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LEF)与甲氨喋呤(MTX)联合用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单用MTX组予MTX 7.5mg/周,疗程为12周;LEF和MTX联合用药组剂量为LEF 20mg/d、MTX 7.5mg/周,疗程为12周.结果:单用MTX组治疗12周,进步2例,改善6例,总用效率20%;7例发生不良反应(17.5%),表现为轻微的胃肠道反应、皮疹、皮肤瘙痒.LEF和MTX联合组治疗12周,明显进步8例,进步10例,改善14例,总有效率80%;6例发生不良反应(15.0%),表现为轻微的胃肠道反应、皮疹、皮肤瘙痒.结论:LEF与MTX联合治疗RA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王军  祖比亚  林德帅  杨俊生  覃学勇  廖明 《重庆医学》2012,41(35):3704-3706
目的观察小剂量来氟米特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RA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小剂量来氟米特联合甲氨喋呤,对照组单用甲氨喋呤治疗,7.5~15.0毫克/周。观察12个月,观察指标:主要疗效指标有肿胀、压痛关节数、患者及医师对疾病状况总体评价;次要疗效指标有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晨僵时间、健康评价问卷(HAQ)、C反应蛋白;同时记录美国风湿病学会疗效评价指标(ACR20、50)。结果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主要疗效指标、次要疗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ACR20标准的病例,治疗组占80%,对照组占69.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ACR50标准分别为66.7%、38.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肠道反应轻微,有2例出现血压升高;对照组有2例出现白细胞减少,2例出现肝酶升高。结论小剂量来氟米特联合甲氨喋呤治疗RA,疗效优于单用甲氨喋呤而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联合甲氨蝶呤(MTX)对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趋化蛋白CCL5及RA活动度相关指标的影响,并对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40例中重度RA患者随机双盲分为IL-1Ra+MTX组和安慰剂+MTX组,IL-1Ra 80 mg/d皮下注射qd×12周,MTX 10 mg/周一次口服×12周,并以20例健康体格者为正常对照,观察用药前后的血清CCL5浓度和RA活动度相关指标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关节肿胀个数、晨僵时间、关节触痛个数以及骨侵蚀度的变化,并用美国风湿学会评分(ACR)、健康问卷评估评分(HAQ)评价药物疗效.结果 RA患者CCL5的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用药12周后,IL-1Ra+MTX组患者血清CCL5浓度低于安慰剂+MTX组,CCL5浓度与ESR、CRP、RF、关节肿胀个数、关节触痛个数、晨僵时间及骨侵蚀度均成正相关,P值均<0.05,IL-1Ra+MTX组与安慰剂+MTX组在用药12周后,ACR20分别为40%、25%,ACR50分别为20%、10%,ACR70分别为35%、5%(P<0.05);HAQ评分IL-1Ra+MTX组低于安慰剂+MTX组(P<0.001).结论 IL-1Ra+MTX组较安慰剂+MTX组可使血清中CCL5浓度下降更为明显.IL-1Ra联合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较单用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着更好的ACR缓解率和病情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赛普联合甲氨喋呤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我科门诊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各15例,观察组每周皮下注射益赛普2次,每次25mg,同时每周给予患者1次甲氨喋呤10mg口服;对照组只采取口服甲氨蝶呤的方法,每周1次,每次10mg。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ACR70、ACR50、ACR20等指标,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甲氨喋呤与益赛普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优于甲氨喋呤单药治疗,有条件者应及早应用。  相似文献   

5.
田静  高洁生  吴轰  李芬  谢希 《广东医学》2007,28(2):302-304
目的 探索甲氨蝶呤(MTX)联合来氟米特(LEF)治疗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阳性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120例抗CCP抗体阳性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60例接受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MTX 10 mg/次,1次/周,LEF 20 mg/次,1次/d),60例接受甲氨蝶呤联合硫酸羟氯喹(HCQ)治疗(MTX 10 mg/次,1次/周,HCQ 100 mg/次,2次/d),观察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药物副作用.结果 按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类风湿关节炎缓解标准,治疗6个月后来氟米特治疗组ACR20改善率为77%(40/52),硫酸羟氯喹治疗组ACR20改善率为60%(31/51),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两组ACR50改善率分别为54%(28/52)和29%(15/51),差异有显著性(P=0.01).来氟米特治疗组和硫酸羟氯喹治疗组的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抗CCP抗体阳性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短期疗效可能优于甲氨蝶呤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且副作用不增加,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6.
不同DMARDs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甲氨喋呤(MTX)-来氟米特(LFE)与甲氨喋呤(MTX)-羟氯喹(HCQ)-柳氮磺吡啶(SSZ)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12周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方法:将58例活动性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MTX-LFE与MTX-HCQ-SSZ治疗,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12周后ACR20、ACR50,并同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MTX-LFE组ACR20改善率为17.24%,ACR50改善率为13.79%;MTX-HCQ-SSZ组ACR20改善率为6.90%,ACR50改善率为6.90%。两组间改善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MTX-LFE组ACR20改善率为41.38%,ACR50改善率为27.59%;MTX-HCQ-SSZ组ACR20改善率为53.57%,ACR50改善率为32.14%。两组间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MTX-LFE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38%,MTX-HCQ-SSZ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14%,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相似,但MTX-LFE组起效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单用甲氨喋呤(MTX)与联用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单用MTX的异位妊娠40例与MTX和米非司酮联用治疗异位妊娠53例的临床疗效,采用χ2检验。结果: 联用组的有效率高于单用组(P<0.05)。结论: 甲氨喋呤和米非司酮联用治疗异位妊娠比单用甲氨喋呤疗效好、疗程短,提高了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孙建  陈红莲  李雯 《重庆医学》2013,42(9):1056-1057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RA)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初治患者158例,给予甲氨喋呤(MTX)和柳氮磺吡啶(SSZ)联合治疗洗脱后6周进行分组,根据CRP下降小于25%、25%~50%及大于50%分为:A组52例,B组86例,C组20例,继续延长治疗至24周,比较3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B组和C组患者治疗后显效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RA患者CRP的预测值越低,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联合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诊断明确的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完成本次实验的仅有64例。治疗组33例给予甲氨喋呤(MTX)+来氟米特(LEF)+白芍总苷(TGP);对照组31例给予甲氨喋呤(MTX)+来氟米特(LEF)。分别于治疗0、4、8、12周观察患者关节症状改善程度及药物副作用。结果治疗第12周后疗效比较:2组ACR20、50、70分别为90%Vs 74%、70%Vs 52%、45%Vs 35%,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在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晨僵时间、血沉、DAS28评分等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TX+LEF+TGP组的肝损害低于MTX+LEF组。结论联合应用TGP治疗活动期RA,能很好的缓解患者的关节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散寒祛湿为主中药组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7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中医组20例,用散寒祛湿中药组方为主进行治疗;西医组21例,常规用甲氨喋呤治疗;中西医结合组30例,散寒祛湿中药组方加小剂量甲氨喋呤(MTX)治疗;疗程5~6个月。结果:中医组总有效率为90%,西医组总有效率为85.71%,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6.67%,3组疗效经Ridit分析显示,中医组和西医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组疗效分别优于中医组和西医组(P<0.05)。结论:散寒祛湿中药组方能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散寒祛湿中药组方和甲氨喋呤联合使用可减少甲氨喋呤的用量,提高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一定增效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11.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英夫利西单抗(IFX)与甲氨蝶呤(MTX)合用治疗中度、重度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患者和治疗时机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为开放、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234例接受稳定剂量MTX治疗至少4周的RA受试者参加本试验,其中中度RA患者104例,重度RA患者130例.受试者分别在观察的第0、2、6、14和22周接受3mg/kg IFX的静脉滴注,并完成临床病情评估,不良事件及实验室检查等.在第26周时受试者完成最后一次评估.结果 治疗第26周时,RA患者达到美国风湿病学会疗效评价标准(ACR)20、ACRS0和ACR70的比率分别为69.8%、52.4%和29.5%,3种评价指标在中度RA组与重度RA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达到ACR90的患者比率为7.21%,中度RA组与重度RA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和重度RA组患者治疗前后触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疼痛的视觉模拟(VAS)评分、受试者疾病总体状况VAS评分、研究者评估疾病总体状况VAS评分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IFX+MTX治疗中、重度RA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能够迅速改善各项症状、体征和实验室炎性活动指标,尤其对于中度RA患者能更加有效地降低疾病活动性和抑制关节组织损害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Ecep)对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8例活动性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患者给予25mg益赛普(Ecep)皮下注射,每周2次;对照组患者给予1.0柳氮磺吡啶(SASP)口服,每日2次,10mg甲氨喋呤。(MTX)口服,每周1次。试验疗程24周。结果治疗2,4,8,12,24周后;Ecep组ACR50有效率均高于SASP+MTX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之间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赛普(Eeep)用于冶疗活动性RA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托珠单抗治疗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2月于广东医学院附属福田医院香蜜湖风湿病分院诊治的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7例,按2颐1的比例分为两组,实验组38例,对照组19例。试验组给予托珠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每4周静脉滴注1次托珠单抗8 mg/kg,联合甲氨蝶呤10 mg每周口服;对照组同等剂量的甲氨蝶呤,治疗12周。试验组及对照组均在治疗后第1、12周评价疗效。疗效评价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疗效评价指标ACR 20、ACR 50。结果试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第1周达到ACR 20为80.6豫,ACR 50为77.8豫,分别均高于对照组的36.9豫和15.8豫,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0.01)。同样,治疗12周后,试验组ACR 20为92.1豫,ACR 50为86.1豫,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9豫和31.6豫,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0.01)。试验组患者临床症状,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0.01)。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3例,症状较轻,对症治疗好转。结论托珠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单纯甲氨蝶呤治疗,且起效快,疗效较持久,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Wu QJ  Zhang ZL  Li ZB  Xu D  Li GT  Geng LF  Li MT  Wang Y  Zhu JJ  Hao YJ  Hui NL  Yang J  Cui XQ  Zhang XG  Zhao Y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5):2481-2485
目的 评估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商品名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放射学改变和安全性.方法 30例中重度活动性RA患者应用益赛普(25 mg皮下注射,每周2次)联合甲氨蝶呤(15 mg口服每周)治疗.应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20/50/70疗效标准和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评估临床疗效,应用改良的Sharp评分标准评价关节腔狭窄和关节侵蚀.结果 治疗24周时达到ACR20、50、70标准的有效率分别为90%、76.67%和46.67%;DAS28由基线的6.41±0.61降至3.65±1.26(P<0.01),36.67%的RA患者达到疾病缓解或低度活动状态;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中等应答率和优良应答率分别为60%和36.67%;健康状况问卷评估逐渐减低,由基线的1.12降至0.36(P<0.01);90%患者双手腕X线片无放射学进展.不良反应与以往报道相似.结论 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能够显著减低疾病活动度、改善关节功能以及延缓放射学进展,且耐受性良好;值得进行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血浆置换联合甲氨蝶呤(MTX)、柳氮磺胺吡啶(SSZ)与单纯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啶治疗重症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入选患者71例,随机分组,试验组32例,对照组39例。试验组血浆置换同时口服甲氨蝶呤及柳氮磺胺吡啶;对照组口服同等剂量的甲氨蝶呤及柳氮磺胺吡啶。试验组及对照组均在治疗后第1、12、24周评价疗效。疗效评价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疗效评价指标ACR20、ACR50、ACR70。结果:试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第1周达到ACR20分别为34%和7.7%;治疗后第12周达到ACR20分别为75%和51%、达到ACR50分别为47%和26%;治疗后第24周达到ACR20分别为90%和74%、达到ACR50分别为62%和36%、达到ACR70分别为30%和10%。试验组及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共9例,对症治疗好转。结论:血浆置换联合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啶治疗重症RA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啶,且起效快、副作用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背景 传统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基石,而甲氨蝶呤(MTX)、羟氯喹(HCQ)双联与MTX、HCQ、来氟米特(LEF)三联均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活动性RA的联合用药方案,但尚缺乏头对头研究数据。目的 比较MTX、HCQ双联与MTX、HCQ、LEF三联治疗活动性RA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厦门大学附属厦门市仙岳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或病房收治的活动性RA患者100例,按照1∶1比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双联组和三联组,每组50例。双联组患者采用MTX联合HCQ治疗,三联组患者采用MTX联合HCQ及LEF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4 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12、24周美国风湿病协会(ACR)70、ACR50、ACR20、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者所占比例、泼尼松剂量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最终纳入疗效评估者88例,其中双联组42例,三联组46例;两组患者治疗第12、24周ACR70、ACR50、ACR20、使用NSAIDs者所占比例、泼尼松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纳入安全性评价者94例,其中双联组45例,三联组49例;双联组患者严重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高于三联组(P<0.05),而两组患者头晕、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参考范围上限2倍)、过敏性皮炎、高血压、视力下降、口腔溃疡、消瘦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X、HCQ双联与MTX、HCQ、LEF三联治疗活动性RA的临床疗效相当,安全性和耐受性均较高,但MTX、HCQ、LEF三联方案有利于减少严重胃肠道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剂量激素泼尼松(PDN)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未接受过治疗的早期RA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予PDN联合MTX治疗(PDN 10~15mg/d,MTX7.5~20mg/w),对照组30例,予MTX(7.5~20mg/w)加安慰剂治疗,疗程均12周。治疗0、4、8、12周评估两组疗效及安全性。以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疗效评价指标ACR20、DAS28-ESR指标、疼痛目视模拟测试表(VAS)评分、患者对病情活动的总体VAS评分、医生对病情活动的总体VAS评分、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健康评估问卷(HAQ-DI)评分、晨僵持续时间、CRP和ESR作为疗效指标。结果治疗第4周和第8周,观察组达到ACR20改善者分别为43.3%、66.7%,对照组分别为16.7%、3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第12周,观察组83.3%(25例)达到ACR20的改善,对照组为43.3%(13例)(P=0.001)。第4周起,观察组DAS28-ESR评分均持续低于对照组(P均0.05,P0.01)。治疗12周,除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和CRP,观察组其它各项临床和实验室炎症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RA病程与12周DAS28-ESR评分存在显著正相关(r=0.643,P=0.000)。结论小剂量GC联合MTX治疗能显著改善ERA症状、体征和实验室炎性指标,疗效优于单用MTX。两者联合治疗安全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7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rhTNFR:Fc治疗A组22例(rhTNFR:Fc 25 mg/次,2次/周;甲氨蝶呤10 mg/周)、rhTNFR:Fc治疗B组24例(rhTNFR:Fc 12.5 mg/次,2次/周;甲氨蝶呤10 mg/周)和对照组30例(甲氨蝶呤10 mg/周)。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不同时间点(2、4、6、8、12、16、24周)进行关节功能相关指标检测,包括关节肿胀数、压痛数、疼痛程度、晨僵时间、健康评价问卷(HAQ)评分、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关节功能指标的变化,比较治疗后各组关节功能改善情况,以达到ACR20、ACR50、ACR70改善标准来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前三组患者关节功能相关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三组患者各项关节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rhTNFR:Fc治疗A、B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第2、4周,rhTNFR:Fc治疗A组达到ACR50改善标准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B组(P<0.05);在治疗后第8、12、16、24周,A、B两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rhTNFR:Fc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是一个有效且经济的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甲氨蝶呤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单用甲氨蝶呤(7.5 mg/周)、单用环磷酰胺(400 mg/2周)及甲氨蝶呤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组(甲氨蝶呤7.5 mg/周+环磷酰胺400 mg/2周)。疗程24周,在0、6、12、24周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估。以美国风湿病学会疗效评价指标ACR20为主要疗效指标,ACR50、ACR70、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疗效指标、疼痛目视模拟测试表评分、患者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总体评估、医生总体评价、压痛关节数、压痛关节指数、肿胀关节数、肿胀关节指数、健康评估问卷为次要疗效指标。结果在24周,联合治疗组改善达ACR20标准者为81%,高甲氨蝶呤组56%及环磷酰胺组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达ACR50改善的患者比例高于环磷酰胺组(P〈0.05),与甲氨蝶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达到EULAR有效者为77%,高于甲氨蝶呤组48%及环磷酰胺组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在压痛关节数/压痛关节指数、肿胀关节数/肿胀关节指数,疼痛VAS评分、ESR的改善程度高于甲氨蝶呤组(P〈0.05),在压痛关节数或指数、肿胀关节数或指数、疼痛VAS评分、PGA、医生总体评价、HAQ、ESR的改善程度高于环磷酰胺组(P〈0.05)。3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能显著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炎性指标,疗效优于单用。两者联合治疗安全耐受性好,与单用相比,并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对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疗效,探讨该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学机制,了解MTX对RA患者血清中Th1/Th2型细胞因子的作用,为临床MTX治疗RA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入选30例活动性RA患者,每周1次口服MTX(首次7.5 mg, 每周递增2.5 mg至15 mg ),疗程24周.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疗效评定标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ELISA)检测健康对照组以及RA患者MTX治疗前后血清中的细胞介素IL-1β,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NF-γ浓度.结果: (1)MTX治疗第2周ACR20达到23%(7/30), 至24周时ACR20上升至70%(21/30),ACR70也升至10%(3/30).临床病情活动性指标(如晨僵、红细胞沉降率、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休息痛、患者及医生评价)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2) RA患者血清中的炎性细胞因子IL-6(46.83±35.81 vs. 20.92±17.98,P=0.028),TNF-α(162.52±107.63 vs. 18.32±14.36,P=0.001),INF-γ(67.79±43.76 vs. 35.78±27.51,P=0.004)等的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46.17±26.70 vs. 47.21±28.9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7).(3) MTX治疗RA后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与治疗前相比,IL-1β(7.47±7.33,P=0.265),IL-6(26.01±25.64,P=0.025),INF-γ(41.53±13.49,P=0.015),TNF-α(123.36±89.61, P=0.018)等水平均明显降低,而Th2型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明显提高(71.76±41.01,P=0.02).结论:MTX治疗活动性RA起效早,疗效显著.并且MTX可以下调RA患者血清中IL-1β,IL-6,TNF-α和INF-γ水平,同时上调IL-10水平,抑制了Th1型细胞因子的炎症作用,增强了Th2型细胞因子的效应,从而抑制或控制了RA的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