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研究膨胀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 [方法]40例胫骨干骨折患者,19例采用膨胀髓内钉、21例采用传统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分析比较其手术难易程度、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结果]术中膨胀髓内钉组手术难度明显降低;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膨胀髓内钉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4周,并发症发生率为0.0%,交锁髓髓内钉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9周,并发症发生率为38.1%.[结论]膨胀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优于交锁髓内钉的新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背景:交锁髓内钉在长骨中段骨折的治疗中已经成为金标准,但由于个体髓腔的差异,髓内钉在插入前往往通过扩髓来满足操作需要.扩髓不仅破坏骨内膜的血供,还会导致骨强度降低,增加脂肪栓塞的风险.目的:观察可膨胀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2005-01/2009-12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采用可膨胀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33例,其中20例采用闭合复位,12例有限切开复位,1例行切开复位,顺行插入可膨胀髓内钉固定.可膨胀髓内钉置入48 h后,在前臂吊带保护下开始活动临近关节.根据肩关节功能、活动范围、疼痛程度,采用Constant评分进行功能评估.结果与结论:全部病例均获临床随访,随访时间4~12个月,平均7.8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0~15周,平均12.5周.根据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优20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达87.88%.无感染、断钉、脂肪栓塞、骨折不愈合与畸形愈合等情况发生.提示可膨胀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能比较有效地维持骨折稳定性,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背景:锁骨中段骨折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髓内钛制弹性髓内钉与髓外钢板置入内固定,不同的固定方式对患者创伤、治疗成本及固定后最终临床效果影响很大,因此,选择合理的内固定方式至关重要.目的:比较钛制弹性髓内钉与重建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锁骨中1/3段骨折患者42例,其中钛制弹性髓内钉髓内置入内固定19例,重建钢板髓外置入内固定23例.比较两种置入内固定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皮肤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患肩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钛制弹性髓内钉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皮肤切口长度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重建钢板组(P<0.05).两者术后患者肩功能恢复情况无差异(P>0.05).钛制弹性髓内钉组发生退钉1例,钉尾刺激征1例.重建钢板组发生螺丝钉松动1例.所有病例均末发生手术感染.说明钛制弹性髓内钉与重建钢板置入内固定都是锁骨中段骨折治疗的良好方法,但在相间疗效的前提下,钛制弹性髓内钉置入固定可以减少组织创伤,缩短疗程,尽早恢复功能.对于复杂型骨折,最好还是选用重建钢板置入内固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可膨胀交锁髓内钉不扩髓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可膨胀交锁髓内钉不扩髓治疗胫骨近端骨折31例,其中开放性骨折4例、闭合性骨折27例;AO/ASIF分类A型16例、B型4例、C型11例。随访时间9个月~5年,平均2年。结果30例患者骨折愈合,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1例多发性粉碎性骨折患者延迟愈合。结论可膨胀交锁髓内钉是治疗胫骨近端骨折有效且满意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背景:股骨近端髓内钉具有较强的抗剪切力作用,可较好维持股骨近端旋转稳定性,手术操作简便,创伤较小,但存在应力过于集中于锁钉,置入固定螺钉前钻孔较大等缺点。目的:比较可膨胀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置入可膨胀髓内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结果与结论:置入可膨胀髓内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影像曝光时间均显著低于股骨近端髓内钉组(P<0.01),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比较,可膨胀髓内钉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手术创伤小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方法有很多,选择髓内还是髓外一直都存在争议,有研究认为就生物力学而言,髓内固定较髓外固定更加具有优势,那么高龄 Evans Ⅴ型转子间骨折是否也是髓内固定更好一些呢? 目的:比较髓内与髓外内固定治疗高龄Evans 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武警沈阳总队医院骨科进行治疗的高龄Evans Ⅴ型转子间骨折患者47例,分别采用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系统及动力髋螺钉系统髓外内固定方式置入治疗。 结果与结论:动力髋螺钉组平均随访12个月,加压交锁髓内钉组平均随访10个月。随访期内2组均达骨性愈合。置入内固定治疗后动力髋螺钉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交锁髓内钉组(P〈0.05);但在骨折愈合时间上抗旋髓内钉组明显短于动力髋螺钉组,且Harris评分显示交锁髓内钉组患者髋关节功能好于动力髋螺钉组(P 〈0.05)。髓外组主钉松动退出1例,钢板断裂1例;髓内组1例内固定螺钉松动1例。提示2种内固定治疗转子间骨折均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对于短期内高龄Evans Ⅴ型转子间骨折,加压交锁髓内钉系统髓内钉固定可使患者在不进行关节置换的前提下早期负重活动,髋关节功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6月-2011年6月对骨转子间骨折Evans-Jensen分型为Ⅲ型的32例患者,分别选用髓内固定系统的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重建交锁钉(Gamma钉),以及髓外固定系统的髋动力加压钢板(DHS)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CP)进行固定治疗,比较各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Harris髋关节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髓内固定系统的手术方法中的Gamma钉组和PFNA组明显比髓外固定系统的DHS组和LCP组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引流量减少(P〈0.05)。两种固定系统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mma钉组和PFNA组之间,DHS组和LCP组之间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上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Evans-Jensen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髓内固定系统明显优于髓外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8.
背景:股骨近端髓内钉具有较强的抗剪切力作用,可较好维持股骨近端旋转稳定性,手术操作简便,创伤较小,但存在应力过于集中于锁钉,置入固定螺钉前钻孔较大等缺点。目的:比较可膨胀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置入可膨胀髓内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结果与结论:置入可膨胀髓内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影像曝光时间均显著低于股骨近端髓内钉组(P〈0.01),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比较,可膨胀髓内钉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手术创伤小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扩髓与非扩髓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04.5)、EMBASE(1966~2004.5)、Cochrane图书馆(2004年第2期)、Cochrane协作网肌骨创伤组试验数据库(2004.5)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2004.5),手工检索<中华骨科杂志>(创刊~2004.5)和<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创刊~2004.5),收集所有相关随机对照试验及半随机对照试验,并采用RevMan 4.2.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随机对照试验,2个半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显示,与非扩髓髓内钉固定相比,扩髓髓内钉固定能降低股骨干骨折的不愈合率[RR=0.38,95%CI(0.17,0.83),P=0.01]和内固定失效率[RR=0.42,95%CI(0.20,0.89),P=0.02].结论与非扩髓髓内钉固定相比,扩髓髓内钉固定能降低股骨干骨折的不愈合率及内固定失效率.但扩髓与否与肺部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感染、畸形愈合的发生及手术时间、失血量等的关系,以及骨折开放与否、是否合并多发伤、及骨折的部位等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目前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多采用早期内固定治疗,随着现代医学及内固定器材等相关科学的发展,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修复方式较多。然而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方式及内固定类型的选择临床上存在较多争议。目的:对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与髓外固定的临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宣城中心医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46例,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3组,其中锁定加压钢板组者31例,动力髋螺钉组者66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者49例。动力髋螺钉组和锁定加压钢板均属于髓外固定系统,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属于髓内固定系统。通过对比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及临床疗效,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股骨转子间骨折预后的指导意义。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4个月-3年。与锁定加压钢板组及动力髋螺钉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锁定加压钢板组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动力髋螺钉组(P〈0.05)。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的疗效优良率(94%)显著高于锁定加压钢板组(81%)及动力髋螺钉组(8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应用髓内及髓外固定系统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可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但髓内固定系统较髓外固定系统在手术时间、失血量及患者内固定后疗效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临床用于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材料总体来说分两种:髓内系统和髓外系统,对其治疗效果尚缺乏宏观的比较。
  目的:比较髓内系统与髓外系统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217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Evans分型:Ⅲ型-Ⅴ型与R型),分别采用髓外系统和髓内系统进行治疗,其中18例动力髁螺钉,67例动力髋螺钉,43例重建钉,72例股骨近端防旋刀片髓内钉,17例新一代双钉加压交锁髓内钉,对手术时间、切口范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和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临床分析比较。
  结果与结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并发症的发生及髋关节功能评分方面髓内系统均优于髓外系统,但切口范围和骨折愈合时间方面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可见髓内系统较髓外系统治疗不稳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固定稳固可靠,且患者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明显缩短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是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非扩髓与扩髓髓内钉固定治疗成人胫骨干骨折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非扩髓与扩髓髓内钉固定治疗成人胫骨干骨折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05.7)、EMBASE(1974~2005.7)、Cochrane图书馆(2005年第2期)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2005.7),手工检索相关的中英文骨科杂志.收集非扩髓与扩髓髓内钉固定术相比较治疗成人胫骨干骨折疗效的临床随机对照和半随机对照试验,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统计软件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4.2.7.结果共纳入非扩髓与扩髓髓内钉固定术相比较治疗成人胫骨干骨折疗效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4个及半随机对照试验1个.Meta分析表明,非扩髓与扩髓髓内钉固定治疗成人胫骨干骨折相比较,其骨折不愈合率升高 [RR=1.87, 95%CI (1.20,2.91), P=0.006],内置物失效率显著升高 [RR=2.23, 95%CI (1.49,3.34), P﹤0.000 1];骨折愈合时间延长 [WMD=9.00, 95%CI (3.19,14.81), P=0.002].结论与扩髓髓内钉固定相比较,非扩髓髓内钉固定治疗成人胫骨干骨折时骨折不愈合率升高及内置物失效更常见.扩髓与否在术后感染率、骨折畸形愈合率、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率的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但在严重开放性骨折(Gustilo Grade ⅢC)合并多发损伤时,扩髓与非扩髓对上述指标的影响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髓外固定与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患者内固定方式分成髓内钉组(18例)和钢板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愈合时间及Harris评分情况。结果髓内钉固定患者的出血量、骨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LISS固定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61、2.12,P均<0.05),且髓内钉固定患者6个月后Harris评分亦明显优于LISS固定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P<0.05)。结论在治疗转子下骨折患者中,髓内钉固定的疗效可能优于LISS钢板固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或股骨近端髓内钉(PFN)髓内固定与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PFLP)髓外固定在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收集随访资料完整的Seinsheimer分型Ⅲ、Ⅴ型70例转子下骨折患者资料,根据固定方式分为PFNA/PFN髓内固定组、PFLP髓外固定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患者开始完全负重时间、术后半年Harris评分,以及出现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所有患者进行10~18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PFNA/PFN髓内固定与PFLP髓外固定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开始负重时间、术后半年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PFN比PFLP更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是一种目前较为理想的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可膨胀髓内钉FixionTM系统结合自体骨移植在肱骨干骨不连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对11例肱骨干中1/3骨折骨不连病人采用可膨胀髓内钉FixionTM系统结合自体骨移植进行治疗,8例有钢板内固定手术史,其中2例骨质明显疏松,1例存在桡神经麻痹。结果手术时间63~115min(平均87min);术中出血量120~250ml(平均180ml);11例骨不连均痊愈(平均愈合时间17周)。结论可膨胀髓内钉FixionTM系统结合自体骨移植是治疗肱骨干骨折骨不连比较理想的方法,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病人。  相似文献   

16.
交锁髓内钉治疗长骨干骨折,兼具生物学和生物力学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高能量损伤、多发伤的增加以及临床应用髓内钉的普及,骨不连的发生率达0.5%~3%,且多为肥大性骨不连。髓内钉固定后长骨干肥大性骨不连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扩髓更换髓内钉、保留髓内钉附加钢板固定、髓内钉动力化以及取出髓内钉改为钢板固定等。由于骨折部位的不同、骨折类型的不同及骨不连原因的不同,不可能用一种手术方法治疗所有的肥大性骨不连。因此,只有熟悉各种固定方式的最佳适应证,按照个体化原则,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才能有的放矢,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可调式交锁髓内钉定位杆在下肢骨折内固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02例(110肢)骨折患者,行交锁髓内钉固定,应用髓内钉远端锁钉定位器瞄准打定位杆孔,定位孔与主钉平台相对者应用传统定位杆锁钉,定位孔与定位平台不能相对者应用可调式交锁髓内钉定位杆锁钉。结果应用传统定位杆定位,股骨一次锁钉成功率61.3%,胫骨一次锁钉成功率64.6%;定位失败者应用可调式交锁髓内钉定位杆锁钉,锁钉成功率97.6%;术后随访,骨折平均愈合时间2.9个月,功能良好。结论通过应用可调式交锁髓内钉定位杆可以纠正大部分交锁髓内钉进入髓腔内产生的形变,能够不增加手术创伤、不增加手术时间、不需接触有害射线而提高交锁髓内钉远端锁钉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背景:转子间骨折主要有两种固定方式,一是髓外固定的钉板系统,以动力髋螺钉为代表;另一种是髓内固定的髓内钉系统,以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为代表。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0-12山西省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8例。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及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两种内固定方式置入治疗。结果与结论:动力髋螺钉组平均随访13个月,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平均随访11个月。随访期内两组均达骨性愈合。置入内固定治疗后动力髋螺钉组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延长(P〈0.05);末次随访时Parker-Palmer评分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动力髋螺钉组主钉松动退出1例,钢板断裂1例;所有患者无伤口感染、内固定物切割、髋内翻等并发症出现,最终骨折愈合。提示两种内固定治疗转子间骨折均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比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可更早负重,骨折愈合时间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顺向和逆向扩髓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顺向和逆向扩髓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8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术中C-臂使用时间,术前、术后血红蛋白的改变,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术后6~24个月的随访,采用逆向扩髓固定的患者在术中C-臂使用时间、手术时间方面优于顺向扩髓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55、-2.66,P均<0.05);术前、术后血红蛋白的改变,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09、0.66,χ2=1.32,P均>0.05)。结论逆向扩髓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可明显减少C-臂使用时间、缩短手术时间,同时不增加出血量,且对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背景:有研究认为对于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并有严重疏松且不能耐受关节置换的患者,髓内固定为首选;对于高龄不稳定骨折,严重骨质疏松,术前可行走,能耐受一次较大手术者可首选人工股骨头置换;而对骨折稳定、骨质疏松不严重、身体状况较好者也可选用动力髋螺钉髓外固定.目的:对比分析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及人工髋关节置换不同植入物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动力髋螺钉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和人工髋关节组,其中动力髋螺钉组45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40例,人工髋关节组35例,对3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和治疗优良率等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与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治疗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此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住院期间并发症也明显少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动力髋螺钉和人工髋关节置换,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治愈率高等优点,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