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使用BP神经网络结合正交试验优化安痒汤主要药效成分6-姜辣素和盐酸小檗碱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水回流提取法提取,以6-姜辣素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及干膏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提取工艺,并以正交试验层次分析法得到的综合评分实验数据作为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输入,评价指标的综合得分作为网络的输出,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仿真优化,得到最优工艺。结果:优化得到的提取工艺条件为10.4倍量水、提取3次、1.3h/次。结论:BP神经网络结合正交试验不需要增加试验次数就能分析试验中提取因素的变化规律和寻找最佳参数,该法可用于安痒汤提取工艺的优化。  相似文献   

2.
张超  韩丽  杨秀梅  张喻娟  张芳  杨明 《中成药》2015,37(1):70-74
目的使用BP神经网络结合正交试验优化苦参方(苦参和荆芥)中荆芥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以挥发油得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加水量对提取的影响,筛选挥发油提取工艺。正交试验实验数据作为反向传播神经网络输入,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仿真优化。结果优化得到的提取工艺条件为加入12倍量水,浸泡1 h,水蒸汽蒸馏提取6 h,检验样本的网络预测值和实际测量值的相对误差小于1%。结论 BP神经网络结合正交试验不需要增加试验次数,就能分析苦参方中荆芥挥发油提取因素变化规律和寻找最佳参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结合信息熵理论优化凉粉草煎煮提取工艺。方法采用HPLC测定咖啡酸、紫云英苷、迷迭香酸、丹酚酸B的含量,UV法测定总黄酮含量,以4种指标成分含量、总黄酮含量及干膏收率为综合评分指标,采用信息熵确定各指标的客观权重,实现对提取工艺的正交试验优选;以正交试验结果作为初始种群,以加水倍数、煎煮时间、提取次数为输入值,提取综合得分作为其函数的输出值,通过BP神经网络模型结合遗传算法对煎煮提取工艺进行全局寻优。结果根据正交试验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 h,综合评分均值为92.08;建立结构为3-7-1的三层BP人工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确定最优提取方案为加17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h,综合评分均值为92.55,优于正交试验,3批验证结果与预测值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结论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结合信息熵理论稳定性及重复性好,可用于凉粉草提取工艺的预测和优选。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选解毒止血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以黄芩苷、汉黄芩苷、丹皮酚含量以及干膏收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联合BP人工神经网络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因素的影响,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综合加权评分筛选解毒止血颗粒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11倍量水,加热回流提取3次,105 min/次。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科学合理,稳定可行。正交试验联合BP人工神经网络优化方法实用高效,适宜于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研发需求。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7,(6):1271-1274
采用BP神经网络结合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选通脉复方提取工艺,为该工艺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以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马钱苷、毛蕊花糖苷、丹酚酸B、羟基红花黄色素A、总多糖含量及干膏率为综合评价指标,按照L_9(3~4)正交表安排进行试验,考察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加水量对综合评分的影响,以正交试验数据为基础,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优化通脉复方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11倍水,提取4次,每次40 min;马钱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毛蕊花糖苷、丹酚酸B、黄芪甲苷提取量平均值分别为6.9754,0.3315,14.8921,0.2956,55.2634,0.8647 mg·g~(-1);总多糖得率平均值为615 mg·g~(-1),干膏率平均值44.21%。BP人工神经网络结合综合评分可用于优选通脉复方提取工艺,无需多次试验便可为优化条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BP神经网络结合熵权法多指标优化四物汤水提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华娟  何瑶  陈意  崔兴龙  傅超美 《中草药》2019,50(18):4313-4319
目的通过BP神经网络结合正交试验多指标优化四物汤水提工艺。方法以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在R语言环境下用熵权法计算5-羟甲基糠醛、绿原酸、咖啡酸、芍药苷、阿魏酸、毛蕊花糖苷、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8种有效成分多指标综合得分作为评价指标,先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再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网络训练,预测四物汤最优水提工艺。结果优化得到的四物汤水提工艺条件为加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 h,检验样本的网络预测值和实际测量值的相对误差小于1%。结论建立的数学模型可对四物汤水提工艺进行分析和预测,所得工艺稳定可行,可高效提取四物汤中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不同产地广藿香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挥发油提取率为评价指标,构建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应用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云南曲靖、广东化州产地的广藿香挥发油提取工艺。结果人工神经网络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ANN-PSO)优化的云南曲靖广藿香挥发油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9、提取3.5 h、提取3次,提取率为1.98%,与预测值2.06%接近,高于正交试验结果(1.60%);广东化州广藿香挥发油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3、提取时间4.5h、提取3次,提取率为2.46%,与预测值2.53%接近,高于正交试验结果(1.82%)。结论 ANN-PSO可用于优化广藿香挥发油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复方藤茶降脂颗粒的提取工艺,为今后的新药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出膏率与二氢杨梅素与荷叶碱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最佳提取工艺参数。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8、8倍量9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h、0.5h、0.5h。结论:研制优选的复方藤茶降脂颗粒提取工艺技术路线合理可行,为进一步开发中药藤茶降脂颗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藿芪温阳丸醇提部分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体积分数、加醇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淫羊藿苷转移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结合BP人工神经网络优化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7倍量60%乙醇提取2次,每次1 h,淫羊藿苷转移率86.90%。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提取藿芪温阳丸醇提部分。  相似文献   

10.
荷叶中荷叶碱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赵骏  王洪章  齐喜红  高敏燕  高钊 《中草药》2003,34(10):916-917
荷叶为睡莲科植物莲 Nelumbo nuciferaGaertn.的干燥叶 ,具有清热利湿 ,升发清阳 ,降脂减肥、止血散瘀等作用。《本草纲目》载 :“荷叶服之 ,令人瘦劣 ,单服可以消阳水浮肿之气。”今用荷叶配方生产降脂减肥茶者颇多。据报道 ,将荷叶用乙醇回流提取后制成浸膏片具有良好的调血脂作用。国外尤其是日本关于荷叶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较多 ,主要是生物碱类、黄酮类、鞣质类成分。我国的荷叶资源丰富 ,价廉易得 ,为可开发的天然药用植物资源。本实验以荷叶生物碱为指标 ,利用不同的溶媒采用加热回流法和超声提取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来优化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3.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14.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6.
对中医学科建设与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沿革回顾,提出了中医药学科建设的总体构思,指出要发展一个大的一级学科,首先要有教育,这是发展学科的基础;其次是科研来提高教育水平,并指导临床;再次是临床;三者缺一不可。同时提出了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如何培养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脘痛证候的量化诊断规律。方法:以因子分析方法对808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因子分析从胃脘痛临床症状中提取12个因子,分别代表脾胃湿热、脾胃虚寒、肝胃气滞、气阴两虚、胃热炽盛、胃阴亏虚、肝胃郁热、脾胃气虚等8个证候,同时对各个证候进行量化。结论:因子分析所得的胃脘痛的常见证候分类及量化诊断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胡方林 《中医教育》2010,29(1):37-39
传统的闭卷考试不能很好地反映方剂学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试行了以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改革,考试成绩由笔试、机试、平时3个方面组成。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带动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全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成立以来,确立了以中医综合治疗结、直肠癌为主攻方向,不断探索具体治疗方法和建立系统评价体系的成长历程。他们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结直肠癌专病建设组长单位,牵头联合全国26家医院以及挪威国家补充替代医学研究中心,进行的中医结直肠癌的诊疗方案的验证工作,牵头制定《结直肠癌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以及探索建立辐射社区医院的结直肠癌中医三级防治网络等工作,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认可,具有典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白花前胡地上各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白花前胡新鲜地上部分各部位的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其化学组分。结果:花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氧化石竹烯(26.590%),2,6,6-三甲基双环[3.1.1]-2-烯(13.605%);果中为石竹烯(34.589%),1R-α-蒎烯(14.444%);叶柄中为(1α,4aα,8aα)-1,2,3,4,4a,5,6,8a-八氢-7-甲基-4-亚甲基-1-(1-异丙基)-萘(33.671%),[s-(E,E)]-1-甲基-5-亚甲基-8-(1-异丙基)-1,6-环己烯(22.474%%),1R-α-蒎烯(11.479%);茎中为1R-α-蒎烯(15.544%),[s-(E,E)]-1-甲基-5-亚甲基-8-(1-异丙基)-1,6-环己烯(14.212%),石竹烯(11.551%)。结论:白花前胡地上部分挥发油中,石竹烯类、1R-α-蒎烯含量较高,茎和叶柄挥发油中萘类成分含量较高,在考虑综合利用的同时,应防止人畜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