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周本杰  冯丽娟 《中国药房》2008,19(30):2326-2327
目的:筛选退热止痛散的镇痛活性部位。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从退热止痛散中提取镇痛活性部位,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对其进行分离纯化,以镇痛药效为指标,筛选更纯化的镇痛活性部位。结果:分离得到的镇痛活性部位具有很好的镇痛效果。结论:该工艺为基于该活性部位的新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灵菊七抗氧化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灵菊七中抗氧化活性部位酚类成分。方法:采用系统溶剂萃取,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抗氧化模型筛选灵菊七抗氧化活性部位;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和RP-ODS柱色谱分离纯化灵菊七抗氧化活性部位酚类化学成分,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并与文献对照鉴定其结构。结果:灵菊七乙酸乙酯萃取物为其抗氧化活性部位,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酚类化学成分,分别鉴定为山柰酚(1)、紫云英苷(2)、咖啡酸(3)、3,4-二咖啡酰奎宁酸(4)。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灵菊七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和4为首次从三七草属中分离得到。结论:本研究可对进一步开发利用灵菊七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逆流色谱技术在植物药活性部位分离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逆流色谱技术在用于植物药活性部位分离上的优势。方法 :利用逆流色谱技术结合体外药效实验对植物药各分离部位进行筛选。结果 :筛选得活性部位 ,并分离得单体化合物 ,纯度可达95%。结论 :与经典分离方法相比 ,逆流色谱技术能快速、高效地确定植物药的活性部位。该技术在中药新药开发研究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7,(9):1229-1231
目的:研究天葵抗氧化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相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纯化天葵抗氧化活性部位,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天葵抗氧化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木兰碱(1)、格列风内酯(2)、红景天苷(3)、阿魏酸(4)、染料木素(5)、2,4-二羟基苯甲酸(6)、绿原酸(7)、咖啡酸(8)、4-羟基香豆酸(9)。结论:该研究首次证实了天葵的抗氧化活性部位的部分活性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真菌2572的代谢产物中分离白细胞介素6受体(IL-6R)拮抗剂。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技术对活性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MS、NMR等光谱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结果从真菌2572代谢产物活性部位中得到两个化合物2572A和2572B。结论2572A已知为6-epi-5′-hydroxymycosporulone,有IL-6R拮抗活性,2572B为核黄素,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6.
水烛香蒲花粉镇痛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水烛香蒲花粉镇痛活性部位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活性成分追踪并结合各种色谱方法研究水烛香蒲花粉镇痛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结果 从活性部位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是柚皮素(Ⅰ)、4-羟基内桂酸(Ⅱ)、3-甲氧基-4-羟基肉桂酸(Ⅲ)、香草酸(Ⅳ)、异鼠李素-3-O-a-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Ⅴ)、香蒲新苷(Ⅵ)和β-谷甾醇(Ⅶ).结论 化合物Ⅲ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苦味西葫芦果实的三萜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苦味西葫芦(Cucurbita pepocv.Dayangua)果实的抗炎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应用1H NMR1、3C NMR谱学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抗炎活性部位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乙酸蛇麻脂醇酯(lupeol acetate,Ⅰ)、β乙酸香树脂醇酯(βamyrin acetate,Ⅱ)i、somultiflorenol(Ⅲ)i、somultiflorenone(Ⅳ)。结论其中化合物Ⅰ、Ⅱ、Ⅲ为首次从南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Ⅳ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正> 过氧化氢酶、碳酸酐酶的过程本专利介绍了一种分离纯化Cu、Zn-SOD的方法,并给出了从血红细胞中分离Cu、Zn-SOD、过氧化氢酶、碳酸酐酶的实例。 SOD是催化超氧离子(O_2-)歧化反应的酶。1969年以来,SOD已从多种生物体中提取分离。SOD有两类。活性部位含有Cu和Zn的一类存在于真核生物的细胞质中,它们都是二聚体,一级结构具有高度的同源性,理化性质相似。活性部位含有Fe或Mn的另一类存在于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线粒体中,它们的氨基酸组成和N-末端氨基酸顺序也很相似。然而,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瑞香狼毒抗癫痫活性部位、活性部位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及总黄酮含量与抗癫痫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乙醇提取和不同溶剂萃取等手段,通过惊厥实验模型对瑞香狼毒各提取部位的活性筛选,确定其抗癫痫活性部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活性部位中总黄酮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初步确定乙醚提取部位与丙酮提取部位为其抗癫痫活性部位,乙醚提取部位表现出较强的抗癫痫活性和较高的死亡率,丙酮提取部位显示了更强的综合治疗效果;乙醚活性部位中总黄酮含量为8.51%,丙酮活性部位中总黄酮含量为5.07%。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活性部位中总黄酮含量,准确性高、重现性好、简便易行;初步推断其活性部位中总黄酮含量越高,其抗癫痫活性作用也可能越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锁阳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方法:采用CUPRAC法确定锁阳抗氧化活性部位。以Cu2+-新亚铜灵试剂为显影试剂的TLC-生物自显影技术结合硅胶柱层析筛选分离活性部位中的抗氧化活性物质,并采用1H-NMR和13C-NMR技术确定其的化学结构。结果:确定乙酸乙酯部位为锁阳的抗氧化活性部位,筛分得到的抗氧化活性成分主要有原儿茶酸、儿茶素、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结论:以Cu2+-新亚铜灵试剂为显影试剂的TLC-生物自显影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从锁阳活性部位中筛选出抗氧化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1.
留兰香的活性成分(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唇形科薄荷属植物留兰香(Mentha spicataL.)的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又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isolariciresinol 2aOβDglucoside(Ⅰ)、5,4′二羟基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丁酯(5,4′dihydroxy flavonoid 7OβDpyranglycuronate butyl ester,Ⅱ)、香蜂草苷(didymin,Ⅲ)、橙皮苷(hesperitin,Ⅳ)、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Ⅴ)。结论化合物Ⅰ、Ⅱ是从薄荷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Ⅲ、Ⅳ、Ⅴ是从留兰香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仙鹤草抗菌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仙鹤草地上全草分离得到六种抗菌痢成分,经化学和光谱分析鉴定为: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iucoside)Ⅰ、芹菜素—7—葡萄糖甙(Apigenin-7-giuco-side)Ⅱ、鞣花酸(Ellagic acid)Ⅲ、咖啡酸(Caffeic acid)Ⅳ、没食子酸(Gallic acid)Ⅴ、槲皮素(Quercetin)Ⅵ。以上六种化合物虽属仙鹤草的已知成分,但作为仙鹤草的抗痢有效成分还是首次阐明。抑菌实验表明:上述六种结晶对福氏和志贺氏痢疾杆菌均有抑菌活性,其中Ⅰ、Ⅱ、Ⅲ、和Ⅴ活性较强;结晶Ⅰ+Ⅲ,Ⅱ+Ⅲ,Ⅱ+Ⅳ和Ⅰ+Ⅱ+Ⅵ都比原来单一的化合物抑菌效力强,表明这些化合物之间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白羊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禾本科植物白羊草(BothriochloaischaemumKeng.)干燥全草的具有植物生长发育调节作用的活性部位中分得6个化合物,其中5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苯甲酸(I)、对硝基苯酚(II)、异阿魏酸(Ⅲ)、对羟基苯甲酸(Ⅳ)和对羟基肉桂酸(Ⅴ).化合物(Ⅰ~Ⅴ)均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导了测定中药水浸膏干燥颗粒(Ⅰ),复方酵母(Ⅱ),酵母(Ⅲ),阿斯匹林(Ⅳ)和扑热息痛(Ⅴ)的残余冲模壁压力和应力缓和期间的粘弹性斜率,比较了它们的可压性。实验结果表明,可压性按Ⅰ>Ⅱ>Ⅲ>Ⅳ>Ⅴ顺序降低。  相似文献   

15.
石莼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绿藻石莼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 20、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24R,28R环氧5烯3β醇(Ⅰ)、豆甾5,24(28)二烯3β醇(Ⅱ)、豆甾5,28(29)二烯3β醇(Ⅲ)、β谷甾醇(Ⅳ)、对羟基苯甲酸(Ⅴ)、琥珀酸(Ⅵ)。结论化合物除(Ⅱ)以外均为首次从石莼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吗啡耐受大鼠的吗啡镇痛效能的影响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n=8):Ⅰ组为空白对照组;Ⅱ组为吗啡耐受组;Ⅲ组为10 mg.kg-1瑞舒伐他汀对照组;Ⅳ组、Ⅴ组、Ⅵ组分别为0.4、2、10 mg.kg-1瑞舒伐他汀处理组。Ⅱ、Ⅳ、Ⅴ、Ⅵ组皮下注射吗啡10 mg.kg-1,Ⅰ组和Ⅲ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每天8∶00和16∶00各1次,连续10 d。d 6起,上午皮下注射前30 min,Ⅰ、Ⅱ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Ⅲ、Ⅳ、Ⅴ、Ⅵ组给予相应剂量的瑞舒伐他汀灌胃,连续5 d。d 6、11,测定大鼠基础热缩足潜伏期(PWTL)后,计算尾静脉注射吗啡30 min时各组大鼠的MPE值。d 11行为学检测后处死大鼠,留取腰5脊髓,比较各组脊髓内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及星形胶质细胞表面标志物GFAP的表达水平。结果①d 6,6组的基础PWTL无明显差异。与Ⅰ组相比,Ⅱ、Ⅳ、Ⅴ和Ⅵ组MPE值明显降低(P<0.05)。d 11,6组的基础PWTL无差异。与Ⅰ组相比,Ⅱ、Ⅳ组尾静脉注射吗啡后30 min的MPE值明显降低(P<0.05);与Ⅱ组相比,Ⅴ、Ⅵ组的MPE值明显升高(P<0.05)。②d 11,6组大鼠腰5脊髓内总ERK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与Ⅰ组相比,Ⅱ、Ⅳ组腰5脊髓内p-ERK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Ⅱ组相比,Ⅲ、Ⅴ、Ⅵ组腰5脊髓内p-ERK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腰5脊髓内GFAP的荧光强度明显升高(P<0.05);与Ⅱ组相比,Ⅵ组腰5脊髓内GFAP的强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部分恢复吗啡耐受大鼠的吗啡镇痛效果,这可能与其抑制脊髓内ERK的磷酸化,减少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粘毛黄芩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粘毛黄芩 (ScutellariaviscidulaBge )化学成分。 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 ,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 8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千层纸素A(oroxylinA ,Ⅰ )、汉黄芩素 (wogonin ,Ⅱ )、白杨素 (chrysin ,Ⅲ )、5 ,7,4′ 三羟基 8 甲氧基黄酮(5 ,7,4′ trihydroxy 8 methoxyflavone,Ⅳ )、黄芩素 (baicalein,Ⅴ )、粘毛黄芩素Ⅲ (viscidulinⅢ ,Ⅵ )、粘毛黄芩素Ⅰ (viscidulinⅠ ,Ⅶ )、汉黄芩素苷 (wogonoside,Ⅷ )。结论化合物Ⅲ、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叶枯灵在大鼠尿内的代谢产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鼠ig叶枯灵后,用HPLC和TLC分离纯化尿提取液中的叶枯灵及其代谢产物,得到六个组分,经MS和UV初步鉴定为叶枯灵,苯甲酸,马尿酸和三个新化合物:肼叉-1.3-二噻茂烷,乙酰肼叉-1.3-二噻茂烷和丙酮酸缩肼叉-1.3-二噻茂烷,通过对代谢物的化学合成,进一步确证了它们的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19.
板蓝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对十字花科菘蓝属植物板蓝根 (IsatisindigoticaFort.)的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化学鉴定。方法色谱技术进行分离 ,MS、NMR和IR光谱解析及与对照品比较鉴定化合物。结果从 80 %乙醇洗脱部分、氯仿萃取部分、正丁醇萃取部分中共分离得到 6个化合物 ,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分析鉴定为 ( + ) 异落叶松树脂醇 ( ( + ) isolariciresinol,Ⅰ )、5 羟甲基糠醛 ( 5 hydroxymethyl furaldehyde,Ⅱ )、5 羟甲基糠酸 ( 5 hydroxymethyl furoicacid ,Ⅲ )、正丁基 β D 吡喃型果糖 (n butyl β D fructopyronoside,Ⅳ )、表告依春 (epigoitrin ,Ⅴ )、蔗糖 (sucrose,Ⅵ )。 结论化合物Ⅰ、Ⅱ、Ⅲ、Ⅳ为首次从菘蓝属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