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持续质量改进在减少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ns quality improvement,CQI)的方法降低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CQI前(2008年)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63例,分析腹膜炎(29例次)的发生率及特征,采用设计、实施、检验和应用(plan,do,check and act,PDCA)四步法,设计并实施减少腹膜炎发生的防治措施,与CQI后2009年同期101例CAPD患者腹膜炎(14例次)发生情况比较。结果 CQI后,我中心CAPD患者腹膜炎发生率明显降低,由1次/22.2患者月降至1次/70.4患者月。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所致腹膜炎发生率由1次/35.8患者月降至1次/197患者月;复发性腹膜炎发生率由1次/80.5患者月降至1次/985患者月。与CQI中主要采取的几项改进措施相一致。结论 CQI的方法可以降低腹膜透析中心腹膜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中心提高腹膜透析液致病菌培养阳性率的改良策略。方法收集武汉市第一医院肾病科2007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466例次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以2010年6月为界,以前为传统组采用传统的腹膜透析液细菌培养法,之后为改良组采用血培养方法进行腹膜透析液培养,比较2组近期抗生素使用史、腹膜透析液培养阳性率、腹膜炎发生率、致病菌的分布情况。结果与传统组相比,改良组腹膜透析液培养阳性率高(81.5%比65.8%,P0.01),培养前抗生素使用史的比率低(7.76%比21.36%,P0.01),在传统组中,未使用抗生素亚组病原菌检出率优于总体检出率(75.00%比65.81%,P0.05)。2组腹膜炎致病菌排前3位的细菌均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结论采用血培养方法进行腹膜透析液培养可以大幅提高致病菌阳性率,培养前抗生素使用史对培养阳性率的影响相当关键。  相似文献   

3.
腹膜透析病人腹腔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文婷  胡蔚青  傅伟霞  连瑛  孙文碧 《护理研究》2006,20(32):2951-2952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是肾替代疗法之一,腹膜炎是腹膜透析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致腹膜透析中断的常见原因[1]。自1996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科行CAPD治疗184例,发生腹膜炎40例(48例次)。现就发生原因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40例为1996年1月—2005年12月住院及出院后居家行CAPD治疗病人,其中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5.5岁,透析时间1个月~114个月,平均24.5个月。均使用美国Baxter透析液,采用“O”set者共透析698个月,发生腹膜炎8例次,采用双联系统者共透析3738个月,发生腹膜炎40例次。2方法2.1腹膜炎诊断标准[2]具备下列3项中的2项即…  相似文献   

4.
临床路径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彬  陈元  李燕筠  王兰  甘红兵  董捷 《护理研究》2008,22(19):1738-1740
[目的]了解实施临床路径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006年1月-2006年12月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病人均要求责任护士按临床路径操作,具体包括腹膜透析液样本的留取、经验抗生素的使用、参照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类型及治疗疗程,复查腹膜透析液常规的时间和频度以及标准的腹膜炎诊治记录单的填写,收集腹膜炎诊治记录单并进行分析,包括资料收集情况(腹膜炎诊治记录情况、腹膜透析液送检率)、诊疗水平(细菌培养阳性率、腹膜炎发生率、住院率、复发性腹膜炎发生率)、治疗依从性(完成规定疗程比例)和经济花费(包括抗生素和肝素药费、腹膜透析液常规和细菌培养检查费).[结果]2006年共收治腹膜透析病人352例次,发生72例次腹膜炎,腹膜炎发生率为60个病人月1次.其中44例次(61.1%)按标准填写了腹膜炎诊治记录单,其中腹膜透析液送检43例次(97.73%);细茵培养阳性37例(84.09%),腹膜炎发生率60个病人月1次,住院2例(4.54%),发生复发性腹膜炎2例(4.55%),腹膜炎平均疗程17.77 d,按致病菌采取适当疗程43例(97.73%),治疗依从43例(97.73%),平均花费374.07元.[结论]通过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诊治中应用临床路径,有效地保证了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5.
85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006~2009年间收治的85例次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致病菌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85例次CAPD引流液培养中,58例次(68.2%)培养阳性,致病菌中革兰阳性球菌34例次(58.6%),革兰阴性杆菌18例次(31.1%),真菌6例次(10.3%).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革兰阳性球菌对头孢唑啉耐药率达61.8%,对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为2.9%.革兰阴性杆菌对庆大霉素耐药率达50.0%,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5.6%.腹膜炎的退出率为23.5%.结论 CAPD相关腹膜炎致病菌仍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但革兰阴性杆菌及真菌所致腹膜炎比例有上升趋势.致病菌对头孢唑啉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可作为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6.
选取2005年1月~2013年10月份我院收治的50例CAPD(61例次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其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61例CAPD腹膜炎患者中共有31例培养阳性,培养阳性率为50.8%,致病菌中革兰阳性球菌17例,占54.8%,革兰阴性杆菌12例,占38.7%,真菌2例,占6.4%。致病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最多见。临床在治疗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时,应在充分考虑患者实际病情及其药敏的基础上对抗生素进行选择,建议临床经验用药可首选头孢唑啉、庆大霉素等几种,并在透出液培养阳性率的指导下实施,必要时给予拔管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情况,为有效预防腹膜炎提供参考。方法对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56例次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腹膜透析液标本培养阳性率、腹膜炎致病菌种等情况。结果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人数在不断下降。病原菌培养的阳性率也在不断提高,且致病菌的种类在不断减少。结论规范的腹膜透析操作、反复多次的腹膜透析培训考核、扎实的腹膜透析护理水平以及适时的家访服务等能够有效降低腹膜炎的发生。肾科医生或腹膜透析护士及早介入、改进标本的培养技术、针对性的病原菌治疗等能有效提高腹膜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5月(开展透析液联合培养)该院腹膜透析中心收治的83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病例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同时与2000年6月至2014年5月(透析液一般细菌培养)20例次病例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2014年6月至2018年5月该院腹膜透析中心收治的83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病例培养阳性68例次(81.93%),较2000年6月至2014年5月的9例次(45.00%)明显上升;革兰阳性(G+)球菌感染发生率从77.78%下降至61.76%;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率明显下降,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发生率明显增加;大肠埃希菌、真菌感染及多重感染发生率增加。G+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利奈唑胺不耐药;革兰阴性(G-)杆菌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不耐药,对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与2000年6月至2014年5月比较,总体治愈率从75.00%上升至83.13%。结论该院腹膜透析中心自开展透析液联合培养以来,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上升;多重耐药菌株增加,真菌感染及多重感染病例增加;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治愈率升高;加强培训及实施持续质量改进项目仍是防治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CAPD即不卧床持续腹膜透析,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有效手段之一。其中绿脓杆菌占腹膜炎常见致病菌5%,来势凶猛,病死率高。1991—1995年恻,我科曾发生3例绿脓杆菌腹膜炎  相似文献   

10.
陈婉媚  陈少青  葛琪 《家庭护士》2009,7(17):1514-1515
[目的]探讨降低腹膜透析并发症发生率对策.[方法]对20例病人实施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并对发生的并发症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结果]CAPD可并发腹膜炎、血性透出液、营养不良、腹膜透析管移位、导管口炎性反应、引流不畅等并发症.[结论]医务人员要掌握先进的腹膜透析知识,并时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教育和培训,让他们掌握腹膜透析的基本知识扣具备处理常见问题的能力,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在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未进行CQI的2011年1~12月的154例腹膜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进行CQI的2012年1~12月的192例腹膜透析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腹膜炎发生的可能原因及腹透液培养结果。结果:两组腹透患者腹膜炎的发生原因、腹膜炎发生率和腹透液培养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QI可显著降低腹膜炎进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正>由于"双联双袋"系统腹透液的广泛应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病人腹膜炎的发生率显著下降,但其仍是导致腹膜透析技术失败和转为血液透析的最常见原因[1]。接触污染是引起腹膜炎的最常见原因[2]。有研究对CAPD病人进行再培训,其腹膜炎的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3,4]。但不同透析龄病人其腹膜炎发生原因的报道甚少。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透析龄CAPD病人腹膜炎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护士针对不同透析  相似文献   

13.
腹膜透析病人腹腔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是肾替代疗法之一,腹膜炎是腹膜透析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致腹膜透析中断的常见原因。自1996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科行CAPD治疗184例,发生腹膜炎40例(48例次)。现就发生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患者发生相关性腹膜炎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减少腹膜炎的发生提供依据,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腹膜透析中心2014年3月-2016年12月发生的71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透析液培养致病菌结果阳性60例次(84.5%),阴性11例次(15.5%),61例次治愈,退出10例次,总治愈率为85.9%,病死率为7.0%,因感染导致腹膜透析退出率为14.1%。结论患者操作不规范以及肠道疾病是腹膜炎发作的主要原因,因此腹膜透析患者在日常护理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用餐方面应注意食品卫生以及营养均衡,同时应加强对病人的追踪随访、定期评估,减少腹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郭奕仙  李凤玲 《全科护理》2011,(36):3311-3312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原因,为预防、治疗和护理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分析62例行腹膜透析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病人中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11例次,其中7例次治愈,2例次行肾移植,2例改为血液透析,1例死亡。[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与病人的操作不当、隧道口和隧道感染、肠道和血源性感染有关;原发疾病为糖尿病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风险增高;加强培训及长期严格有效的随访,加强导管隧道口护理、饮食护理有助于预防和减少腹膜炎的发生,提高腹膜透析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临床路径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实施临床路径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006年1月-2006年12月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病人均要求责任护士按临床路径操作,具体包括腹膜透析液样本的留取、经验抗生素的使用、参照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类型及治疗疗程,复查腹膜透析液常规的时间和频度以及标准的腹膜炎诊治记录单的填写,收集腹膜炎诊治记录单并进行分析,包括资料收集情况(腹膜炎诊治记录情况、腹膜透析液送检率)、诊疗水平(细菌培养阳性率、腹膜炎发生率、住院率、复发性腹膜炎发生率)、治疗依从性(完成规定疗程比例)和经济花费(包括抗生素和肝素药费、腹膜透析液常规和细菌培养检查费)。[结果]2006年共收治腹膜透析病人352例次,发生72例次腹膜炎.腹膜炎发生率为60个病人月1次。其中44例次(61.1%)按标准填写了腹膜炎诊治记录单,其中腹膜透析液送栓43例次(97.73%);细菌培养阳性37例(84.09%),腹膜炎发生率60个病人月1次,住院2例(4.54%),发生复发性腹膜炎2例(4.55%),腹膜炎平均疗程17.77d,按致病菌采取适当疗程43例(97.73%).治疗依从43例(97.73%),平均花费374.07元。[结论]通过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诊治中应用临床路径,有效地保证了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降低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 CAPD )患者腹膜炎发生率的方法。方法将2012年1—12月CAPD患者108例设为对照组,2013年1—12月CAPD患者150例设为试验组。试验组对传统管理的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原因进行分析,在借鉴病房患者分级护理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实施腹膜透析患者分级管理方法,比较实施分级管理前后两组患者的腹膜炎发生率。结果分级管理后,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降低,由25.9次/患者月降至64.0次/患者月,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665,P<0.01)。结论分级管理腹膜透析患者的方法可以降低腹膜透析中腹膜炎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唐勇  刘婕 《华西医学》2009,(8):2150-2152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的93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结果:34例培养阳性,透出液培养阳性率为36.6%,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4例,革兰阴性杆菌17例,真菌4例。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达83.3%,亚胺培南耐药性最低,达20.0%。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分别为81.8%、71.4%。结论:提高腹膜透析液细菌培养阳性率有助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治疗;在经验用药基础上,应依据细菌培养、药敏,选择治疗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敏感、有效抗菌素,真菌性腹膜炎治疗效果仍差,应尽早拔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医院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易感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5月腹膜透析患者临床资料,将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临床资料尽可能相匹配的非腹膜炎的腹膜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按照不同透析龄分为透析1年、1~3年、3年者;按培训护士工龄分为5年、6~10年、≥11年。比较不同透析龄及培训护士工龄腹膜炎发生率。并将依据病原菌的不同,比较真菌性腹膜炎与细菌性腹膜炎易感因素及预后比较。结果共纳入180例透析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其中真菌性腹膜炎10例,细菌性腹膜炎80例。发生157例次腹膜炎,培养阳性率76.43%(120/157)。透析1~3年腹膜炎发生率最高,3年者最低;培训护士工龄≤5年的患者腹膜炎发生率最高,明显高于培训护士工龄≥11年者,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腹膜透析患者血红蛋白(HGB)、血清白蛋白(ALB)低于对照组(P0.05)。真菌性腹膜炎HGB较细菌性腹膜炎低,近1个月抗生素使用率较细菌性腹膜炎较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病原菌:真菌性11例次(9.17%),细菌性109例次(90.83%)。真菌性腹膜炎的病原菌以光滑念珠菌为主(27.27%),细菌性腹膜炎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69例次(63.30%)为主,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最多(53.62%)。细菌性腹膜炎治愈率较真菌性腹膜炎高,病死率较真菌性腹膜炎低,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病率与其透析时间以及ALB水平相关,致病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且细菌性腹膜炎较真菌性腹膜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发生急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时血和腹膜透析液白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亚群和白蛋白的变化,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期间因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住院的22例CAPD患者(男12例,女10例,平均62.6岁)进行研究,收集腹膜炎发生后第1、3、6、9、12d的血液和腹膜透析液标本,分别检测血液和腹膜透析液白细胞总数、分类、T淋巴细胞亚群及白蛋白。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人群24例(男13例,女11例,平均60.2岁)。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APD相关性急性腹膜炎不同时间点血CD3CD8(+)%明显降低,血CD4/CD8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白细胞与腹膜透析液白细胞、血CD4/CD8与腹膜透析液CD4/CD8、腹膜透析液白细胞和腹膜透析液白蛋白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04,0.976,0.434,均P0.01)。22例患者中腹膜透析液培养阳性17例(77.3%),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9例(52.9%),革兰氏阳性球菌7例(41.2%),霉菌1例(5.9%)。结论CAPD相关性急性腹膜炎时腹膜透析液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与经腹腔白蛋白丢失增加呈正相关;腹膜炎时血CD4/CD8比值增高,提示患者细胞免疫被激活;革兰氏阴性杆菌已成为我院CAPD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