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5 毫秒
1.
目的分析2010—2019年中国汉族7~18岁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流行趋势。方法利用2010、2014和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 分别将213 833、212 742和209 942名7~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纳入研究。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汉族儿童青少年近视检出率的差异, 采用logistic回归比较7~18岁12个年龄组儿童青少年近视检出率在不同调查年度间差异, 采用多项式回归模型拟合2010—2019年汉族儿童青少年近视增长速度模型, 分析近视检出率变化速度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结果 2019年中国汉族7~18岁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检出率为60.1%, 近视检出率城市高于乡村(62.7%比57.4%), 女生高于男生(63.5%比56.7%)(均P<0.001)。2019年各省(市、区)近视检出率差异较大, 最低为贵州(49.6%), 最高为浙江(71.3%)。2010—2019年间中国汉族儿童青少年整体近视检出率呈现上升趋势, 从2010年的55.5%, 上升到2014年的57.1%, 最终上升至2019年的60.1%, 城乡儿童青少年近视检出率差距逐渐缩小;20...  相似文献   

2.
我国儿童生长发育与营养面临着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的双重负担。2005-2014年全国7~18岁儿童青少年的营养不良检出率呈持续下降趋势,但总体检出率仍然较高。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呈现新的流行趋势,2005年乡村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年均增长值超过城市,2014年部分地区乡村学生肥胖检出率开始接近或超过城市。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持续下降,其中耐力素质下降尤为显著。儿童青少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明显增加。在营养改善和经济投入的同时,应加强健康教育,促进儿童青少年养成合理的膳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上海市宝山区2013—2019年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情况,分析流行趋势,为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上海市宝山区2013—2019年中小学生普查体检数据,共纳入533 419名7~18岁儿童青少年,以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WS/T 586-2018)的体质量指数(BMI)参考值作为判定标准,计算不同性别、不同学段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析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变化趋势。结果 2013年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6.37%和14.26%,随后两年略有下降,2016—2019年有所增长,至2019年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6.97%和16.50%。2013—2019年超重和肥胖率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62.65、504.82,P<0.001),2017年定基比增长速度最快(超重:6.18%,肥胖:15.60%)。7年超重、肥胖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0.66%、2.29%。小学阶段肥胖率较高,初中阶段超重率突出,高中阶段超重率和肥胖率增速最快。结论 2013—2019年上海市宝山区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10—2019年中国7~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的流行趋势。方法利用2010、2014和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 分别将215 102、214 268和212 713名7~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纳入研究。采用国家卫生标准《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判定营养不良, 计算7~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的营养不良检出率, 并分析2010—2019年营养不良检出率的趋势。结果 2019年中国7~18岁汉族学生的营养不良检出率为8.64%(18 381/212 713), 其中生长迟缓、中重度消瘦及轻度消瘦分别为0.50%(1 062/212 713)、3.25%(6 914/212 713)和4.89%(10 405/212 713)。2019年7~18岁男生营养不良检出率高于女生(9.97%比7.31%), 乡村地区检出率高于城市(9.30%比7.98%), 7~9岁、10~12岁、13~15岁和16~18岁4个年龄段的检出率分别为9.74%(5 252/53 916)、8.17%(4 408/53 937)、7.29%(3 885/53 310)、9.38%(4...  相似文献   

5.
沈阳市城区0~18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沈阳市0~18岁儿童、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症在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分析发展趋势,为制定正确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美国卫生统计中心/疾病控制中心(NCHS/CDC)制定的身高标准体重法,按照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调查沈阳市5个城区0~18岁儿童17332人,其中0~5岁10555人,6~18岁6777人。结果:沈阳市0~18岁儿童青少年总肥胖检出率为11.48%,总超重检出率为12.48%。学龄前儿童肥胖检出率为6.13%,超重检出率为13.22%,肥胖超重比为2.2,脂肪重聚年龄为3岁。学龄儿童肥胖检出率为19.80%,超重检出率为11.33%,肥胖超重比为0.6。与1996年相比,10年动态趋势为学龄前儿童肥胖检出率年增长值为21.5%,学龄儿童为21.1%。结论:沈阳市城区有近1/4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10年增长率处于失控的奇高速度。儿童青少年肥胖已经成为沈阳市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需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6.
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谭琪  徐勇 《中国学校卫生》2003,24(6):609-610
目的 进一步探讨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的发展规律,为制定儿童青少年超重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1985年和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研究资料,计算超重检出率并以1985年数据为基数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结果 2000年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比1985年明显上升,男、女性上升幅度分别为293.16%~564.08%和159.06%~406.02%,男性上升幅度大于女性:根据1995~2000年儿童青少年超重的增长率预测,2010年我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男性将达到25.72%,女性将达到13.99%。结论 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较发达国家增长快,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这一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安徽省 2010—2019年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的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0年、2014年和2019年分别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获取安徽省在校中小学生有效数据7459份、8789份和5821份,应用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 “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进行筛查,比较超重和肥胖变化情况。结果 2019年安徽省9~18岁中小学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5.3%和10.0%,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8.4%和13.0%,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2.2%和7.1%;城市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 16.3%和12.3%,乡村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4.2%和7.7%。2010—2019 年安徽省 9~18 岁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表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结论 2010—2019年安徽省9~18岁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处于增长趋势,超重、肥胖检出率存在性别及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00—2019年宁夏7~18岁汉族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变化趋势,为预防控制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基于2000—2019年5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宁夏地区数据,选取7~18岁汉族中小学生体重、身高等数据进行趋势分析。  结果  2019年宁夏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34%(1 181/8 855),9.19%(814/8 855),男生2000—2019年超重增长率为11.68%,肥胖增长率为10.07%(χ2=27.60,P<0.01)。女生2000—2019年超重增长率为6.95%,肥胖增长率为5.77%(χ2=33.82,P<0.01)。城市男生的超重和肥胖总体增长率均最高,为11.38%和10.45%。农村男生的超重和肥胖增长率在2010年之后均高于城市男生(χ2值分别为13.90,17.09,P值均<0.05),女生肥胖增长率在2014年之后农村均高于城市(χ2值分别为9.94,33.39,P值均<0.05)。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经济发展片区由好到差时,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由高到低(χ2值分别为35.19,35.35,P值均<0.01)。  结论  2000—2019年宁夏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及体质量指数趋于持续性增长趋势,且农村超重和肥胖增长率逐渐超过城市。预防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具体措施应尽快制定,降低因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所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了解宁夏地区7~18岁学生1985-2014年超重肥胖变化趋势,并对2019年和2024年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进行预测,为宁夏地区7~18岁学生超重肥胖防治提出科学依据.方法 对1985-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宁夏地区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计算超重肥胖率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用GM(1,1)灰色模型进行预测.结果 宁夏7~18岁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29年间呈上升趋势.与1985年相比,2014年总超重、肥胖检出率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9.0%和21.0%;男生分别为13.64%和25.30%;女生分别为6.30%和17.56%,城市学生分别为10.32%和19.19%;乡村超重平均增长速度为7.67%,超重肥胖增长速度表现为肥胖>超重、男生>女生、城市>乡村.GM(1,1)灰色模型预测2019年和2024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将继续呈上升趋势,到2024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将达到16.03%和9.46%.结论 未来数年内如未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宁夏7~18岁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将继续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男生和城市学生增长速度更快.应重视开展综合防治措施,降低超重肥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谭琪  徐勇 《中国学校卫生》2013,34(5):570-572
分析1985-2010年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变化趋势,为进一步探讨肥胖的发展规律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1985,1991,1995,2000,2005和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数据,计算肥胖检出率及25 a间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结果 2010年7~18岁各年龄组男生肥胖检出率在8.90%~15.35%之间,女生肥胖检出率在2.81%~8.08%之间,男生各年龄组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男生肥胖检出率最高年龄在10岁,女生最高年龄在12岁.根据2005-2010年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增长率预测,2015年我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肥胖检出率男性将达到14.58%,女性达到6.87%.结论 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检出率较发达国家增长快,但增长速率已呈下降趋势,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2004年2-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   总被引:41,自引:4,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北京市2~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水平及分布特征.方法利用2004年北京市儿童代谢综合征调查总样本中21 198名2~18岁人群的体重指数数据,分别采用中国(WGOC标准)、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 2000标准)和国际肥胖工作组(IOTF标准)推荐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体重指数分类标准计算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结果北京市2~18岁儿童青少年合并超重(包括肥胖)检出率、肥胖检出率分别是18.6%和8.1%(CDC 2000标准),17.4%和5.1%(IOTF标准);根据WGOC计算的7~18岁合并超重检出率和肥胖检出率是20.9%和8.9%.学龄儿童(6~18岁)的合并超重率高于学龄前儿童(19.8%:14.8%,CDC 2000标准);学龄儿童中,男性高于女性(26.7%:16.5%,WGOC标准),城市高于农村(27.0%:15.9%,WGOC标准);学龄前儿童城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北京市有1/5的儿童青少年超重或肥胖,居国内最高水平.儿童青少年肥胖已经成为北京市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在经济快速发展、国外文化大量引入等社会背景下有其独有的流行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呈暴发式增长.1985-2010年,我国7 ~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由1.11%增至9.62%,肥胖检出率由0.13%增至4.95%[1].肥胖给人类尤其是儿童青少年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由其引起的成年期肥胖及其他各种慢性病更是重要的长期后果之一[2].全面掌握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预测肥胖的发展趋势,制定适宜干预措施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与心理困扰的关联及体育锻炼的修饰作用。方法利用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中汉族儿童青少年, 基于超重/肥胖、心理困扰评估和体育锻炼变量信息完全者, 最终纳入95 280名13~18岁儿童青少年, 使用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测量其心理困扰, 以评分≥25判定为高心理困扰, 根据中国《WS/T 586-2018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标准进行BMI分组, 包括消瘦、正常、超重和肥胖, 采用WHO标准评价个体的BMI Z评分(BMIZ), 并依据人群百分位数分布平均划分为10组, 通过问卷收集调查对象平均每日体育锻炼时间, 并划分为<1 h组和≥1 h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与高心理困扰之间的关联, 以及在不同体育锻炼时间组中的关联差异。结果 2019年13~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4.5%和7.6%, 高心理困扰率为37.6%, 平均每日体育锻炼的时间≥1 h的比例为17.1%。以BMIZP90组人群高心理困扰概率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四川省绵阳市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流行现状,为制定预防控制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00 116名7~18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与体格检查,以李辉制定的中国7~18岁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筛查BMI界值点(kg/m2)标准作为划分超重、肥胖的标准。结果 绵阳市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14.24%,肥胖率为6.31%。男生、女生超重率分别为14.79%、13.68%,肥胖率分别为7.60%、4.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7~9岁儿童超重、肥胖率最高,随着年龄增长有下降趋势(P<0.001)。涪城区、江油市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分别为15.77%、12.44%,肥胖率分别为7.63%、4.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绵阳市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有较高的检出率,政府、学校及家庭应采取相关措施来应对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问题。  相似文献   

15.
陈静仪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2):1915-1917
分析1985-2014年广州市中小学学生超重肥胖的长期趋势,探讨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发展规律.方法 分析1985-2014年广州市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计算不同群体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发展速度及平均增长速度.结果 2014年广州市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为9.2%,肥胖检出率为5.4%,其中7~18岁各年龄组男生超重检出率范围为8.50%~17.50%,肥胖为5.50% ~ 13.50%;女生各年龄组超重检出率为4.40%~10.00%,肥胖为0.50% ~6.00%;与1985年相比,2014年广州市学生超重平均增长率为10.20%,肥胖为18.45%;地区及性别差异明显,总体表现为城男>城女,乡男>乡女,城男>乡男,城女>乡女;10~12岁是广州市儿童超重检出率高发年龄,肥胖检出率高发于8~10岁,而后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结论 广州市儿童青少超重肥胖检出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但平均增长率呈下降趋势,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10—2019年中国7~17岁儿童青少年正常高值血压和血压偏高检出率的变化趋势。方法从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不包括中国西藏、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资料中, 分别选取身高、体重、城乡、出生年月日、学段信息完整的7~17岁汉族儿童青少年197 397、196 790和195 625名作为研究对象。依据《7~18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筛查界值(WS/T 610—2018)》判定正常高值血压和血压偏高, 并描述其分布和流行特征, 采用χ2检验分析其性别、城乡等组间差异, 通过计算年均增长率估计变化速度。结果我国2019年7~17岁儿童青少年正常血压高值检出率为15.3%(29 855/195 625), 其中男生检出率20.2%(19 779/97 847)高于女生检出率10.3%(10 076/97 778), 乡村检出率15.4%(15 066/97 567)高于城市检出率15.1%(14 789/98 058)(均P<0.05);血压偏高检出率为13.0%(25 377/195 625), 其中女生检出率13.2%(12 925/97 ...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2017—2021年贵州省9~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贵州省132 323名9~18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并按照《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标准对超重肥胖情况进行筛查,分析超重肥胖检出率变化趋势。结果 2017—2021年贵州省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呈上升趋势(趋势χ2=59.477,P<0.001),增长速度为18.75%,男生(19.15%)高于女生(17.91%),郊县(32.17%)高于城区(14.23%),16~18岁年龄组(32.00%)高于9~11(15.54%)和12~15岁年龄组(16.05%)。2017—2021年贵州省儿童青少年肥胖检出率呈上升趋势(趋势χ2=224.057,P<0.001),增长速度为63.55%,女生(83.69%)高于男生(51.04%),城区(71.32%)高于郊县(60.86%),16~18岁年龄组(65.29%)高于9~11岁(62.77%)和12~15岁年龄组(49.1...  相似文献   

18.
肥胖对儿童社会心理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肥胖对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肥胖正以不可遏制的势头增长。据Ogden等报道,美国12~19岁青少年肥胖检出率达15.5%,较20世纪80年代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我国大城市16~18岁男性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从1985年的1.2%、0.1%上升至2000年的11.7%、3.7%;女性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由1985年的2.1%、0.0%上升至2000年的7.5%、1.6%。超重与肥胖对儿童青少年社会心理行为影响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肥胖对儿童生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肥胖对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肥胖正以不可遏制的势头增长。据Ogden等报道,美国12~19岁青少年肥胖检出率达15.5%,较20世纪80年代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我国大城市16~18岁男性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从1985年的1.2%、0.1%上升至2000年的11.7%、3.7%;女性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由1985年的2.1%、0.0%上升至2000年的7.5%、1.6%。超重与肥胖对儿童青少年的生理功能影响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25(1985-2010)年间蒙古族7~18岁青少年超重肥胖长期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方法,应用1985、2000和2010年共计18 366人的蒙古族7~18岁青少年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分析比较不同监测年份、性别、城乡间的儿童青少年BMI均数和超重肥胖检出率.结果 25年间蒙古族7~18岁青少年BMI均数总体变化趋势为逐年升高,1985、2000和2010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1%、0.5%,6.3%、2.4%和9.1%、6.6%;1985-2000年的15年间超重、肥胖率分别增长了2倍和4倍,2010年时比1985年增长4倍和12倍.1985、2000和2010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在城市男性中分别为1.2%、0,7.9%、3.4%和11.0%、11.8%;农村男性分别为0.6%、0.6%,2.8%、2.1%和9.0%、3.4%;城市女性分别为1.8%、0.3%,8.1%、4.3%和9.4%、8.4%;农村女性分别为4.5%、0.9%,8.8%、2.2%和10.2%、4.5%,各组间不同监测年份其超重、肥胖检出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逐年增加趋势.结论 1985-2010年蒙古族青少年的超重、肥胖检出率大幅上升,并有继续升高的趋势,应采取合理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