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脏交感神经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脏的影响。  方法  选取6~7周龄自发性高血压雄性大鼠30只,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只。观察组大鼠予以交感神经节切除术,对照组大鼠暴露颈中交感神经节。比较2组大鼠心率、血压、左心室舒张、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心肌胶原组织Ⅰ、心肌胶原组织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蛋白(NET)mRNA表达水平。  结果  观察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74.48±17.46)次/min vs. (403.12±14.56)次/min,t=4.879,P<0.05];观察组大鼠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明显大于对照组大鼠[(4.97±0.52)mm vs. (4.51±0.45)mm,(3.06±0.23)mm vs. (2.57±0.17)mm,t=2.591、6.635,均P<0.05],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71.48±4.46)% vs. (80.12±3.56)%,t=5.864,P<0.05];观察组大鼠NET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1.507±0.054 vs. 1.424±0.046,t=4.532,P < 0.05),心肌胶原组织Ⅲ、CTGF 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1.245±0.046 vs. 1.359±0.036;1.434±0.095 vs. 1.541±0.012,t=7.559、4.328,均P<0.05)。  结论  心脏交感神经可通过调节CTGF、NET水平,抑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及心肌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对心肌梗死(MX)大鼠心肌胶原重构的影响。方法将MI术后24h存活的Wistar大鼠随机分配至梗死组(MI组)、西拉普利组(ACEI组)、缬沙坦组(ARB组)和螺内酯组(SPI组),假手术组(SHAM)作为对照。2周后,测量各组大鼠体重(BW)、心脏重量(HW)、心脏重量指数(HWI),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AngⅡ、醛固酮(Ald)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方法测定心肌Ⅰ型胶原、Ⅲ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①与SHAM组比较,MI组HW、HWI,血浆AngⅡ、Ald含量,心肌Ⅰ型胶原、Ⅲ型胶原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②与MI组比较,除ARB组血浆AngⅡ、SPI组血浆Ald含量显著升高外(P〈0.01),各治疗组HW、HWI、血浆AngⅡ、Ald含量、心肌Ⅰ型胶原、Ⅲ型胶原mRNA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③除ARB组血浆AngⅡ、SPI组血浆Ald含量显著升高,SPI组梗塞区心肌Ⅲ型胶原mRNA表达显著下降外(P〈0.01),各治疗组其余各指标均无差异(P〉0.05);④MI组及各治疗组内梗塞区心肌胶原mRNA表达均较非梗塞区显著增加(P〈0.05)。结论MI后AngⅡ、Ald激活共同促进胶原合成,西拉普利、缬沙坦、螺内酯从不同部位阻断RAAS均可抑制梗塞后胶原重构。  相似文献   

3.
亚降压剂量依那普利预防大鼠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心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中的作用,并了解亚降压剂量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对RAS和心肌肥厚的作用。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造成大鼠压力负荷升高,其中一组术前1天始予以亚降压剂量依那普利干预。于术后4周测定心脏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浆AngⅡ、左室重量(LVW)、左室重量/体重比值(LVW/BW)、心肌细胞直径(DC)。结果:腹主动脉缩窄4周后实验手术组大鼠心肌局部AngⅡ(5.470132±0.52Pg/mg)较对照组(3.24±0.39Pg/mg)明显升高,且与LVW、LVW/BW、DC呈近相关(r分别为0.7152,0.8149,0.7528);亚降压剂量依那普利干预后实验治疗组大鼠心肌局部AngⅡ,LVW,LVW/BW,DC均较手术组明显降低(3.48±0.41vs5.47±0.52pg/mg,438,9±4.22vs599.3±80.98mg,1.98±013vs2.64±0.19mg/g,16.45±0.4vs19.68±0.47um);各组血浆AngⅡ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心肌局部RAS参与了大鼠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过程;亚降压剂量依那普利能预防心肌肥厚的发生,并阻止心肌局部AngⅡ的升高。  相似文献   

4.
邱婷  郑维红  陆程翔 《海南医学》2016,(12):1905-1908
目的:探讨重症中暑对大鼠心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24只,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热打击后2 h组、热打击后24 h组,每组8只。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浆和心肌肾素及血管紧张素Ⅱ活性,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血管紧张素Ⅱ-1、2型受体(AT1R、AT2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大鼠热打击后60 min左右肛温达到42℃,77 min左右平均动脉压下降25 mmHg,此时即重症中暑造模成功。热打击后2 h及24 h组大鼠血浆和心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显著激活[血浆RA:(2237.0±173.2)、(1498.0±172.3) vs (785.4±43.2),P<0.05;血浆AngⅡ:(143.4±19.8)、(76.8±21.6) vs (42.8±8.6),P<0.05;心肌RA:(10.63±0.59)、(8.49±0.92) vs (1.66±0.38) P<0.05;心肌AngⅡ:(279.9±11.3)、(212.5±10.1) vs (39.6±6.3) P<0.05];热打击后24 h组大鼠血浆和心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仍处于激活水平,但较热打击后2 h组明显下降[血浆RA:(2237.0±173.2) vs (1498.0±172.3),P<0.05;血浆AngⅡ:(143.4±19.8) vs (76.8±21.6),P<0.05;心肌RA:(10.63±0.59) vs (8.49±0.92),P<0.05;心肌AngⅡ:(79.9±11.3) vs (212.5±10.1),P<0.05]。热打击后2 h及24 h组心肌AT1R蛋白表达明显上调[(49.8±14.1)、(52.6±15.8) vs (13.0±5.0),P<0.05];热打击对AT2R蛋白表达无影响[(14.1±6.2)、(16.8±7.3) vs (9.8±4.5),P>0.05]。结论重症中暑早期能够导致大鼠心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显著激活。  相似文献   

5.
电针曲池穴对高血压模型大鼠血压及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电针曲池穴对高血压模型大鼠血压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的影响,以对其降压机理作初步探讨。方法建立高血压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另设正常组。经过8周治疗后,测量血压,并测定血浆及主动脉AngⅡ含量。结果模型组血压明显高于正常组,治疗后电针组血压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血浆及主动脉Ang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治疗后电针组血浆及主动脉AngⅡ含量尚未恢复到正常组水平,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电针曲池穴可抑制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升高,其降压机制可能与其综合抑制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氯沙坦、福辛普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纤维化=、左室重构及血浆和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的效应。方法:16周龄SHR随机分为3组,即氯沙坦治疗组(SHR-L组)、福辛普利治疗组(SHR-F组)、空白对照组(SHR-C组),每组各10只。分别采用病理检查及放射免疫测定方法对治疗8周、16周的SHR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和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血浆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进行检测。结果:在治疗8周、16周后,两治疗组的收缩压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脏重量(HW)、心脏重量指数(HWI)、左室重量(LVW)、左室重量指数(LVMI)均有显著性改善,且治疗16周后SHR-F组较SHR-L组LVMI显著性降低(P<0.05)。两治疗组CVF和PVCA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治疗16周后SHR-F组CVF较SHR-L组下降更明显。SHR-L组血浆及心肌组织中AngⅡ显著增加,而SHR-F组心肌组织AngⅡ显著下降,但对血浆AngⅡ无明显影响。结论:氯沙坦、福辛普利均能有效逆转心脏肥厚及抗心肌纤维化,以福辛普利作用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拮抗心肌组织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李朝晖  谢晓华  刘丽  陈雯  常连庆  邓昭阳 《医学争鸣》2009,30(12):1088-1090
目的:探讨一肾一夹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中,心肌组织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抑制因子(Cain)表达及血浆相关活性因子的变化.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n=7),①假手术组;②手术组:通过一肾一夹法复制肾性高血压大鼠;③环孢素A(CsA)组:CsA5mg/(kg·d)皮下注射;实验14d后,大鼠称质量后抽血处死,分别计算左心室质量(LVW)及全心质量(HW)与体质量(BW)的比值,通过放免方法测定血浆醛固酮(Ald)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运用蛋白印记杂交的方法,测定心肌组织Cain表达的变化.结果:手术组与假手术组比较,LVW/BW及HW/BW显著增加,血浆Ald和AngⅡ水平明显增加,CaN活性增加,Cain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CsA组与手术组比较,LVW/BW及HW/BW下降,血浆AngⅡ和Ald水平显著下降,CaN活性减低,Cain的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一肾一夹手术可以诱导大鼠血浆Ald和AngⅡ水平增加,通过CaN依赖的信号转导通路,诱导心肌肥厚反应的发生.同时,机体内源性Cain的表达的变化,受到CaN信号转导系统调控.  相似文献   

8.
观察开搏通(Cap)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肥厚和血浆、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的影响。方法:22只SHR随机分为Cap治疗组和SHR对照组,并以WKY大鼠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WKY组)。结果:①Cap能显著降低SHR收缩压(P<0.001);②SHRCap治疗组左心室重/体重比显著低于SHR对照组(P<0.01),但显著高于WKY组(P<0.05);③SHR对照组血浆和心肌AngⅡ水平均显著高于WKY组,SHRCap治疗组两者水平均显著低于SHR对照组;④左心室重/体重比与心肌AugⅡ呈高度正相关,与血压及血浆AugⅡ无相关性。结论:Cap不仅能有效降压,还能减轻心肌肥厚,且与心肌AngⅡ水平有关,心肌AngⅡ可能参与SHR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soybeanisoflavones,SI)对压力负荷心肌肥厚大鼠心室重构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膈下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大鼠心肌肥厚模型.造模后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SI(30、60、120 mg·kg-1)治疗组;4WK后处死大鼠,测量大鼠全心重量指数(HW/BW)和左心室重量指数(LVW/BW即LVI),左心室组织切片HE染色后测心肌纤维直径(MD);分光光度法检测左心室心肌组织中羟脯氨酸(Hyp)、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用放免分析法检测血浆和左心室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的HW/BW、LVI、MD明显增大;左心室Hyp含量、诱生型NOS(iNOS)活性和血浆及左心室AngⅡ含量明显增高;NO水平和结构性NOS(CNOS)活性显著降低.SI能显著提高心肌组织中的NO含量及CNOS活性,降低心肌组织iNOS活性;明显抑制血浆及心肌组织AngⅡ和胶原的产生;减轻心脏重量参数(HW/BW、LVI)及MD,抑制心肌肥厚.结论:SI对腹主动脉缩窄所致心肌肥厚大鼠心室重构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升高NO含量、抑制AngⅡ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是常见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然而目前高血压的总体治疗效果仍不容乐观[1]。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过度激活是其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2-4]。现已证实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交感神经与 RAAS阻滞剂可以有效降低血压、减少心脑血管事件。肾动脉消融去神经技术作为交感神经和 RAAS活性的非药物阻滞技术于2009年首次被报道,并被成功应用于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5],为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开辟了新天地,本文就近年肾动脉去神经治疗术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阿折地平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 hypertension rat,SHR)心肌肥厚的抑制作用,初步探讨阿折地平抑制和逆转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LVH)的可能机制。方法 20只SHR随机分为阿折地平组和SHR组,另选同源同系、血压正常的Wistar Kyoto大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 WKY组),分别给予阿折地平(3mg·kg-1)和生理盐水灌胃,所有大鼠10周后测定收缩压(SBP)、心率(HR)、左心室重量指数(LVW/BW)、血清和心肌组织中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 SHR组与WKY组比较,SHR组SBP、LVW/BW 明显升高(P<0.05),血清和心肌中NO含量明显降低(P<0.05),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5);应用阿折地平治疗10周后,SHR组与阿折地平组比较,阿折地平组SBP、LVW/BW有所升高(P<0.05),血清和心肌中NO含量明显升高(P<0.05),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阿折地平可以抑制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机制可能与其升高NO水平,抑制TNF 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孙硕  戎李  莫辰  张冰  高琴  王洪巨  康品方  张恒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4):437-441, 446
目的 探讨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通路相关蛋白在糖尿病心肌中的表达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在大鼠高糖高脂饮食喂养基础上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40 mg/kg制备糖尿病模型大鼠,其中正常组(CON组,n=6)、高脂高糖组(HC组,n=6)和糖尿病组(DM组,n=6);10周后超声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处死大鼠后测量心质量(HW)、体质量(BW)、心体比(HW/BW);ELISA法检测血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丙二醇(MDA)水平;心尖部组织行Masson染色;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中RIPK1、RIPK3、MLKL的含量变化。 结果 与CON组比,HC组HW、TNF-α、IL-6、MDA水平增加,RIPK1、RIPK3和MLKL的蛋白表达量增加(P < 0.05~P < 0.01),但MLKL的mRNA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0.05);与HC组比较,DM组HW/BW升高,LVEF下降,TNF-α、IL-6及MDA水平增加,RIPK1、RIPK3、MLKL的mRNA及蛋白含量增加(P < 0.01),Masson染色蓝染加重。 结论 高糖状态可诱导心肌损伤,增加心肌纤维化及氧化水平,可能与上调Necroptosis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电针内关和曲池穴作用于腹主动脉不完全结扎致大鼠心室重构的动物模型,观察电针的抗心室重构作用,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不完全结扎大鼠腹主动脉造成压力超负荷型心室重构模型,假手术组动物除不进行结扎外其他操作与模型动物相同。造模第2天取存活的造模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电针组。阳性对照药卡托普利40mg/(kg·d)组。电针组采用内关穴和曲池穴,20min/次,各组动物灌胃给予受试药物或等体积蒸馏水溶液,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28d。电针组采用内关穴和曲池穴,20min/次,1次/d,连续28d。末次给药动物禁食不禁水12h,进行如下指标的检测:右侧颈总动脉插管测定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称取体重、摘取心脏测定左心室指数及全心指数;HE染色光镜观察心肌结构,摄片对比。结果:给予相应药物及电针干预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动物的左心室指数、全心指数明显升高(P〈0.01),SBP、DBP、MAP、±dP/dtmax明显升高(P〈0.05);心肌纤维增粗,排列紊乱,细胞肿胀,细胞核大而深染,细胞间质增多,间隙增宽。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阳性药卡托普利40mg/(kg·d)可使左心室指数、全心指数明显降低(P〈0.01),SBP、DBP、MAP、±dP/dtmax明显降低(P〈0.05);电针组可使左心室指数降低,SBP、MAP、±dP/dtmax降低(P〈0.05).心肌纤维排列欠整齐,间质较少,间隙较窄,心肌病理损害明显较轻。结论:电针内关穴和曲池穴能改善压力超负荷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心脏质量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压力超负荷大鼠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861合剂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纤维化、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成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未治疗组(M组)、中药复方861合剂治疗组(T组)及假手术组(S组).术后第14日及第56日时测定大鼠体重(BW)、心脏重量(HW)、左室重量(LVW)、心脏重量/体重比(HW/BW)、左室重量/体重比(LVW/BW)及心肌胶原含量.各组心肌组织MASSON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改变.结果T组在术后第14日HW、LVW、HW/BW、LVW/BW均明显低于M组及S组,术后第56日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M组但高于S组.T组术后14d及56d的胶原含量均显著低于M组,但仍高于S组.结论中药复方861合剂有明显的抑制和减轻大鼠AMI后心肌纤维化的作用,但并不能完全阻止其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白芍总苷作用于异丙肾上腺素(ISO)及左旋甲状腺素(L-thy)诱导所致的心肌重构整体动物150mg.kg-1.d-1组、白芍总苷300mg.kg-1.d-1组。各组动物灌胃给予受试药物或等体积蒸馏水20mL.kg-1.d-1,连模型,观察白芍中苷类成分的抗心肌重构作用,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理,以期为其抗心肌重构的可能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白芍总苷对ISO所致小鼠心肌重构的影响:小鼠皮下注射ISO 2mg.kg-1.d-1,连续7天,以造成心肌重构模型。动物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药美托洛尔60mg.kg-1.d-1组、白芍总苷左旋甲状腺素0.25mg.kg-1.d-1,连续9天,以造成心肌重构模型。动物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药卡托普利45mg.kg-1.d-1组、白芍总苷100mg.kg-1.d-1组、白芍总苷200mg.kg-1.d-1组。各组动物造模的同时灌胃给予受试药物或等体积蒸馏水20mL.kg-1.d-1,每天给药1次。末次给药后24h,称取体重,摘取续给药7天。末次给药24h后称取体重,摘取心脏称重并取血,离心获得血浆。进行如下指标的测定:左心室指数,全心指数,放免法测定血浆中环磷酸腺苷的水平。(2)白芍总苷对L-thy所致大鼠心肌重构的影响:大鼠腹腔注射平的明显升高(P〈0.05)。灌胃给予阳性药美托洛尔60mg.kg-1.d-1可使左心室指数、全心指数明显降低(P〈0.01),血浆中环磷酸腺苷水平降低(P〈0.05);灌胃给予白芍总苷150、300mg.kg-1.d-1可明显降低全心指数(P〈0.05),300mg.kg-1.d-1可明显降低左心室指数(P〈0.05);白芍总苷300mg.kg-1.d-1具有降低血浆中环磷酸腺苷水平的作心脏称重,测定左心室指数、全心指数,颈总动脉插管测定血压及心率。结果:(1)白芍总苷对ISO所致小鼠心肌重构的影响:小鼠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连续7天,可以造成左心室指数、全心指数(P〈0.01)、血浆中环磷酸腺苷水义;灌胃给予卡托普利45mg.kg-1.d-1可明显降低左心室指数、全心指数(P〈0.05);白芍总苷200mg.kg-1.d-1灌胃给药可以降低左心室指数、全心指数、减慢心率(P〈0.05),白芍总苷100mg.kg-1.d-1仅表现出一定的作用趋势。结论:用趋势,但不构成统计学意义。(2)白芍总苷对L-thy所致大鼠心肌重构的影响:大鼠腹腔注射左旋甲状腺素,连续9天,可以造成左心室指数、全心指数明显升高(P〈0.01),心率明显加快(P〈0.05),血压出现升高的趋势,但不构成统计学意白芍总苷灌胃给药具有一定的抗心肌重构作用,芍药苷可能是白芍总苷抗心肌重构的主要药效学成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芩丹胶囊(QD)通过激活PPARγ抑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肥厚及心肌组织NF-κB的蛋白表达,探讨QD逆转高血压心室肥厚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模型组(SHR组)、QD大剂量组(SHR+QDH组)、QD小剂量组(SHR+QDL组)、替米沙坦组(SHR+Tel组),WΚY大鼠作为对照组,WKY组同时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尾袖体表描记法测量各组大鼠收缩压;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的改变; 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 免疫组化法观察PPARγ和NF-κB蛋白在心肌组织的表达。结果   与SHR组相比, SHR+QDH组、SHR+QDL组和SHR+Tel组收缩压均下降(P<0.05);在心肌组织中,PPARγ蛋白表达增高,NF-κB蛋白表达降低(P均<0.05);SHR+QDH组比SHR+QDL组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   QD可能通过激活心肌PPARγ,从而阻遏心肌肥厚相关蛋白NF-κB的表达,对改善和逆转高血压心室肥厚起着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TGF-β1/Smads通路与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关系及辛伐他汀(simvastatin,Sim)干预的影响。方法清洁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建立心肌梗死模型组(MI,n=10)、假手术组(Sham,n=10)为对照组、辛伐他汀干预组(MI+Sim,n=10)和辛伐他汀自身对照组(Sim,n=10)。8周后测量各组大鼠血液动力学、心室重量/体重、非梗死区胶原含量、荧光定量RT-PCR检测梗死区和非梗死区转化生长因子(TGF)β1mRNA、Smad3 mRNA、Smad7 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和辛伐他汀干预组相比,MI组左室舒张末压、心室重量/体重、非梗死区胶原含量均增加,梗死区和非梗死区TGF-β1mRNA、Smad3 mRNA表达增加,而Smad7 m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 TGF-β1/Smads传导通路参与心肌梗死后的心室重构过程,Smad3对心室重构有促进作用,而Smad 7对心室重构有抑制作用。辛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Smad3表达,促进Smad7表达,从而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两肾—夹(2-kidney1-clip,2K1C)肾性高血压大鼠血浆中Intermedin(IMD)含量的变化。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对照组和2K1C高血压模型组各20只,采用2K1C复制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检测心功能、左心重与体重比值(LVM/BW)。用放射免疫学方法检测IMD和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AngⅡ)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功能抑制,LVM/BW比值及血浆中IMD和AngⅡ的含量升高。结论两肾—夹大鼠血浆中IMD和AngⅡ含量升高,可能通过增加血循环中IMD的浓度调节血压以及对抗高AngⅡ的升血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改良Beger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临沧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行手术治疗的59例慢性胰腺炎、胰头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49例,胰头囊肿合并胰管结石3例,胰头实性假乳头状瘤2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2例,胰头浆液性囊腺瘤2例,胰头黏液性囊腺瘤1例。随机分为改良Beger手术组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组,其中行改良Beger手术3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28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并发证发生率、疼痛缓解有效率行装。   结果   改良Beger手术组和PD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缓解有效率分别为(231.4±42.3/268.1±52.5)min、(405.5±64.1/449.9±61.2)mL、(17.1±3.4/28.5±4.1)d、(12.9/42.9)%、(89.7/88.9)%。56例(Beger组29例,PD组27例)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获随访6个月~5 a,无肿瘤或结石复发。   结论   改良Beger手术切除胰腺组织少、手术创伤小、能缩短术后住院埋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对缓解顽固性腹痛确切、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及营养状况明显改善。是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厚大鼠血浆中AngⅡ、SOD、NO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吡格列酮组和卡托普利组.通过不完全结扎腹主动脉引起压力负荷增加,造成左心室心肌肥厚的模型.术前1周给药,直至术后6周.处死动物,分别测定尾动脉收缩压(SBP),电子天平称量左心室重量(LVW),计算左心系数(LVW/BW);用放射性免疫法检测血浆中AngⅡ,比色法测定血浆中SOD和NO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SBP、LVW/BW和血浆中AngⅡ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浆中SOD和NO水平明显降低(P<0.05);吡格列酮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浆中SOD和NO水平明显升高(P<0.05);AngⅡ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以通过降低血浆AngⅡ水平,升高SOD和NO水平来抑制压力超负荷增加引起的心肌肥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