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健康城市指数,实现健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方法  采用山东多中心健康大数据队列和多来源社会经济发展数据,通过循证证据筛选城市的决定因素和指标,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暴露-影响-响应”(driving-force-pressure-state-exposure-effect-action,DPSEEA)概念框架梳理健康城市指标,并基于验证性因子分析法建立健康城市指标体系。采用熵权-逼近理想解(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方法,计算山东省2018年各个城市健康城市得分。  结果  在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基础上,经循证证据筛选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最终确定6个维度,30个指标。熵权-TOPSIS的结果表明,健康服务的权重最大(0.305),健康人群的权重最小(0.037)。山东省健康城市指数分析显示,山东省健康城市水平低于虚拟健康标准城市,但山东省内部之间差异不大。  结论  DPSEEA结合循证医学可以指导健康城市指标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山东省各市心血管健康现状及改善情况,为政府部门针对性制定心血管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构建包含5个维度52个指标的山东省分市心血管健康指数(cardiovascular health index,CHI)体系,对各指标进行同向化、标准化、百分化及加权求和等处理,并计算各指标得分的加权合计总分,得分越高表明表现越好。  结果  从CHI总分来看,最高分为威海市(78.21分),最低分为聊城市(30.96分);威海市、青岛市、东营市、济南市和烟台市得分居前五位,人群心血管健康状况相对较好;聊城市、菏泽市、德州市、枣庄市和滨州市得分位居后五位,人群心血管健康状况相对较差。从单个维度来看,总分排名靠前的城市也有相对较弱的方面,比如排名靠前的济南市在D维度心血管病救治情况排名第11位,处于全省下游水平。从52个指标的得分排名来看,各市均有需要具体改善的方面,如青岛市冠心病早死概率(A03,第9位)、肥胖率(B06,第13名)、糖尿病患病率(B09,第10名)、血脂异常患病率(B10,第14名)、血压检测率(C01,第12位)、糖尿病控制率(C08,第12位)、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医生数量(D01,第11名)、导管室数量(D02,第16名)、危险因素干预药物的使用情况(E04,第15名)和疾控人员数(E07,第12名)等指标得分排名较为靠后。与2018年比较,威海市、烟台市、日照市、济宁市、临沂市和菏泽市6个市总分排名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他地市排名有所下降或保持不变。  结论  山东省各地市心血管健康状况不尽相同,东中部地市整体好于鲁西北、鲁西南地区,各市在心血管疾病防控的每一个维度和指标均有进步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山东省“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建设发展的现状,分析各城市发展存在的薄弱环节,为提升其建设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依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建设行动计划(2019―2020年)的通知》(鲁政办发[2019]19号,简称《行动计划》)和“结构-过程-结果”模型制定“互联网+医疗健康”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熵权-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和综合指数法对山东省16个城市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现状进行评估和比较。  结果  山东省16个城市市直单位和医疗机构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现状较好,而各城市间也存在差异。其中市直单位的综合评估指数平均水平为0.545,发展现状最好的城市为H市,其评估指数0.791,最低为I市,其评估指数为0.167;各城市医疗机构的综合评价指数平均水平为0.662,发展最好的城市为H市,其评估指数为0.977,最低为I市,其评估指数为0.123。  结论  “结构-过程-结果”模型结合熵权-TOPSIS法建立的“互联网+医疗健康”评估指数能够客观且全面地评价“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状况,为山东省“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建设的以评促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编制中国中学生传染病预防健康素养评价量表,为开展中国中学生传染病预防综合能力的相关研究提供评价工具。  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基于公共卫生视角,构建基本维度框架和条目池;通过两轮Delphi专家咨询,对维度框架和条目池进行筛选和修改,形成量表 1.0;邀请部分中学生,就量表语言、结构、编排等进行专题小组讨论,修改形成量表 2.0,完成量表的初步编制。  结果  文献研究确定量表基本维度框架包括5个纵向维度和7个横向维度。经Delphi专家咨询(专家人数为18人)修改量表,量表最终协调系数W值为0.14(P < 0.01),各维度和条目重要性赋值、满分比、变异系数、权重系数等参数均符合入选标准。经专题小组讨论,最终修改形成共53条目的量表 2.0。  结论  初步形成的中国中学生传染病预防健康素养评价量表,具有较高的科研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中国初中学生肥胖患病情况,探讨影响其流行的因素。  方法  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2015、2016年三轮数据(分别为8 616、8 762、7 614人,11~18岁),计算中国初中学生超重/肥胖患病率并描述其流行趋势,使用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索初中生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肥胖的危险因素。  结果  2016年中国初中生超重/肥胖患病率为15.3%(男:17.9%,女:12.6%)。2014-2016年,初中生超重患病率/肥胖患病率表现持续增长趋势。其中男生超重/肥胖患病率表现为先增长后稳定的流行趋势;女生的超重/肥胖患病率表现为持续增长趋势。2016年横断面研究显示,独生子女(β(SE)=0.23(0.10))、自我评价超重/肥胖(β(SE)=2.83(0.14))及户口为非农(β(SE)=0.23(0.11))是初中生BMI增长的独立危险因素;自我评价超重/肥胖(OR=4.20,95%CI:2.97~5.40)与初中生超重肥胖高度相关。  结论  2014-2016年中国初中生超重/肥胖患病率持续增加。尤其应当重视对独生子女、城市学生肥胖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农民收入水平在健康素养与自评健康(self-assessed health,SAH)间的中介效应,为农村地区开展健康促进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对甘肃省16 349名18~69岁农民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甘肃农民健康素养水平为9.7%;健康素养平均得分(33.40±14.33)分;多元线性回归显示民族、文化程度、收入水平是影响农民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健康素养得分汉族高于其他民族,且呈现随文化程度与经济收入升高而上升、随年龄增高而下降的趋势(均有P < 0.001);健康素养与SAH间呈线性相关关系(P < 0.05);健康素养对SAH的总效应为0.028 3,通过收入水平的中介效应为0.003 9,相对中介效应13.78%。  结论  健康素养可通过收入水平影响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秩和比(rank-sum ratio, RSR)法、改良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法及两者模糊联合法对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视力不良进行综合评价,并比较三种方法的综合评价效果。  方法  基于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数据,采用RSR法、改良TOPSIS法以及两者模糊联合法对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视力不良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三种分析方法下,壮族、羌族和撒拉族视力不良水平均为后5位,其结果较为稳定。RSR法下土族为第23名,分档结果为第一档(差),改良TOPSIS法及三种权重下模糊联合的结果分别为第16,23,21和19名。在改良TOPSIS下朝鲜族为最后一名,RSR及三种权重下分别为第17、19、22和24名。  结论  RSR法对数据的利用不够充分,TOPSIS法易受极端值的影响,模糊联合法将两种方法优势互补。根据择多原则,选择总体趋势相同的结果。而且,模糊联合法灵敏度更高,因而更适合去评价视力不良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比较2006年和2016年北京市大学生安全性行为及意向的变化情况,为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led disease,STD)防控提供针对性生殖健康教育依据。  方法  分别在2006年和2016年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市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与2006年相比,2016年大学生发生性行为比例下降(χ2=81.150,P < 0.001),同性性行为比例上升(χ2=12.115,P < 0.001),初次性行为发生年龄减小(t=12.009,P < 0.001),安全性行为意向下降(χ2=10.375,P < 0.001)。两次调查中有性行为大学生的相关危险行为比例均高于无性行为大学生。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大学生安全性行为意向与性别、年龄、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联合国大会艾滋病特别会议(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Special Sessionon HIV/AIDS,UNGASS)指标、光顾娱乐场所和网络浏览色情信息相关(均有P < 0.05)。  结论  与2006年相比,2016年北京市大学生安全性行为、意向及其影响因素均发生较大变化,应随之改变大学生性病与生殖健康相关的干预内容及途径,强化其安全性行为意向,从而控制性传播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青岛市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及其与慢性病患病、自评健康状况的关系,探讨健康素养对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和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与人口规模成比例抽样(probability proportionate to size sampling,PPS)方法,2017年于青岛市抽取10个区(市)16 700名15~69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青岛市居民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为15.92%,慢性病患病率为19.31%,自评健康状况好、一般和差的比例分别为81.68%、12.12%和1.71%;有序Logistic分析显示,在调整城乡、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职业等因素后,健康素养是人群慢性病患病和自评健康的保护性因素(OR=1.232,P=0.003;OR=1.159,P=0.033),健康素养的三个方面均与人群慢性病患病和自评健康状况有关(均有P<0.05)。  结论  健康素养与居民健康状况呈正相关关系,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是提高居民健康状况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伊鲁波  时维金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10):1476-1479
  目的  研究1987—2022年《教育部工作要点》中生命安全及健康教育的政策注意力配置, 为优化生命安全及健康教育政策提供参考。  方法  运用内容分析法对1987—2022年《教育部工作要点》中生命安全及健康教育相关内容进行编码, 予以量化分析。  结果  中国学校生命安全及健康教育政策注意力可以分为巩固提高阶段(1987—2000年)、改革探索阶段(2001—2012年)、深化完善阶段(2013—2022年)3个阶段, 且注意力强度呈整体上升态势。政府对生命安全及健康教育的政策注意力配置方向偏重于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领域(39.5%)、安全应急与避险领域(36.2%)及心理健康领域(11.9%), 对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8.1%)、传染病预防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4.3%)两个领域的关注较少。政府关注了生命安全及健康教育领域20个核心要点, 仍有10个核心要点尚未关注。  结论  中国学校安全及健康教育政策注意力强度整体提升, 各阶段政策关注对象存在偏差; 政策注意力的均衡性、动态性不足及政策回应存在被动性; 生命安全及健康教育各领域内容及政策注意力配置指向不够全面。建议稳定生命安全及健康教育政策注意力配置总量, 确保配置均衡、动态调整及做好前期预判; 政策优化和调整注重各领域内容的全面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常见粉尘固有健康危害分级评价方法。
  方法  通过文献查询和TOPSISI法筛选了常见58种粉尘的固有健康危害因素指标并确定权重,通过流行病学数据和毒理学数据确定每种指标的健康危害分值,运用“危害分值×权重=危害指数”计算综合评价指数。
  结果  常见粉尘固有健康危害指标包括致纤维化、致癌性和致敏性,权重分别为5、3、2。确立的粉尘危害综合评价指数(H)=致纤维化危害分值× 5+致癌性危害分值× 3+致敏性危害分值× 2。根据综合评价指数将58种粉尘固有健康危害分为4类,即极度危害(4种)、高度危害(8种)、中度危害(24种)、轻度危害(22种)。
  结论  常见粉尘固有健康危害分级评价技术利用现有证据,结合了TOPSISI法,可为粉尘固有健康风险量化评估及分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其结果便于相关从业人员对各类粉尘进行信息查询和分类管理。
  相似文献   

12.
The China Healthy Cities initiative, a nationwide public health campaign, has been implemented for 25 years. As “Healthy China 2030” becomes the key national strategy for improving population health, this initiativ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However, the effects of the initiative have not been well studied.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its impact on urban environment using a multiple time series design. We adopted a stratified and systematic sampling method to choose 15 China healthy cities across the country. For the selected healthy cities, 1:1 matched non-healthy cities were selected as the comparison group. We collected longitudinal data from 5 years before cities achieved the healthy city title up to 2012. We used hierarchical models to calculate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estimates for examining the impact of the initiative. We found that the China Healthy Cities initiative wa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s in the proportion of urban domestic sewage treated (32 percentage points), the proportion of urban domestic garbage treated (30 percentage points), and the proportion of qualified farmers’ markets (40 percentage points), all of which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No significant change was found for increases in green coverage of urban built-up area (5 percentage points), green space per capita (2 square meter), and days with Air Quality Index/Air Pollution Index?≤?100 (25 days). In conclusion, the China Healthy Cities initiative wa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improved urban environment in terms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yet had little impact on green space and air quality.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中国、韩国、美国和法国四国COVID-19流行特征和发展趋势,对比评价各国经济支持、遏制封锁以及卫生体系相关三类政策措施防控效果。  方法  收集中国大陆、韩国、美国及法国每日报告新增确诊COVID-19病例数、每日综合政策指数及具体措施指标,考虑政策效果的滞后作用,建立泊松回归模型估计每日实时再生数(time-dependent reproduction number, Rt),利用log-log时变系数回归模型对比各国政策措施的防控效果。  结果  遏制封锁和卫生体系相关政策措施与Rt存在负相关,且随滞后时间增大,累计滞后效应减弱,经济支持相关政策仅在美、法两国与Rt存在负相关。美、法两国政策对Rt的效应弱于中、韩两国。  结论  遏制封锁和卫生体系相关政策对降低Rt,控制疫情具有较大效应,疫情初期采取及时有力的综合性阻断措施相比于缓解政策措施具有更好的疫情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山东省各市心血管疾病健康状况,为政府部门针对性制定心血管疾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参考国家心血管健康指数的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构建包含5个维度52个指标的山东省分市心血管健康指数体系,对各指标进行同向化、标准化、百分化、加权求和等处理,计算各地市各个指标得分的加权合计总分。结果 从心血管健康指数总得分来看,山东省各地市人口加权平均分为45.32分,青岛(72.74分)得分最高,心血管健康状况相对较好,菏泽(26.67分)得分最低,心血管健康状况相对较差。排名前五位的地市为青岛(72.74分)、东营(71.42分)、济南(68.42分)、淄博(68.23分)和威海市(67.11分),大多位于山东省东中部地区;排名后五位的地市为菏泽(26.67分)、临沂(27.91分)、济宁(30.36分)、聊城(33.50分)和德州(36.66分),大多位于鲁西北、鲁西南地区。结论 山东省各地市心血管健康状况不尽相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市整体心血管健康状况较好,各地市在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每一个维度和具体指标都存在着进步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描述山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空间热点,探讨其报告病例的聚集性,为制定区域化COVID-19疫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山东省各地级市卫生健康委员会COVID-19公告病例数进行管理,采用全局经验贝叶斯平滑、空间经验贝叶斯平滑、全局自相关和局部自相关分析以及空间扫描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山东省2020年1月21日—2020年2月20日共报告COVID-19病例548人,77.19%的病例集中在15~59岁,男性病例占56.02%;报告病例数呈现空间差异性,其中青岛、威海、济南等市的县区报告发病例数较多,超额危险(ER) > 1的县区有45个;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未发现COVID-19存在自相关(Moran's I=-0.027,P > 0.05),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1个热点区域(HH地区),7个冷点区域(LL地区),4个空间异常点(HL或LH地区);空间扫描分析得到9个有统计学意义的可能聚集区,其中前3个聚集区分别出现在济南市中区(RR=8.65,P < 0.01)、潍坊奎文区(RR=9.02,P < 0.01)和泰安泰山区(RR=6.41,P < 0.01)。
  结论  山东省COVID-19总体分布呈离散性,有1/3县区存在发病超额风险,存在局部聚集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山东省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为提高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利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20年4—5月抽取山东省6所高校7 719名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使用自制问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影响因素。  结果  山东省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应对能力得分(46.22±8.47)分,各维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事前的个人预防(15.65±2.75)分、事后的配合处置(15.18±3.08)分、事中的个人防范(15.01±3.23)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专业(文史类、理工类)、是否独生子女、父亲文化程度(初中、高中、专科及以上)、母亲文化程度(初中、高中、专科及以上)、是否知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否参加应急演练、是否接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是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相关因素(B值分别为-1.53,-1.78,-2.08,0.60,0.81,1.11,1.38,0.78,1.65,1.86,9.14,2.00,2.62,P值均 < 0.05)。  结论  山东省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应对能力较好,但应对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应通过加强应急教育、提升家庭内部支持等促进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