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9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有效成分苦参碱(Mat)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细胞系ACC-M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ACC-M细胞,用不同质量浓度Mat溶液对体外培养的ACC-M细胞进行处理。通过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检测来测定不同质量浓度Mat溶液对ACC-M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经Mat处理后,ACC-M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结论Mat对ACC-M细胞的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的发生可能与其细胞周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两孔法全胸腔镜(VATS)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开展两孔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12例。腋中线第7或第8肋1.5-2 cm切口为观察孔兼副操作孔,腋前线至锁骨中线第3-5肋3-5 cm切口为主操作孔,均加行纵隔淋巴结清扫。其中右肺上叶5例,右肺中叶3例,右肺下叶1例,左肺上叶2例,左肺下叶1例。结果无中转开胸,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无死亡。12例手术时间80-270 min,平均122 min。术中出血50-250 ml,平均160 ml,每例清除淋巴结7-13枚,平均9.2枚。术后住院时间7-10天,平均8.3天。术后病理:腺癌7例,鳞癌3例,腺鳞癌1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例。TNM分期:Ia期3例,Ib期5例,IIa期3例,IIb期1例。结论两孔法全胸腔镜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安全,可靠,术后并发症少,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方政 《上海医药》2014,(19):35-37
目的:观察研究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56例,根据监护人或患者意愿分为腔镜组26例和传统组30例,腔镜组施行完全胸腔镜下手术,传统组采用常规直视下开胸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胸腔引流量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腔镜组胸腔引流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开胸组(P〈0.05),而两组其它各方面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两组患者心功能均I级。结论:全胸腔镜下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可减少创伤、缩短住院时间、并具有显著美容效果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已成为中国教育领域的一大热点。本文论述了南通大学在信息化环境下,在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中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实验教学手段,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克隆和表达周期型马来丝虫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BmGAPDH)的编码基因.方法 依据公布的BmGAPDH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周期型马来丝虫总RNA为模板,反转录PCR(RT-PCR)扩增目的 编码基因.PCR产物经TA克隆后,克隆至载体pGEM-T Easy中,经PCR和双酶切鉴定后,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mGAPDH,转染COS-7细胞后进行RT-PCR验证.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电泳(SDS-PAGE)对获得重组蛋白(rBmGAPDH)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 转染的COS-7细胞高水平表达BmGAPDH的mRNA,根据克隆的目的 基因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登录的结果 一致.SDS-PAGE分析显示重组蛋白rBmGAPDH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43 000.结论 成功进行了BmGAPDH编码基因的克降和真核表达.Cloning,weukaryotic expremion of the gene encoding glyceraidehydes-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from periodic Brugia malayi XIE Dong-fimg,FANG Zheng,HUANG Wei-qun,SHEN Qin,TONG Hai-yan,XUBang-sheng.  相似文献   
6.
对丝虫微丝蚴和感染期幼虫的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可能是宿主抗丝虫感染的主要免疫效应机制。参与作用的抗体类型和效应细胞可因虫种而异。效应细胞通过其细胞膜上的Fc受体与结合于虫体表面的抗体Fc段桥连,进而释放各种毒性物质作用于虫体,导致虫体死亡。抗体和补体同时存在时,效应细胞能对虫体发挥最大的杀伤效应,效应细胞表面的补体受体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另外,补体还能单独介导效应细胞实施对虫体的攻击。  相似文献   
7.
目的:克隆周期型马来丝虫副肌球蛋白(BmPmy)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分析及编码产物的B细胞表位预测。方法:从周期型马来丝虫虫体中抽提总RNA,以mRNA为模板,RT-PCR法体外扩增BmPmy基因,扩增产物经初步鉴定后将其克隆人pGEM—T载体,转化E.coliDH5a,筛选阳性克隆,进行双酶切及PCR扩增鉴定,获得阳性重组质粒pGEM—TBmPmy,经测序验证,并进行同源性比较。应用5种参数和方法对其编码产物进行B细胞表位预测。结果:RT-PCR扩增出一条约2640bp的特异性条带,重组质粒双酶切的PCR结果与预期相符,DNA序列分析与基因库已知的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经表位预测分析,BmPmy的B细胞表位可能在54~66位、144~152位、770~780位和834~845位氨基酸区域。结论:成功构建了BmPmy重组质粒pGEM—T克隆载体,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周期型马来丝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BmCPI)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mCPI,并观察其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应答反应。方法以周期型马来丝虫总RNA为模板,逆转录PCR(RT-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与pGEM-T Easy克隆载体连接,筛选出阳性克隆,经PCR和双酶切鉴定后,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构建pcDNA3.1-BmCPI表达载体。将48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分别为健康对照组、空质粒组、pcDNA3.1-BmCPI组和pcDNA3.1-BmCPI/CpG组,分别注射PBS 100μl、空质粒pcDNA3.1 100μg、重组质粒pcDNA3.1-BmCPI100μg和重组质粒pcDNA3.1-BmCPI 100μg+佐剂CpG 30μg,采用左后腿胫前肌注射免疫。每2周1次,共3次,于末次免疫后第4周,用RT-PCR方法检测小鼠注射部位肌肉组织内目的基因转录情况。于末次免疫后第4和第6周,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小鼠T淋巴细胞刺激增殖水平。于末次免疫后第2、4和6周,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4(IL-4)水平。结果成功构建了...  相似文献   
9.
【提要】 提取周期型马来丝虫总RNA。跟据已知的马来丝虫副肌球蛋白(BmPmy)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并引入HindⅢ和BamHⅠ酶切位点,应用RT?鄄PCR技术,扩增BmPmy基因片段,克隆至载体pGEM?鄄T中,经PCR和双酶切鉴定后,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mPmy,并转染COS-7细胞后进行RT-PCR分析。转染的COS-7细胞高水平表达周期型马来丝虫副肌球蛋白mRNA,结果与预期相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吻合器在口腔颌面部游离皮瓣血管吻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9月-2015年5月,对21例患者行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游离皮瓣修复创面,供血动脉选用面动脉及甲状腺上动脉,回流静脉选用颈外静脉及颈内静脉分支.手工吻合游离皮瓣动脉18条,吻合器吻合游离皮瓣动脉3条、静脉21条;其中头静脉13条,腓动脉伴行静脉6条,股前外侧动脉伴行静脉2条,观察其吻合时间及吻合血管通畅率.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吻合后勒血试验证实,动脉和静脉血流通畅率100%.动脉吻合中,供血动脉选用面动脉16次,甲状腺上动脉5次;回流静脉选用静外静脉13次,颈内静脉分支8次.手工吻合动脉平均时间为(17.20±2.31)min,吻合器动脉吻合平均时间为(5.48±1.33) min;手工吻合静脉平均时间为(18.39±3.48) min,吻合器吻合静脉平均时间为(6.45±0.60) min.术后随访游离皮瓣全部成活,缺损修复后皮瓣颜色、形态及质地良好,未出现皮瓣危象及皮瓣坏死.术后血管彩超均显示吻合后动脉吻合口血流通畅,无血栓形成.术后1~3个月复诊,均未见皮瓣坏死.结论:应用血管吻合器吻合静脉速度快,通畅率高,初步结果证明该血管吻合器安全、有效,在一定程度上可节约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