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 研究粤东产钩吻生物总碱提取物的结构。方法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与碳谱(13C NMR)、无畸变极化转移增益(distortionless enhancement by polarization transfer,DEPT)波谱分析及元素分析阐明该提取物的化学结构。结果 在4000.0~400.0cm-1区域内FTIR谱图显示各基团的特征吸收峰;样品的1H NMR与13C NMR指纹图均有高度的特征性和重现性;元素含量与理论值接近。结论 提取物的结构分析与已知化合物钩吻素子结构相符。对粤东产钩吻总生物碱的结构鉴定将为将钩吻开发为安全有效的单体临床制剂、建立中药指纹图谱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选简便高效的钩吻生物总碱的提取工艺,考察不同提取条件下的提取率。方法分别用均匀设计和正交设计两种方法对钩吻生物总碱的提取工艺中溶剂种类、提取系统中固液比例和回流时间3个因素进行优选。结果两种方法的结果均为采用氯仿作为溶剂、固液比例为1.0∶7.5、回流时间3 h×3,所得总碱含量最高。结论正交设计与均匀设计试验所得结果相近,结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钩吻提取液对HL-60细胞生长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钩吻提取液对HL 6 0细胞生长和增殖以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XTT法分析细胞殖 ,Timelapse倒置显微镜摄取细胞影像形态学分析 ,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和细胞周期状态 ,综合评价钩吻提取液抗HL 6 0细胞生长和增殖的作用。结果 :钩吻醇提水沉组分具有明显的抑制HL 6 0细胞增殖的作用 ,且存在明显的剂量和时间 -反应关系 ;经钩吻醇提水沉组分处理的HL 6 0细胞周期状态发生明显变化 ,表现为G0 G1期细胞比例降低 ,S期细胞比例增加 ,并出现较明显的亚二倍体细胞峰型。结论 :钩吻醇提水沉组分对HL 6 0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 :引起细胞死亡和抑制细胞增殖 ;诱导细胞周期阻滞 ,干扰细胞G1期向S期转化 ,并在此阶段诱发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借助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研究食管鳞癌患者血清的特征峰,为食管鳞癌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测试30例正常人血清和60例食管鳞癌患者血清的核磁共振波谱?结果:利用1H NMR分析方法,借用指纹图谱技术,构建了人体血清1H NMR指纹图谱?对食管鳞癌患者血清1H NMR与正常人血清1H NMR图谱进行比较,发现食管鳞癌患者与正常人血清样品在1.0~1.1 ppm和3.0~3.8 ppm存在一定的差异波峰,可能为食管鳞癌的特征峰?结论:借助特征峰,通过测试可疑食管鳞癌患者血清,核磁共振谱波测定技术有助于食管鳞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红外光谱技术对金钗石斛原药材及两种提取物所含化学成分的红外谱图进行整体分析。[方法]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对金钗石斛原药材、水提醇沉提取物、无水乙醇提取物进行结构分析及鉴别。[结果]金钗石斛原药材一维红外光谱图反映出2 923 cm-1、2 855 cm-1、1 738 cm-1、1 155 cm-1、1 081 cm-1、1 019 cm-1等特征峰,推测金钗石斛中含有脂类、芳香类和淀粉类成分。原药材二阶导数谱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以上结果,同时出现了1 318 cm-1附近以及783 cm-1附近的草酸钙吸收峰。金钗石斛水提醇沉提取物和无水乙醇提取物的红外谱图中均出现了脂类、芳香类和糖类的特征峰,且与原药材相比峰数、峰强都有改变。金钗石斛水提醇沉物一维和二阶导数谱中均出现了较强的淀粉特征峰,说明水提物中主要是水溶性多糖,且多糖主要以淀粉形式存在。而无水乙醇提取物谱图更清楚的出现了脂类和芳香类的相关特征峰,且峰数与峰形和油类标准品比对,重叠性高。[结论]金钗石斛中主要含有多糖类以及脂肪类物质,多糖主要是以淀粉存在,且金钗石斛中的脂肪类含量较高。不同的提取溶剂所出现的谱图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完美诠释了"相似相溶"原则。红外光谱适合于金钗石斛的快速鉴别及质量评价与控制。  相似文献   

6.
江油附子中新阿朴啡生物碱附子亭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山药正品、伪品及其习用品的红外光谱进行对比分析,为其鉴别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测定山药正品、伪品及其习用品的红外光谱,分别应用导数光谱和傅里叶自解卷积对图谱进行转换处理,对比寻找山药正品、伪品及其习用品的光谱特征差异吸收。结果山药正品、伪品及其习用品的红外原始光谱除木薯外无明显差异,但经导数光谱变化后于2 370cm-1及500~1 200cm-1处出现明显的特征差异吸收峰,应用傅里叶自动解卷积转化后于800~1 200cm-1和1 700~1 750cm-1两个波段处出现具有明显特征差异的吸收峰。结论山药正品、伪品及其习用品的FTIR经过导数光谱和傅里叶自动解卷积转化后可出现明显的差异特征,应用该方法能较好地鉴别山药正品、伪品及其习用品。  相似文献   

8.
钩吻对环磷酰胺化疗小鼠的造血保护作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用钩吻乙醇粗提物对小鼠肉瘤180(S180)生长抑制实验结果表明,其对S180无明显抑制作用,也未显示出能增强环磷酰胺(Cy)的抗瘤效应,但能明显减慢Cy化疗所致白细胞下降的速度和减轻白细胞降低的程度。提示钩吻对Cy化疗小鼠的造血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OBJECTIVE: To evaluate concentration-dependent effects of total extract of Ruta graveolens and its purified alkaloid fraction on the nodal basic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METHODS: In the present experimental study, we used the Langendorff model for perfusion of isolated rat heart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methanolic extract of Rue (1.25 x 10(-6) % weight per volume percent [W/V]; 2.5 x 10(-6) % W/V; 3.75 x 10(-6) % W/V) and total alkaloid of Rue (0.25 x 10(-6) % W/V; 0.5 x 10(-6) % W/V) on electrophysiological properties of cardiac tissue. Selective stimulation protocols were used to independently quantify atrioventricular AV nodal recovery, facilitation, and fatigue. We used 3 groups (N=24) of isolated perfused rat AV nodal preparations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Rue extracts.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October 2006 in the electrophysiology laboratory of the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Center of Golestan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Golestan, Gorgan, Iran. RESULTS: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the total plant extract and the alkaloid fraction of Ruta graveolens had a similar trend of action on nodal conduction time and refractoriness. Furthermore, we observed increased atrioventricular conduction time (83+/-4 to 108+/-5) msec and functional refractory period (157.6+/-3 to 163.7+/-4 msec) at a maximum concentration of 3.75 x 10(-6) % W/V. CONCLUSION: The above results indicated a potential antiarrhythmic effect of Ruta graveolens in treating supra ventricular tachyarrhythmia.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葡萄糖红外光谱鉴别中压片最佳条件的科学方法,以获得最理想的红外光谱图。方法:以3因素的3个水平,即葡萄糖:溴化钾(mg∶mg)分别为0.5∶100、1.0∶100、1.5∶100,压片压力分别为14 MPa、20 MPa、24 MPa,压片时间分别为0.5 min、1 min、2 min,按正交设计实验,以输出的红外光谱图的基线值和最强吸收峰的透光率T%为指标,从而确定最佳压片条件。结果:葡萄糖与溴化钾比例为1.0∶100,压片压力为24 MPa,加压时间为1 min,为压片最佳条件。结论:采用正交法确定葡萄糖红外光谱鉴别中的最佳压片条件,能以较少的实验次数确定多因素水平中最佳综合条件,为改变传统经验做法提供了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拉洛他赛是国内外均未上市的新结构药物,未见质量研究相关报道。对拉洛他赛进行波谱解析以验证其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和化学结构式,同时建立一种定量方法用于拉洛他赛脂质体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利用质谱、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波谱测定方法,对拉洛他赛进行药物结构和光谱学解析;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拉洛他赛进行全波长扫描,确定其吸收波长;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拉洛他赛定量方法并用于脂质体拉洛他赛包封率的测定。结果 揭示了拉洛他赛的四大光谱学特征并制订相应的标准图谱。确认了拉洛他赛的结构为三环二萜,分子式为C45H53NO14,相对分子质量为831.900 1。建立了拉洛他赛的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方法,其色谱柱为C18硅胶反相色谱柱 (5 μm, 250 mm×4.6 mm),流动相为乙腈-水(体积比75 ∶25),检测波长为230 nm,该方法可用于测定脂质体制剂中拉洛他赛的包封率,稳定性、回收率和精密度高。此外,新制备了拉洛他赛脂质体,该脂质体粒径大约105 nm,均一性良好,药物包封率大于80%。结论 制订了拉洛他赛的质谱、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图谱,验证了拉洛他赛的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和结构式,建立了拉洛他赛的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方法,该方法可用于拉洛他赛脂质体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红外光谱法测定空旷阴凉、空旷光照及室内环境下堆积发汗丹参中水提物及醇提物特征,快速鉴别其质量。方法 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建立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Mahalanobis distance,PCA-MD)判别模型鉴别分析不同环境下发汗丹参的水提物和醇提物。结果 丹参的红外光谱图中主要特征吸收峰在3 305、2 929、1 601、1 520、1 362、1 260、1 171、1 041、869 cm-附近;不同环境发汗丹参的水提物和醇提物吸收峰基本相似,但部分特征吸收峰存在数目、位置和吸收强度的差异,表明丹参经不同环境发汗后化学成分和含量发生了改变。在1 520、1 262 cm-1附近发汗后吸收峰强度增加,推测发汗后水提物中酚酸类含量增加,且3号堆(室内环境)强度明显高于其他炮制品,2号堆次之;发汗醇提物在1 740~1 650 cm-1处吸收峰增强,提示发汗后酮类含量升高,且2号堆(空旷光照)强度最高,3号堆次之;在发汗过程中1 041 cm-1附近吸收峰强度降低,可能发生糖苷的水解和糖类的代谢。PCA-MD判别分析显示,不同环境发汗丹参可完全区分,推测丹参经发汗后化学成分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 红外光谱结合PCA-MD判别分析可用于不同发汗环境下丹参的准确、快速鉴别及质量评价,为丹参产地不同发汗品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A new orally active non-glycosidic,non-adrenergic cardiotonicagent,2-[(2-methoxy-4-methylsulfinyl)phenyl]-1H-imidazo[4,5-b]pyridine(AR-L115BS)has been synthesized.The two key interme-diates,2,3-diaminopyridine and 2-methoxy-4-methyl-mercaptoben-zoic acid were prepared according to the routes submitted by Foxand Zipp respectively.The approaches were improved to adaptlarge scale laboratory preparation.The structure of the end productwas proved by elemental analysis,mass spectra,~1H nuclear magneticresonance spectra and infrared spectra.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论文以1,10-邻菲罗啉(1,10-phenanthroline,phen)为辅助配体,在主配体联吡啶类(3,2-a:2'-3'-c)吩嗪[pyrido-(3,2-a:2',3'-c)phenazine,dppz]的10,13-位分别引入噻吩、苯并噻吩、呋喃及苯并呋喃,设计并合成出对应4种新型单核二-(1,10-邻菲罗啉)-吡啶类(3,2-a:2'-3'-c)吩嗪合钌(Ⅱ)衍生物。方法 首先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得到4种苯并噻二唑中间体,然后经CoCl2催化、NaBH4还原得到邻苯二胺类化合物,再经缩合反应得到对应的目标配合物。结果 苯并噻二唑中间体及对应的4种目标配合物通过磁共振氢谱、碳谱及高分辨质谱表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进一步验证了目标配合物结构的正确性。结论 本论文通过多步反应合成出以1,10-邻菲罗啉为辅助配体,主配体dppz的10,13-位分别含有噻吩、苯并噻吩、呋喃及苯并呋喃的4种新型单核多吡啶钌配合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实验表明尽管4种芳香取代基结构有差异,对应苯并噻二唑中间体和钌配合物的吸收光谱相似。  相似文献   

15.
With a Nicolet 20 SX B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 the mid-infrared spectra in region of 4000-400 cm-1 were observed for a series of benzocrown ether and macrocyclic polyether diester. A difference in the wavelength of absorption of the ether bond was found between benzocrown ether and macrocyclic polyether diester. The wavelength of absorption of the ether bond of the compounds I-IV moved down about 25 cm-1, 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compounds V-IX.  相似文献   

16.
扶芳藤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对扶芳藤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乙醇提取,硅胶柱色谱分离,葡聚糖色谱纯化,核磁、质谱、紫外、红外光谱及理化常数鉴定结构。结果:从氯仿提取液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刺苞木脂素A(1),3-O-咖啡酰基白桦酯醇(Ⅰ),3-O-咖啡酰基羽扇豆醇(Ⅱ),丁香脂素(Ⅳ),1,4-二羟基-2-甲氧基苯(Ⅴ),胡萝卜苷(Ⅵ)。结论: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而且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5-吡啶基-10,15,20-三甲苯基卟啉及其类似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与方法以吡咯、对甲基苯甲醛、对甲氧基苯甲醛和醛基吡啶为原料,制备3个不对称卟啉化合物:5-(3′-吡啶基)-10,15,20-三甲苯基卟啉(1),5-(3′-吡啶基)-10,15,20-三甲氧苯基卟啉(2),5-(4′-吡啶基)-10,15,20-三甲氧苯基卟啉(3)。采用元素分析、电喷雾质谱、核磁共振以及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对目标化合物进行表征。结果与结论目标化合物1、2、3的电喷雾质谱(ESI-MS)分别在658.7、706.5和706.5出现一个归属于[M+H]+的分子离子峰,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基本一致;目标化合物1、2、3的电子吸收光谱分别在419、422和422 nm出现一个归属于卟啉环的特征Soret吸收,在450-700 nm之间出现归属于卟啉环的特征Q-带吸收。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双模板策略一步法制备携载治疗剂的树枝状大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DLMSNs)。方法: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以治疗剂二茂铁甲酸(FCA)或血卟啉二盐酸盐(HP)为辅助模板剂,制备了DLMSNs。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激光粒度仪和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DLMSNs的形貌、粒径、红外吸收特征等。结果:所得DLMSNs具有中心径向结构,粒径小于100 nm,单分散性好。通过调整CTAB与辅助模板的比例,可以很好地控制DLMSNs的孔径和粒径。通过选择合适的方法除掉CTAB后,辅助模板剂仍有一定量保留在DLMSNs中,并进一步发挥抗肿瘤的治疗作用。结论:该方法不仅避免了以前报道的有毒辅助模板剂的使用,而且仅以水为反应溶剂,避免了使用有毒的有机溶剂。将为DLMSNs的制备提供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3-碘-苯并吡喃-4-酮(Ⅰ)与2-硫代-6-氧代嘌呤发生Michael加成反应,合成了2-(2-羟基苯甲酰)-5-氧代嘌呤并[1,2-b]噻唑。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和质谱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天门冬属植物戈壁天冬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使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液相色谱及薄层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戈壁天冬全草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常数和多种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 从戈壁天冬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其中6个是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为(+)-松脂素(1),(-)-丁香脂素(2),(+)-丁香脂素-4'-O-β-D-葡萄糖苷(3),(-)-表丁香脂素(4),(+)-nyasol(5),(+)-4'-O-methylnyasol(6);3个酚酸类化合物,分别为阿魏酸(7),异阿魏酸(8),咖啡酸(9)。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4和8为首次从天门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