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肛周克罗恩病属于克罗恩病的并发症之一,极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克罗恩病肛瘘因其高发生率得到临床广泛关注,然而,关于克罗恩病合并痔疮的临床报道较少。40多年前,有研究提出,因高并发症率而禁止干预克罗恩病患者的痔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克罗恩病合并有症状的痔疮可以先尝试保守治疗,若无效可在缓解期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方面,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抗生素和中医药治疗等;手术治疗方面,包括痔切除术、经肛痔动脉结扎术和胶圈套扎法,不同的术式各有利弊。本文结合已有文献对克罗恩病合并痔疮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中青年及老年克罗恩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德海 《广西医学》2010,32(4):431-432
目的对比分析老年克罗恩病及中青年克罗恩病的临床特点,探讨两者的异同,减少老年克罗恩病的误诊率。方法对34例老年克罗恩病患者(老年组)及98例中青年克罗恩病患者(中青年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泻是老年克罗恩病较少见的胃肠道症状,老年组的发生率为29.4%明显低于中青年组的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临床症状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梗阻是老年克罗恩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64.7%,高于中青年组的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误诊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克罗恩病与中青年克罗恩病临床特点相比,老年克罗恩病腹泻发生较少,肠梗阻较多见。  相似文献   

3.
张忠臣  沈哲  陈春晓 《浙江医学》2020,42(6):614-615
目的分析未累及回盲瓣的小肠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期对其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86例小肠克罗恩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未累及回盲瓣的小肠克罗恩病患者52例,累及回盲瓣的小肠克罗恩病患者34例,比较两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结果与累及回盲瓣的小肠克罗恩病患者相比,未累及回盲瓣的小肠克罗恩病患者腹泻发生率较低(P<0.05),肠梗阻发生率较高(P<0.05);而腹痛、便血、体重减轻、肛周病变、肠穿孔、手术等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累及回盲瓣与累及回盲瓣的小肠克罗恩病患者全腹部增强CT/CT造影(CTE)检查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累及回盲瓣与累及回盲瓣的小肠克罗恩病患者肠镜检查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镜检查对累及回盲瓣的小肠克罗恩病较未累及回盲瓣的小肠克罗恩病更有优势。结论未累及回盲瓣的小肠克罗恩病腹泻较累及回盲瓣的小肠克罗恩病少见,而肠梗阻较累及回盲瓣的小肠克罗恩病常见。未累及回盲瓣的小肠克罗恩病诊断更困难,肠镜检查对累及回盲瓣的小肠克罗恩病较未累及回盲瓣的小肠克罗恩病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张苏闽秉承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之理论,认为治疗克罗恩病肛瘘以调脾为重中之重。多角度联合明确诊断,内外结合、中西医治疗克罗恩病肛瘘。张教授将中医传统"挂线"疗法与克罗恩病特殊病理相结合,首创"丝挂逐剪"引流法,并对克罗恩病肛瘘手术挂线的材质、拆线时机均给予了详细的阐述。针对克罗恩病肛瘘,提倡应用外科局部微创疗法,在国内首先尝试应用自体脂肪干细胞移植治疗克罗恩病肛瘘,并取得良好临床疗效。重视病因病机,辨证选药,传统与现代疗法相结合,自成一套中西医结合诊疗克罗恩病肛瘘方法。  相似文献   

5.
背景:抗酵母菌属抗体(ASCA)对于克罗恩病来说,是一种特异性强但是敏感性较弱的诊断性标记物。我们期待揭示,ASCA作为一种克罗恩病侵袭性疾病表型预示标记的作用。目的:确定ASCA作为克罗恩病早期手术危险因素时所起的作用。试验对象:在1991~1999年新诊断为克罗恩病的患者中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所有患者均随访了至少3年。干预组(n=35)患者在确诊为克罗恩病3年内,行手术治疗。与干预组在年龄、性别、病变部位、吸烟状况方面匹配的对照组(n=35),在确诊为克罗恩病的3年内未行手术治疗。方法:以盲法测定血清中ASCA抗体(IgA和IgG)。对干预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回结肠镜及小肠胶囊内镜在疑诊克罗恩病中的诊断率,探讨回结肠镜及胶囊内镜在疑诊克罗恩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疑诊克罗恩病且先后行回结肠镜及小肠胶囊内镜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并比较回结肠镜、小肠胶囊内镜及两种方法联合运用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统计不同症状患者回结肠镜及小肠胶囊内镜对克罗恩病的诊断率.结果 共133例疑诊克罗恩病患者纳入本研究,随访发现16例确诊为克罗恩病,117例排除克罗恩病.回结肠镜和小肠胶囊内镜及两者联合运用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是回结肠镜为81.25%、76.92%;小肠胶囊内镜为62.50%、92.31%;联合运用为87.50%、73.50%.根据症状将患者分为腹痛组、腹泻组、腹痛+腹泻组,3组患者的回结肠镜的诊断率分别为25.64%、32.79%、30.30%;小肠胶囊内镜的诊断率分别为10.26%、9.8%、27.27%.腹泻组患者回结肠镜较小肠胶囊内镜的诊断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79% vs.9.8%,P=0.003).结论 回结肠镜对克罗恩病的诊断灵敏度较高,可作为疑诊克罗恩病的主要筛查方法.小肠胶囊内镜检查阴性有助于排除克罗恩病.回结肠镜及小肠胶囊内镜对疑诊克罗恩病的准确性均不高,克罗恩病的诊断不能仅凭回结肠镜及小肠胶囊内镜等检查结果,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在小肠克罗恩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8例疑为小肠克罗恩病的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分析其镜下表现.结果 18例患者中发现克罗恩病2例,血管畸形5例,息肉1例,非特异性炎症1例.结论 胶囊内镜对小肠克罗恩病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儿童克罗恩病的临床疗效,研究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接受治疗的36例儿童克罗恩病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有患者1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克罗恩病治疗措施进行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则是接受英夫利西单抗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表现改善及电子结肠镜下改变情况,进一步指导儿童克罗恩病临床治疗。结果通过对患者临床表现及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分析,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达到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66.67%。结论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儿童克罗恩病有明显疗效,可减缓复发,可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肠袋-肛门吻合术已成为外科治疗黏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备用方案。然而克罗恩病的确诊常常妨碍该手术的开展。但是,表现为黏膜溃疡性结肠炎接受回肠袋-肛门吻合术,而后确诊为克罗恩病的患者,其病程可不同。回顾了治疗此类患者的经验,以确定选择性克罗恩病患者能否接受回肠袋-肛门吻合术。方法:对回肠袋-肛门吻合术数据库进行了回顾,选择回肠袋-肛门吻合术后诊断为克罗恩病的患者进行研究。从数据库和图表中获取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资料。研究终点为克罗恩病复发、肠袋失效、收集资料时的生活质量和功能预后。应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相似文献   

10.
曾小明  刘建国 《中外医疗》2013,32(1):107-108
目的研究并探讨内镜及病理学在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在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克罗恩病患者和肠结核患者52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克罗恩病患者(26例);对照组为肠结核病患者(26例)。对两组的临床内镜表现以及病理切片等进行回顾性审核分析。结果观察组在克罗恩病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性方面均比对照组低。克罗恩病的病理学特征非干酪样肉芽肿、透壁炎症;肠结核的病例学特征有肠壁或肠淋巴结干酪样坏死、黏膜下层变窄或闭缩。结论内镜、临床表现和病理学检查是诊断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8年3月,经外科治疗的14例克罗恩病资料。结果:克罗恩病经药物治疗后,其复发率、急诊再手术率显著低于行急诊手术的克罗恩病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也远低于急诊手术患者。结论:克罗恩病临床表现多样,术前较难确诊,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合理的外科治疗可提高克罗恩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背景和目的:免疫抑制剂现多用于克罗恩病早期。然而,其对克罗恩病自然病程的影响,尤其是对手术治疗需要的影响还不得而知。本研究旨在评估过去25年克罗恩病患者手术治疗需要的发展。患者和方法:回顾2573例患者的病历。在以克罗恩病确诊时间定义的五个连续队列(1978~1982,1983~1987,1988~1992,1993~1997,1998~2002)中,通过K aplan-M eier分析评估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或氨甲蝶呤)的应用、肠道切除术的需要及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确诊后头3个月在本院就诊的565例患者中,确诊时的克罗恩病特征在各队列间无差异。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近期研究表明一些克罗恩病结肠炎患者在回肠袋-肛管吻合后预后良好,并提倡在一些选择的克罗恩病患者中行选择性回肠袋-肛管吻合。我们没有对确诊克罗恩病患者行回肠袋-肛管吻合,但因为溃疡性结肠炎和未确定型结肠炎在临床表现上有重叠,一些接受回肠袋-肛管吻合的患者后来发现患有克罗恩病。对处理这些患者的经验进行回顾,以确定最终袋成形失败的术前预测因素。方法:从行回肠袋-肛管吻合术的患者中选择最终确诊为克罗恩病的患者,进行前瞻性随访研究。将术前、术后的临床、病理特征作为预后预测因素来评估。列出中位数(极差)。结果:1980…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在克罗恩病病情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克罗恩病患者78例,根据病情分为缓解期35例,活动期43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9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外周血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计算NLR。采用克罗恩病活动指数( Crohn′s disease activity index, CDAI)评价克罗恩病活动程度。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NLR、白细胞数、ESR、CRP对克罗恩病病情的诊断效能。结果: 克罗恩病患者外周血NLR、白细胞、ESR、CR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克罗恩病活动期患者外周血NLR、CRP值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外周血NLR、白细胞计数、ESR、CRP诊断克罗恩病患者疾病活动性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0.56、0.56、0.79。结论: NLR评估克罗恩病病情的诊断效能优于白细胞计数、ESR、CRP,其检测有助于克罗恩病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Th17/IL-23免疫轴相关细胞因子在克罗恩病和肠结核患者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为二者的鉴别诊断寻找新指标。方法 选取2003年6月—2009年2月住院确诊的克罗恩病55例、肠结核患者55例,免疫组化ABC法测定克罗恩病、肠结核患者病变肠黏膜组织IL—17、IL-23P 19、ROR-γt的蛋白表达,10例正常肠黏膜组织作对照。结果 IL-17、IL-23P 19、ROR-γt在克罗恩病组、肠结核组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但在克罗恩病组和肠结核组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h17/IL-23免疫轴在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组织中均高表达,可能参与了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的发病过程;但在蛋白水平尚难于对克罗恩病和肠结核作出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近年来国内对克罗恩病治疗的研究内容、热点以及趋势,对克罗恩病的治疗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以治疗克罗恩病为主题,通过中国知网(CNKI)检索2010—2021年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该领域的发文量、作者合作、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268篇,近12年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最大的作者合作团队以朱维铭为中心构成。高频、高中介中心性关键词有“治疗”“肠内营养 ”等。关键词聚类共14个,包括“克罗恩病”“不良反应”等。近期突现的关键词有“沙利度胺”“临床药师 ”等。结论 国内对克罗恩病近年来主要以临床研究为主,发现并探讨新的治疗方案。根据个体差异,生物制剂的选择、肠内营养的应用、中西结合治疗可能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肛周克罗恩病(PACD)中西医治疗,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肛周克罗恩病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结论:肛周克罗恩病与一般的肛周疾病治疗不同,肛周克罗恩病治疗的总原则是要在内科治疗控制炎症的基础上行外科治疗,中西医并用治疗肛周克罗恩病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克罗恩病的病因至今尚不清楚,其临床表现多样,需要在进行多种辅助检查并进行综合评估之后才能做出诊断.对克罗恩病患者病情进行系统、准确的评估也是制订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的重要依据.目前克罗恩病的检查方法和评价指标日益丰富和完善,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克罗恩病的诊断及疾病评估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克罗恩病为难治性疾病。关于克罗恩病的理法方药探讨较少。该文从中医经典理论和文献报道入手,探讨克罗恩病的中医病名应分阶段命名,病位在脾胃与肠,为正虚邪实的疾病。治疗按泄泻与肠痈辨证论治。该文为克罗恩病中医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消化科及肛肠外科护士对克罗恩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更好的开展科室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该院消化科30名及肛肠科36名护士对克罗恩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护士对克罗恩病相关知识掌握的总体情况处于中等水平,主管护师掌握程度比护师及护士高,本科毕业比大专及中专毕业的掌握程度高,专科工作时间3年以上比3年以下掌握要好。结论消化科及肛肠科护士对克罗恩病相关知识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