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科学研究人员职业紧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科学研究人员(研究组)235例,另外,随机抽取工厂、机关、服务和商业等行业的职工(对照组)319例,共计554例进行研究.结果①职业紧张总均分[(166.25±27.20)分,(139.16±17.19)分]及各子项得分(除工作环境子项外),紧张反应总均分[(91.15±18.11)分,(82.25±17.48)分]及业务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子项得分,应对资源总均分[(131.81±17.12)分,(126.93±19.11)分]及自我保健子项,科学研究人员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P<0.05).②紧张反应与职业任务呈明显正相关(r=0.726,P<0.01),与应对资源呈明显负相关(r=-0.331,P<0.01).③个体紧张反应、躯体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除自我保健外)的主要影响因素:职业任务、任务冲突、理性处事、自我保健;业务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职业任务、任务过重、文化程度、理性处事、工作环境、责任感;心理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职业任务、任务冲突、个体应对资源、任务模糊.结论将已提出并验证过的职业紧张的模式结合已制定的科学研究人员职业紧张常模及应用表、图,针对科学研究人员的主要紧张源,紧张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可对科学研究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组织、个体)措施,以达到降低科学研究人员的职业紧张程度,保护和促进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张丽  邹宗峰  刘茂玲 《甘肃医药》2010,29(2):139-141
目的:探讨广州某高校女教师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应对方式。方法:应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整群抽样调查广州某高校女教师共300名,请其白填调查表,回收合格调查表246份。结果:不同学历高校女教师在职业任务、任务冲突、责任感和娱乐休闲差别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教龄高校女教师在业务技术和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及躯体紧张反应和理性处事得分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高校女教师在个人紧张及个人应对资源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校女教师职业紧张与学历、教龄、职称等相关,应减少高校教师的职业紧张源,减少由于紧张对他们的工作和年活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层医院护患矛盾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护患纠纷事件中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其防范措施。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2所医院62名护士在发生纠纷1周内进行调查。结果护患纠纷事件中护士SCL-90各因子分及总均分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0.01);护患纠纷事件中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显著相关。结论护患纠纷应当加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重视人文关怀,加强质量监督,加强沟通,强化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传染性疾病科护理人员焦虑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整群抽样结合现场调查方法,选择我市三甲医院传染性疾病科护理人员200名和普通科室护理人员200名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其焦虑状态、相关因素、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结果传染性疾病科室的护理人员焦虑程度高于普通科室的护理人员(P〈0.01)。传染性疾病科室护理人员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社会支持、婚姻状况与患者的焦虑程度呈负相关,生育情况与护理人员的焦虑程度呈正相关(P〈0.05或P〈0.01)。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等积极的应对方式与护理人员的焦虑呈负相关(P〈0.01)。结论传染性疾病科室的护理人员焦虑程度高于普通科室的护理人员,而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婚姻状况、社会支持、积极的应对方式与焦虑程度呈负相关,而生育情况与焦虑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马继东  潘赞  鲍苏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9):1156-1156,1162
目的:探讨精神科医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和应对方式。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SCSQ)量表对102例精神科医生进行心理健康状态测评。结果:与全国成人常模比较,精神专科医院医生总体在SCL-90中的强迫和抑郁症状因子与全国常模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焦虑症状囚子与全国常模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积极应对方式与焦虑、抑郁症状因子呈极显著性负相关(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抑郁和焦虑症状因子呈极显著性正相关(P〈0.01);与强迫、躯体化症状因子呈显著件正相关(P〈0.05)。结论:精神科医生心理健康状况滞后于全国成人水平,总体水平较差。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有助于精神科医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蚌埠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更好地预防控制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方法:按照分层抽样方法,从蚌埠市3所高校随机抽取1009名大学生,由统一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对大学生进行无记名方式的现场问卷调查。结果:SCL-90总分均分(149.91±46.27)分,总均分平均值为(1.67±0.51)分;SCL-90各因子均分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青年常模(P〈0.01);独生子女大学生SCL-90总均分高于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P〈0.05);生活事件总应激量及各因子分与SCL-90总均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社会支持情况与SCL-90总均分呈负相关关系(P〈0.01);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学习压力因子,健康适应因子、其他因子、总应激量和社会支持总分对SCL-90总均分均有明显影响(P〈0.01)。结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可以从健康教育及加大社会支持等方面来预防和控制心理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德州地区妇产科护士职业倦怠感及职业暴露状况,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及护士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为职业教育、医院管理部门提供应对护士职业倦怠的客观依据和合理建议。方法以单纯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德州市5所医院,采用护士职业倦怠感量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调查问卷,对这5所医院工作超过3年的妇产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妇产科护士职业倦怠感量表结果显示,其工作冷漠感为中度倦怠,情绪倦怠感和个人成就感属于高度倦怠。职业暴露与情绪倦怠感呈显著正相关(P〈0.01),职业暴露与个人成就感呈显著负相关(P〈0.01),职业暴露与工作冷漠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预防和缓解妇产科护士职业倦怠,应减少和控制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8.
科学研究人员职业紧张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科学研究人员职业紧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科学研究人员(研究组)235例,另外,随机抽取工厂、机关、服务和商业等行业的职工(对照组)319例,共计554例进行研究。结果①职业紧张总均分[(166.25±27.20)分,(139.16±17.19)分]及各子项得分(除工作环境子项外),紧张反应总均分[(91.15±18.11)分,(82.25±17.48)分]及业务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子项得分,应对资源总均分[(131.81±17.12)分,(126.93±19.11)分]及自我保健子项,科学研究人员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P<0.05)。②紧张反应与职业任务呈明显正相关(r=0.726,P<0.01),与应对资源呈明显负相关(r=-0.331,P<0.01)。③个体紧张反应、躯体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除自我保健外)的主要影响因素:职业任务、任务冲突、理性处事、自我保健;业务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职业任务、任务过重、文化程度、理性处事、工作环境、责任感;心理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职业任务、任务冲突、个体应对资源、任务模糊。结论将已提出并验证过的职业紧张的模式结合已制定的科学研究人员职业紧张常模及应用表、图,针对科学研究人员的主要紧张源,紧张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可对科学研究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组织、个体)措施,以达到降低科学研究人员的职业紧张程度,保护和促进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护士工作倦怠及其影响因素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护士工作倦怠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从3所省市级医院随机抽取495名各科临床护士。采用MBI-GS、EPQ-RSC和OSI-R 3个量表对护士工作倦怠、人格特征、职业紧张和应对资源进行测量。结果外科和内科护士的工作倦怠高于其他科室护士(P〈0.05);低年龄护士的工作倦怠感较强(P〈0.05);学历越低的护士其专业低效能感越强(P〈0.05);不同人格特征护士的工作倦怠感不同(P〈0.05);职业紧张和应对资源的性质不同对护士工作倦怠的影响也不同。任务过重、责任感、任务不适和自我保健等是导致衰竭的主要预测变量(P〈0.05)。任务不适、任务冲突、责任感和自我保健是导致消极怠慢的主要预测变量(P〈0.05)。专业低效能感的主要预测变量为任务不适、社会支持和理性处事(P〈0.05)。结论降低或保持适度职业任务量、职业责任感,明确工作要求和工作角色与职责,丰富业余生活、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与理性处事能力是预防护士工作倦怠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患者应对方式与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50例腹部手术患者,于术前1d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调查,术后24h、48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1)患者的”面对”应对方式分值为16.56±3.61,“回避”应对方式分值为16.82±2.85,“屈服”应对方式分值为8.56±2.52。(2)与常模比较,“面对”和“回避”应对方式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屈服”应对方式无显著性差异(P〉0.05)。(3)术后24h、48h患者疼痛评分分别为(3.48±1.09)分、(2.98±0.89)分。(4)“面对”应对方式与患者术后24h、48h疼痛评分均呈负相关(P〈0.01);“回避”和“屈服”应对方式与术后24h疼痛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腹部手术患者较常模多采取“回避”应对方式,较少采取“面对”应对方式;术后24h、48h患者疼痛程度与应对方式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职业紧张反应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南充市三甲医院医务人员,采用职业紧张量表评价其职业紧张水平。结果:研究组个体紧张反应及各子项得分均显著高于卫生技术人员常模(P<0.01);个体紧张反应及各子项与职业任务及各子项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5),与个体应对资源及各子项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三甲医院医务人员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任务冲突、任务不适、理性处事、工作环境和自我保健(P<0.05)。结论: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职业紧张反应水平较高,控制或消除工作中的紧张因素及增强个体应对资源是减少职业紧张危害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强度。方法:应用职业紧张量表修订版(OSI-R)对96名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护士组)和72名非卫生部门脑力劳动者(对照组)进行了测试。结果:职业任务得分护士组为146.06±15.83,对照组为127.04±14.17,差异有显著性(P〈0.01),主要紧张源为责任感、任务过重和任务不适应。心理紧张反应因子得分护士组为26.25±7.14,对照组为21.06±6.60,差异有显著性(P〈0.01)。女护士心理紧张反应因子得分为27.31±6.35,男护士为22.04±6.39,差异有显著性(P〈0.05);职业任务总分男护士为155.31±15.24,女护士为142.73±15.82,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存在明显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男女护士职业紧张源不同。  相似文献   

13.
刑警、医师、教师职业紧张及工作能力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比较医师、刑警、教师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应对资源及工作能力的相关关系。方法 应用职业紧张 (OSI- R)和工作能力指数 (WAI)两份量表 ,对某市刑警 191例、中小学教师 343例、医师 2 88例 ,共 82 2例 ,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刑警、医师、教师组间职业任务、紧张反应、应对资源总均分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刑警的职业任务 ,紧张反应高于医师和教师 (P<0 .0 5 ) ,而应对资源低于医师和教师 (P<0 .0 5 )。 2职业任务子项中 ,刑警在任务模糊、任务冲突、责任感 3个子项得分最高。医师突出的问题是任务不适。教师职业紧张主要表现在任务过重和工作环境不良 (P<0 .0 5 )。 3紧张反应显示 ,除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外 ,在业务、心理、躯体紧张反应 3个子项中刑警显著高于医师和教师 (P<0 .0 5 )。4应对资源子项 :刑警在休闲、自我保健、社会支持和理性处事四项得分均显著低于医师和教师 (P<0 .0 5 )。医师的社会支持得分最高。而教师的理性处事得分最高 (P<0 .0 5 )。 5职业任务与紧张反应呈正相关 ,二者均与应对资源呈负相关 (P<0 .0 1)。教师组工作能力与职业任务、紧张反应均呈负相关 ,而与应对资源呈正相关 (P<0 .0 1)。结论 缓解刑警的职业紧张 ,解决医师的任务不适 ,减轻教师的任务过重和改善工  相似文献   

14.
某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作业工人职业紧张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初步探讨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作业工人职业紧张的现况。方法:应用职业紧张量表对某油田的107名研究对象测定职业紧张水平。结果:个人工作环境得分研究组显著高于技术工人常模组(P<0.01);心理紧张反应得分研究组显著高于技术工人常模组(P<0.01);自我保健及休养得分研究组显著高于技术工人常模组(P<0.05);个体紧张反应及各子项与职业紧张任务成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个人应对资源成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作业工人的职业紧张因素主要来源于自然环境;该人群心理紧张反应突出;应对资源以自我保健和休养为主;职业紧张源增强紧张反应,应对资源降低紧张反应。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初步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的现况。方法:应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根据职业紧张任务问卷(ORQ)和个体紧张反应问卷(PSQ)进行职业紧张水平和紧张反应水平的评价。结果:①1460例中小学教师与319例非教师相比,职业紧张和职业紧张反应总体得分无差异,而任务过重(RO)和工作环境(PE)两项,教师组显著高于非教师组(p<0.01);②中学教师职业紧张水平和紧张反应水平均显著高于小学教师(p<0.05);③除C3外,教师组体液免疫功能均显著高于非教师组(p<0.01);而在细胞免疫功能方面,教师组的T细胞亚群CD4和CD8显著低于非教师组(p<0.01)。结论: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水平增高,主要表现在工作任务过重和工作环境差;中学教师比小学教师更紧张;教师职业紧张对其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IAD)者人格特征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关系.方法 对42例青少年IAD者及40例非IAD者分别进行了艾森克个性问卷和事件相关电位测定,并将结果加以比较.结果 事件相关电位测定青少年IAD组N2及P3波潜伏期[分别为(267.2±24.2) ms、(374.5±22.0) ms]较非IAD组[分别为(235.7±21.8) ms、(332.3±23.5) ms]延长,P3波幅[(3.9±2.5) μV、(7.8±2.4)μV]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艾森克个性问卷调查显示,青少年IAD组的精神质(P)及神经质(N)2个维度分[分别为(56.2±9.4)分、(49.8±7.4)分]均明显高于非IAD组[分别为(51.9±9.7)分、(42.4±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青少年IAD组内外向(E)和掩饰(L)维度分[分别为(45.7±9.0)分、(44.3±7.9)分]明显低于非IAD组[分别为(51.2±9.4)分、(50.9±8.3)分],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艾森克个性问卷与事件相关电位成分中P300波的相关分析显示,青少年IAD组P300波潜伏期与P、N维度分呈正相关(r=0.49和r=0.54,P<0.01),与E、L维度分呈负相关(r=-0.43和r=-0.46,P<0.01);P300波幅与P、N维度分呈负相关(r=-0.41和r=-0.50,P<0.01),与E、L维度分呈正相关(r=0.45和r=0.47,P<0.01).结论 青少年IAD存在一定的人格特征和认知异常,且人格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与人格障碍的关系。方法应用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AHRBI)和人格诊断问卷(PDQ-4+)对29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采用t检验、皮尔逊相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大学生的AHRBI各因子与PDQ-4+的各因子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12~0.48,P〈0.05)。(2)偏执型、分裂性、分裂型、表演型、自恋型、边缘型、反社会型、抑郁型等人格障碍阳性大学生组的健康危险行为[(1.57±0.44)分,(1.63±0.52)分,(1.54±0.40)分,(1.78±0.73)分,(1.54±0.41)分,(1.62±0.41)分,(1.61±0.41)分,(1.54±0.37)分]均高于相应阴性组[(1.37±0.24)分,(1.38±0.26)分,(1.37±0.26)分,(1.38±0.25)分,(1.37±0.25)分,(1.35±0.22)分,(1.35±0.21)分,(1.38±0.2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格障碍与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有着密切关系,不同的健康危险行为具有不同的人格障碍易感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护理人员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相关医院安全氛围的认同感,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和中文版医院安全氛围量表(C-HSCS)对768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从管理支持、安全工作的阻碍、反馈和培训、工作场所的清洁度和整洁度、安全管理中的冲突和沟通等5个维度对医院安全氛围现况进行调查,分析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C-HSCS量表的总体信度为0.92,护士对医院安全氛围认同度的总体均分为4.00±0.56;得分最低的2个维度分别是安全工作的阻碍(2.85±1.04)和工作场所的清洁度和整洁度(3.55±1.08),其中单条目得分最低的是工作任务不繁重和护士配备充足(2.51±1.21和2.64±1.25)。不同年龄、护龄、科室及职称的护理人员对医院安全氛围认同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护士对医院安全氛围认同感较好,构建医院安全氛围的重点应转向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及构建良好职业环境方面;在医院安全氛围的塑造中,应当充分发挥青年护士乐观积极的优势,鼓励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护士充分共同审视安全隐患;急危重症科室是医院血源性职业暴露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儿科护士工作压力与性格特征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策略制订提供依据。方法以广东省惠州市二级以上医院儿科为样本点,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5家综合医院及2家妇幼保健院的252名儿科注册护士进行调查评估。所有护士均接受以中国护士工作压力量表、Campbell幸福感量表和A型行为类型问卷调查。记录数据并做好分析。结果三级医院儿科护士总主观幸福感评分为(8.3±1.2)分,高于二级医院[(7.1±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级医院工作压力总分为(87.0±7.3)分,低于二级医院[(103.2±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型儿科护士主观幸福感总分为(7.9±1.4)分,低于B型[(9.2±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型护士工作压力总分为(109.2±9.7)分,高于B型[(99.2±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科护士工作压力总分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呈负相关(r=-0.19,P〈0.05),与时间匆忙感、争强好胜及敌意、A型行为类型总分呈正相关(r=0.34、0.30、0.39,P〈0.05)。结论三级医院儿科护士的工作压力低于二级医院.主观幸福感高于二级医院,而A型行为性格特征易会降低主观幸福感,医院管理者需给予这类群体足够的关心和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武警医院倒班制护士职业应激表现及对一般自我效能感(general self-efficacy,GSE)的评分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我院医护人员体检资料,选择75例倒班制护士为观察对象,另有49例白班制护士为对照组,入选对象均接受“职业紧张调查表(OSI-R)”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结果]OSI-R量表评估中,倒班制护士组各因子分及ORQ、PRQ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GSES量表评估中,倒班制护士组的GSE各问题分及GSE总分、总均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我院倒班制护士职业应激程度较大,GSE评分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