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及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康复组和针康组,每组3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用Fugl-Meyer法评定三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结果三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Fugl-Meyer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个月后康复组及针康组Fugl-Meyer值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个月后针康组Fugl-Meyer值与康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个月后康复组、针康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康组与康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比单纯药物治疗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针刺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针刺结合康复疗法与单纯针刺、康复治疗中风后肩一手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结合康复组(针康组)、针刺组、康复组各40例。针康组取肩髑、肩前、肩醪等穴针刺,结合运动疗法以康复训练;针刺组单纯采用针刺疗法;康复组单纯采用运动疗法。通过上肢运动功能、疼痛、关节活动度等指标判断其疗效。结果:针康组总有效率为87.5%,明显优于针刺组的67.5%和康复组的65.0%(P〈O.01);针刺结合康复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上肢疼痛及关节活动度,与单纯针刺和单纯康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针刺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具有治愈率高、疗效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针及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48例,随机分成3组各16例.电针组分别选取患侧肩髃、肩髎、肩贞、曲池、外关、合谷穴针刺加电;康复组综合运用运动及作业疗法;针康组则采用两种方法结合治疗.结果:治疗四周后,3组患者VAS评分、肿胀指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I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0.05).与电针组及康复组比较,针康组各项评定结果更优(P〈0.05).治疗后ADL评分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电针结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恢复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温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结合康复组(简称针康组)和康复组,针康组65例采用温针灸配合理疗、康复等治疗方法,康复组63例除不使用温针灸外,其它治疗同针康组,1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针康组治愈43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7.7%;康复组治愈19例,有效23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肢运动功能及肩关节活动度测定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温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5.
王氏连朴饮对脾胃湿热证大鼠血清IL-2、IL-6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王氏连朴饮对脾胃湿热证模型大鼠免疫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王氏连朴饮高剂量组(连高组)、王氏连朴饮中剂量组(连中组)、王氏连朴饮低剂量组(连低组),每组8只。用放免法检测血清中IL-2、IL-6的变化,计算大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结果:(1)血清IL-2、IL-6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正常对照组、连中组均有显著性差异,连高组、连低组无显著性差异;连中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胸腺指数、脾脏指数:与模型组比较,正常对照组、连中组均有显著性差异,连高组、连低组均无显著性差异;连中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脾胃湿热证大鼠免疫功能低下,王氏连朴饮(特别是中等剂量)有恢复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这可能是王氏连朴饮清热祛湿发挥功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督脉配合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督脉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针卒中后偏瘫患者,针刺取百会、风府、神庭、人中、腰阳关、命门、中枢、大椎,并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并与单纯针刺组相比较。3周为1个疗程并观察疗效,运动功能的评定采用简式Fugl-Meyer(FMA)评定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 I)评分,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Barthel(B I)指数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督脉配合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中具有更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穴位针刺后对免疫抑制模型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外周血IFN-r、IL-4含量的影响,探讨不同穴位针刺后对免疫抑制大鼠T细胞极化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SD雄性大鼠45只。随机分5组,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模型加针刺头针组(C组),模型加针刺体针组(D组),模型加针刺头针体针组(E组)。采用环磷酰胺注射法制备免疫抑制模型,分别选取"头穴(百会及旁开4 mm两针丛刺)"、"体穴(足三里和关元)"、"头穴加体穴"进行针刺,时间为20 min,每隔5 min进行补法捻针。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FN-r和IL-4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法测定外周血CD4+TC和CD8+TC含量。结果:B组大鼠外周血CD4+TC含量显著下降,与A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经针刺治疗后,针刺各组外周血CD4+TC显著升高,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各组CD8+TC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前B组IFN-r含量下降、IL-4含量升高,与正常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IFN-r含量显著升高,与B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以E组疗效最佳,效果优于其它治疗组。结论:头针加体针的配穴方式可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大鼠血中CD4+T淋巴细胞的含量,促使TH细胞向Th1型转化,增强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疗效优于体针和头针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衰老进程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胸腺、脾脏指数的变化及健脾补肾中药干预的效应。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健脾补肾中药大、中、小治疗组,阳性对照组,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大鼠以D-半乳糖0.125 g/(kg.d)连续40 d皮下注射建立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健脾补肾中药组采用不同剂量健脾补肾中药干预,阳性对照组予桂附地黄丸干预。40 d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IL-2、IL-6水平和胸腺、脾脏指数。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IL-2和胸腺、脾脏指数显著降低(P〈0.05),血清IL-6显著升高(P〈0.05);健脾补肾中药组大鼠血清IL-2和胸腺、脾脏指数增高(P〈0.05),血清IL-6显著降低(P〈0.05)。结论健脾补肾中药具有调节衰老机体细胞因子失衡、抑制免疫器官退化和萎缩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对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积分的影响,并评价其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药物组60例,静点舒血宁;针刺组60例,药物加针刺;针康组60例药物加针刺加康复,3组均治疗21天后观察疗效。结果:3种疗法均能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肌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积分。针康组与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优于前两组。结论:针刺联合现代康复能有效的改善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平衡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头穴丛刺组、针康组,每组各30例。康复组进行常规的平衡功能训练,平衡能力能训练按三级平衡渐进的原则进行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功能训练;头穴丛刺组针刺取穴采用于氏头部腧穴分区法--七区划分法顶区、顶前区、枕下区针刺治疗;针康组在常规功能训练的基础上配合头穴从刺治疗。各组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sheikh躯干控制积分量表评定患者平衡功能。结果:各组治疗前后Berg平衡量表、sheikh躯干控制积分量表评定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康复组与头穴丛刺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康复组、头八挑刺组均与针康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康法能够有效地改善脑梗死恢复期平衡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付文洋  谢慧  熊大经 《中医药学刊》2010,(12):2486-2489
目的:观察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组织白细胞介素-2,4,6(IL-2,4,6,)mRNA的表达,探讨脾气虚与变应性鼻炎的病理相关性。方法以卵清蛋白法和卵清蛋白加饮食不节法分别建立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AR模型组)和脾气虚变应性鼻炎模型(脾虚AR模型组),分别取鼻黏膜组织,RT-PCR检测IL-2,4,6,mR-NA表达水平,进行组间比较。结果IL-2mRNA的表达空白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鼻黏膜组织IL-2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IL-4mRNA的表达空白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模型组鼻黏膜组织IL-4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脾虚AR模型组升高更明显。IL-6mRNA的表达空白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模型组鼻黏膜组织IL-6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但AR模型组升高更明显。结论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组织IL-2表达明显降低,IL-4,6表达明显升高,脾虚AR模型组升高更明显。说明IL-2,IL-4,IL-6活性表达水平可能是脾虚型变应性鼻炎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骨刺消巴布剂对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组织内白介素-6(IL-6)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和对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探讨骨刺消巴布剂在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过程中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6只,模型组10只,对照组10只,治疗组10只。重物打击法建立SD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分组采取相应处理。各组于第3天、第8天各处死一半,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IL-6、TNF-α含量的测定。结果: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样本内IL-6、TNF-α含量在伤后各时相均高于空白组(P〈0.05),对照组、治疗组、空白组IL-6、TNF-α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相应处理后第3天,治疗组与对照组样本内IL-6、TNF-α含量相比P〈0.05;第8天组间比较P〉0.05。治疗第3天后组织形态学病理程度分级对照组与治疗组相比P〉0.05。但对照组、治疗组分别与模型组相比P〈0.05。第8天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相比P〉0.05。结论:骨刺消巴布剂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是通过调节组织内IL-6、TNF-α的水平以抑制无菌性炎症过程而实现的,与奇正消痛贴相比,其治疗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3.
胥冰 《西部中医药》2010,23(12):45-46
目的:通过研究千佛菌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及I FN-γ/I L-4比值的影响,探讨千佛菌对衰老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衰老模型组、千佛菌大、小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均腹腔注射D-半乳糖制备衰老模型。千佛菌大、小剂量组分别以100%和50%药液每只每日0.4 mL灌胃,其余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测定血清中IFN-γI、L-4含量并计算IFN-γ/IL-4比值,测定脾脏及胸腺指数。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IFN-γI、L-4水平I、FN-γ/IL-4比值、脾脏及胸腺指数均明显降低,与正常组比较P0.001;与模型组比较,千佛菌大、小剂量组IFN-γI、L-4水平、脾脏及胸腺指数均明显升高P0.001I,FNγ/IL-4比值恢复;千佛菌大、小剂量组间IFN-γI、L-4比较P0.001。结论:千佛菌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及IFN-γ/IL-4比值具有升高作用,并能够显著增加小鼠的脾脏及胸腺指数,对D-半乳糖导致衰老的Th1/Th2免疫失衡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能使之趋向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妇科千金片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4鼠随机分为妇科千金片高剂量组、妇科千金片中剂量组、妇科千金片低剂量组、妇炎康胶囊对照组、模型组和空白组,共6组,每组14只。采用混合菌液造膜法制备慢性盆腔炎大鼠模型,测定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2(IL-2)及白介素-6(IL-6)的体内浓度变化。结果:妇科千金片各剂量组大鼠血清TNF-α、IL-2、IL-6与模型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妇科千金片高剂量组效果显著(P〈0.01)。结论:妇科千金片可以促进细胞免疫功能和生理功能的恢复,可以抑制TNF-α因子释放,促进IL-2、IL-6表达,提高其体内浓度,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热痹康汤对实验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白介素-2(IL-2)及白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采用牛Ⅱ型胶原蛋白诱导实验性关节炎大鼠模型,以甲氨蝶呤作对照,观察不同剂量热痹康汤对模型大鼠的关节肿胀指数以及血清IL-2、IL-10水平的影响。结果:不同剂量热痹康汤均能降低大鼠的关节肿胀指数及升高IL-10的水平(P0.01),其中在改善IL-10水平方面热痹康汤高剂量组优于甲氨蝶呤组(P0.01)、热痹康汤中剂量组作用与甲氨蝶呤组相当(P0.05)。高剂量热痹康汤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的IL-2水平(P0.01),作用优于甲氨蝶呤(P0.01)。结论:热痹康汤能下调实验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2水平,提高IL-10的水平,提示可能是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6.
青龙摆尾针法为主治疗脏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青龙摆尾针法为主治疗脏躁的疗效。方法:将96例脏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针灸加埋线治疗,对照组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病例临床疗效;并对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病程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龙摆尾针法为主治疗脏躁疗效显著,且疗效与病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解郁1号方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区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阿米替林组及解郁1号组,每组15只,应用孤养加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方法制备抑郁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IL-1β、IL-2、IL-6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正常组、中西药组大鼠海马CA3区IL-1β、IL-2、IL-6蛋白阳性表达明显,着色较深,阳性表达计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中、西药组间相比,IL-1β、IL-2、IL-6蛋白阳性表达计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解郁1号可能通过提高海马区IL-1β、IL-2、IL-6蛋白表达起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敏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机制。方法:将自由喂养1周大鼠,按雌雄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肺气虚型AR模型组、鼻敏颗粒组、阳性药物辛芩颗粒组,每组15只。用刨花烟熏的基础上,以卵清蛋白致敏造成肺气虚型AR大鼠模型,予以鼻敏颗粒(10g·kg-1)、辛芩颗粒(10g·kg-1)治疗2周,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血清IL-4、IL-10的含量。结果:1)正常组与各组比较,血清IL-4和IL-10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造模后血清IL-4和IL-10水平有明显升高;2)正常组、模型组在观察期前后比较,血清IL-4和IL-10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辛芩颗粒组、鼻敏颗粒组干预前后比较,血清IL-4和IL-10水平差异有意义,(P0.05),IL-4与IL-10水平均迅速下降,3)治疗后辛芩颗粒组与鼻敏颗粒组比较,IL-4与IL-10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鼻敏颗粒可降低肺气虚型AR大鼠血清IL-4、IL-10水平,可能是治疗肺气虚型AR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免疫失衡角度探讨琥珀散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气滞血瘀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模型组),琥珀散组,达那唑组。结果:1)与模型组相比,琥珀散治疗组能降低IL-4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能提高IFN-γ水平,但差异不显著。IFN-γ/IL-4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IL-4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琥珀散组IL-4水平没有明显变化。结论:1)模型组存在Th2偏移状态。2)琥珀散可能通过改变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Th2偏移状态达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脓毒症大鼠血清TNF-α、IL-6、IL-10的释放及血管活性肠肽(VIP)的改变,旨在研究炎调方有效治疗脓毒症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炎调方组、减方对照组(炎调方去大黄、芒硝),分别于造模后12、24、36h处死动物,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TNF-α、IL-6、IL-10、VIP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假手术组大鼠血清TNF—d、IL-6、VIP水平相当(P〉0.05);模型组12h的血清TNF—α、IL-6、VIP水平和24h的血清TNF—α、IL-6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叭),模型组24h血清VIP水平则与正常组相当(P〉0.05);与模型组相比,炎调方组造模后12h血清TNF—d、IL-6、VIP水平即有明显下降(P〈0.05或0.01),但在24h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方对照组(炎调方去大黄、芒硝)和模型组比较12、24h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减方对照组相比,炎调方组血清TNF—α、IL-6、VIP水平在12h水平明显下降(P〈0.05或0.01),但在24h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0.05);模型组、炎调方组和减方对照组的IL-10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炎调方组和模型组、减方对照组相比,IL-10在12h明显升高(P〈0.05),但在24h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调方能明显下调脓毒症大鼠血清TNF—α、IL-6、VIP水平,对IL—10有-定上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