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从细胞因子的基因转录水平探讨两种新型佐剂霍乱毒素 B亚单位(CT B)和皂素(Saponin)在旋毛虫疫苗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方法 36只NIH小鼠随机分为CT B佐剂免疫组、Saponin佐剂免疫组和对照组。将CT B和Saponin分别与旋毛虫肌幼虫可溶性抗原混匀后,以口服或皮下注射途径免疫小鼠,隔周1次。第3次免疫后 1 周,经口感染旋毛虫感染期肌幼虫。感染后第8 d,采用RT PCR技术分析各组小鼠脾细胞在体外旋毛虫肌幼虫抗原刺激下,转录细胞因子 IFN γ、IL 2、IL 4及 IL 5 mRNA的水平。 结果 各组小鼠的脾细胞在体外抗原诱导下均未能转录 IL 2和 IFN γmRNA,但均有不同程度的 IL 4和 IL 5特异扩增,两免疫组的 IL 4 及 IL 5 mRNA转录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Th2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机体抗旋毛虫的保护性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佐剂角度提高旋毛虫疫苗的保护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旋毛虫肌幼虫抗原免疫后小鼠产生的抗感染能力及其机制。方法制备旋毛虫肌幼虫抗原,免疫小鼠,再用旋毛虫感染性幼虫对免疫小鼠实施攻击感染,检查感染后小鼠肠道成虫和肌肉幼虫数并计算减虫率;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旋毛虫肌幼虫抗原免疫后7、14、284、2 d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中IL-4和IFN-γ水平。结果肌幼虫抗原免疫组小鼠的肠道成虫数减虫率为38.54%,肌幼虫减虫率为35.31%;ELISA检测免疫小鼠PBMC培养上清IL-4和IFN-γ水平均升高,直至免疫后42 d,以免疫后14、28、42 d的IL-4水平升高更显著(P0.01)。结论旋毛虫肌幼虫抗原免疫能诱导小鼠产生有效的抗旋毛虫感染作用,其抗感染机制以Th2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旋毛虫肌幼虫排泄分泌抗原(Trichinella spiralis muscle larvae excretory-secretory, Ts-Es)诱导小鼠肠道保护性免疫能力以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5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旋毛虫感染组(Ts)、旋毛虫Ts-Es抗原免疫组(Ts-Es)。空白组小鼠腹腔注射PBS;抗原免疫组小鼠腹腔注射0.1 mL的Ts-Es抗原与等量弗氏完全佐剂;旋毛虫感染组腹腔注射PBS和弗氏完全佐剂,每隔7 d注射1次,共3次,末次注射后7 d旋毛虫感染组和Ts-Es抗原免疫组用400条/mL旋毛虫感染性幼虫灌胃攻击感染。解剖取材,检查肠道成虫及肌肉幼虫减虫率,用HE染色法观察肠道病理变化,RT-qPCR法检测小肠中目的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旋毛虫感染组相比Ts-Es抗原免疫组成虫和肌幼虫减虫率分别为49%(t=8.109,P<0.05)和67%(t=8.090,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旋毛虫感染组小肠T-bet(t=5.25,P<0.05)、GATA3(t=2.50,P<0.05)、ROR...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旋毛虫成虫排泄分泌抗原(ES抗原)、肌幼虫ES抗原、成虫和肌幼虫ES混合抗原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用生理盐水培养法从培养液中提取成虫ES抗原、肌幼虫ES抗原,分别用成虫ES抗原、肌幼虫ES抗原、成虫和肌幼虫ES混合抗原免疫小鼠,同时设佐剂组和对照组,间隔7d共免疫3次。末次免疫后7天,每只小鼠用200条旋毛虫感染期幼虫经口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7天和30天检查各组小鼠肠道成虫数和肌幼虫数。结果旋毛虫成虫ES抗原组、肌幼虫ES抗原组、成虫和肌幼虫ES混合抗原组的成虫减虫率分别为87.95%、69.48%、84.34%,肌幼虫减虫率分别为74.79%、87.97%、86.87%。成虫ES抗原组、成虫与肌幼虫ES抗原混合组的成虫减虫率均高于肌幼虫ES抗原组(P均<0.05)。肌幼虫ES抗原组、成虫与肌幼虫ES抗原混合组的肌幼虫减虫率均高于成虫ES抗原组(P均<0.01)。结论旋毛虫成虫和肌幼虫ES混合抗原均能诱导小鼠产生抗成虫及肌幼虫较强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伴随免疫新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新模型小鼠与常规感染小鼠脾细胞经不同抗原刺激后诱生的Th1细胞因子(IFN-γ)和Th2细胞因子(IL-4)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伴随免疫新模型的细胞免疫机制。方法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0 d后,按300 mg/kg.d腹腔注射酚酶抑制剂丙烯基硫脲,持续抑制雌虫产卵,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伴随免疫新模型。同时设立常规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小鼠对照组。在感染后第0、3、6、9和12周,取各组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分别用可溶性成虫抗原(SWAP)、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及非特异性抗原刀豆素(ConA)诱导脾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应用ELISA方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IFN-γ和IL-4的含量。结果新模型组与常规模型组IFN-γ和IL-4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IFN-γ均在感染后4~6周开始上升,7~9周达到高峰,10~12周逐渐下降并恢复至感染前水平;IL-4均在感染后第6周开始逐渐升高,直至12周仍维持高水平;而正常组IFN-γ和IL-4均无明显变化。新模型组经SEA刺激后产生的IFN-γ水平,以及经SWAP和SEA刺激后产生的IL-4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模型组(P<0.05);而经SWAP刺激产生的IFN-γ水平显著高于常规模型组(P<0.05)。在3种不同的抗原中,ConA组产生的IFN-γ和IL-4水平均显著高于SEA组和SWAP组(P<0.05)。结论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伴随免疫新模型与血吸虫常规感染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感染早期以Th1细胞应答为主,然后逐渐向Th2细胞极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旋毛虫编码新生幼虫p46 kDa抗原基因重组融合蛋白WN10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性。方法 将纯化的重组融合蛋白WN10以20μg/只的剂量分3次免疫小鼠后,攻击感染旋毛虫肌幼虫200条/只,检查旋毛虫7日龄成虫数、雌虫体外产生新生幼虫数、感染35d的肌幼虫数并计算减虫率,同时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WN10抗体IgG滴度。结果WN10免疫小鼠后获得旋毛虫7日龄成虫、肌幼虫的减虫率分别为64.28%和61.21%,均与感染对照组和佐剂对照组差异显著;获得雌虫产新生幼虫的减虫率为16.46%,与感染对照组和佐剂对照组差异不显著;WN10免疫组小鼠在第3次免疫后1周可检测到高滴度的抗WN10抗体IgG,在攻击感染旋毛虫9周后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 编码旋毛虫新生幼虫p46 kDa抗原基因重组融合蛋白可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抗旋毛虫保护性免疫。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钥孔戚血蓝蛋白(KLH)诱导Balb/c小鼠脾细胞Th1/Th2失衡的特点,为药物干预Th1/Th2失衡奠定基础.方法 以KLM 完全弗氏佐剂(CFA)免疫Balb/C小鼠并分离其脾细胞,ELISA法检测脾细胞上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2、IL-12p40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5,以及血清Thl型抗体IgG2a和Th2型抗体IgG1水平.结果 ①免疫小鼠出现脾肿大、脾细胞计数升高.②免疫小鼠脾细胞IL-2于24h明显升高,48h达高峰;IL-4、IFN-γ和IL-5于24h轻度升高,96h达高峰;各时间点IL-12p40均较低.③不同剂量基础或强化免疫均可致细胞因子升高,IL4/IFN-γ升高.④免疫小鼠血清IgG1、IgG2a升高,以IgG1明显.结论 KLH CFA可诱导Balb/c小鼠脾细胞发生Th2型优势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间日疟传播阻断疫苗候选抗原Pvs25和Pvs28的免疫应答机制。方法分别用与弗氏佐剂乳化后的Pvs25和Pvs28重组蛋白皮下免疫DBA/2小鼠;采用ELISA分别对各组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的IFN-γ、IL-4、IL-10动态检测;以ELISPOT方法检测小鼠脾脏IFN-γ+和IL-4+细胞数量。结果经重组蛋白免疫的两组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IFN-γ的含量于初次免疫后第14d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但随后降至对照组水平;IL-4和IL-10均在初次免疫后第28d出现有意义的升高(P<0.01),后升高更为明显,分别直至免疫后期70d、56d出现下降,但直至112d仍明显高于免疫前的水平(P<0.01)。初次免疫后第70d?98d小鼠脾脏IFN-γ+和IL-4+细胞数量,与对照组相比IFN-γ+无明显变化,而IL-4+则明显增多(P<0.01)。结论Pvs25和Pvs28重组蛋白可诱导小鼠产生以Th2反应为主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9.
旋毛虫DNA疫苗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旋毛虫DNA疫苗在小鼠体内诱导的免疫应答。方法 将旋毛虫肌幼虫编码 31kDa抗原结构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DNA3-TspE1分别用肌肉注射和基因枪免疫BALB/c小鼠 ,免疫血清用旋毛虫肌幼虫冰冻切片及石蜡切片抗原进行IFAT检测 ,并用旋毛虫肌幼虫可溶性抗原进行Westernblot分析。结果 IFAT表明 pcDNA3-TspE1接种BALB/c小鼠后产生的免疫血清与旋毛虫肌幼虫可产生阳性反应 ,在肌幼虫冰冻及石蜡切片上均显示黄绿色荧光。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 ,pcDNA3-TspE1接种小鼠后产生的免疫血清只能识别旋毛虫肌幼虫可溶性抗原中的 31kDa抗原组分 ,而 pcDNA3质粒接种小鼠后的血清不能与旋毛虫肌幼虫可溶性抗原发生免疫反应。结论 旋毛虫DNA疫苗 pcDNA3-TspE1能够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淋巴细胞转输对线粒体腺苷酸转位酶(ANT)合成肽诱导的自身免疫性心肌病传染性耐受的小鼠Th1/Th2亚群及血清和心肌组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用ANT多肽多次免疫Balb/C小鼠得到心肌病组,单抗组小鼠在给予ADP/ATP肽免疫的第0、1和2天,同时接受尾静脉注射400μg抗L3T4单抗;第6个月末时,将单抗组小鼠的脾细胞取出转输到正常小鼠体内(转输组),此小鼠亦同时给予多肽免疫,方法同心肌病组。对照组以不含ANT的相同免疫进行假性免疫,时间和剂量同心肌病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T细胞内细胞因子IFN-γ/IL-4的含量;以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IFN-γ、白细胞介素-2(IL-2)、IL-4、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心肌细胞因子mRNA表达。结果:转输组Th细胞IFN-γ、IL-4含量与对照组和单抗组接近且明显低于心肌病组;转输组小鼠血清IFN-γ和IL-2水平明显高于心肌病组而低于单抗组,IL-4和IL-6水平显著低于心肌病组;TNF-α水平在转输组则最高;心肌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则转输组显著低于心肌病组,与对照组和单抗组相近。结论:淋巴细胞转输能够阻断心肌病诱导过程中绝大部分细胞因子的生成,与单抗早期干预的结果类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伴随免疫新模型,通过观察比较新模型小鼠与常规感染小鼠脾细胞诱生Th1细胞因子(γ-IFN)和Th2细胞因子(IL-4)mRNA的动态变化,从分子水平探讨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伴随免疫新模型的细胞免疫机制。方法 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0d后,按300 mg/kg.d腹腔注射丙烯基硫脲,持续抑制雌虫产卵,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伴随免疫新模型。同时设立常规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小鼠对照组。在感染后第2,3,6,9和12 w,采用RT-PCR对各组小鼠脾细胞IFN-γ和IL-4的mRNA水平进行半定量检测分析。结果 新模型组与常规模型组小鼠IFN-γ和IL-4 mRNA水平变化趋势基本一致,IFN-γmRNA水平在感染后9w最强,然后逐渐下降,至第12w;IL-4 mRNA水平在感染后3w开始逐渐增强,至12w仍维持高水平。新模型组IFN-γmRNA水平在感染3w后明显高于常规模型组(P〈0.05);常规模型组IL-4 mRNA水平在感染6w后明显高于新模型组(P〈0.05)。正常小鼠IFN-γ和IL-4 mRNA水平较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日本血吸虫感染新模型小鼠与常规模型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Th1淋巴细胞功能先升高,然后逐渐向Th2淋巴细胞功能极化,提示可溶性虫卵抗原(soluble egg antigen,SEA)不是诱导Th2功能极化的唯一因素,对细胞免疫应答由Th1向Th2功能极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利用恶性疟原虫FCCI/HN株CSP抗原基因在真核细胞(HeLa)中高效表达,将纯化的表达蛋白作为候选疫苗免疫小鼠,并通过体外诱生检测小鼠脾细胞白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 显示经疫苗免疫后的BALB/C小鼠脾细胞体外经特异性刺激后产生的IL-2和IFN-γ水平有显著提高。与我们前期研究结果 比较,表明对该疫苗特异性的IL-2、IFN-γ的产生与淋巴细胞增殖以及NK细胞活性增高有明显的相关性;该疫苗对T细胞有一定的刺激能力,可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细胞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3.
旋毛虫成虫、新生幼虫和肌幼虫抗原的保护性免疫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比较旋毛虫成虫抗原和肌幼虫抗原接种小鼠诱导产生的保护性免疫。方法:检查肠道成虫、肌幼虫和血液中嗜酸性细胞数;用ELISA测血清中抗旋毛虫肌幼虫IgG抗体滴度。结果:成虫、新生幼虫和肌幼虫抗 免疫组的成虫减虫率分别为82.19%、72.31%和42.88%;肌幼虫减虫率分别为68.83%、78.19%和51.96%。血清IgG抗体滴度明显升高,成虫、新生幼虫和肌幼虫抗原免疫组的GMRT分别为对照组的7.46倍、5.28倍和4.92倍。血液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结论:旋毛虫成虫抗原、新生幼虫抗原均为激发特异性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诱导小鼠对攻击感染产生保护性。其中,成虫抗原和新生幼虫抗原显示出更好的免疫原性,而成虫抗原有可能成为较理想的免疫疫苗来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虫体抗原、排泄分泌抗原和表面抗原对小鼠产生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分别用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虫体抗原、排泄分泌抗原、表面抗原免疫小鼠,同时设佐剂组和阴性对照组,间隔7d免疫1次,共3次。末次免疫后7d,每只小鼠用200条旋毛虫感染期幼虫经口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7d和30d分别检查各组小鼠肠道成虫数和肌幼虫数;用ELISA测血清中抗旋毛虫肌幼虫IgG抗体。结果虫体抗原、排泄分泌抗原、表面抗原和佐剂组的成虫减虫率分别为84.89%、89.73%、85.65%、2.57%;肌幼虫减虫率分别为71.71%、80.98%、73.66%、5.60%。排泄分泌抗原组、表面抗原组的成虫减虫率(P均〈0.05)及肌幼虫减虫率(P均〈0.01)均高于虫体抗原组。各免疫组小鼠血清IgG抗体滴度明显升高,虫体抗原组、排泄分泌抗原组和表面抗原组的几何平均倒数滴度分别为2798.89、3474.51、2984.83,分别为阴性对照组(459.32)的6.09、7.56、6.50倍。结论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虫体抗原、排泄分泌抗原和表面抗原均能诱导宿主产生较强的抗攻击感染保护力。成囊前期幼虫的排泄分泌抗原显示出更强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2 (IL-12) 对伯氏疟原虫(P.b)红内期感染小鼠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IL-12介导Th1/Th2免疫偏移在抗P.b红内期感染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BALB/c小鼠接种5×105个感染P.b的红细胞,同时分别给予0.03 μg/d或0.15 μg/d IL-12处理,用ELISA方法检测P.b感染小鼠血清或脾淋巴细胞体外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4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 0.03 μg/d IL-12处理组小鼠接种感染后第7天取脾淋巴细胞体外经PHA或可溶性抗原sAg刺激培养产生的IFN-γ水平较感染对照组显著升高,IL-4水平显著下降,而0.15 μg/d IL-12处理组脾淋巴细胞产生的IFN-γ及IL-4水平均较感染对照组显著下降.在感染后第3天,0.03 μg/d或0.15 μg/d IL-12处理组小鼠血清中IFN-γ均已出现,第5天达高峰,但感染后第7天 0.15 μg/d IL-12处理组血清中IFN-γ迅速下降,甚至低于感染对照组及0.03 μg/d IL-12处理组,感染对照组直到感染后第7天血清中方可检测到IFN-γ水平.结论适当低剂量IL-12诱导CD4 Th1免疫应答,产生细胞因子IFN-γ,以诱导抗P.b红内期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而较大剂量IL-12抑制机体抗感染免疫,甚至可致免疫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重组Bb-OprI疫苗免疫及PA01株攻击后,小鼠肺组织细菌菌落计数和脾细胞因子IL-2、IFN-γ和IL-12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取5×109个CFU Bb-OprI疫苗灌胃接种BALB/c鼠,每周3次,连续接种3周。首次免疫后4周,用5×106个CFU的PA01株滴鼻攻击。攻击后2周处死小鼠,取肺脏,经常规培养后计数菌落数;取小鼠脾脏,制备脾细胞悬液,用PaAg刺激培养,48h后收集脾细胞,PCR扩增IL-2、IFN-γ和IL-12基因。结果Bb-OprI疫苗组、空载体对照组和Bb对照组小鼠肺组织菌落数分别为(0.46±0.09)×10~8 CFU、(5.42±0.79)×10~8 CFU和(6.20±0.95)×10~8 CF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疫苗组小鼠脾细胞扩增出453bp的IL-2基因、399bp的IFN-γ基因和300bp的IL-12基因,两对照组PCR扩增均阴性。结论重组Bb-OprI疫苗可诱导小鼠脾细胞因子IL-2、IFN-γ和IL-12基因表达升高,产生Th1型免疫应答从而抵抗Pa的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鉴定能被旋毛虫感染血清识别的新生幼虫蛋白,为抗新生幼虫疫苗筛选候选抗原。方法 从感染旋毛虫的BALB/c小鼠肠道收集成虫,培养后收集新生幼虫,制备新生幼虫可溶性性抗原,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筛选出能被旋毛虫感染小鼠血清识别的新生幼虫可溶性抗原蛋白带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鉴定,并与Uniprot数据库中的旋毛虫数据进行比对,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网站分析所鉴定的旋毛虫蛋白的理化性质,使用WEGO在线软件对匹配的蛋白进行基因本体(GO)分类。收集旋毛虫肌幼虫、肠道感染性幼虫(感染后6 h)、成虫(感染后2 d)和新生幼虫等不同发育期的虫体,提取虫体总RNA,反转录为cDNA。qPCR扩增旋毛虫C型凝集素(CTL)、钙网蛋白(CRT)、锌指蛋白(ZFP)和丙酮酸激酶(PK)基因,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基因为内参,以肌幼虫的相对转录水平为对照,比较4个旋毛虫基因在不同发育期的相对转录水平。不同发育期相对转录水平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新生幼虫可溶性抗原的11条蛋白条带中有4条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弓形虫ROP5基因疫苗和基因免疫佐剂IL-12共免疫对昆明小鼠所诱导的免疫保护性。方法 大量制备重组质粒pcROP5和pcmIL-12,以100 μg的剂量同时免疫昆明小鼠,PBS组和pcDNA3.1空质粒组作为对照。用ELISA法测定免疫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IgG、IgG亚型的表达水平及细胞因子IFN-γ、IL-4的含量,MTT法测定淋巴细胞转化率,观察小鼠受攻击感染弓形虫后的存活时间。结果 质粒pcROP5和pcmIL-12共免疫小鼠3次后,与pcROP5质粒单独免疫组和对照组相比,IL-12基因佐剂的共免疫提高了免疫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IgG及IgG亚型IgG2a的表达水平,提高了细胞因子IFN-γ的含量,增加了淋巴细胞的转化率,但IgG1和IL-4的表达水平变化不大;攻击感染后,质粒pcROP5和pcmIL-12共免疫组小鼠存活时间显著延长。结论 弓形虫ROP5基因与基因佐剂pcmIL-12共免疫能增强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基于粪肠球菌(Ef)载体的铜绿假单胞菌(Pa)重组疫苗rEf(pGEX-LasR)诱导小鼠的保护力及细胞免疫应答。方法分别将5×10^(9)CFU的疫苗株、空载体株和Ef株菌液口服灌胃免疫BALB/c鼠,每周3次,连续3周;初次免疫后4周用5×10^(7)CFU的Pa01株菌液滴鼻攻击小鼠,2周后杀鼠剖检;菌落计数检测小鼠肺细菌负荷,MTT法检测小鼠脾细胞增殖水平,荧光激活细胞分选仪(FACS)检测小鼠脾细胞CD4^(+)/CD8^(+)T细胞亚群和脾细胞凋亡水平;采用PaAg体外刺激培养小鼠脾细胞48 h,PCR扩增IL-2、IFN-γ、IL-12、IL-17和Fox3^(+)基因。结果疫苗组、空载体组和Ef对照组小鼠肺细菌负荷分别为(7.616±0.010)lgCFU/g、(8.876±0.011)lgCFU/g和(8.902±0.010)lgCFU/g,疫苗组显著降低(P<0.01);与空载体组和Ef对照组比较,疫苗组小鼠脾细胞CD4^(+)T细胞亚群显著增加(P<0.01),脾细胞增殖活性增强(P<0.01)、凋亡率减低(P<0.01);疫苗组小鼠脾细胞DNA可扩增出IL-2、IFN-γ、IL-12、IL-17和Fox3^(+)基因条带,空载体组和对照组未扩增出条带。结论Pa重组疫苗rEf(pGEX-LasR)可诱导小鼠产生细胞免疫应答,促进小鼠脾细胞IL-2、IFN-γ、IL-12、IL-17和Fox3^(+)基因的表达,降低Pa01攻击小鼠后的肺细菌负荷。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华支睾吸虫成虫抗原(Crude antigen,CA)、排泄/分泌产物(excretory-secretory products,ESPs)对T细胞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小鼠骨髓细胞诱导分化为未成熟骨髓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C,iDC);磁珠分选仪分选小鼠脾脏细胞的初始CD4+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DC、CD4+T细胞的纯度;抗原刺激DC细胞,实验分为PBS阴性对照组,LPS阳性对照组,CA和ESPs刺激组;负载抗原后的DC细胞与分选的CD4+T细胞共培养72h;Real time-PCR检测T-bet、GATA3mRNA的相对表达量;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IL-4细胞因子的表达量。结果与PBS组相比,ESPs刺激组Tbet、GATA3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而CA刺激组T-bet、GATA3 mRNA表达水平差异不显著;与PBS组相比,ESPs刺激组细胞因子IFN-γ、IL-4的含量均升高(P0.05),CA刺激组仅IFN-γ的分泌增高(P0.05),IL-4无明显变化。结论 CA可能诱导宿主产生Th1型免疫应答,ESPs可能诱导宿主产生Th1型、Th2型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