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组织芯片中膀胱癌cyclinD1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制作机制作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芯片,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芯片中膀胱癌cyclinD1的表达,统计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在组织芯片中,成功检测了5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cyclinD1蛋白表达,其中27例(46.6%)cyclinD1表达阳性。膀胱癌G3级cyclinD1阳性表达率高于G1、2级的阳性表达率(68.8%vs.38.1%,P=0.036),浸润性膀胱癌cyclinD1表达阳性率高于表浅性膀胱癌的阳性表达率(73.7%vs.33.3%,P=0.004),膀胱癌肿瘤大小和数目与cyclinD1蛋白表达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P>0.05)。[结论]cyclinD1蛋白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级、分期相关,可作为膀胱癌恶性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王佩飞  高宝辉 《河北医学》2002,8(4):317-319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5 3蛋白、PCNA的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5 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5 3、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 :5 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5 3、PCNA阳性率分别为 4 8.1%、5 3.8% ,P5 3、PCNA的阳性率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转移有密切关系 (P <0 .0 1)。结论 :P5 3、PCNA是膀胱移行细胞癌较特异的肿瘤标记物 ,其表达与膀胱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3.
CD44v6和surv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黏附分子CD44v6和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5名正常人膀胱黏膜标本中CD44v6和survivin的表达.[结果]56例膀胱癌的CD44v6和survivin的表达总阳性率为57.1%和85.7%,且随着癌细胞分化程度降低、癌组织浸润深度增加CD44v6的表达减弱,而survivin在分级和分期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CD44v6和survivin的表达与肿瘤复发无明显相关.[结论]CD44v6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级、分期有关,有助于膀胱癌早期诊断;survivin的高表达率可能成为膀胱移行细胞癌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黄洁夫  陈坚 《华夏医学》2007,20(6):1195-1197
目的:通过分析各组织类型的腺性膀胱炎(CG)和膀胱移行细胞癌中RasP21蛋白的表达,探讨它们之间发生、发展的关系,提高对CG和膀胱癌的认识。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正常膀胱粘膜10例、腺性膀胱炎及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各60例石蜡切片中的RasP2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正常膀胱粘膜、CG、BTCC组织中RasP21的阳性表达分别为0/10,17/60(28.33%),22/60(3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sP21阳性表达依次递增。260例各组织类型腺性膀胱炎中的RasP21阳性表达示:单纯的Brunn's巢增生型无阳性表达;经典型与肠上皮型组比较(P<0.05),肠上皮型阳性表达高。3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G,G,G期中RasP21的阳性表达G1期组与G G期比较(P<0.05),Tis-T1与T2-T4组比较(P<0.01),膀胱移行细胞癌中RasP21的阳性表达高分化高于低分化,早期高于中、晚期;且高分化癌、早期的癌着色较深(P<0.05)。结论:1腺性膀胱炎可能是正常膀胱粘膜发展成膀胱癌的一个中间阶段,其Brunn’s巢腺腔样化生具有重要意义,尤其肠上皮型腺性膀胱炎可能更具有癌变潜能。2RasP21蛋白是腺性膀胱炎向膀胱癌转变的良好指标,为诊断早期膀胱癌提供信息。3RasP21免疫组化阳性的腺性膀胱炎,临床治疗尤其注意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治疗临近颈部及三角区低分级的T2期膀胱癌的保留膀胱术式及临床效果。方法对两院26例临近膀胱颈部的T2期移行细胞癌病例,用膀胱部分切除、膀胱颈再造的手术方法保留膀胱,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26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1-3个月排尿功能完全恢复,随诊1a内无再发,20例随诊2,3年,再发1例,经尿道电灼治疗预后满意。结论用膀胱部分切除、膀胱颈再造术式治疗临近颈部的T2期低分级膀胱移行细胞癌,手术疗效确切,病人因保留了膀胱改善了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DBCCR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8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DBCCRI基因甲基化程度,x^2检验分析其甲基化程度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膀胱组织未检测到DBCCR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启动子甲基化扩增阳性化率达42.5%,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分期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DBCCR1基因启动子异常高甲基化是其失活的主要机制之一,也是膀胱移行细胞癌中一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2)和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治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COX-2、VEGF在正常膀胱、膀胱移行细胞癌(肌层浸润性及非肌层浸润性)中的表达.结果 COX-2在 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均未见表达,1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中7例阳性,1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中9例强阳性.VEGF在5例正常膀胱未见表达,10例非肌层浸润性移行细胞癌中6例阳性,10例肌层浸润性移行细胞癌中8例强阳性. COX-2、VEGF分别在正常膀胱组织与非肌层浸润性移行细胞癌、肌层浸润性移行细胞癌间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非肌层浸润性与肌层浸润性移行细胞癌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OX-2 、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早期(非肌层浸润期)即有表达,可以用来作肿瘤早期诊断的筛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cyclindependentkinaseinhibitor,CDKI)p21WAF1/CIP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情况,并探讨p21WAF1/CIP1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其中包括TaG1期膀胱移行细胞癌15例)p21WAF1/CIP1蛋白表达情况,并探讨p21WAF1/CIP1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等的相关性。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p21WAF1/CIP1阳性表达率为48.4%(44/91);其中高、中分化的膀胱移行细胞癌p21WAF1/CIP1阳性表达率为58.5%(38/65),低分化为23.1%(6/26),组间差异显著(P<0.05);p21WAF1/CIP1阳性表达率TaG1期膀胱移行细胞癌为93.3%(14/15),T1+T2期为52.1%(25/48),T3+T4期为17.9%(5/28),3组间差异显著(P<0.05);TNM分期Ⅰ~Ⅱ期膀胱移行细胞癌p21WAF1/CIP1阳性表达率为57.4%(35/61),Ⅲ~Ⅳ期为30.  相似文献   

9.
汤群辉  王禾  陈宝琦  秦荣良  杨力军 《医学争鸣》2000,21(12):1536-1536
0 引言 男性尿道癌非常罕见 ,且以鳞癌占绝大多数 ,移形细胞癌约占 15 % ,且可伴发膀胱、输尿管或肾盂癌 [1 ] .我院1989- 11/1999- 11共收治尿道移行细胞癌 11例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 11例均为男性 ,年龄 34~ 74(平均6 1.8)岁 .其中 7例系因膀胱癌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 1~ 2 a发病 (其中 5例为多发 ,2例位于膀胱颈部 ) ;3例因输尿管癌、1例因肾盂癌行肾 -输尿管 -部分膀胱切除术后 1~ 2 a,继发膀胱癌后又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约 1a发病 . 11例患者术前均经 B超、CT或 MRI和尿道镜检查及脱落细胞学检查、病理活检证实为…  相似文献   

10.
年轻患者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分析(附5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年轻患者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自然史及预后。方法 :回顾了 5 3例有记录的 4 0岁以下 (包括 4 0岁 )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病例 ,平均随访 6 8个月 ,中位随访 5 6个月。结果 :5 3例病人中 4 0例表现为浅表性膀胱癌 ,13例有肌层浸润。其 3,5 ,10年的复发率分别为 2 0 .89% ,32 .16 % ,5 5 .0 1% ;3,5 ,10年的进展率分别为13.5 1% ,18.92 % ,35 .5 8% ;3,5 ,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91.95 % ,85 .4 2 % ,74 .5 8%。结论 :年轻患者的膀胱移行癌具有相对良性的预后 ,但其治疗应同一般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一样 ,根据肿瘤的分期及分级来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上皮细胞激酶-2(EphA2)及其磷酸化与膀胱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沉淀技术分别测定2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EphA2和磷酸化上皮细胞激酶(EphA2-P)的表达。结果 EphA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膀胱黏膜(P<0.00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低分化组表达强于高分化组;EphA2-P在正常膀胱黏膜中的表达高于膀胱移行细胞癌(P<0.001)。结论 EphA2及其磷酸化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表达,EphA2将成为判定膀胱癌恶性程度的指标和膀胱癌治疗的新靶向。  相似文献   

12.
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术后再发膀胱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术后再发膀胱癌的特点。方法:对98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术中后再发膀胱癌24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上尿路移行细胞癌行肾输尿管膀胱袖状切除术后膀胱癌再发率低于肾输尿管切除者,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上尿路移行细胞癌合并膀胱癌、肿瘤恶性程度高及输尿管下段癌其术后膀胱癌的再发率高,再发时间多在术后3年以内。结论:肾输尿管膀胱袖状切除术是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定期复查膀胱镜和膀胱抗癌药灌注很重要。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多种类型的肿瘤中频繁出现染色体 9p2 1- 2 2区域改变[1] ,这提示该区的改变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p15、p16基因位于该区 ,为阐明其在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的作用 ,作者对其在膀胱TCC中的缺失改变进行了研究。一、材料与方法1 标本来源 :38例病理检查证实的原发性膀胱TCC和9例正常膀胱粘膜标本由近两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泌尿外科手术获取。 - 70℃冰箱速冻保存 ,以供提取DNA。2 DNA提取及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建立 :组织DNA提取依常规方法进行。正常膀胱粘膜DNA作对照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为高度特异的血管内皮细胞促有丝分裂素 ,可直接导致肿瘤血管的形成[1-3 ] 。我们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VEGF在膀胱癌中的表达 ,以探讨其与膀胱癌浸润、复发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收集 1996— 2 0 0 1年间的膀胱癌患者的石蜡包埋病理标本 10 7例。其中男 78例 ,女 2 9例。年龄 2 7~ 82岁 ,中位年龄 6 5岁。原发性膀胱癌 6 1例 ,复发性膀胱癌 4 6例。按细胞类型划分 :膀胱移行细胞癌 10 3例 ,鳞癌 2例 ,腺癌 2例。按UICC分期 :TaⅠ期 2 8例 ,T2 Ⅳ期 79例 ;另取 15例正常膀胱组织做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解多药耐药MDR1基因表达产物P糖蛋白(Pgp)表达与癌基因的关系,选择Pgp、p5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三个在膀胱癌中较常表达的肿瘤指标,研究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情况、临床意义,并针对Pgp表达与突变p53蛋白、EGFR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应用单克隆抗体JSB1、DO-7、31G7分别检测64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gp、p53、EGFR的表达情况,并与17例正常膀胱粘膜进行对照。结果64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gp、P53、EGF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18%,51.56%,68.5%,与对照组比较P<0.01。Pgp、EGFR过表达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分期和术后存活率均无关,而与膀胱癌的复发有关(P<0.05);突变p53蛋白的表达除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无关外(P>0.05),与膀胱癌的病理分期、复发和术后存活率均有关(P<0.05)。相关性研究显示Pgp表达与突变p53蛋白、EGFR的表达密切相关(P<0.01)。生存分析表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分期和突变p53蛋白的表达状态均与术后存活率有关(P<0.05)。结论(1)Pgp、突变p53蛋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间隙连接蛋白26(connexin26,Cx26)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不同分化程度的膀胱移行细胞癌及10例非肿瘤膀胱上皮组织的石蜡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Cx26蛋白的表达。结果Cx26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膜,10例非肿瘤膀胱组织中Cx26蛋白均呈阳性表达(阳性率100%),而在40例不同分化程度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Cx26的阳性表达率为27.50%,而且细胞质中也有少量表达,其中G1期、G2期、G3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11%、30.00%、36.36%;T1期、T2期、T3、T4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57%、18.75%、37.50%和50.00%。进一步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与非肿瘤膀胱上皮组织相比间隙连接蛋白26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显著下调p〈0.001,但未发现Cx26的表达与膀胱癌的临床分期及细胞分级呈负相关p〉0.05。结论Cx26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显著下调,Cx26蛋白的下调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x26蛋白可作为一种有用的肿瘤标记物,并可应用于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环氧化酶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环氧化酶 (COX)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期和分级的关系。方法 对34例开放手术切除的膀胱癌组织标本及对照组 7例肾移植供体正常膀胱组织标本运用 COX- 1及 COX- 2的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表达情况 ;并运用 RT- PCR对 COX- 1及 COX- 2的 m 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正常膀胱中未见 COX- 2表达 ,而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中均有 COX- 2表达。在移行细胞癌组织中 COX- 2的表达强度随肿瘤分级程度的增加呈现升高趋势 (P<0 .0 0 1)。肿瘤临床各期的 COX- 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程度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 (P值均 >0 .0 5 )。COX- 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和正常膀胱中均有表达。结论 环氧化酶 - 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异常表达 ,该异常表达可能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癌基因蛋白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5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p21,p185,p53三种蛋白表达。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p21,p185,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9.3%,55.3%,29%,其中7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存在两种以上蛋白共同表达,p21,p185蛋白表达阳性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分级呈负相关(P〈0.05),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基因的改变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过程中的意义,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肽性(PCR-RFLP)法,检测5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ras、p53基因突变。结果显示:正常膀胱粘膜未检测到基因突变,膀胱移行细胞癌Ha-ras基因第12位密码子突变为16例(32%),p53基因突变为9例(18%),均系248位点突变。Ha-ras-12位点突变率随病理分级增高而增高,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分级显著相关(P<0.05)。ras基因、p53基因突变患者死亡率高于无突变患者。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存在ras基因及p53基因共同突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E cadherin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 (RT PCR SSCP)检测 2 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和 9例正常膀胱粘膜的E -cadherin基因突变。结果在 2 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检测到 3例E cadherin基因突变 ,突变率 11.5 % ,病理分级G1 G2 者突变率 7.1% ,G36 .7% ,TNM分期T1 T2 突变率 10 .5 % ,T3 T414 .3% ,随着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增高 ,E cadherin基因突变率有上升趋势 ,但其差异无显著性。 9例正常膀胱粘膜中未检测到E cadherin基因突变。结论本实验结果显示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存在E cad herin基因突变 ,突变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不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