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在我国日渐升高,多角度测算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有助于调整医疗保障政策,帮助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方法:利用2011年和2013年的CHARLS数据筛选出其中的中老年(≥45岁)心血管疾病患者,并计算其在报销前后门诊、住院的直接医疗费用、直接非医疗费用以及自我医疗费用,定量分析比较城乡来源患者的经济负担特征。结果:2013年心血管疾病患病率(13.9%)较2011年(12.1%)有所升高,且女性高于男性、城镇地区高于农村地区。2013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报销前医疗总费用低于2011年,但自付费用高于2011年;城镇患者经济负担绝对值高于农村患者,自付比例低于农村患者,直接非医疗费用低于农村患者。城乡患者门诊人均年自付费用均高于住院人均年自付费用。结论:基于测算结果,建议政策制定者根据医疗费用在不同患者群体中的分布特征,调整现有医疗保障政策,促进医保资金的合理利用;同时,考虑现在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可及性较低,合理分配资源以降低农村地区患者在就诊途中产生的直接非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国全球基金耐多药肺结核防治项目覆盖的24省67地市患者诊疗费用在不同的医疗保障制度中的报销情况。方法设计专题调查表,以地市为单位收集24省67个地市2012年三种医疗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现况,计算住院和门诊费用能否报销和报销百分比,分别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对相应数据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住院费用纳入新农合、城居医保以及职工医保中报销的地市个数依次是60、58和55个;门诊费用纳入三种医保报销的地市个数依次是38、34和36个。住院费用在三种医保中的报销比例依次为70.00%(P25:65.00%,P75:75.00%)、70.00%(P25:60.00%,P75:70.00%)和80.00%(P25:72.00%,P75:87.00%)(χ2=36.10,P=0.000 1);门诊费用在三种医保中的报销比例依次为60.00%(P25:27.00%,P75:70.00%)、60.00%(P25:43.00%,P75:70.00%)和80.00%(P25:50.00%,P75:85.00%)(χ2=11.26,P=0.003 6)。结论部分项目地区耐多药肺结核住院和门诊诊疗费用尚未纳入医疗保障中进行报销,报销比例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门诊报销比例偏低,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贵州省结核病(TB)定点医院肺结核诊疗费用在不同医疗保障政策中的报销情况,为贵州省进一步完善TB医疗保障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对贵州省97家TB定点医院2020年肺结核诊疗费用在四种不同医疗保障政策中的报销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起付线、报销比例、封顶额等。结果 全省97家TB定点医院,门诊实施单病种包干政策的比例为38.14%(37/97);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URBMI)、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UCMS)、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UEBMI)四种医疗保障政策中,门诊报销比例依次为92.86%(26/28)、100%(28/28)、81.16%(56/69)、36.08%(35/97);门诊报销比例中位数依次为50%(P25:50%,P75:57.50%)、55%(P25:50%,P75:100%)、75%(P25:45%,P75:100%)、0(P25:0,P75:72.50%);URBMI、UCMS、城乡居住院报销比例的中位数均为80%(P25:75%,P75:80%),UEBMI为85%(P25:80%,P75:90%)。医疗救助覆盖率为50.56%。结论 贵州省目前的医疗保险体系对TB的医疗费用保障水平相对有限,基本医疗保障政策对肺结核门诊诊疗费用报销覆盖面较窄,报销比例和封顶额相对较低,肺结核患者的经济负担仍较重,建议将TB纳入门诊统筹病种,切实提高TB患者医疗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院管理》2004,(5):51-54
目的 通过比较新疆某三级医院职工医保与居民医保老年人住院费用及报销水平的差别,发现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医保相关政策提供建议。方法 选取两种医保住院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对其住院及医保报销费用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医保老年人住院费用及其医保报销的差别。结果 两种医保老年人的住院疾病都以慢性病为主,次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医保统筹基金报销,个人负担等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老年人住院费用高,医院应从住院天数、药品费用方面重点监控;医保部门应重点监管医保药品目录外药品的使用,在报销政策上要考虑年龄因素的影响,适当提高老年人慢病的门诊可报费用标准;提高居民医保的报销水平,以减轻居民医保老年人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2010-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中肺结核患者医疗费用报销情况,探讨合理应用新农合经费,促进结核病防治工作。方法收集夷陵区新农合肺结核患者医疗费用报销相关文件、夷陵区2010-2011年新农合肺结核患者(含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门诊和住院费用结算资料、夷陵区2010-2011年结核病防治工作统计报表资料,经Excel统计分析肺结核患者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及报销情况。结果2010-2011年共有住院肺结核患者444例次,住院医疗费用2 538 530.08元,新农合报销目录内费用2 220 064.19元,除去门槛费117 100.00元后,农合可报销费用2 102 964.19元,按不同级别医院分段报销比例,实际报销医疗费用1 091 016.43元,占农合可报销费用的51.88%。结核病门诊治疗肺结核患者715例,落实国家免费政策后医疗费用280 388.00元,新农合报销86 494元,报销比例30.85%。结论科学制定肺结核患者门诊和住院费用总额控制标准和不同级别医院的报销比率,加强对肺结核患者的属地管理,严格把握肺结核患者的住院标准,认真执行结核病临床诊疗路径,让门诊和住院肺结核患者同样享有较高的医疗费用报销比率,鼓励轻症患者门诊隔离治疗,这些办法将有助于在减少农合费用开支的同时提高肺结核患者的医疗保障水平,让有限的农合经费发挥更大效益。  相似文献   

6.
《现代医院管理》2016,(5):51-54
目的通过比较新疆某三级医院职工医保与居民医保老年人住院费用及报销水平的差别,发现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医保相关政策提供建议。方法选取两种医保老年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住院及医保报销费用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医保老年人住院费用及其医保报销的差别。结果两类医保住院老年患者以慢性病为主,排在前6位的均为慢性病,其中职工医保占39.1%,居民医保占40.7%;老年患者住院次均总费用为10 410.4元,居民医保11 078.1元、职工医保10 783.8元,两类医保老年患者均大于全院平均水平;在费用构成上药品费在两类医保对象住院费用的构成中都占近44.0%;在个人负担上职工医保个人负担率为27.5%,居民医保为45.1%。结论老年人住院费用高,医院应从住院天数、药品费用方面重点监控;医保部门应重点监管医保药品目录外药品的使用,在报销政策上要考虑年龄因素的影响,适当提高老年人慢病的门诊可报费用标准;提高居民医保的报销水平,以减轻居民医保老年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职工医保与居民医保老年人的住院费用及报销水平,为完善医保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浙江省某三甲医院住院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对享有职工医保与居民医保对象的住院及医保报销费用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两类医保对象的住院疾病种类前6位的疾病均为慢性病,职工医保老年人占全年住院人次的39.14%,居民医保老年人占40.61%,职工医保老年人次均住院费用10 783元,药费占43.88%;居民医保老年人次均住院费用11 078元,药费占43.95%。两类医保对象相比,居民医保老年人住院费用高,报销比率低,药费是两类医保对象住院费用的主要构成部分。结论老年人住院费用较高,医院应加强药品费用等监控;同时政府部门应适当提高居民医保的报销水平,减轻居民医保老年人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不同角度了解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现状,为全县医疗保障政策通畅运行,为政府进一步优化、改进、出台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抽取516户贫困户,统一设计调查问卷,2017-09/2018-01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等方法获取基本资料,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抽取的贫困户中,56.36%的家庭因病致贫,100.00%的家庭享受过住院医疗保障政策,住院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92.22%,贫困家庭中医疗保障政策的知晓率为79.39%,对现有医疗保障政策的满意度达99.60%。结论通江县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政策落实到位,基本医疗保险做到全覆盖,个人负担住院费用比例小于10.00%。但贫困人口对医疗保障政策的知晓率还需进一步提高,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报销程序需进一步优化,要及时兑现医疗机构所承担的医保经费,减轻医疗机构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广西某三甲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费用的构成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控制住院费用增长、减轻疾病经济负担、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广西某三甲医院2017—2019年2 32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住院费用资料,按照性别、年度、年龄、住院天数、报销类别及亚型分组进行描述性统计及方差分析。结果 住院患者和费用整体呈增加趋势,费用增长幅度为28.07%。诊查费占比逐年增加,由53.92%增长至54.38%,药品费稳定占比30%左右。50~60岁年龄段例数最多且费用最高,住院天数越多,费用也越高。外埠医保病人的费用要高于本地医保组、自费组及其他组,不同报销类别之间费用具有差异性(F=7.746,P<0.001)。不同诊断亚目之间费用具有差异性(F=8.431,P<0.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住院费用与构成不合理、年龄、住院天数、报销类别及并发症类别等因素有关。应不断优化住院费用结构,规范临床路径,缩短住院时间,加强医保异地就医管理,提高全民预防意识,有效控制住院费用,合理分配医疗资源、降低疾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医疗保障制度下各型慢性乙肝患者的住院费用及报销比例,并分析影响医疗费用的因素。方法:样本从山东省济南和潍坊地区选择县级医院3所和地市级医院3所,抽取2009年出院诊断为"乙型肝炎"的病历。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西药费占住院费用中的比例最高;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患者的医疗花费最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比例分别为73%、45%和21%。医疗保障类型、户口类型和性别是影响住院费用的因素。结论与建议:逐渐消除不同医疗保障制度间待遇的不公平性,切实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南京区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方法:通过对南京市区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前后医疗费用数据的测算调研,模拟分析医保基金支出等重点指标的变化。结果:已试点的江宁区医院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均下降,个人负担率住院持平、门诊有升有降。经模拟测算,即将推进改革的其它4个区级医院门诊和住院药占比、次均门诊费用均有所下降,次均住院费用上升,住院费用个人负担下降3.21个百分点,住院费用医保统筹基金增加支出占实际基金支出的7.74%。结论:医药价格改革减轻了患者个人负担;医保基金支出增加,风险有待防范;医药价格结构调整趋向合理,医疗技术和医护服务价值得到体现,补偿率偏高地区个人和医保统筹基金支出均增加。建议: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引导参保人员合理分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保基金市级统筹、城乡统筹相结合,促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我国医疗服务价格不断上涨,居民就医负担仍然较重的背景下,改革医疗保险支付方式被认为是解决看病贵问题的重要抓手。评估医疗保险预付制改革对控制医疗费用及减轻疾病经济负担的成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使用2011年和2015年CHARLS数据,借鉴DIDPSM思想,运用交互项模型与PSM模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利用2012年新农合预付制支付方式由试点改革阶段进入全面普及阶段的一次自然实验,研究发现:(1)预付制可以控制门诊及住院费用上涨,即与改革初期未参保者相比,全面普及预付制改革后参保患者的门诊和住院费用均有所下降;(2)预付制改革后,参保患者的门诊和住院自付费用分别下降了17%和33%,说明医疗保险及其预付制改革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医疗费用的上涨,减轻了居民就医负担;(3)在PSM的基础上,交互项模型系数的估计值和显著性未发生改变,印证预付制改革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间接医疗费用对增加家庭医疗费用负担以及引起家庭重大医疗支出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03年全国卫生服务调查资料,定量测算门诊及住院间接医疗费用及其造成的家庭重大医疗支出发生率,并利用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间接医疗费用在门诊和住院中都非常普遍,间接医疗费用可以直接导致1%-2%的家庭重大医疗支出发生,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作用更为明显。影响间接医疗费用的主要因素包括收入状况、保险类型,及家庭与卫生机构的距离。结论间接医疗费用不但可以增加家庭的医疗支出,而且可以直接造成家庭重大医疗支出的发生,特别是对于农村地区和弱势人群的作用更加突出。为了更好的解决“看病难”问题,要对间接医疗费用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通过提高卫生服务利用的物理可及性和经济可及性、扩大医疗保障覆盖范围和覆盖力度来加以解决,同时还要特别关注弱势群体和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城镇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下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直接经济负担,探讨医疗机构等级、社会人口学因素对疾病负担和医保补偿的影响。方法 数据来源于A市医保信息系统,抽取第一诊断为高血压患者样本。采用秩和检验对高血压患者的门诊、住院费用和医保补偿比例进行比较,多元回归分析高血压患者疾病负担的影响因素。 结果 秩和检验结果表明医保类型、医疗机构等级、性别、年龄、职业和是否患有其他疾病均对高血压患者的门诊、住院费用和补偿比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结果中医保类型、医疗机构等级和社会人口学因素对门诊总费用和补偿比例均存在显著影响。除职业类别中自我经营和是否同时患有其他疾病对住院总费用不存在显著影响外,其他因素回归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一步优化医保制度阶梯式补偿策略、调整不同等级医疗机构补偿比例等方式提高高血压患者健康公平性,降低患者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描述比较2003~2010年南方某市综合医保、住院医保、农民工医保和少儿医保政策下医疗服务的差异,探讨不同医保政策对医疗服务的影响,为医疗保险管理部门提供控制策略。方法从南方某市医保局获得2003~2010年该市医疗服务费用数据,把费用分成门诊、住院两部分,通过对各种医保类型患者的总费用(药品费用、诊疗费用)、人均费用(药品费用、诊疗费用)、均次费用(药品费用、诊疗费用)的比较,发现各医保类型的费用变化趋势和差异,分析不同参保类型对医疗服务的影响。结果不同医保患者的门诊费用、住院费用中的总费用(药品费用、诊疗费用)、人均费用(药品费用、诊疗费用)、均次费用(药品费用、诊疗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综合医保各项指标较高,农民工医保各项指标较低。结论综合医保的各项指标著高于其他类型,农民工医保各项指标较低。要注意控制综合医保的医疗费用,提高农民工医保的医疗服务水平。在门诊费用控制中要注意控制比例较高的药品费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口医疗服务利用的变化情况,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兵团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兵团2004年和2010年两次卫生服务调查资料,对参保人口的卫生服务需要、卫生服务利用和医疗费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2004年与2010年相比,参保职工两周患病率由211.8‰上升到390.2‰,两周就诊率由81.6‰上升至95.0‰,年住院率由106.9‰上升至145.9‰,未住院率由19.4%下降到14.1%,经济困难是未利用住院服务的主要原因,次均就诊费用年增长率为4.1%,次均住院费用年增长率为5.7%。结论:兵团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一定程度地促进了职工对门诊及住院医疗服务的利用,但医疗费用增长较快,补偿水平不高,尚不能完全保障职工合理的医疗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医疗服务利用与费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医疗服务利用情况及费用构成。方法 调查了上海市自费和享有社会医疗保险的 1395例患者 ,门诊和住院的利用情况及详细费用 ,并分析其医疗费用构成和年直接医疗费用。结果 在门诊和住院利用方面 ,自费组和社会医保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在医疗费用方面 ,社会医疗保险组比自费组增加了 30 %~ 5 0 % ;门诊费用构成分析发现 ,药品费用达 80 %以上 ,检查化验费达 15 %以上 ;分析住院费用构成 ,两组的药品费皆占总费用的 4 5 %~ 6 0 % ,检查化验费为 15 %~ 2 5 %。结论 社会医疗保险减轻了患者个人的经济负担 ,但显著增加了治疗费用。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关键是控制乙肝向肝硬化转化及控制住院药品费用和检查化验费的不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18.
我国慢性病直接经济负担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目的:通过对1993年和2004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和第一次及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相关数据的分析,测算5类慢性疾病的直接医疗费用。方法:直接医疗费用由出院人数、出院患者平均住院医疗费用、门诊人次数和门诊病人次均医疗费用求得。结果:2003年5类慢性疾病的直接医疗费用为1209.42亿元,其中,住院医疗费用588.37亿元,门诊医疗费用为621.05亿元:5类慢性疾病的直接医疗费用构成了国家医疗总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占21.05%),其中,各病种(类)的费用负担在门诊和住院中表现不一,并且在城市主要以住院费用为主,在农村则以门诊费用为主;自1993年以来,其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4.37%,超过了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卫生总费用和医疗总费用的增长速度,其中,门诊病人次均医疗费用和出院者平均住院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同期的门诊人次数和出院人次数的增长速度,提示我国医疗行业存在垄断现象。  相似文献   

19.
张帆  申丽君  刘昭  刘跃华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9,23(10):1279-1283,1292
  目的  通过对2011-2018年武汉市1.7万例肺结核患者直接医疗费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肺结核患者疾病医疗负担,为结核病患者相关保障政策优化提供依据。  方法  对125万条医保结算信息使用秩和检验,对住院、门诊直接医疗费用分组分析;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广义线性估计模型,对患者单次住院及年费用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次均门诊、次均住院、年人均直接医疗费用依次为147.51元、8 849.57元、9 607.01元,次均门诊报销比6.36%,住院报销比为67.56%。患者性别、年龄、医保类型、医院级别、是否进行手术、是否使用中药及就医发生年份为直接医疗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均有P < 0.01)。  结论  现有肺结核患者住院医疗费用在可负担范围内,贫困结核患者疾病负担较重,结核治疗周期长,门诊保障不足,亟待出台有针对性的门诊报销统筹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