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家庭养育环境对儿童发育水平、情绪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为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济南市188名婴幼儿分别在3月龄、12月龄行《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问卷》测评,2岁行《12~36月龄儿童情绪社会性评估量表》和《0~6岁小儿发育诊断量表》测评,分析家庭养育环境与发育水平和情绪社会性发展间的关系。结果 3月龄家庭养育环境总分、感知/认知、人际互动/喂养因素和12月龄语言/认知因素与儿童2岁DQ及大部分能区得分呈正相关;12月龄社会适应/自理因素与2岁语言发育呈正相关。3月龄家庭养育环境总分与2岁时外显行为、失调域得分呈负相关。12月龄时家庭养育环境总分及社会适应/自理、忽视/惩罚因素与外显行为域、失调域呈负相关,所有养育环境因素均与社会能力域呈正相关。结论 早期家庭养育环境对儿童早期发育和情绪社会性发展均有显著影响;改善家庭养育环境对促进儿童早期发育和情绪社会性发展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1~2岁幼儿社会情绪发展的常见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对儿童早期社会情绪发展促进提供依据。方法 在济南、济宁、淄博、聊城、日照市城区人口随机抽取1~2岁儿童296名,进行家庭基本情况、《1~3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中国1~3岁幼儿气质问卷》、《12~36月龄儿童情绪社会性评估量表》测定。分析一般因素、儿童气质、家庭养育环境等因素与儿童社会情绪发展的关系。结果 不同气质类型、母亲围生期精神状态、父母亲教育程度的儿童之间在社会情绪发展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 0.05);家庭养育环境除忽视/惩罚因素外,情感温暖/环境气氛、社会适应/自理、语言/认知信息等因素均与儿童社会情绪发展呈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P均<0.01)。结论 儿童气质、父母教育程度和母亲孕期精神状况和家庭养育环境均可能影响儿童早期社会情绪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家庭养育环境对儿童早期心理发展作用是多方面的.多中心研究证明家长抚养行为、亲子互动、家庭环境质量对儿童早期智力发展具有显著影响.气质是先天的,但母亲情绪问题、家庭经济收入、家长教育程度、亲子互动、环境的多样性等对儿童气质维度有一定影响.人的性格主要是在后天环境中形成的,父母的态度和养育方式对儿童性格发展影响显著.儿童早期交往对象主要是父母,家庭养育方式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作用显著;这个过程发展不好,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人际关系问题和行为问题.对儿童早期家庭养育环境的系统评价是家庭养育环境研究与促进的基础,国外<家庭环境观察评定量表(HOME)>具有开创性的贡献,国内自主编制的<儿童早期家庭养育环境量表>则是家庭养育环境评价量表本土化的一个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4.
健康教育对家长养育能力与婴幼儿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了评价湖州市妇幼保健院育儿学校教学效果,探讨健康教育对本地区家长养育能力与婴幼儿智能的影响。方法:以参加育儿学校的176名家长及其0~3岁的婴幼儿为观察组,对家长实施为期1年的婴幼儿养育知识与行为的健康教育.同时设立对照组,以问卷形式测评家长接受儿童养育知识教育的宣教效果,并以Gesell量表得分评价健康教育对婴幼儿智能发展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家长儿童养育知识与行为测评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儿童Gesell量表评分大多优于对照组儿童(P〈0.05或P〈0.01)。结论:育儿学校健康教育对家长育儿能力及婴幼儿智能发展能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上海城市幼儿情绪社会性早期发展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早期筛查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3-9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中等发展水平的两个区随机选择4个社区的1~3岁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中国城市幼儿社会情绪评估量表、1~3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及自拟的社会人口学问卷,对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异常检出率为24.44%(231/945),男童外显行为异常率高于女童(11.0% vs 7.1%,χ2=4.493,P<0.05),12~18月龄能力异常检出率为15.9%,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3.6%~6.9%,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父母年龄、母亲职业和受教育程度、母亲参与养育时间、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经历重大创伤事件、家庭养育环境对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独生子女、父母亲年龄、母亲职业、母亲参与养育时间、家庭养育环境对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城市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问题发生率高,应开展早期筛查,制定家庭养育早期干预策略,促进儿童早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行为监测与干预对婴幼儿健康人格发展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0年6月本院出生符合条件的健康儿童随机分为人格培养干预组(n=78)和普通对照组(n=80)。干预组接受全面系统的婴幼儿健全人格培养的早期行为监测及干预。普通对照组不接受任何相关指导训练。两组儿童在2.5~3.5岁时均采用幼儿人格发展趋向量表、中国城市幼儿情绪及社会性发展量表、家庭养育环境量表、儿童行为量表、气质量表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组幼儿人格发展趋向及社会情绪、行为问题检出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干预组家庭养育环境的百分位数经干预后明显提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行为监测与干预可通过改善家庭养育环境及亲子互动而有效促进婴幼儿健全人格建立, 同时有利于婴幼儿社会情绪及社会行为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幼儿社会情绪能力现况,分析其与家庭养育环境的关系,为提高幼儿社会情绪发展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以湖北、河南两省某儿童保健机构的390名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12~36月龄幼儿情绪社会性评估量表》、《1~3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对幼儿社会情绪能力及家庭养育环境进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90份,其中男童199人(51.0%),女童191人(49.0%),幼儿平均年龄(27.13±6.86)月,年龄分布以24~36月幼儿居多,共305人(78.2%)。不同照顾者户籍(Z=-3.570)、父亲文化程度(H=17.106)、母亲文化程度(H=7.980)、家庭人均月收入(H=13.986)、家庭养育环境(Z=-8.881)对幼儿社会情绪能力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家庭养育环境与幼儿社会情绪能力呈显著正相关(r=0.582,P<0.01)。多重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养育环境中的社会适应/自理(β=0.30,95%CI:0.18~0.52,P<0.01)及语言认知维度(β=0.22,95%CI:0.07~0.59,P<0.0...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鄂尔多斯市5~7岁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状况,探讨儿童养育环境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儿童心理行为量表(SDQ)和家庭养育环境量表对鄂尔多斯市234名5~7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34名儿童的心理发育水平处于正常总体范围;不同性别儿童在行为和社会关系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家庭养育环境对儿童心理行为发育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状况与性别、家长育儿感受、养育态度、夫妻关系和家庭生活有关,而与民族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家庭养育环境与幼儿社会性和情绪问题相关性,为幼儿的家庭养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苏省南京、镇江、宿迁、盐城、南通5个城市作为调查地区,应用“中国城市的幼儿社会情绪发展量表”及“城市1~3岁幼儿家庭养育环境量表”对1~3岁幼儿的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状况与家庭养育环境进行调查。结果 江苏省五城市幼儿不良家庭养育环境检出率为4.16%,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异常检出率为24.82%;男童在外显行为域得分高于女童(P<0.05),在社会适应/自理、语言/认知信息和忽视/惩罚得分低于女童(P<0.05);不良家庭养育环境组在外显行为域、内隐行为域和失调域的得分明显高于中等/良好家庭养育环境组,而能力域得分明显低于中等/良好家庭养育环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情感温暖/环境气氛、社会适应/自理、语言/认知信息和忽视/惩罚四个因素得分对中国幼儿社会性及情绪发展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受到家庭养育环境的影响,创造良好的家庭养育环境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和情绪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家庭养育环境与婴幼儿早期气质发展的关系。【方法】在1、12、24个月分别对94名小儿进行家庭背景、母亲个性、养育方式和儿童气质进行调查和测评。【结果】不同喂养方式和不同个性母亲之间12月时儿童的气质类型表现出差异,其他因素之间则未表现出差异;除与儿童一起的时间外,家庭养育方式各因素均与小儿气质纬度或多或少的相关关系。【结论】喂养方式和母亲个性特点对1岁儿童气质类型有一定影响;家庭养育方式对儿童早期气质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培养婴幼儿健全人格的影响, 为儿童的优育优教提供依据。 【方法】 2007年10月-2010年10月由全国21家医院共同参与进行0~3岁婴幼儿早期综合干预的协作研究,符合条件的594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301例)和对照组(293例)。两组均定期随访,干预组除一般养育指导外,由经培训的专业人员负责进行健全人格培养的个体化指导,并定期组织培训课程的学习等。在婴儿2个月内由父母填写人格量表(16pf),婴儿1~4个月和2.5~3岁完成儿童气质量表, 2.5~3岁时采用幼儿人格发展趋向量表(PTSC)、儿童行为量表(CBCL)、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家庭环境量表等标准化工具进行评估。 【结果】 干预组PTSC、CDCC、CBCL 、家庭环境各项平均分及气质特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干预组的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结论】 早期干预能显著促进婴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0~3岁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relevance of infant temperament, parent personality and parenting stress for children’s socio-emotional development, looking in addition for any differences between mothers and fathers. Participants, from a community sample, were 410 mothers and fathers reporting their personality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 child temperament in the first (Infant Characteristics Questionnaire) and second (Toddler Behavior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years, parenting stress to 36 months (Parenting Stress Index Short Form) and child behaviour at 51 months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Difficult toddler temperament was associated with more externalizing and internalizing problems. Higher paternal extraversion was associated with more prosocial behaviour whereas lower maternal extraversion was associated with more internalizing problems. For both parents, describing a dysfunctional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was related to more externalizing problems and to less prosocial behaviour, for fathers also to more internalizing problems, which associated for mothers with more parental distres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128名1~2岁幼儿依恋特征及母亲敏感性、气质等基本因素对其影响作用。 【方法】 采用陌生情境试验和现场观察对儿童依恋状况和儿童母亲敏感性进行测评,并由母亲填写家庭一般人口学资料和幼儿气质问卷。 【结果】 128名幼儿中,安全型依恋99人(77.3%),回避型24人(18.8%),抗拒型5人(3.9%),未发现混乱型。不同依恋类型儿童母亲的敏感性得分差异显著;趋避性、心境、持久性、注意分散等气质维度与儿童某些依恋行为呈现明显相关关系。 【结论】 济南市城区幼儿依恋安全型比例较高;母亲敏感性是影响儿童依恋重要因素之一;儿童气质对依恋类型不产生直接影响,但某些气质维度影响儿童特定情景下的依恋行为表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慈溪市农村婴幼儿营养不良现状和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农村婴幼儿营养不良的预防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层机械抽样,以农村婴幼儿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身长和体重,并对婴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男童、双胎、年龄越大、早产、低出生体重、疾病、父母年龄大、文化程度低、父母职业为农民工的婴幼儿易发生营养不良。【结论】 防治农村婴幼儿营养不良需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加强妇幼保健,降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普及科学育儿知识。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外5岁以下儿童肥胖症的干预方法主要是以家庭、初级保健部门、托儿所(幼儿园)等为行为干预单位对家长和儿童进行健康教育。以家访、个性化咨询服务、集中培训等形式提高父母的营养知识,增强父母养育技巧,为儿童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运动行为,且这些干预在控制儿童身体质量指数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以家访为基础的早期家庭干预将有望成为预防儿童肥胖的一种干预形式而进行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培养婴幼儿健全人格的影响, 为儿童的优育优教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7年9-12月出生于中山市并在中山市博爱医院进行常规体检的正常新生儿88人, 随机分为干预组46例, 对照组42例。两组均定期随访, 干预组除一般养育指导外, 由经培训的专业人员负责进行健全人格培养的个体化指导, 并定期组织培训课程的学习等。在婴儿1~4个月和2.5~3岁完成儿童气质量表, 2.5~3岁时采用幼儿人格发展趋向量表(Personality Tendency Scale for Children, PTSC)、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Achenbach Children's Behavior Check List, CBCL)、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hildren's Developmental Center of China, CDCC)等标准化工具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组PTSC(t=4.276, P<0.001)、CDCC[智力发育指数MDI(t=4.775), 运动发育指数PDI(t=2.559), P均<0.05]的各项平均分及气质特点(χ2 =17.636, P=0.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组的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综合干预能显著促进婴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 0~3岁是培养婴幼儿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婴儿气质特征,指导家长科学养育,培养婴儿良好的情绪、情感反应。 【方法】 采用《Carey 5~11月婴儿气质问卷》,对西城区社区保健科206名5~11月婴儿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婴儿的主要气质类型分别为:易养型(36.2%)、中间偏易养型(41.4%)、困难型(8.6%)、启动缓慢型(7.1%)、中间偏难养型(6.7%)。剖宫产婴儿与自然分娩婴儿气质特点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1,P=0.034);不同性别婴儿气质维度中,男童与女童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不同气质类型分布之间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002,P=0.287)。 【结论】 开展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工作,应重视早期儿童的气质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