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3种霍乱弧菌检测方法在外环境标本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改进霍乱弧菌检测的技术手段,提高外环境标本中霍乱弧菌的检出率。方法:将常规分离鉴定法、PCR检测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法同时用于检测霍乱流行期间的外环境标本,并对其现场应用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种方法检测80份外环境标本霍乱弧菌的结果显示:它们均未出现假阳性,3种方法各有优势,且结果相互符合性好,但也存在各自弱点。结论:只用单一种方法来检测外环境标本霍乱弧菌存在明显不足。建议在外环境霍乱监测中选用胶体金法进行初筛,再用常规法和PCR法检测。最大限度减少漏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快速法检测外环境水中霍乱弧菌结果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胶体金免疫快速检测法(简称快速法)检测外环境水中霍乱弧菌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利用分离培养法和快速法对外环境不同pH水中的霍乱弧菌同时进行检测。结果:pH值7.0、7.2、7.6、8.0和9.0的92件外环境水样,用分离培养法阳性57件,用快速法阳性59件,两种方法均阳性54件,两种方法均阴性30件,两种方法结果不符8件。结论:以分离培养法为标准分析快速法结果,快速法不受水样pH值影响,适用于外环境养殖池、坑水和河水的检测,不适于生活污水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胶体金法检测O1群霍乱弧菌的特异性、灵敏度和实用性.方法 取患者粪便标本,先用碱性蛋白胨水35℃增菌6 h,然后用胶体金法进行检测,同时作霍乱弧菌常规培养,培养出细菌后用血清凝集法作为鉴别诊断O1群霍乱弧菌的金标准,用统计学方法对胶体金法诊断试验的评价指标进行计算..结果 700份样本中,常规法培养出O1霍乱弧菌105株,胶体金法试验阳性108株,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P>0.05),表明胶体金法检测O1群霍乱弧菌与常规培养法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胶体金法检测O1群霍乱弧菌诊塑试验的灵敏度为93.33%,特异性为98.32%,阳性预测值为90.74%,阴性预测值为97.18%,假阴性率为1.68%,假阳性率为6.67%.结论 胶体金法检测O1群霍乱弧菌特异性高(98.32%),灵敏度好,与常规培养法的一致性也较高,在快速检测O1群霍乱弧菌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建立霍乱弧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提高霍乱疫情应急检测的速度和检出率,溯源可疑的传染源。方法将细菌分离鉴定,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试纸法同时用于检测霍乱疫情处置期间所采集的患者水样便、外环境水质、食品及水产品,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将分离到的O139霍乱弧菌进行脉冲场凝胶(PFGE)电泳分型分析。结果 3种检测方法中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和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试纸法阳性率较高,常规细菌分离鉴定阳性率较低,3种方法各有优势及缺点;PFGE分子分型分析提示本次O139霍乱疫情传染源为水产市场中甲鱼带菌,污染病人食用食物所致。结论荧光PCR快速检测和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试纸法是菌株分离培养方法的有效补充;PFGE对不同来源的霍乱弧菌遗传同源相关性分析有较好的分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出一套高效、实用的水产品中霍乱弧菌检测方法,监测外环境和食品中霍乱弧菌污染状况,及时、有效地防控霍乱疫情。方法按照2012年版《全国霍乱监测方案》和第6版《霍乱防治手册》,配制含不同浓度霍乱弧菌的阳性水产品样品和不含霍乱弧菌的阴性水产品样品,用碱性蛋白胨水增菌6 h后,分别用胶体金法、上转发光法、实时荧光PCR法、分离培养法4种方法检测不同水产品中霍乱弧菌的检测效果。结果胶体金法、上转发光法、实时荧光PCR法、分离培养法检测水产品中霍乱弧菌,每种方法的检测时间和检测成本各不相同,方法的敏感性不同,但特异性无差异。结论在进行水产品中霍乱弧菌监测时,可以将4种方法有机结合,先选择1种~2种快速方法进行初筛。其中上转发光法是比较理想的快速筛查方法,对筛出的阳性标本再用分离培养法进一步确证和溯源分析,可以大大提高霍乱弧菌的检测效果,更加有效地防控霍乱疫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出一种快速、敏感、高效、实用的水产品中霍乱弧菌检测方法,以便更好地监测外环境和水产品中霍乱弧菌污染状况,及时有效地防控霍乱疫情。方法按照《全国霍乱监测方案》,配制含霍乱弧菌的模拟水产品涂抹样标本,在传统碱性蛋白胨水中加入1μg/ml的萘啶酸,并在传统庆大分离平板中减少庆大霉素含量至250 IU/L,再加入1μg/ml的萘啶酸,分别用胶体金法、上转发光法、实时荧光PCR法、分离平板法,检测不同浓度霍乱弧菌的水产品涂抹样增菌后霍乱弧菌的检出效果。结果用改良法增菌后,胶体金法、上转发光法、实时荧光PCR法检测霍乱弧菌,阳性检出率普遍提高,再用改良法分离培养,霍乱弧菌分离率大大提高。结论在进行水产品中霍乱弧菌监测时,在增菌液中加入1μg/ml的萘啶酸,在庆大培养基中减少庆大霉素含量至250 IU/L,再加入1μg/ml的萘啶酸,可以抑制杂菌,促进目标菌生长,提高霍乱弧菌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7.
膜免疫层析法快速诊断试纸现场检测O1霍乱弧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的霍乱诊断以分离培养鉴定出霍乱弧菌为主要依据。我们在对 6 2例疑似霍乱患者的便标本进行O1霍乱弧菌常规分离培养鉴定过程中 ,用O1霍乱弧菌膜免疫层析法快速诊断试纸 (O1快速试纸 )同时检测。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 :O1霍乱弧菌诊断血清、庆大培养基和碱性蛋白胨水购自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 ;O1霍乱弧菌膜免疫层析法快速诊断试纸购自北京耀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6 2例便标本来源于本市疑似霍乱患者。按《霍乱防治手册》(第五版 )所述分离培养鉴定方法和O1快速试纸同时检测 ,并对结果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求适合 O139群霍乱疫情的病原学检测方法,以便为 O139群霍乱疫情的防控提供及时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进行 O139群霍乱弧菌的核酸检测、常规分离培养、 O139群霍乱弧菌快速检测(胶体金法)。结果O。群霍乱弧菌的核酸检测阳性结果9份,且从这9份标本中分离到阳性菌株9株,有7份试样第一次增菌液胶体金法呈阳性反应,2份试样经过第二次增菌后胶体金法才呈阳性反应。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胶体金法作为辅助检测 O139群霍乱弧菌的方法,可以较快得到初步结果,将两种方法与传统的分离培养鉴定相结合,可以保证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同隐球菌检测方法结果的变化并比较它们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在5个治疗时间段内(0 d、1周、2周、1个月、2个月)采用培养法、墨汁染色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分别检测脑脊液中的隐球菌或隐球菌抗原,观察不同方法在不同时间段的差异。结果培养法每个阶段阳性率分别为95.45%、90.90%、81.82%、45.45%和4.55%,墨汁染色法阳性率分别为100.00%、100.00%、95.45、90.91%和72.73%,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阳性率均为100.00%。在治疗1个月后,除墨汁染色法与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外,其余各方法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墨汁染色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适用于隐球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且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持续阳性时间较长,培养法阳性率随治疗进程显著下降,更适用于阶段性治疗。  相似文献   

10.
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水产品中霍乱弧菌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研究水产品中霍乱弧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通过模拟水产品棉拭子标本比对试验及现场应用比对试验,比较不同检验方法的差异。〔结果〕70份增菌液中霍乱弧菌理论浓度为1.5×10CFU/ml的模拟水产品棉拭子标本分别按检验方法1、检验方法2检验,同时检出阳性51份,检验方法2的检出率(87%)显著高于检验方法1的检出率(74%);30份增菌液中霍乱弧菌理论浓度为1.5×101CFU/ml的“模拟水产品棉拭子标本”按检验方法2进行检验的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对2000份水产品进行检测的现场应用对照实验结果显示:检验方法3的检出率(0.4%)与检验方法1的检出率(0.3%)差异无显著性;胶体金试纸条实验的假阳性率为8%。〔结论〕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实验中,增菌液增菌前霍乱弧菌含量为1CFU/ml,通过增菌后可被检出;增菌液霍乱弧菌含量为10CFU/ml,增菌12h后均可被检出;水产品棉拭子标本增菌12h检测阴性者可报告阴性,阳性者则参照《霍乱防治手册》[1]进一步分离鉴定。鱼贝类霍乱弧菌污染菌数较少(103CFU/100g以下)[2],无法满足使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所要求的含菌量(106CFU/ml)[3],可以通过改良增菌培养液成分,以提高待检菌繁殖能力,在短时间内提高增菌液待检菌浓度,使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灵敏性高于或接近常规的分离鉴定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的特异性与灵敏度,并评价其在在霍乱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2013年每月从珠江海珠区沿岸6个河水监测点、6个河涌及养殖场污水监测点、2个市场海水产品监测点采集珠江水、污水及市售海水产品等外环境霍乱监测样本,利用LAMP技术进行检测,以传统分离培养法作对照,并对LAMP技术进行灵敏度及特异度试验。结果共采集403份样本,荧光LAMP法共检出8份霍乱孤菌阳性,分离培养法检出6份霍乱孤菌阳性,经统计学分析,LAMP法和传统培养法检测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LAMP法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99.49%;LAMP法对霍乱弧菌的检测限可达2.88×102CFU/mL,符合率为99.50%。结论 LAMP技术对霍乱弧菌检测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简便,对基层疾控部门及临床实验室霍乱疫情的监控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水产品中霍乱弧菌的监测方法,及时发现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产品,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防范霍乱疫情的发生。方法:用实时荧光PCR法、胶体金法、分离培养法三种方法分别对180份水产品进行霍乱弧菌检测,阳性样品再进行霍乱肠毒素检测。结果:三种方法检出了44份核酸阳性标本,18份霍乱肠毒素阳性标本,分离出8株霍乱弧菌。结论:在进行水产品霍乱监测时,可以先用实时荧光PCR进行初筛,筛出核酸阳性标本,进行霍乱肠毒素检测,及时发现被霍乱产毒株污染的水产品,再对筛出的核酸阳性标本结合胶体金法进行分离培养和分型鉴定,进一步完成霍乱疫情的确证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寻找适用于基层卫生机构快速简易有效监测外环境标本中霍乱弧菌的方法.方法 用胶体金法与分离培养法对外环境标本中的霍乱弧菌同时进行检测.结果 共检测珠江水、生活污水、海产品和水产品、鱼类、厕所涂抹等各类标本369份,结果阳性3份,2种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100%.结论 在外环境标本霍乱弧菌的日常监测中,胶体金法可作为快速筛查方法,辅以分离培养法完成霍乱弧菌的确诊.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O139群霍乱流行因素和快速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湖南省O139群霍乱的流行特点,分析流行因素,探索快速有效的监测评估方法和预防控制措施,为制定科学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生态学研究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湖南省O139霍乱的流行特点和高发区的流行因素;评估农村集体聚餐卫生指导和管理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分别采用膜免疫层析法和常规细菌分离培养法对腹泻病人及霍乱病人的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进行O139霍乱弧菌检测,以后者为金标准,计算膜免疫层析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湖南省1997-2009年共发生48起O139霍乱疫情,报告病例103例,带菌者119例,死亡2例,病死率为1.94%。在局部地区有集中发生趋势。2002-2009年常规监测腹泻病人阳性率为2.47/万,水产品样阳性率为0.57%,疫点监测检测人群阳性率为1.18%,外环境阳性率为3.44%;非疫点地区水体环境中未检测到霍乱弧菌。48起疫情中暴发16起,散发32起,28起疫情与农村集体聚餐有关。2003年9起暴发疫情中参与聚餐人员的O139霍乱弧菌感染率为5.46%,食用聚餐剩菜人员的感染率为9.23%,未食用聚餐食物人员的感染率为0,病人和带菌者分离到的O139霍乱弧菌和甲鱼中菌株的PFGE图谱相同。高发区农村聚餐中使用甲鱼和食品制作生熟不分的比率、人均甲鱼消耗量、甲鱼中O139霍乱弧菌检出率均高于低发区。高发区采取农村集体聚餐卫生指导和管理措施后,农村厨师和就餐人群的卫生习惯改善,未再发现疫情。膜免疫层析法检测病例粪便标本中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5.20%,45份实验室霍乱弧菌培养阳性的甲鱼和外环境标本经二次增菌培养,试纸条检测结果为阴性。结论湖南省1997-2009年的O139霍乱疫情呈低流行水平;O139霍乱疫情的发生主要跟食用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产品特别是甲鱼有关,以农村集体聚餐卫生指导和管理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是预防O139霍乱疫情发生的有效措施;膜免疫层析法可适用于各医疗机构的腹泻病门诊患者的快速筛查和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佛山市外环境水体中非O1群霍乱弧菌的菌型分布及毒素携带情况。方法收集外环境水样 ,用常规的细菌培养方法分离非O1群霍乱弧菌。采用分子生物学PCR技术检测霍乱肠毒素 (CT)基因 ,用ELISA检测耐热肠毒素 (ST)和不耐热肠毒素 (LT)。结果 共检测水样 16 4 4份 ,分离到非O1群霍乱弧菌 4 78株 ,分离率为 2 9 0 7% ;血清学分型显示近年佛山市外环境水体中非O1群霍乱弧菌的主要菌型为VBO7。霍乱肠毒素基因检测阳性率为 1 91% ;耐热肠毒素、不耐热肠毒素的检出率分别为 13 14 %和 12 17%。结论 个别非O1群霍乱弧菌可同时带有多种毒力因子 ,提示佛山市外环境水体中存在的非O1群霍乱弧菌具有潜在的致病性 ,加强监测对做好感染性腹泻的防治工作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求能够应用于感染性肠道疾病现场,快速检测病原体的方法。方法: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检测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肠炎沙门菌、霍乱弧菌小川型、霍乱弧菌O139群6种菌株模拟标本和流行期的霍乱监测标本,并与培养法相比较,以评价方法的敏感性、特异度和符合率。结果:上述6种细菌检测卡的检测限分别是10^6、10^6、10^8、10^8、10^7、10^7cfu/ml。除O1群霍乱弧菌检测卡与非O1/O139群霍乱弧菌VBO12型有弱阳性反应外,各检测试剂卡与非检测目标菌液呈阴性反应。实际环境样品检测结果敏感性为50%,特异度为99%,总符合率98%,一致性较好。结论:胶体金快速诊断技术与其他方法相比,在许多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其敏感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7.
胶体金法快速检测霍乱弧菌诊断试验的研究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胶体金法对霍乱弧菌检测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实用性,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用血清凝集试验方法作为金标准,并用胶体金方法对同一份标本进行检测,对胶体金方法的诊断试验的评价指标作出计算。结果: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之间有极好的一致性(φ=0.943,Kappa=0.941),胶体金法诊断霍乱与金标准方法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体金法检测霍乱弧菌诊断试验的灵敏度为93.18%,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5.38%,假阴性率为6.82%,假阳性率为0。结论:胶体金法在基层霍乱检测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该方法的特异性高,一致性也较高,但其灵敏度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胶体金法与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特异性IgM和IgG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抗体产生规律及特征。方法 用胶体金法和荧光免疫层析法两种方法对2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87份血液样本和对照组42份血液样本(经核酸检测排除感染新冠病毒)同时检测新冠病毒特异性IgM和IgG,并对不同采样时间段抗体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胶体金法 检测IgM和IgG敏感性分别为54. 02% (47/87)、93. 10%( 81/87) ,特异性为100. 00%(42/42)、97. 62%(41/42),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IgM和IgG敏感性分别为93. 10% .(81/87) 96. 55%( 84/87) ,特异性均为97. 62% (41/42) ;两种方法均显示IgM和IgG转阳平均时间为3周左右,IgM可持续存在50d不消失;荧光免疫层析法显示IgM和IgG浓度均呈先升后降变化,于5周左右达到峰值。结论 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IgM敏感性明显高于胶体金法,两种方法检测IgM和IgG特异性无差异,胶体金法和荧光免疫层析法均可用于新冠病毒感染的筛查,作为核酸检测方法的有效补充,荧光免疫层析法还可以动态监测抗体浓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化水产品甲鱼中霍乱弧菌的检测程序,提高甲鱼中霍乱弧菌检出率。方法用实时荧光PCR、常规细菌培养、胶体金法同时对甲鱼中霍乱弧菌进行检测,并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标本中霍乱弧菌ctx基因。结果共检测185份甲鱼样品,其中实时荧光PCR法检出28份霍乱弧菌核酸阳性,阳性率为15.14%;6份ctx基因核酸阳性,阳性率21.43%(6/28)。常规细菌培养法分离出2株菌株,一株为O139群霍乱弧菌,一株为小川型霍乱弧菌,用实时荧光PCR检测这两株纯培养菌株或原始标本,霍乱弧菌ctx基因均为阴性;胶体金法未检出阳性标本。结论对于水产品标本,可先用实时荧光PCR法筛检霍乱弧菌,阳性标本再进行传统细菌分离培养,以提高霍乱弧菌菌株的检出率;同时阳性标本进行霍乱弧菌ctx基因核酸检测,如也为阳性,需提高警惕,加强流行病学上的预防控制措施,及时防范霍乱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免疫层析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免疫层析法与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符合率。方法:分别用免疫层析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待检儿童血清HBsAg和抗-HBs,将两法检测结果做以分析、比较。结果:400例标本中,胶体金法和ELISA法检测HBsAg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法符合率为97.25%;乳胶层析法和ELISA法检测抗-HBs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法符合率为79.25%。结论:免疫层析法简便快速,但存在一定假阳性或假阴性率,不能完全替代ELISA法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适合在不具备ELISA法检测条件的基层医疗单位和标本初筛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