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兰州市区2409例急性中毒患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近2年兰州市区急性中毒患者流行病学资料,为今后防治此类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全部资料来源于2006~2008年兰州市区呼救"120"急救电话,经省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的急性中毒患者.经"120"调度指挥信息系统和院前急救病历录入统计的急性中毒患者年龄、性别、死亡分布以及中毒种类、中毒原因、中毒途径等资料,分析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意义.结果2006年1月1日-2008年1月1日.共接受呼救并救治急性中毒患者2409例,男女比为2.1:1,男性多于女性.按年龄段分为6组,高发年龄段在30~39.岁短(32.00%)、20-29岁组(28.97%)和40~49岁组(20.96%).中毒类型主要是酒精中毒(58.03%)、一氧化碳中毒(20.67%)、药物中毒(9.30%)、其他(5.89%)、农药中毒(4.57%).院前病死率中酒精中毒最高(43.75%),其次是一氧化碳中毒(34.38%).在中毒原因中误服过量占36.99%,意外占31.05%,自杀占25.03%.中毒途径以口服为主(77.36%),其次为吸入(21.30%).结论患者年龄分布以青、中年占绝大多数.所统计7种类型急性中毒中酒精中毒居首位.性别、死亡分布男性急性酒精中毒院前病死率最高,一氧化碳中毒次之.安眠类药物是自杀行为者选择的常见药物.农药中毒主要发生于城市周边农村.其中女性较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和分析梅州地区急性中毒原因与流行病学特点,提出应对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2-2014年本院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发生时间、发生地点、中毒原因、患者来源、毒物种类、中毒物质名称、毒物侵入途径、急诊诊断、去向及转归等项目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4年本院急诊科室收治559例急性中毒患者,男230例,女329例,女性多于男性。平均年龄(38.7±5.9)岁,主要集中于21~40岁。中毒患者直接来本院就诊448例(80.1%),由外院转诊111例(19.9%),农村患者多于城镇患者。急性中毒患者职业以农民、民工和待业人员居多。中毒时间集中于1~2月、5~6月和11~12月。中毒途径中口服中毒比较常见,占67.5%。自杀是中毒的主要原因,因家庭纠纷、恋爱婚姻等问题自杀的患者较集中。主要毒物为有机磷农药、一氧化碳和酒精。有机磷农药与镇静催眠药中毒患者,女性病例数明显多于男性。酒精中毒患者,男性病例数显著多于女性。559例急诊中毒患者,痊愈出院462例(82.6%),病情好转出院78例(14.0%),死亡19例(3.4%)。结论:根据本地区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制定应对策略,从而降低中毒发生率及致残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毒疾病的发病情况。方法收集本院急诊科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毒疾病721例,按中毒的性别、年龄、毒物的种类、中毒人数、中毒时间及途径等进行分析。结果 (1)本院中毒患者的主要年龄为20-29岁和30-39岁两个年龄段,2018年50-59岁中毒较前3年有所上升;(2)性别女性多于男性;(3)近4年中毒人数基本呈增加趋势;(4)毒物的构成主要以一氧化碳和乙醇为主;(5)中毒途径以口服为主。结论中青年生活压力大,尤其是女性心理状态不稳定,情绪波动大,是中毒的主要原因;一氧化碳和乙醇是常见的毒物,大多经过口服毒物中毒。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各种急性中毒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回顾调查,分析其特点,以便更好地提高控制和救治中毒的能力。方法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内科病房成立1年来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对患者年龄、性别、职业、中毒途径、毒物种类、中毒规律、中毒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及其预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375例急性中毒患者女性多于男性(1.53:1);年龄以20—49岁最多(66.4%);职业分布以农民最多(92.53%),其次为城市居民(4.53%)、工人(2.13%)、学生(0.81%);口服自杀是主要原因,少数为误服或皮肤接触中毒;毒物种类以农药为主,百草枯、有机磷及其他低毒类的除草剂占居前3位;发病季节以6,7,8,9月份最多;其中71例发生MOF(18.93%);MOF的原发病因,主要为百草枯中毒(70.42%),其次为有机磷中毒(15.49%);375例急性中毒治愈191例(50.93%)、好转117例(31.2%)、未愈35例(9。33%)、死亡32例(8.53%);X2检验不同毒物种类中毒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要重视广大民众心理健康及预防保健教育,建立中毒急救的绿色通道,完善各种中毒的诊疗程序,提高医务人员的抢救水平。  相似文献   

5.
辽宁两所医院963例急性中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辽宁省凤城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急性中毒患者963例的流行病学资料,所有来诊患者均填写急性中毒表格,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发生时间、地点、患者来源、意图、中毒类型、中毒物质名称、剂量、毒物种类、侵入途径、急诊处理方式、诊断及转归等。结果表明,急性中毒患者以20~39岁多见,女性发病率高。常见毒物为镇静催眠类药物、一氧化碳、农药等。自杀是常见的中毒原因,口服为主要中毒途径。农民、待业人员、家务劳动者和学生是主要的中毒职业分布。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居民疾病死亡与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及根本死因构成关系,找出威胁居民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及影响因素,提高急危重病人的救治水平,降低病死率。方法对2008-2010年期间住院死亡病例,且已上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的663例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63例死亡病例中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及伤害为主要死因,占84.01%。男性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3.48∶1。职业分布以农民、家务和无业者比例较高,占48.11%。年龄特点以中老年死亡率较高,41-50岁死亡率占19.61%,51-60岁死亡率占19.76%。受教育程度以中学为主,占38.32%。结论通过各种途径在人群中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改变不良生活行为习惯,针对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做到早防早治。在院内加强急诊科建设是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1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发病特征,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防治策略。方法:对15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1.64;平均年龄21.75岁,高发年龄段是18-27岁,占78.84%;燃气热水器使用不当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原因占91.67%;中毒事件的高发季节为冬春季节占94.23%;临床表现主要为头晕、头痛、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以高压氧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可取得满意疗效,总有效率达94.23%,治愈率为87.82%,中毒6h内高压氧治疗(A组)与中毒6h后高压氧治疗(B组)相比可提高治愈率(P〈0.05)。结论:深圳地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病具有明显的性别、年龄、中毒源、季节特征,需引起重视,广泛开展针对性宣传教育和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是遏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重要手段,一旦中毒应尽早行高压氧为主的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8.
广西90年代初居民中毒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广西居民中毒死亡的一些流行病学行征。方法:用“STATA”软件包对1990-1992年广西十分之一人口全死因回顾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中毒死亡率15.98/10万男15.34/10万),占全死因死亡的2.66%(男2.30%,女3.16%),中位死亡年龄35.47岁(男40.00岁,女30.92岁)。毒物以非药用物质为主,占中毒死亡的88.17%。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服农药自杀,酒精饮料意外中毒和有毒动植物致毒死亡。结论:中毒死亡是广西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临床急性中毒病的原因,探讨预防对策,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5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558例住院病人临床资料,分析中毒种类、原因、年龄性别分布。结果,有机磷农药中毒位居第一,以口服自杀为主,中青年组占自杀及意外中毒为多。女性急性中毒高于男性,尤以自杀更为突出,因此防范急性中毒不仅是单纯的医疗行为,更是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参与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0.
李华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4):188-188
方法:156例急性中毒患者,分析其中毒种类、原因、年龄、性别、患者职业。结果:女多于男,农药中毒居第2位,以农民为主;其后以安眠药、酒精中毒。以男性青年为主;结论:中毒毒原因以自杀为主。结论:积极抢救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少急性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林华  谭光林  李四新  杜平 《西部医学》2014,(8):1059-1060
目的 分析影响急性百草枯(PQ)中毒的预后因素,探讨合理的救治方案.方法 将36例PQ中毒患者分为存活组(12例)和死亡组(2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患者中死亡24例,死亡率66.67%.死亡组的服毒剂量、就诊时间、白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均明显高于存活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PQ中毒病死率极高,及早就诊及洗胃,适时反复血液净化,早期应用抗氧化损伤药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措施,可改善预后及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云南省热带地区急性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云南省的热带地区某三级综合医院为对象,从该医院信息系统中调取2013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出院的急性中毒病例数据,对中毒人群、中毒类型、中毒发生的季节及治疗效果等进行分析。结果 该院6年期间共收治急性中毒1 364例,各年龄段均有发生,其中20~<50岁占总病例的60.19%。导致中毒的物质中,农药、化学药物、草药及植物性中毒分别占总量的48.39%、16.72%和11.80%,其中百草枯、有机磷农药、野生菌、乌头碱、杀鼠剂分别为244例、189例、96例、90例、89例,居前5位。导致中毒的热带毒性植物品类繁多。中毒病例发生在雨季的占总量的57.26%,其中野生菌中毒几乎全部发生在雨季,农药中毒雨季也显著高于旱季。治疗效果上,百草枯治疗效果差,出院时死亡和未愈病例占44.90%,有机磷农药死亡率也高达8.47%。结论 云南省热带地区急性中毒发生率高,其中农药类、野生菌、有毒植物中毒问题突出。应加强宣传,提高对急性中毒的关注,完善应急处理体系,以期有效地降低急性中毒事件的发生及危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百草枯中毒病人预后的相关因素及血液灌流治疗清除炎症介质和百草枯的效果。方法:收集35例急性百草枯中毒病人的临床资料,均在常规治疗百草枯中毒基础上行HA230树脂血液灌流器治疗。根据病人预后情况将病人分为存活组和病死组,比较病人第一次血液灌流前后血浆百草枯浓度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丙二醛水平及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变化,并分析病人血浆百草枯浓度、性别、年龄、服毒至第一次血液灌流时间和肝、肾、心肌损伤时间及血常规各指标与病人预后的关系。结果:35例病人中,存活20例,死亡15例,死亡率42.9%。2组病人服毒至第一次灌流时间和肝、肾、心肌损害时间及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灌流前比较,2组病人第一次灌流后血浆百草枯浓度均明显降低(P<0.01),SOD活力均上升(P<0.05);存活组病人灌流前后的血浆百草枯浓度均明显低于死亡组病人(P<0.01),而2组病人灌流前后的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白细胞介素-6和丙二醛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A230树脂血液灌流能有效清除百草枯,并能改善SOD活力;血浆百草枯浓度、服毒至第一次灌流时间和肝、肾、心肌损害时间及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是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2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5%NaHCO3液体洗胃、活性碳灌胃及其它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可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赵晋荣 《医学综述》2009,15(24):F0002-F0002
目的回顾急性百草枯中毒救治成功与否的经验与教训。方法将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2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43例按存活与否进行分组,对各项指标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存活率18.60%,存活组平均服药量和平均就诊时间远低于死亡组,存活组无多脏器衰竭病例,死亡组有单纯呼吸衰竭17例、多脏器衰竭18例。结论百草枯中毒病死率高,生存与否主要取决于服药量和服药就诊时间差,中毒后应尽早洗胃,应用吸附剂,同时提倡药物综合治疗和血液灌流加透析。  相似文献   

16.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escribe the epidemiological features of acute poisoning in children less than 16 years old who were admitted to a paediatric hospital in north Trinidad. The specific objectives included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age range most susceptible to poisoning, which agents are mainly responsible, an examination of the need for preventive strategies and educational programmes as well as to evaluate the need for a poison control centre in the country. Data were extracted from the medical records of 169 patients (83 males (49%) and 86 females (51%) with acute poisoning during the period of January 1998 to December 2000.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majority of cases of poisoning were accidental (84.6%), suicide (11.2%) and forced poisoning (4.1%). The largest category of poisoning was a miscellaneous group (24.8%) followed by the drug category (21.8%), kerosene (19.5%), pesticides (15.9%) and bleach (9.4%). Paraquat ingestion constituted 5.3% of cases. The highest prevalence of acute poisoning occurred within the age group of 0-4 years (69.2%), followed by the age group of 10-13 years (13.6%), 5-9 years (9.4%) and the age group with the lowest incidence was 14-16 years (7.6%). The only fatality was a female (10-13 year-group) and this was due to suicidal ingestion of paraquat. All other cases were treated and subsequently discharged. The frequency of accidental poisoning in Trinidad merits more widespread public education aimed at preventing exposure to toxic substances while increasing the use of deterrents such as child-resistant container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Ⅰ(CTnⅠ)与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137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中毒时间〈6 h)入院的第1、2、3、5天血清CTnⅠ水平。根据患者的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生存时间≤2周)和存活组(生存时间≥2周)。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CTnⅠ、心肌酶、肝、肾功能、动脉血氧分压的关系。结果死亡组患者血清CTnⅠ水平较存活组明显升高(P〈0.01);死亡组患者口服百草枯的剂量较存活组明显升高(P〈0.01);CTnⅠ水平与口服百草枯的剂量、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氧分压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后死亡组患者CTnⅠ水平显著增高,且与口服百草枯的剂量呈显著正相关;中毒后血清CTnⅠ水平可作为急性百草枯中毒后患者预后的预警指标之一,指导临床治疗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210例小儿急性中毒进行总结,分析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小儿急性中毒的中毒年龄、原因、途径及毒物种类,治疗与转归。结果发病年龄在40 d~14岁之间,1~3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57.6%(121/210),其次4~7岁占24.3%(51/210)。主要中毒原因为误服,毒物以药物为主,占41.9%(88/210),其次是农药38.1%(80/210),仅次于药物。农村发病率为94.3%(198/210)远高于城市,男孩占69.0%(145/210),明显多于女孩。结论210例小儿急性中毒以幼儿、学龄前儿童为主,误服是中毒的主要原因。农村是预防的重点,加强小儿和农药的管理对预防小儿急性中毒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血浆置换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2002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的24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在原大剂量激素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血浆置换,与未采用血浆置换治疗的18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进行死因及死亡率对比。结果采用血浆置换治疗的24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9例存活,存活率37.50%;死亡15例,死亡率62.50%;而未采用血浆置换治疗的18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仅6例存活,存活率33.33%;死亡12例,死亡率66.67%。结论血浆置换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有一定的效果,可延长生存期,但没有明显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