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机械压迫对针刺引起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效应的传导和机械压迫经脉线对此效应的影响.方法:应用Frewil Q.F.型微量二氧化碳测定仪.20名健康志愿者(男8名,女12名,平均年龄29岁),针刺内关穴,检测针刺前后曲泽、经上非穴a点(天泉与曲泽连线下1/4处)、经上非穴b点(郄门与曲泽连线1/2处)的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TCE),并与非经非穴c点(a点尺侧旁开2 cm)、非经非穴d点(b点尺侧旁开2 cm)进行对照.然后用弹簧压力计分别在郄门和大陵进行机械压迫(压力1 kg,面积1 cm×2 cm),观察其对针刺引起上述被测点TCE变化的影响.结果:针刺内关穴未压迫时,针刺中和针刺后曲泽、经上非穴a、b点的TCE明显增加(P<0.05),而非经非穴c、d两点没有明显增加(P>0.05);机械压迫郄门再针刺内关,曲泽和经上非穴a、b点的TCE未出现明显增加(P>0.05).压迫大陵时,曲泽和经上非穴a点在针刺过程中TCE有明显增加,经上非穴b在起针并压迫时TCE亦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针刺能够提高经脉的能量代谢水平,而且这一效应能被机械压迫所阻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得气及假针刺等不同刺激手段对经穴及经线上穴点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影响,研究针刺得气与外周组织能量代谢效应的相关性。方法:共测试二十名健康志愿者(男性8名,女性12名,平均年龄29岁),采用经皮二氧化碳测定仪,分别以五种不同的针刺方式刺激内关穴,在针前、针中及起针后测定上肢手厥阴心包经合穴曲泽及心包经上非穴点A(天泉与曲泽连线下1/4处)、B(曲泽与郄门连线1/2处)的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并与非心包经穴点C(A点尺侧旁开2cm)、D(B点尺侧旁开2cm)进行对照。结果:针剌前后相比,假针刺和浅针刺组五点上的TCE值均有升高趋势,其中B点及曲泽穴上针刺中与针刺后60TCE比较有统计意义;得气组A点、B点及曲泽穴针刺前后TCE值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经外c点、D点针刺前后的TCE值有一定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用机械力压迫阻断内关穴前后的郄门或大陵穴后,曲泽穴及A、B点上TCE值针刺过程中有所下降,起针解除压迫后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假针刺可以对全身起到一个刺激作用,也有升高局部体表能量代谢的作用,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针刺浅,医者或受刺者并没有传统的针感,但仍然可以获得临床疗效。传统针刺得气的操作方法能明显提高相关经线上的体表能量代谢,机械阻断可降低这种效应。  相似文献   

3.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n the body surface of different kinds of placebo/sham acupuncture with that of traditional needling sensation acupuncture.

Methods

Point Neiguan (PC 6) of 29 healthy subjects, 19 males and 10 females, was stimulated with needling sensation, shallow, placebo and deep acupuncture at the non-acupoint. After stimulation with different methods of acupuncture, the change in perfusion of the micrangium in the skin surface around the elbow joint, with Point Quze (PC 3) as its center, was observed with laser Doppler blood-flow imaging.

Results

Judging from the absolute value of perfusion of the skin surface micrangium, several methods of acupuncture can cause change in blood flow. The ratio of blood-flow perfusion in the meridian area in and around Quze declined before and after needling insertion in needling sensation acupuncture and shallow acupuncture. This observation did not occur in placebo and non-acupoint acupuncture. Needling sensation acupuncture at an acupoint can relatively reduce the perfusion of the micrangium in the projective area of the meridian where the acupoint is located on the body surface (P<0.05), indicating the specificity of meridians.

Conclusions

Stimulation of an acupoint or a point on the body surface with any type of acupuncture can cause change in blood flow in the skin near the needling point. However, the biological mechanism underlying this phenomenon needs to be further explored.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对急性缺氧健康志愿者心包经循行线上经皮氧分压的影响。方法应用瑞典百灵威生产的PeriFlux System5000系统-TeP0:经皮氧分压单元(PF5040),测试45例健康志愿者吸入低氧}昆合气体前后及针刺内关前后心包经循行线上的经皮氧分压的变化,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急性缺氧可以使心包经循经线上经皮氧分压明显下降,与正常生理状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内关穴可使循经线上氧分压下降,与吸低氧后比较,虽无显著性差异,但下降趋势明显。结论针刺内关穴对心脏功能有调节作用可能与心包经循行线上氧代谢变化相关,经络通道与氧代谢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电针手少阴心经穴、手厥阴心包经穴及同节段的非经非穴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电图和心功能的即刻效应,来观察电针心经、心包经穴的抗心肌缺血损伤作用,探讨心经、心包经与心的相关性及其差异,为临床治疗本病选经取穴提供一定临床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5例患者,采用单盲随机对照法分为3组:心经治疗组15例,心包经治疗组15例,非经非穴对照组15例。心经组,按经脉循行方向针刺极泉、少海、灵道、神门;心包经组,按经脉循行方向针刺天泉、曲泽、内关、大陵;非经非穴组针刺同节段非经非穴F1,F2,F3,F4。比较3组组内、组间针刺前、针刺结束后即刻及针刺结束后15 min心电图心率、ΣST值及ΣT值和心功能指标组织多普勒Tei指数值变化。结果:(1)与针刺前比较,针刺结束后即刻、针刺结束后15 min,心经组和心包经组的ΣST均无明显改变(P < 0.05),心率均明显减慢(P < 0.05),ΣT值均显著增大(P < 0.05),组织多普勒Tei指数均显著降低(P < 0.05)。而非经非穴组各指标前后无明显变化(P > 0.05)。(2)心经组与心包经组比较,两组对心电图和心功能的疗效相当(P > 0.05)。(3)与针刺结束后即刻比较,针刺结束后15 min,心经组和心包经组减慢心率,增大ΣT值及降低组织多普勒Tei指数的疗效明显更优(P < 0.05)。结论:(1)电针心经、心包经穴均能特异性减慢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率,恢复T波缺血改变,降低组织多普勒Tei指数,说明针刺两经穴均具有抗心肌缺血损伤的即刻效应。(2)电针心经、心包经穴对心率,T波及组织多普勒Tei指数的疗效相当,提示针刺心经、心包经穴抗心肌缺血损伤的即刻效应大小相当。(3)电针心经、心包经穴具有一定的针刺后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应用三通道组织氧分压测定仪 ,对 3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大肠经线上三个穴点及其两侧旁开约 2cm处的非经线对照点深部组织中的氧分压进行了 1 2 0人次的实验观察。结果表明 ,机械压迫能明显降低针刺时沿大肠经经线深部组织中的氧分压的变化 ,而对非经线对照点深部组织中的氧分压影响则不大。而且只有当压迫施加在经线上时 ,这种阻滞效应才能表现出来。上述结果支持针刺时外周可能存在某种循经行进的实质性过程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加压阻滞对足三里针刺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金森  黄晓卿 《针刺研究》1993,18(2):137-142
本文以胃电图为指标,针刺足三里穴,比较机械压迫梁丘穴和梁丘穴两侧旁开对照点对针刺效应的影响。观察对象为33名无感传健康成年人。结果表明:针刺足三里穴对胃运动有双向性调节作用。机械压迫梁丘穴可减弱甚至消除由针刺足三里引起的效应,而压迫梁丘穴两侧旁开对照点则对针效无显著影响。上述结果再次表明,在经脉循行线路上施加机械压迫可以阻滞针刺的效应,这种特点可能具有普遍的意义,为进一步探讨针刺效应的途径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事实。  相似文献   

8.
心包经循行路线及其与心脏机能活动的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游振铨  张炜 《针刺研究》1993,18(2):143-148
针刺心包经的内关穴,可使心脏功能获得明显改善。但是穴不等于经,心包经作为一条经脉,究竟与心脏功能活动有何关系?为了弄清这一问题,本文以心电图和心功能为指标,观察了针刺心包经循行路线上的四个穴位,两个非穴位测试点和经线两侧旁开1.5厘米的8个对照点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对100名冠心病患者观察的结果表明,针刺经线上测试点与针刺经线两侧旁开对照点,针后8项指标的变化,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说明心包经作为一条经脉,与心脏机能活动有密切关系。也从机能分析的角度,证明心包经的循行路线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手厥阴心包经五输穴相关古代文献的整理分析,归纳总结古代手厥阴心包经五输穴主治疾病谱。方法:以《中国医籍大辞典》《中华大典·医学分典》及《中华医典》中引用的先秦至清末相关古代医籍为检索范围,对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等五个腧穴的单穴主治病证条文进行归纳整理。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条文1 976条,中冲穴主治条文287条,涉及34种病证,频次最高的是神经系统及精神病证;劳宫穴主治条文478条,涉及42种病证,频次最高的是消化系统病证;大陵穴主治条文365条,涉及46种病证,频次最高的是心血管病证;间使穴主治条文386条,涉及53种病证,频次最高的是神经系统及精神病证;曲泽穴主治条文460条,涉及41种病证,频次最高的是呼吸系统病证。结论:手厥阴心包经五输穴皆可主治的病证共5种,依次是胸痹、心悸、癫证、狂证和郁证。心血管病证和神经系统及精神病证是心包经五输穴组穴主治的优势病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心痛的选穴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心痛类症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针灸古籍中腧穴主治的计算机检索系统”,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腧穴处方,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25.0、IBM SPSS Modeler18.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关联、因子分析。结果:共筛选出《黄帝内经》《中国简明针灸治疗学》等73本古籍中有效处方共394例。描述性分析提示,针灸治疗心痛使用频次前5位的腧穴是中脘、上脘、巨阙、大陵、内关;任脉、心包经、膀胱经是最常选取的经脉;特定穴方面,主要选取五输穴、募穴、原穴;高频穴对为中脘、上脘,巨阙、中脘,内关、大陵。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得到针灸治疗心痛的核心腧穴处方为中脘-上脘-巨阙;因子分析共提取出9个公因子组。结论: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心痛,一般选用心系经脉或相表里经脉腧穴,而对于因其他脏腑气机逆乱所致的心痛,一般选择针灸其原发脏腑或与其相表里脏腑经脉之腧穴;兼见其他脏腑症状者,取相关脏腑之经脉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郄门穴对急性轻度缺氧健康志愿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在吸入低氧混合气体条件下,电针郄门穴,采用血液动力学监护仪记录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率(HR)在针刺前后的变化。结果电针郄门穴能显著降低急性轻度缺氧所致的CO、CI升高(P〈0.05,P〈0.01);电针过程中SVR、SVRI显著升高(P〈0.05,P〈0.01);心率减慢,但与他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郄门能显著改善健康志愿者急性轻度缺氧所致的心功能亢奋状态,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验证"外周阻断"的观点,为阐明经络现象的机理和经络的实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对59例患者在针刺昆仑穴的同时按实验要求依次压迫承扶、肾俞、膈俞,以压迫3穴旁开1cm处作为对照组,采用TCD观察压迫前后及解除压迫后对椎动脉血流变化情况的影响.结果:针刺同时压迫穴位可明显阻断针效,而压迫对照组则不能阻断针效,均P<0.01.结论:压迫膀胱经不同段的穴位均可阻断针刺的效应,这种阻断效应只有施加在经线上才能表现出来.提示针刺过程中外周可能确实存在某种"循经行进的实质性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免疫组化和分子原位杂交方法,观察电针针刺双侧“大陵”、“内关”、“郄门”穴后,缺血心肌VEGF及VEGFmRNA的表达,探讨针刺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及心包经穴与心脏相关联系的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大陵”组、电针“内关”组、电针“郄门”组并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和分子原位杂交方法,观察电针针刺双侧“大陵”、“内关”、“郄门”穴后,缺血心肌VEGF及VEGFmR-NA的表达。结果:电针“大陵”组和电针“内关”组的VEGF及VEGFmRNA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增多。电针“郄门”组虽然也有表达但与模型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大陵”,“内关”穴能诱导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肌细胞VEGF的表达,有助于促进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合成,促进血管舒张,抑制血栓形成,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等,说明了针刺对心肌多靶点、多环节保护作用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心包经穴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清和脑组织突触素(SYP)及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对脑缺血后突触可塑性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心包经组、肺经组,每组再分为14、21、28 d 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采用颈外动脉插入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心包经组取"天泉""曲泽""内关""大陵",肺经组取"天府""尺泽""列缺""太渊",于成模后第2日开始电针治疗,每次30min,连续电针6d,间隔1 d。电针后取材,ELISA检测血清SYP、PSD-95含量,RT-qPCR检测脑组织SYP、PSD-95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1、28 d血清SYP和PSD-95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脑组织各时间点SYP、PSD-95m 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心包经组大鼠21d血清SYP含量明显升高(P<0.01),28 d血清PSD-95含量明显升高(P<0.05),脑组织各时间点SYP、PSD-95 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同一时间点比较,心包经组大鼠血清SYP、PSD-95含量及脑组织SYP、PSD-95m RNA表达均高于肺经组(P<0.01)。结论电针心包经穴可提高梗死大鼠血清SYP、PSD-95含量及脑组织SYP、PSD-95 mRNA的表达,调节脑缺血后突触的可塑性。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中医杂志》2017,(5):366-367
目的 :通过对针灸治疗荨麻疹的古代文献计量学分析,探讨古代医家针灸治疗荨麻疹在穴位、经络、刺灸法选择上的规律。方法:手工检索《中华大典·医药卫生典·医学分典·针灸推拿总部》,从腧穴、经脉、刺灸法三方面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共检索出37条文献,纳入32条,载穴19个,使用频数66次,出现有刺灸法描述的文献20条。结论:古代针灸治疗荨麻疹的腧穴分布于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少阳胆经等9条经脉中,其中手阳明大肠经中穴位出现频次最多;使用频次最高的前5个穴位是曲池、肩髃、环跳、曲泽、合谷;刺灸法中以灸法更多见。  相似文献   

16.
大陵穴治疗中风后情感障碍作用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军  李梅  苏志伟  王耀民 《中国针灸》2003,23(7):389-390
目的 :观察针刺大陵穴治疗中风后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中风后情感障碍所致嘻笑不休患者 6 6例随机分为针刺大陵治疗组 36例 ,针刺头针情感区对照组 30例 ,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结论 :针刺大陵穴治疗中风后情感障碍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郄门穴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患者冠脉流速的即刻作用。方法纳入70例CSF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针刺郄门穴)与对照组(针刺假穴位),每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针刺前后冠脉造影下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帧数计数(CTFC)、中医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1)针刺前后组内比较,试验组患者的CTFC值下降(P<0.05),对照组CTF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针刺后比较,试验组CTFC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2)针刺前后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均降低(P<0.05);组间针刺后比较,试验组中医症状积分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刺有助于减轻CSFP患者的自觉症状;与针刺非经非穴相比,针刺郄门穴能加快CSFP患者的冠脉血流,并更好地改善临床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18.
以乌头碱造成家兔实验性心律失常模型,针刺“内关”穴观察对心律失常恢复时间的影响。在肯定针刺“内关”疗效的基础上用 EDTA 溶液络合掉心包经曲泽穴处的 Ca~(2+),观察对针刺“内关”治疗心律失常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络合掉“曲泽”穴处的 Ca~(2+)后,针刺“内关”治疗家兔实验性心律失常的效应不复存在。提示 Ca~(2+)可能是针效产生的关键性因素之一,Ca~(2+)可能参与了经络活动。  相似文献   

19.
胡利民  张春煦 《针刺研究》1998,23(4):251-253
采用Ca2+选择性外型电极,观察了乌头碱性心律失常家兔心包经上Ca2+浓度的动态变化及针刺内关对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家免心律失常过程中,心包经上(曲泽、内关上2cm)Ca2+浓度先下降然后逐渐回升,但30分钟内不能恢复至原有水平;针刺内关后Ca2+浓度下降幅度降低,30分钟后恢复至原有水平,而相应对照点(曲池、足三里等)处无明显变化。说明在心律失常过程中,心包经上Ca2+浓度发生特异性的变化,针刺治疗可调整Ca2+浓度变化,提示Ca2+在经络活动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22包经“内关”“郄门”穴治疗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针刺“内关”治疗组、针刺“郄门”治疗组、针刺“支沟”对照组。后3组电针相应穴位20min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min,心电图(ECG)监测,再电针穴位20min,松扎,恢复灌流60min,摘取心脏,取心室肌制备心肌细胞肌浆网,定磷法测定三磷酸腺苷酶(Ca^2+-ATPase)活性的高低;用Northen-Blot方法测定肌浆网Ca^2+-ATPase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模型组Ca^2+-ATPase活性明显降低,Ca^2+-ATPasemRNA的表达下降。针刺心包经“内关”穴组和“郄门”穴组Ca^2+-ATPase活性和Ca^2+-ATPasemRNA表达均发生明显变化,与模型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针刺“支沟”穴组酶活性与基因的表达和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手厥阴,22包经穴“内关”“郄门”穴可提高心肌细胞肌浆网Ca^2+-ATPase的活性,促进Ca^2+-ATPasemRNA基因的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增强心肌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