网和临床流行病学的标准收集数据.结果截至2003年12月,中国循证医学/Cochrane中心数据库已收集各专业的RCT和CCT 16 652条诊断实验(DT)3 786条,已向国际Cochrane协作网提交RCT和CCT 4 966条,已建立19个专业数据库.结论由中国Cochrane中心组织、全国各专业医护和技术人员承担的临床治疗与诊断试验数据库建库工作现已初具规模,并开始向国内外提供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医院中心监护系统与护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模式,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医院中心监护系统与护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使用PDA将患者身份信息、中心监护数据信息、护理信息系统自动识别绑定,优化工作流程。比较全院中心监护系统与护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模式实施前后100名临床护士转抄中心监护数据耗时、数据采集错误发生率、执行时间准确率,并从全院选取470名护士调查护士对医院中心监护系统与护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模式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该模式后100名护士转抄中心监护数据耗时1.50(1.00,2.00)s,显著短于实施前耗时61.50(23.00,118.00)s,数据采集错误发生率由实施前的13.2%降至0.0%,采集数据执行时间准确率由实施前的87.0%提升至100.0%,护士对于医院中心监护系统与护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模式总体满意度总均分为(4.47±0.58)分。结论 医院中心监护系统与护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模式可有效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和采集数据的准确率,护士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电子病历数据库(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EHRs)的出现为大样本临床队列研究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愿景和机遇,但利用EHRs开展临床研究仍然存在误区和挑战。本文回归流行病学的本质,通过实例探讨EHRs的特征,EHRs中可获得的信息与临床研究中暴露变量、结局变量及协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何利用EHRs进行患病率及发病率估计、开展疗效和政策评价以及在临床研究中对选择偏倚、混杂偏倚尤其是未测量混杂偏倚的控制等,旨在促进EHRs与临床研究的整合,提高临床研究的效率及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基于医院电子病历的严重临床异常病例/事件监测系统。方法选择试点医疗机构,采集其电子病历中满足监测病例定义条件的信息,实现监测数据每日自动采集和传输,形成监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分析,实现早期发现和预警。结果实现严重临床异常病例数据从医院端到国家数据库的传输。结论建立严重临床异常病例/事件监测系统可行且运行顺利,为提高新发、不明原因疾病发现能力提供了公共卫生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喉咽癌手术患者术前贫血情况,明确喉咽癌患者术前贫血对住院天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 721例喉咽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喉咽癌患者术前贫血率17.37%,其中轻、中度,重度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13.95%、3.43%。男性贫血患者242例,女性贫血患者57例,男女贫血发生率分别为15.48%、36.08%;各年龄段贫血与BMI(身体质量指数)贫血发生率有较大差异(P0.05)。贫血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与手术时间(19.37 d/130.59 min)较非贫血患者(15.26 d/113.68 min)延长(P0.05)。对患者住院天数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前贫血、WBC升高、ALB降低、凝血功能异常可导致患者住院天数延长。结论喉咽癌患者术前贫血发生率17.37%;不同性别、年龄、BMI的患者贫血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术前贫血、WBC升高、ALB降低、凝血功能异常可使住院天数延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医院局域网络环境下建立基于Web的护理知识仓库,并将各个文献数据库、护理管理信息系统等多种不同数据源实现信息集成、传输、存储与管理,为护理科研及医院文化传承提供信息服务。方法结合临床护理科研需求特点,采用SQL Server 2000数据库服务,并辅以Datatrans软件系统、CKN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的多媒体知识仓库建库管理系统(KD3.5)和多媒体知识网站管理系统(KW3.5)等工具软件支持,客户端采用IE V6.0或以上浏览器版本,通过Web访问数据库资源。结果利用医院信息系统的基础网络通信资源,有效拓展了护理信息服务功能。结论护理知识仓库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医院护理信息资源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临床专题数据库,提高大型血液透析中心患者护理管理过程中各项信息处理的质量和工作效率,使该特定内容的管理实现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方法应用Microsoft Office 2007组件中的Access 2007完成数据库的构建并进行血液透析患者信息数据的录入、保存、检索查询和数理统计等工作。结果成功构建了血液透析患者护理管理专题信息数据库,并系统、规范地收集了2010年1-6月在我院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心行血液透析的836例患者各类相关信息,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管理、日程安排和相关数据保存、检索查询和数理统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应用Access 2007开发的血液透析患者护理管理专题数据库系统具有简便易用、安全可靠、维护方便、有较强通用性和一定拓展移植性的特点,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应用Access 2007建立临床专题数据库是目前最简单实用的方法之一,亦适合于其他医疗专科项目的开发使用。  相似文献   

19.
任宏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1):2675-2676
目的 开发抗生素的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分类式及比较式查询系统,以促进抗生素临床信息的归类总结及应用研究.方法 以《临床用药须知》等权威书籍及药物说明书作为信息数据来源;根据抗生素的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信息特点,采取不同的查询方法来提取显示隐藏于其中的知识和规律,根据上述情况编写软件,从上述信息资源中获取数据,分类整理,存入数据库,利用软件的查询功能对于相关数据进行重新整理并显示.结果 经过相关书籍及药物说明书的检索,目前确定了常用抗生素药物50种,并将相关信息分别编入数据库的18个字段,编写软件对其进行初步分析检索,进行特征性查询.结论 通过整合现有相关信息,建立一个药物种类较全、内容齐全的数据库查询系统,为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提供一个新的便捷的信息查询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目的:开发适合国内体外冲击波碎石临床及科研实际需要的软件系统。方法:首先将体外冲击波碎石的参数总结归纳成10类,共计90余种,再将上述参数编译为字母代码,构建参数代码库,建立"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参数记述系统",为计算机管理准备条件。在此基础上,按照临床与科研需要设计系统的结构及功能模块,然后使用C++builder等语言编程。结果:体外冲击波碎石临床及科研软件系统由信息录入、数据库、检索、统计、系统管理等5部分组成,完成了对数据的录入、储存、检索、统计及安全保障等工作。其中以电子病例、代码录入、图解录入等多种形式实现信息的输入;录入的信息将自动进入数据库进行分类储存;通过该系统的简单检索或高级检索功能可实现对信息的分类查询;同时信息也可从数据库导入统计软件进行数学分析;录入的信息可自动生成各种表格,连接打印机后可打印输出;系统的加密程序保障了系统的运行安全。结论:计算机管理软件实现了对体外冲击波碎石临床及科研资料的高效分析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