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施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与未施行预防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施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的56例患者仅3.6%(2例)发生吻合口瘘,但无自觉症状;出现吻合口瘘后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2天.未施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的76例患者中吻合口瘘发生率11.8%(9例),分别予以横结肠造瘘、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及营养支持与局部冲洗引流治疗后愈合;出现吻合口瘘后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7(15~60)天.结论: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施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能够有效防治吻合口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弗利氏尿管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预防和治疗吻合口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根治术,术中经末端回肠置弗利氏尿管造瘘,术后对骶前引流管及造瘘管的观察护理、缩肛运动指导。结果:本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发生率3.57%,无再次手术病例,肛门括约肌收缩功能存在,保肛率100%。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术中末端回肠置弗利氏尿管造瘘,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和直肠阴道瘘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本院28例双吻合技术超低位直肠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超低位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漏3例,直肠阴道瘘1例,经治疗后均痊愈.结论 超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较高,应采取多方面的预防措施,吻合口漏和直肠阴道瘘若局部或全身感染较重宜尽早行近端结肠造瘘术.  相似文献   

4.
高海波  王锋  杨晓东 《吉林医学》2014,(18):3980-3981
目的:探讨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对高危因素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7例直肠癌患者,分为A组与B组,A组(50例)仅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B组(37例)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比较两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均恢复良好,无吻合口瘘发生。A组7例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应用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对高危因素低位直肠癌患者可有效降低保肛手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末端回肠造口在超低位直肠癌术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末端回肠造口在超低位直肠癌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总结10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行Dixon术,临时性末端回肠造口术的临床效果。结果:10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吻合口瘘发生。2例吻合口狭窄,经肠镜及手法扩肛后恢复正常排便。结论:超低位直肠癌前切除回肠末端造口术,对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TME)联合经肛内括约肌切除(ISR)保肛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方法 对13例超低位直肠癌(肿瘤距肛缘2.0~5.0cm)患者采用腹腔镜TME联合经肛ISR治疗.结果 13例患者无中转开腹或改行腹腔镜Miles术,行部分ISR 7例,次全ISR 4例,完全ISR 2例.6例同时行回肠造口术,术后未发生吻合口瘘;7例未行回肠造口术,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加行回肠造口术及充分引流后痊愈.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无腹腔出血等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阴茎勃起硬度下降.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无复发及转移.术后早期肛门经常粪污,每日排便3~10次.术后1年控便时间可达5min以上,排便次数减为每日1~4次.绝大多数患者能控便,但内括约肌全切除患者腹泻时仍有粪污.结论 选择合适的的超低位直肠癌,特别是没有侵犯外括约肌的早期患者,采用腹腔镜TME联合经肛ISR是可行的,能体现根治、保肛、微创和经济的优点.回肠造口术能有效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但如何理想地解决早期排便功能障碍仍需进一步研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问题仍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中应用气管插管导管作预防性回肠插管造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用气管插管导管经末端回肠行插管造瘘的低位直肠癌116例进行并发症的分析。结果 行保护性末端回肠造瘘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吻合口瘘发生。结论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中应用气管插管导管作预防性回肠插管造瘘方法是安全可行的,对于合并有吻合口瘘高危因素患者是一种可供首选的有效、简便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造口在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保肛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7月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行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前切除术的患者103例。实施预防性回肠造口(试验组)49例,未实施预防性回肠造口(对照组)54例,试验组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3-6月后行造口回纳,对照组常规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保肛术。比较两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本组10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试验组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瘘,平均住院时间16.49±7.62d,对照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8.5%,平均住院时间23.52±12.61d,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保肛术行预防性回肠造口可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减少住院天数,可作为一种安全的常规辅助手术。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8):14-17+21
目的研究预防性回肠造瘘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吻合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32例行低位吻合的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吻合根治术,其中48例采用预防性改良襻式回肠末端造瘘(造瘘组),84例未采用预防性改良襻式回肠末端造瘘(未造瘘组)。对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造瘘组患者术后恢复明显快于未造瘘组,造瘘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拔除盆腔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未造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瘘组和未造瘘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0和10.71%(9/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67%(8/48)和21.43%(18/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襻式回肠末端造瘘术具有造瘘时间短、造口并发症较少、造口回纳简单等优点。结论对腹腔镜直肠癌行低位吻合根治术患者施行预防性改良襻式回肠末端造瘘,能有效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改良襻式回肠末端造瘘术,操作简单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辅助性回肠造口在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中应用临床价值.方法:对2000~2008年行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140例患者随机分成施行或未施行辅助性回肠造口两组,分析两组间肠道功能恢复、住院时间及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差异.结果:70例行辅助性单腔回肠造口术患者术后恢复肠道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未行辅助性回肠造口患者.70例未行造口的患者中发生吻合口瘘5例(7.1%),而行辅助性回肠造口的70例未发生1例吻合口瘘.结论:在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中,应常规使用辅助性回肠造口术.  相似文献   

11.
杨德法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0):1575-1576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分析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02年5月-2012年5月41例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02年5月-2012年5月共行直肠癌前切除术539例,41例于术后2~13 d发生吻合口瘘,发生比例7.6%。其中15例发生在术后2~7 d,26例发生在术后8~13 d。41例吻合口瘘中男性28例,女性13例。瘘口愈合时间9~48 d,平均愈合时间27 d。其中35例行营养支持、加强引流等非手术治疗治愈,6例行横结肠或回肠双腔造瘘治愈。3例发生吻合口狭窄,经术后吻合口扩张治疗,效果较满意,无死亡病例。结论吻合口瘘是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常见并发症,应重视预防措施,绝大部分可经非手术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12.
正腹腔镜等微创外科及外科手术技巧已日趋成熟,但并未明显降低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一直困扰着肛肠外科临床医生。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往往增加围手术期风险,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研究~([1])表明,预防性造口可以降低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笔者对高危直肠癌患者,应用气管插管导管经末端回肠行插管造瘘术,预防吻合口瘘发生,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人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吻合口瘘的预防措施。方法:对31例60岁以上的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直肠全系膜切除后乙状结肠-直肠残端吻合,术中用26号气囊导尿管经回盲瓣行回肠插管造口,观察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结论:使用26号气囊导尿管经回盲瓣行回肠插管造口术可有效预防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高危因素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手术中应用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高危因素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按照不同的造瘘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未行末端回肠造瘘术;实验组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比较两种手术对患者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费用、住院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因素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手术中应用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的效果较好,能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并明显减少低吻合口漏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0月至2005年6月本院收治289例中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89例中低位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3例(4.5%),其中12例经治疗痊愈。1例死亡。结论中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较高,预防上要采取多方面措施,预防性结肠造瘘并无必要。低位吻合口漏的治疗应尽早采取近端结肠造瘘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paroscopic-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L-TME)治疗低位/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49例低位/超低位直肠癌行L-TME患者的临床资料。49例中L-TME联合低位前切除术(L-TME+LAR)27例,L-TME联合经肛内括约肌切除术(L-TME+ISR)14例,L-TME联合腹会阴切除术(L-TME+APR)8例。结果:全部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中发生输尿管损伤1例,皮下气肿1例,无严重出血并发症。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直肠阴道瘘1例,吻合口狭窄2例。结论:L-TME治疗低位/超低位直肠癌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其优越性。掌握正确手术技巧、沿正确解剖间隙进行分离是预防围手术期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王刚  张汝一 《当代医学》2014,(28):84-85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Dixon术式)术后发生吻合口瘘7例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6月贵阳医学院124例直肠癌根治术(Dixon术)式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124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术前有不全性肠梗阻,肠镜镜先端无法通过,术中见肿瘤近端肠管水肿,近端肠腔有大量粪便残留,行直肠癌Dixon术式同时行末端回肠造瘘术,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瘘,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出现弥漫性腹膜炎,再次行乙状结肠造瘘术(直肠断端封闭);117例患者术前无梗阻表现,术后出现吻合口瘘6例,4例患者通过抗感染、腹腔冲洗、生长抑素抑制腺体分泌及营养支持等治疗后保守治愈,2例行横结肠造瘘术。结论直肠癌Dixon术式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在没有弥漫性腹膜炎及引流通畅的前提下,大部分患者经保守治疗可治愈。为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应做好围手术期准备、肠道准备,术中确保吻合口无张力、良好的血供、吻合口加强缝合及留置肛管减压,根据术中情况,必要时行预防性末端回肠或横结肠造瘘术,术后保持左侧骶前及右侧腹腔引流通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预防性末段回肠袢式造口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及适应证。方法我院胃肠外科在1999年9月至2009年6月间对482例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其中69例患者同时行预防性回肠袢式造口(A组),未行预防性造口者413例(B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吻合口瘘总发生率为1.87%(9/482);A组与B组在年龄、TNM分期、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性别、高中低位直肠癌比、新辅助放化疗、吻合口血运偏差、肠道准备欠佳、双吻合器钉合欠佳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男性比例、低位直肠癌比例、行新辅助放化疗比例、吻合口血运偏差患者比例、肠道准备欠佳患者比例、双吻合器钉合欠佳患者比例较B组高。结论应用末段回肠袢式造口预防高危患者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TME)联合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TEM联合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患者33例,观察分析患者术中、术后情况,随访情况和患者术后对肛门功能的自我评价情况。结果: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者和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226.4±20.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05.4±20.4)ml;手术切缘均阴性;16例未行回肠造口的患者中4例出现吻合口漏,行回肠造口术和引流后痊愈。术后随访24-36个月;术后12个月,患者肛门功能Ⅰ级19例、Ⅱ10例、Ⅲ级4例,患者对肛门功能自我评价满意率为90.9%(30/33)。结论:TME联合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近期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并观察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女性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迟发性吻合口-阴道瘘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女性低位直肠癌经腹前切除吻合术治疗后并迟发性吻合口-阴道瘘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11~14d发生吻合口-阴道瘘9例,术后0.5~4个月发生吻合口-阴道瘘4例。结论低位直肠前壁大而晚的癌肿累及直肠-阴道膈、高频电刀对阴道后壁组织的延迟性热力损伤、术中拉钩挫伤阴道后壁组织以及吻合口可能嵌入部分阴道后壁组织等可能为女性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迟发性吻合口-阴道瘘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