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芦荟大黄素对白细胞介素-2 (IL-2) 引起的 T 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内 Ca2+浓度 ([Ca2+i) 变化的影响,探讨芦荟大黄素对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采用 MTT 法检测细胞增殖,用单细胞钙成像系统记录细胞胞浆[Ca2+i结果 芦荟大黄素对 IL-2 引起的 T 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与剂量有关;IL-2 引起[Ca2+i 升高,并持续维持高 [Ca2+i 水平,引起 [Ca2+i 升高的机制包括胞内 Ca2+ 释放和胞外 Ca2+ 内流;芦荟大黄素显著抑制 IL-2 引起的 [Ca2+i 升高,作用途径包括抑制胞内 Ca2+ 释放和胞外 Ca2+ 内流。结论 芦荟大黄素对 IL-2 诱发的 T 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内 [Ca2+i 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羊栖菜多糖 SFPS-B1 诱导人胃癌细胞 SGC-7901 凋亡作用及对细胞[Ca2+i 和 pH 值的影响。方法 采用 MTT 法检测 SFPS-B1 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SFPS-B1 对 SGC-7901 细胞[Ca2+i 和 pH 值的影响。结果 SFPS-B1 对 SGC-7901 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可使细胞体积缩小、出现凋亡小体。药物作用后细胞[Ca2+i 明显上升,pH 值明显降低。结论 SFPS-B1 具有抑制人胃癌 SGC-7901 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作用,对细胞[Ca2+i 和 pH 值的影响在其诱导 SGC-7901 细胞凋亡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探讨龙葵碱对睾丸支持细胞的毒性。方法 原代培养睾丸支持细胞,MTT 法检测不同浓度龙葵碱对于支持细胞的毒性作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以及[Ca2+i 的改变。结果 龙葵碱作用于睾丸支持细胞 72 h 的 IC50 为 22.29 μmol/L。随着剂量的增大,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降低,[Ca2+i 升高。结论 龙葵碱通过损伤小鼠睾丸支持细胞线粒体,升高细胞 [Ca2+i,从而对睾丸支持细胞产生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野西瓜正丁醇萃取物诱导人肝癌细胞 HepG2 细胞凋亡的机制,观察其对 HepG2 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内 Ca2+ 浓度[Ca2+i 的影响。方法 经流式细胞仪观察野西瓜正丁醇萃取物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野西瓜正丁醇萃取物作用前后,HepG2 细胞[Ca2+i 的变化。结果 野西瓜正丁醇萃取物可不同程度降低 HepG2 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此外,中、高剂量的野西瓜正丁醇萃取物还可以显著升高[Ca2+i,造成钙稳态平衡。结论 野西瓜正丁醇萃取物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开放 MPTP 孔道,造成细胞内 Ca2+ 超载,诱导 HepG2 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脑缺血不同时点大鼠海马神经元内游离Ca2+浓度[Ca2+]i及醒脑开窍针刺对其影响,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早期干预对脑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所致局灶性脑缺血(MCAO)模型,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动态观察脑组织海马CA1区锥体细胞[Ca2+]i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内游离[Ca2+]i(以细胞内Ca2+相对荧光强度表示)在局灶性脑缺血1 h时升高,持续升高至缺血24 h时(P<0.05)。假手术组与正常组相比[,Ca2+]i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应时间点非穴位针刺组与模型组[Ca2+]i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应时间点,醒脑开窍针刺组[Ca2+]i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后大鼠海马神经细胞[Ca2+]i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升高,提示细胞内钙超载;醒脑开窍针刺组能有效调节缺血区的[Ca2+]i,提示在缺血后针刺治疗效果越早越好,为临床及早应用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guattegaumerine(Gua)对H2O2合并血清剥夺诱导的培养大鼠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以及对H2O2、KCl诱导的大鼠皮质神经元内钙超载和缓激肽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内钙超载的影响。方法 H2O2合并血清剥夺诱导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损伤,Hoechst33258染色法检测Gua对细胞凋亡的影响;钙荧光探针Furo-2/AM标记细胞,荧光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和双荧光波长分光光度计检测Gua对细胞内钙浓度的影响。结果 Gua能显著抑制H2O2导致的神经元凋亡、H2O2和KCl引起的培养皮质神经细胞 [Ca2+]i升高(P<0.05)和缓激肽所诱导的培养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 [Ca2+]i升高(P<0.01)。结论 Gua具有一定的神经细胞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细胞外钙内流及内质网内钙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7.
赵越  叶宏军  余黎  卞慧敏 《医学教育探索》2010,41(12):2030-2034
目的 研究六味地黄方及其配伍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 以比浊法测定六味地黄方及其配伍对二磷酸腺苷 (ADP)、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花生四烯酸 (AA) 诱导的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运用荧光法观察血小板经 ADP 激活前后的[Ca2+i 的变化。结果 六味地黄方及其配伍对 ADP、PAF、AA 诱导的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率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在终质量浓度为生药 9.26 mg/mL 时,除山药/茯苓药对外,均不同程度降低 ADP 激活的血小板释放 Ca2+ 的作用。结论 六味地黄方及其配伍均具有不同程度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其中以山茱萸/丹皮药对作用尤为显著,其抗 ADP 诱导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能与抑制血小板内钙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从毛冬青根中分离、鉴定毛冬青皂苷B3,研究其抗血栓作用。方法 色谱法、重结晶法分离、精制毛冬青皂苷B3,薄层色谱对照及波谱分析法对毛冬青皂苷B3进行结构鉴定。采用体内血栓形成试验、体外血凝块溶解试验及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试验,观察毛冬青皂苷B3的抗血栓作用。结果 体内抗血栓试验显示,毛冬青皂苷B3对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发的血栓形成所致小鼠的偏瘫和死亡及FeCl3诱导的大鼠腹主动脉血栓形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体外实验中,对家兔血凝块无明显的溶解作用,对ADP诱导的离体家兔血小板聚集也无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毛冬青皂苷B3可能为毛冬青抗血栓作用的物质基础之一,其体内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可能与其促进血凝块溶解和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黄芪总苷 (astragalosides) 对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e, DEX) 与β-淀粉样蛋白 (Amyloid β-peptide protein, Aβ) 联合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 通过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活性,探讨黄芪总苷能否抑制 Aβ和 DEX 引起海马神经元活力下降;通过检测海马神经元胞内 Ca2+浓度 ([Ca2+i),探讨黄芪总苷是否通过降低 [Ca2+i 抑制海马神经元凋亡;通过检测 P-tau-Thr231 蛋白水平,进一步探讨黄芪总苷抗 Aβ 和 DEX 引起的海马神经元毒性机制。结果 黄芪总苷 (10、20、40 μg/mL) 对体外 DEX (10 μmo/L)+Aβ25-35 (5 μmol/L) 引起胎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有保护作用 (P<0.01);黄芪总苷能明显降低 DEX (10 μmol/L)+Aβ25-35 (5 μmol/L) 升高的海马神经元[Ca2+i、P-tau 蛋白水平 (P<0.05)。结论 黄芪总苷对 Aβ和 DEX 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辣椒素对体外原代培养的胎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钙离子浓度([Ca2+i)和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iral membrane potential,MMP)的影响作用。方法分散培养的胎鼠DRG神经元用不同浓度的辣椒素(0.001μmol/L, 0.01μmol/L, 0.1μmol/L, 1μmol/L, 10μmol/L)孵育1min,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检测神经元[[Ca2+i的改变。对于能引起[Ca2+i升高的浓度组,在辣椒素孵育1min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元MMP的变化;并且在移去辣椒素后10min,重新检测神经元[Ca2+i的变化。结果0.001μmol/L、0.01μmol/L辣椒素孵育1min,神经元胞内[[Ca2+i没有变化;0.1μmol/L、1μmol/L和10μmol/L辣椒素孵育1min,神经元胞内[Ca2+i升高,移去辣椒素后10min,0.1μmol/L、1μmol/L辣椒素孵育的DRG神经元胞内[Ca2+i恢复到基础水平,10μmol/L辣椒素孵育的标本升高的[Ca2+i没有明显改变。辣椒素孵育时用无钙溶液,则神经元胞内[Ca2+i不升高。10?μmol/L辣椒素孵育1min的DRG神经元MMP降低,0.1μmol/L和1μmol/L辣椒素孵育的标本MMP无明显变化。结论一定浓度的辣椒素可使原代培养的DRG神经元胞内[Ca2+i升高,MMP降低。低浓度辣椒素引起的[Ca2+i的升高在10min内可以恢复到基础水平,而高浓度辣椒素引起的[Ca2+i的升高在10min内则不能恢复。辣椒素所致的胞内[Ca2+i升高可能是由于胞外钙离子内流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竹叶提取物的抗血栓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竹叶提取物的抗血栓作用。方法采用小白鼠体外凝血时间及家兔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家兔血浆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家兔血浆凝血酶时间(ThrombinTime)和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实验来观察竹叶提取物的抗血栓作用。结果竹叶提取物22.5mg/kg、45mg/kg和90mg/kg能显著延长小鼠体外凝血时间;7.5mg·mL~1、15.0mg·mL-1和30.0mg/kg能明显延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白陶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时间,并能显著抑制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结论竹叶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12.
红花黄色素B抗凝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B(SYB)对ADP诱导的大鼠体外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及抗凝作用。方法: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RP)和贫血小板血浆(PPP),在PRP中加入SYB溶液及ADP,记录血小板聚集曲线,计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在PPP中加入SYB和PT试剂,记录大鼠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在PPP中加入SYB、删试剂和CaCl2,记录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PPP中加入SYB、TT试剂,记录凝血酶时间(TT)。结果:SYB可抑制ADP诱导的体外大鼠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可延长大鼠离体血浆PT、APTT和TT。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SYB可阻断多种途径诱发的血栓形成反应,为红花活血化瘀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冠状动脉支架对兔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18只雄性新西兰兔经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2、4、24h各时间点采血后,分别测定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g)、P-选择素和血栓烷B2(TXB2)的含量,同时测定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和血小板数量。结果表明在使用支架前后,TT、PT、APTT无明显差异,但是术后血浆中Fg和血小板数水平逐渐下降,24h后恢复到正常水平,术后1h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浆中释放P-选择素、TXB2的含量显著增高。结果提示冠状动脉支架术对兔的血小板活化、血栓的形成和凝血系统活化有明显影响,同时证实了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监测血小板活化程度和抗栓治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当归总苯酞在活血化瘀方面的功效。方法 大鼠ig给予当归总苯酞(生药1、2、4 g/kg),观察当归总苯酞对大鼠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采用高分子右旋糖酐制备高黏血症大鼠模型,观察当归总苯酞对大鼠血液黏度的影响;观察当归总苯酞对大鼠凝血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 当归总苯酞(生药1、2、4 g/kg)能延长大鼠实验性动脉血栓的形成时间(P<0.05、0.01);降低高分子右旋糖苷所致的高黏血症大鼠全血、血浆、血清黏度(P<0.05);抑制花生四烯酸(AA)、腺苷二磷酸钠(ADP)、胶原(CG)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P<0.05、0.01、0.001);明显延长大鼠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P<0.05、0.01、0.001)。结论 当归总苯酞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作用,表现为延长实验性动脉血栓的形成时间;改善高黏血症模型大鼠的全血及血浆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影响凝血系统,延长大鼠TT、PT、APTT等指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五叶参、桑叶抗血栓形成的新作用。通过体外实验研究证实,五叶参、桑叶水煮制备液能明显抑制ADP、复合诱聚剂诱导的血小板1分、5分、最大聚集率,并促进解聚发生(P均<0.05):二种药物还对体外血栓形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均<0.05;五叶参、桑叶与PPP混合后,尚能抑制多种凝血因子活性.使KPTT、PT、TT、AT、RVV-RT、RVV-CT等凝血试验时间延长(P均<0.05);此外.二种药物皆可加速红细胞电泳速度。上述结果表明,五叶参、桑叶是二种具有抑制血小板功能、凝血象及红细胞聚集性等多个环节的抗血栓形成药物,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6.
Li ZL  Chen XM  Yang LC  Deng XL  Fu SH  Cai LL  Zhou Y  Chen J  Bai J  Cong YL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2):1547-1550
目的 探讨血浆钙离子(Ca2+)浓度对凝血相关参数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门诊体检志愿者静脉血标本,添加不同剂量氯化钙,采用血浆比浊法、凝固法和全血复钙法分别进行血小板聚集率(n=42)、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凝血指标(n=21)和血栓弹力图(n=30)检测.结果 血浆Ca2+浓度在0.1-33.7 mmol/L时,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51.8±9.6)%-(94.7±4.8)%和(64.4 4±12.2)%-(93.2±5.5)%,随Ca2+浓度的增高而增高;Ca2+浓度为39.0 mmol/L时,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ADP和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9.1±5.3)%和(11.1±4.5)%,均P<0.01]. Ca2+浓度在0.1-33.7 mmol/L时,PT随Ca2+浓度的增高而增高;TT的变化呈"V"型,以Ca2+浓度为4.4mmol/L时最小;APTT随Ca2+浓度的增高而降低,当Ca2+浓度>0.5 mmol/L时,APTT测不出值.Ca2+浓度在0.4~27.3 mmol/L时,血栓弹力图反应时间和凝固时间的变化呈"V"型,在Ca2+浓度为2.1 mmol/L时最小或接近最小;a角和最大幅度变化呈"∧"型,均以Ca2+浓度为2.1 mmol/L时最大.结论 血浆Ca2+浓度对凝血相关参数检验结果有明显影响,高钙(≥39 mmol/L)抑制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活性和血液凝固,2.1 mmol/L是以全血复钙法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的适宜Ca2+浓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中国产蝮蛇毒中分离纯化电泳纯度的类狼疮抗凝蛋白,研究其对动物体内的抗凝作用及机制。方法:测定蝮蛇毒中类狼疮抗凝蛋白对新西兰白兔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的影响;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对大鼠静脉血栓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以及类狼疮抗凝蛋白的溶血性试验。结果:类狼疮抗凝蛋白能显著地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时间,明显地抑制静脉血栓的形成,无溶血作用。结论:类狼疮抗凝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灯盏乙素对血栓形成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模型评价灯盏乙素对血栓形成的影响;应用Born比浊法测定灯盏乙素体内外对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结果灯盏乙素对电刺激大鼠颈动脉引起的血栓形成具有明显的对抗作用;灯盏乙素体外显著抑制AA和ADP和PAF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其半数抑制浓度(m ed ium inh ib 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70.5、39.8和97.7mg/L;灯盏乙素静脉注射也能明显降低AA和ADP、PAF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率,且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灯盏乙素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其机制与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赤芍总苷抗血栓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赤芍总苷(TPG)静脉给药抗血栓作用以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实验,观察TPG对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建立电刺激致大鼠血栓模型,观察TPG抗血栓作用以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TPG静脉注射给药5d后,测定其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以体外法观察TPG对ADP诱导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TPG25、50、100mg/kg能明显抑制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的形成,抑制率分别为32.59%、34.33%、24.88%;TPG25、50、100mg/kg能明显延长电刺激大鼠动脉血栓形成所需的时间,所需时间分别为648.2s、651.1s、746.4s,与对照组(540.2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血粘度,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降低血纤维蛋白原浓度;有效延长小鼠的凝血时间;显著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分别为23.4%、37.2%、44.9%)。结论TPG具有较好的抗血栓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能降低血粘度,延长大鼠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降低血纤维蛋白原浓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研究化合物1-(肉桂酰基)-4-(苯乙胺乙酰基)哌嗪马来酸盐的抗凝血和抗血小板作用。采用小鼠断尾法测定出血时间,玻片法测定凝血时间,采用大鼠动静脉旁路法考察对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采用家兔血小板体内、体外聚集试验测定受试药对ADP诱导的体内、体外家兔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肉桂酰基)-4-(苯乙胺乙酰基)哌嗪马来酸盐具有明显的抗凝血、抗血栓形成及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