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3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降压治疗的成本-效果。方法选择2010—2011年我院内科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8例,将其随机分成缬沙坦组、替米沙坦组和氯沙坦钾组,分别给予缬沙坦80 mg/d、替米沙坦80 mg/d、氯沙坦钾50 mg/d,均为晨起口服,连续观察8周。统计3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治疗8周后,缬沙坦组总有效率为89.1%(49/55),替米沙坦组总有效率为92.3%(48/52),氯沙坦钾组总有效率为88.2%(45/51),3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均轻微;替米沙坦组的成本-效果比小于缬沙坦组和氯沙坦钾组(P0.05)。结论应用替米沙坦进行降压治疗是比较经济合理的,且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替米沙坦和缬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5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75例,替米沙坦组40 mg/d,缬沙坦组80 mg/d,早餐后顿服,疗程均8周.治疗前后均进行血压、心率、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生化、ECG及不良反应等检测.结果 两组均能有效降低血压(P<0.01),替米沙坦组总有效率为94.67%,缬沙坦组总有效率为89.33%,二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替米沙坦和缬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安全可靠,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3.
目的:(1)比较替米沙坦40mg或80mg与氯沙坦50mg或100mg每天一次口服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2)评价替米沙坦40mg每天一次口服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24h降压效果及谷/峰比值。方法:(1)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分组试验。330例轻中度高血压(95mm Hg≤舒张压<110mm Hg,收缩压<180mm Hg,1mm Hg=0.133kPa)患被随机分入替米沙坦组(164例)和氯沙坦组(166例),分别每天一次口服替米沙坦40mg或氯沙坦50mg。4周后如坐位舒张压≥90mm Hg,则改为替米沙坦80mg或氯沙坦100mg每天一次口服。(2)开放试验。同样条件的20例患服用替米沙坦40mg共6周,于替米沙坦治疗前后各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1)治疗8周末,替米沙坦组的坐位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幅度大于氯沙坦组(12.5mm Hg vs 9.4mm Hg,P=0.037及10.9mm Hg vs 9.3mm Hg,P=0.030);(2)替米沙坦降低轻中度高血压的总有效率高于氯沙坦(70.1% vs 58.7%,P=0.020);(3)替米沙坦级瑟氯沙坦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23.2% vs 22.9%,P=0.952);(4)替米沙坦40mg每天一次口服,其收缩压的谷/峰比值为66.5%,舒张压的谷/峰比值为76.8%;24h平均血压下降10.2/7.8mm Hg,用药末6h的平均血压下降10.0/9.2mm Hg。结论:(1)替米沙坦40mg或80mg每天一次口服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安全有效;(2)替米沙坦适合每天一次服用,其降压作用可维持24h。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高血压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原发性高血压1、2级患者100例,血尿酸410~530p,mol/L,随机分成两组:氯沙坦组50例,口服氯沙坦50mg/d;氨氯地平组50例.口服氨氯地平5mg/d,平均治疗8周,对比治疗前后血压和血尿酸。结果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与氨氯地平一样有效,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5.5%和95.2%(P〉0.05);但治疗后氯沙坦组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氨氯地平组则下降不明显(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氯沙坦除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外,尚能安全有效地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的高尿酸血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苯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合理选择用药提供依据。方法8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联合治疗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血糖治疗,包括严格控制饮食、适当体育运动、降血脂、口服降血糖药物,部分患者注射胰岛素制剂,使HbA1c在6.5g/L以下。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降压药物。替米沙坦组用替米沙坦片60mg/d;联合治疗组用替米沙坦片30mg/d,苯那普利片10mg/d,疗程均为3月。观察治疗前后各组血肌酐(S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中总蛋白(TP)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HbA1c、TP、肌酐(SCr)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后两组HbA1c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尿TP、血Scr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苯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更有效、更合理,并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缬沙坦、赖诺普利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其对血脂、肾功能的影响:方法59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给予缬沙坦(80-160)mg/d,对照组56例服用赖诺普利(10-20)mg/d,均治疗6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1.2%,对照组为76.8%,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2周、4周、6周血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且较对照组咳嗽发生率低(P〈0.05)。结论缬沙坦、赖诺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安全、有效,对血脂、肾功能无影响。且缬沙坦咳嗽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Zhu JR  Cai NS  Fan WH  Zhu DL  He B  Wu ZG  Ke YN  Guo JX  Ma H  Huang J  Li XL  Chen YZ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0):877-881
目的 通过与氯沙坦钾比较评价奥美沙坦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对照、平行分组、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共入选287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组,分别接受奥美沙坦酯20mg或氯沙坦钾50mg,每天1次口服治疗。在用药4周后对患者进行血压评价,如果患者舒张压(DBP)仍≥90mmHg(1mmHg=0.133kPa),则试验药物剂量加倍,直至8周试验结束;治疗4周后DBP〈90mmHg的患者则维持原剂量继续治疗至第8周。结果(1)治疗4周后,奥美沙坦酯组坐位DBP谷值平均下降11.72mmHg,氯沙坦钾组平均下降9.23mmHg,两组间比较P=0.004。(2)治疗8周后,奥美沙坦酯组坐位DBP谷值平均下降12.94mmHg,氯沙坦钾组平均下降11.01mmHg,两组间比较P=0.035。(3)治疗4周后,奥美沙坦酯组有效数为81例(65.3%),氯沙坦钾组有效数为68例(52.7%),两组间比较P=0.028;治疗8周后,两组有效病例数和有效率相当,P〉0.05。(4)治疗8周后,24h动态血压监测显示,奥美沙坦酯组DBP和SBP的个体和总体谷/峰比值均高于氯沙坦钾组,奥美沙坦酯在24h内的作用持续时间比氯沙坦钾组长。(5)奥美沙坦酯组和氯沙坦钾组发生的与试验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10.5%和13.9%,P〉0.05。结论奥美沙坦酯每日口服20~40mg能够有效、安全地治疗高血压。与氯沙坦钾每日口服50-100mg相比,奥美沙坦酯的降压效果优于氯沙坦钾。  相似文献   

8.
氯沙坦钾与卡托普利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AT1受体拮抗剂氯沙坦钾(简写Lo)与卡托普利(简写Ca)的疗效差异,并评估其近期治疗的安全性。方法:60例缺血性和非缺血性心脏病心功能Ⅲ-Ⅳ级患在1-2周基础抗心衰治疗后,一组用Lo5mg,1次/d,另一组加用Ca12.5mg,3次/d或25mg,2次/d,观察4周。通过临床NYHA分级、运动耐量和超声心功能检查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运动耐量差异无显性,两组LVEF均有提高,但Lo组提高更多(P<0.01:P<0.05);Lo组VA/VE比值下降显(P<0.05);Lo组30例全部完成观察期,Ca组有4例因不良反应被迫停药,改用Lo才完成治疗。结论:氯沙坦钾与卡托普利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具有相似疗效,氯沙坦对舒张功能不全的改善也有帮助;而且其病人依从性优于卡托普利,适宜长期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雷米普利与血管紧张素受体亚型1拮抗剂(AT1RA)缬沙坦的单用及合用对原发性高血压(E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4例轻中度的EH患者,随机分成3组,雷米普利组(35例)予雷米普利5mg/d,缬沙坦组(35例)予缬沙坦160mg/d,合用组(34例)予雷米普利2.5mg加缬沙坦80mg/d,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测偶测血压、动态血压、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等,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雷米普利组总有效率77.1%,降压幅度23.9/15.8mmHg,T/P比值:SBP0.82、DBP0.81;缬沙坦组总有效率77.1%,降压幅度24.3/15.1mmHg,T/P比值:SBP0.83、DBP0.80;合用组总有效率79.4%,降压幅度24.4/15.2mmHg,T/P比值:SBP0.83、DBP0.80,各项指标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3组药物均可降低血压负荷,其降低值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用药组治疗前后血常规、生化、血脂、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总不良反应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雷米普利与缬沙坦合用可有效、安全地降压。  相似文献   

10.
氯沙坦与培多普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比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降压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将55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氯沙坦(50mg,1次/日)组,培多普利(4mg,1次/日)组,结果:服药后2,4,6,8,12周,(1)二组病人的立,卧位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较基值明显降低,均有显差异(P<0.05)。(2)舒张压正常率:氯沙坦组92%,培多普利组87.5%,(3)不良反应;氯沙坦组仅1例轻度头晕,培多普利组9例咳嗽(30%),被迫中断治疗6例(20%),结论:氯沙坦和培多普利均能有效地降压作用。然而,氯沙坦的耐受性远优于培多普利,将成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治疗的一线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1.
替米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治疗作用以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66例老年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BUA)420~530μmol/L,随机分成2组:替米沙坦组35例(替米沙坦40-80mg/d)、对照组31例(苯磺酸氨氯地平5~10mg/d),两组患者用药2周末测血压。治疗12周后观察收缩压、舒张压、空腹BUA、hs-CRP水平。结果治疗2周末两组患者血压开始下降,4周后血压趋于稳定,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周后两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米沙坦组治疗12周后BUA、hs—C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1),对照组hs—CRP较治疗前下降(P〈0.01)。结论替米沙坦除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外,尚能有效地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s—CRP、BUA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肾病并高血压的疗效及尿蛋白排泄率的变化。方法:56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被随机分3组,分别用替米沙坦(80 mg/d)、依那普利(10 mg/d)、氨氯地平(5 mg/d)治疗,共16周。观察血压、尿蛋白含量的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16周后,3组均能有效降压,有效率分别为66.7%、70%、71.4%、组间无显著差异。替米沙坦和依那普利可降低尿蛋白含量(P<0.05)。结论:替米沙坦、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肾病并高血压疗效均佳,替米沙坦和依那普利还能降低尿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奥美沙坦酯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老年ISH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30例)与奥美沙坦酯组(30例),分别经空白洗脱2周后,患者每日口服1次氯沙坦50mg或奥美沙坦酯20mg,每2周观察血压、心率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血生化指标及心电图改变。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收缩压均显著下降(P〈0.05),但奥美沙坦酯组SBP下降幅度优于氯沙坦组(P〈0.05),且降压总有效率(86.67%)也优于氯沙坦组(76.67%,P〈0.05)。结论奥美沙坦酯能有效降低老年ISH患者的血压,疗效优于氯沙坦,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肾脏保护作用。方法108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5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口服缬沙坦80-160mg/d,观察组口服缬沙坦80mg/d及苯磺酸氨氯地平5~10mg/d。两组均治疗12周。治疗前、后分别测量静息状态下的血压、尿白蛋白的排泄率(UAEa)、空腹血糖和血肌酐。结果观察组降压疗效及UAER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安全有效,且有明显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雷米普利与血管紧张素受体亚型1拮抗剂(AT1RA)缬沙坦的单用及合用对原发性高血压(E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4例轻中度的EH患者,随机分成3组,雷米普利组(35例)予雷米普利5mg/d,缬沙坦组(35例)予缬沙坦160mg/d,合用组(34例)予雷米普利2.5mg加缬沙坦80mg/d,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测偶测血压、动态血压、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等,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雷米普利组总有效率77.1%,降压幅度23.9/15.8mmHg,T/P比值SBP 0.82、DBP 0.81;缬沙坦组总有效率77.1%,降压幅度24.3/15.1mmHg,T/P比值SBP 0.83、DBP 0.80;合用组总有效率79.4%,降压幅度24.4/15.2mmHg,T/P比值SBP 0.83、DBP 0.80,各项指标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3组药物均可降低血压负荷,其降低值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用药组治疗前后血常规、生化、血脂、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总不良反应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雷米普利与缬沙坦合用可有效、安全地降压。  相似文献   

16.
替米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超瑞  彭远雄  黄惠美 《内科》2008,3(3):337-339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阻断剂替米沙坦对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60例60岁以上的高血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替米沙坦40—80mg/d和卡托普利37.5~150mg/d进行治疗。结果替米沙坦组血压从(161.25±16.50)/(85.50±9.00)mmHg(1mmHg=0.133kPa)降至(138.00±14.25)/(79.50±11.25)mmHg,P〈0.01;卡托普利组从(167.25±18.75)/(84.75±8·25)mmHg降至(136.50±15.00)/(78.75±8.25)mmHg,P〈0.01。结论两组疗效相近,但替米沙坦的降压效果更为缓慢而持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比较缬沙坦与苯那普利治疗老年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0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给予缬沙坦80~160mg/d,对照组给予苯那普利10~20mg/d,观察两组患者4周和8周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第2周后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在整个治疗期间血压持续平稳下降;缬沙坦与苯那普利治疗4周降低舒张压总有效率分别为86.4%及84.3%,8周降低舒张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2.3%及90.2%,两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是一种安全、有效、长效。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的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18.
厄贝沙坦与氯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厄贝沙坦与氯沙坦对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研究方法。经2周的单盲、安慰剂导入期,72例坐位舒张压在95-115mmHg之间的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入厄贝沙坦75mg/天组(n=36)或氯沙坦50mg/天组(n=36)。4周末,如坐位舒张仍≥90mmHg,每日剂量加倍(厄贝沙坦150mg/天或氯沙坦100mg/天),总疗程8周。结果 两组患者服药后血压均显著降低(P<0.01)。经8周治疗,厄贝沙坦组平均坐位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降低15.0%与13.3%,在氯沙坦组分别为13.7%与14.0%。两药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别(厄贝沙坦75.0%,氯沙坦71.4%,P>0.05)。与厄贝沙坦不同,氯沙坦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在轻中度高血压的治疗中,厄贝沙坦与氯沙坦一样有效与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氯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 7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成两组 ,分别予以替米沙坦 80mg,氯沙坦 5 0mg ,每日一次 ,6周后观察动态血压 (ABPM)评价降压效果。结果 替米沙坦和氯沙坦两组 2 4小时平均动态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均明显降低 ,替米沙坦 80mg的降压效果比氯沙坦 5 0mg更好 (P <0 .0 5 ) ,特别是在给药间期的最后 4~ 6小时 ,SBP/DBP替米沙坦降低了12 .3± 14 /7.2± 0 .9mmHg ,氯沙坦降低了 6.0± 1.6/3 .8± 0 .9mmHg(P <0 .0 5 )。结论 替米沙坦 80mg每日用药一次 ,可以保持正常的血压昼夜节律 ,提供 2 4小时血压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复方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复方缬沙坦(缬沙坦80mg/氢氯噻嗪12.5mg复方制剂)治疗经单用缬沙坦80mg控制不良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双盲、双模拟、随机、活性药物对照、平行试验方法。对经2周洗脱期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坐位舒张压≥95mmHg(1mmHg=0.133kPa)且〈110mmHg]采用单药缬沙坦80mg/d治疗4周,在单药导入结束后,坐位舒张压仍〉190mmHg的864例患者按1:1随机、双盲分为复方缬沙坦组或缬沙坦80mg/d组,继续治疗8周。在治疗4周和结束时评估药物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在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复方缬沙坦每日1次比单用缬沙坦80mg/d血压进一步下降、达标率提高。治疗结束时平均坐位收缩压多降低3.5mmHg,平均坐位舒张压多下降2.2mmHg,血压控制〈140/90mmHg的患者在复方缬沙坦组和单用缬沙坦80mg/d组分别为53.9%及40.9%。结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复方缬沙坦治疗组降压有效率及达标率均优于每日1次服用缬沙坦80mg/d组。复方缬沙坦适用于缬沙坦单药控制不良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