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艾司氯胺酮复合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心理痛苦的影响。方法: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在本院行肺癌根治术患者121例,性别不限,年龄18~75岁,BMI 18.5~24.9 kg/m 2,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C组, n=60)和艾司氯胺酮复合麻...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复方利多卡因胸横肌平面阻滞(TTPB)-胸神经阻滞(PECS)-全身麻醉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优化效果。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女性患者90例,年龄40~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体重指数<30 kg/m 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30):单纯全麻组(C组)、复方利多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术后静脉镇痛对乳腺癌患者疼痛和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择期行乳腺癌手术的60例患者分为艾司氯胺酮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手术结束后连接静脉镇痛泵, 艾司氯胺酮组给予艾司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静脉泵注, 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泵注, 其余配方相同。记录两组患者术前1 d和术后3 d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评分, 术后1 d和术后2 d的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 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辅助镇痛药使用情况、镇痛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1 d SAS及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艾司氯胺酮组SAS及SD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艾司氯胺酮组术后3 d SAS及SDS评分较术前1 d下降(P<0.05), 而对照组患者术后3 d SAS及SDS评分较术前1 d升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及术后2 d 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乳腺癌根治术后保留乳房方案对患者心理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92例乳腺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改良根治术组(n=38,予以改良根治术)与保留乳房组(n=54,予以改良根治术后保留乳房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腺癌生命质量量表(FACT-B)评分、汉密尔顿焦虑(HAMA)与抑郁(HAMD)评分、社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全麻患者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2年7月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全麻下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89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C组, 30例)、低剂量艾司氯胺酮组(K1组, 29例)、高剂量艾司氯胺酮组(K2组, 30例)。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案由其麻醉医师决定, 镇痛药物限于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根据分组情况配置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泵:C组, 舒芬太尼1.5 μg/kg+托烷司琼5 mg;K1组, 舒芬太尼1 μg/kg+艾司氯胺酮1 mg/kg+托烷司琼5 mg;K2组, 舒芬太尼1 μg/kg+艾司氯胺酮2 mg/kg+托烷司琼5 mg。记录患者术后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抑郁症自测量表(SDS)评分和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瘙痒、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K1组术后48 h VAS疼痛评分较高(P<0.05), 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较多(P<0.05);K1组、K2组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一期乳房重建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将2010-2014年乳腺癌患者17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别行保留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一期乳房重建术(观察组,102例),与未保留NAC的皮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照组,68例)。比较两组术后相关指标、患者对乳房重建的满意度、生活质量情况及随访期间不良事件以及复发、转移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创面引流时间及引流量无统计学意义差异(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满意率(97.06%vs.51.47%)、FACT总评分(150.89±25.34)vs.(100.24±18.47)、生活质量高水平率(83.33%vs.51.47%)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远处转移率及复发率相似,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保留NAC的改良根治术并一期乳房重建术治疗早期乳腺癌安全、可行,且在术后美学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明显优于未保留NAC的皮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切口持续浸润用于乳腺癌患者术后镇痛的有效浓度。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100例,年龄40~70岁,ASAⅠ或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0.2%(R1组)、0.3%(R2组)、0.4%(R3组)罗哌卡因切口持续浸润组和地佐辛复合曲马多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组),每组25例。记录患者术后2h(T1)、4h(T2)、8h(T3)、12h(T4)、24h(T5)、48h(T6)时安静和90°翻身活动时的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1~T6时R1组安静和90°翻身活动时VAS评分明显高于PCIA组(P0.05),R2和R3组VAS评分与PCI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1、R2和R3组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低于PCIA组(P0.05),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A组出现2例恶心呕吐,其余各组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 0.3%罗哌卡因切口持续浸润对乳腺癌根治术后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FACT-B(V 4.0)中文版对2008年7月—2015年7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进行乳腺癌手术且术后需进行内分泌治疗的绝经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改良根治组患者157例,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组患者86例,分别进行术后1年、2~5年、6~7年生活质量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优于改良根治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内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5年、6~7年保乳组患者生活质量均优于改良根治组(均P0.05)。结论:接受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患者能获得比接受传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更佳的生活质量,且这种优势在术后1年后区别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保留胸大小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改良根治术)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根治术,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根治术。对比2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3 a生存率等。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3 a生存率及复发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患者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10.
《中华麻醉学杂志》2022,(5):565-568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和胸神经Ⅱ型(PecsⅡ)阻滞用于全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术期镇痛效果。方法选择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女性患者60例, 年龄20~60岁, ASA分级Ⅰ或Ⅱ级, 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2组(n=30):前锯肌平面阻滞组(S组)和PecsⅡ阻滞组(P组)。2组均于全麻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 阻滞药物均为0.5%罗哌卡因20 ml。术后均行舒芬太尼PCIA。采用肌肉注射曲马多100 mg进行补救镇痛。记录各节段皮区阻滞情况、术中瑞芬太尼和术后24 h内镇痛药(PCIA中舒芬太尼以及补救镇痛药)用量、神经阻滞时间、Horner综合征以及术后24 h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S组比较, P组T5-T7皮区阻滞率降低, 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减少(P<0.01), 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和神经阻滞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使用补救镇痛药, 未见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PecsⅡ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优于前锯肌平面阻滞。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影响。方法择期食管癌根治术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55~75岁,随机分为S1组、S2组和SK组,每组30例,术后行PCIA,镇痛药配方分别为舒芬太尼2 μg/kg(S1组),舒芬太尼2.5 μg/kg(S2组),舒芬太尼2μg/kg+氯胺酮90 μg·kg-1·h-1(S3组),各组镇痛药物均加入格拉司琼6mg并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所有患者均在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负荷量5 ml,连接静脉镇痛泵,记录患者术后4、8、24、48h的疼痛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SBP、DBP、HR、SpO2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记录患者48 h内按压PCIA总次数。结果三组患者术后4、8、24、48hRamsay镇静评分、SBP、DBP、H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2组、SK组患者48 h内VAS评分明显低于、PCIA按压总次数明显少于S1组(P0.05),SK组患者48 h内VAS评分明显低于、PCIA按压总次数明显少于S2组(P0.05)。S2组患者术后48h内有2例发生呼吸抑制。结论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辅助舒芬太尼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能减少术后舒芬太尼用量,缓解术后疼痛,镇痛效果优于单用舒芬太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2007年4月经保乳手术治疗的95例(保乳组)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改良根治术95例(改良组)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对比。结果:保乳组与改良组的局部复发率、转移率、生存率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保乳组和改良组乳房外观美学效果"优良"率分别为93.7%和0(P<0.05);保乳组术后5年存活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亦明显高于改良组(83.66±3.70 vs.73.07±4.85)(P<0.05)。结论:对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在获得与改良根治术相同疗效的同时,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掌握好保乳手术适应证、规范的手术切除和术后个体化综合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关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扩展型背阔肌乳房再造术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32例行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扩展型背阔肌乳房再造术患者(观察组)和34例行传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预后,并分析观察组重建乳房外形评分情况。结果:两组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期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5%vs.32.4%,P0.05)。所有患者随访18~60个月,中位时间44个月,观察组局部复发2例,远处复发3例;对照组局部复发3例,远处转移3例,观察组与对照组3年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5%vs.91.2%,P0.05)。观察组乳房外形评分优良率为90.6%。结论: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扩展型背阔肌乳房再造术安全有效,重建的乳房外观满意,且不增加并发症与局部复发、远处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14.
根治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根治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根治术者60例,改良根治术者8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改良组术后胸壁形态、患肢功能、患肢肿胀、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均优于根治术组(P<0.05)。改良根治术组5年生存率Ⅰ期97.3%,Ⅱ期95.5%,根治术组5年生存率Ⅰ期95.7%,Ⅱ期94.3%,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生存率与根治术无异,但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氯胺酮静脉镇痛对严重烧伤患者急性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氯胺酮静脉镇痛对严重烧伤患者急性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40例严重烧伤患者于伤后24 h内入院,随机均分为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组(PCIA组)和对照组(C组)。检测镇痛开始前及开始后1、8、24、48 h的血糖、血浆胰岛素(Ins)、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肾上腺素(AD)和去甲肾上腺素(NA)的水平。结果PCIA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C组(P<0.01);PCIA组镇痛后1~48 h血糖和镇痛后8~48 h血浆应激激素与镇痛前及C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两组患者均无恶心、呕吐、幻觉以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氯胺酮PCIA可有效地降低严重烧伤患者急性期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艾司氯胺酮滴鼻用于学龄前患儿术前镇静抗焦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的2~6岁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艾司氯胺酮0.5 mg/kg组(S1组)、艾司氯胺酮1.0 mg/kg组(S2组)、艾司氯胺酮1.5 mg/kg组(S3组),每组30例。在病房内给予患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7月行胸腔镜肺部手术(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胸腔镜下肺叶或肺段切除术)患者90例,男47例,女43例,年龄18~64岁,BMI 18~25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ESPB组(C组)和艾司氯胺酮联合ESPB组(D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完成超声引导下ESPB,随后C组采用舒芬太尼行麻醉诱导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D组用艾司氯胺酮行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和术后PCIA。记录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术后1、6、12、24、48 h患者活动时NRS疼痛评分、术后24 h内PCIA按压次数、术后补救镇痛次数、麻醉苏醒时间、术后2 d内术后恶心、呕吐及艾司氯胺酮有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术前1 d、术后2 d采用40项恢复质量量表(QoR-40)评分评估患者恢复质量。术前1 d及出院时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结果: 与C组比较,D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2 d QoR-40评分明显升高,出院时HADS评分明显降低(P<0.05)。
结论: 艾司氯胺酮联合ESPB用于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安全有效,围术期镇痛完善,不良反应少,患者早期恢复质量较高,为此类手术提供一种新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行保全手术加放疗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2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乳腺癌局部肿块切除加放疗组2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0例。保全术加放疗组:行肿块局部切除后,乳腺切线野照射,包括内乳区。腋窝及销骨上下区根据术后病理决定是否照射,后乳腺局部加量至根治剂量。根治术组:行传统改良根治术式,根据术后病理选择放疗方案,结果:保全术加放疗组及改良根治术组局部乳腺复发分别为:3例(13.6%)和2例(10.0%),区域淋巴结复发分别为:2例(9.1%)和2例(10.0%)。5年生存率分别为:77.3%(17/22)和80.0%(11/22),三组统计学均无明显差异。结论:早期乳腺癌行保全手术加放疗和传统改良根治术疗效相比相同且保全了器官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育龄期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6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育龄期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保乳术组(40例)和改良根治术组(40例)。保乳术组采用保乳手术治疗;而改良根治术组则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及住院情况指标及预后,并采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估患者术后的生命质量差异。结果保乳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平均引流量、平均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改良根治术组(P0.05);保乳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显著低于改良根治组(20%)(P0.05);而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术后1年生存率比较(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发现,保乳术组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改良根治术组(P0.05)。结论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育龄期早期乳腺癌的预后相近,但保乳术具备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美容效果好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术后生命质量,因此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可作为育龄期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乳腺癌患者根据不同入院时间分成2组,对照组施行传统乳腺癌根治术,观察组施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以及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患侧上肢运动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3 a生存率及复发率、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满意,且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