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龈下刮治同步奥硝唑冲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龈沟液(GCF)中骨保护素(OP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0月在本院诊治的13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同步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同步组采用超声龈下刮治同步奥硝唑冲洗进行治疗,对照组仅行超声龈下刮治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测量茵斑指数(PI)、探诊出血(BOP)、探诊深度(PD)及附着丧失(AL)等牙周指标和GCF中OPG水平,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的PI、BOP、PD及AL等牙周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OPG明显高于治疗前,RANKL和RANKL/OPG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同步治疗组以上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龈下刮治同步奥硝唑冲洗及超声龈下刮治均能改善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状况,使GCF中OPG增加,超声龈下刮治同步奥硝唑冲洗的治疗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与分析不同龈下冲洗方式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中度及重度牙周炎患者23例(共88颗)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传统超声龈下刮治后冲洗器给药治疗,试验组给予超声龈下刮治同步药物冲洗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菌斑指数(PL)、探诊出血指数(SBI)各数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治疗后菌斑指数(PL)、探诊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各数值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龈下刮治同步药物冲洗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龈下刮治同步0.2%甲硝唑冲洗对慢性牙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口腔内科就诊的中度慢性牙周炎患者12例(50个位点),随机分为蒸馏水组(超声龈下刮治+同步无菌蒸馏水冲洗)和甲硝唑组(超声龈下刮治+同步0.2%甲硝唑药物溶液冲洗),观察基线,超声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后7d、28d龈沟液(g...  相似文献   

4.
孙颖  李璐 《吉林医学》2014,(22):4886-4888
目的:观察单独超声龈下刮治与合并手工龈下刮治治疗磨牙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26例,将患者左右两侧Ⅱ~Ⅲ度根分叉病变的同颌磨牙随机分为试验组(超声龈下刮治合并手工刮治组)26颗牙,共42个位点,对照组(单独超声龈下刮治组)26颗牙,共36个位点。观察治疗前后牙周临床指标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和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的变化,记录单颗牙的治疗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各临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月,两组GI和PD均明显降低(P<0.05),CAL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GI和PD的改善更加明显(P<0.05),但单颗牙的治疗时间稍长(P<0.05)。结论:超声龈下刮治合并手工刮治治疗磨牙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超声龈下刮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超声龈下刮治和手工龈下刮治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1年10月口腔科收治入院的慢性牙周炎患者80例临床资料,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使用超声龈下洁治和手工龈下刮治的方法进行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分别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菌斑指数、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和牙周附着水平等牙周指数的变化.结果 在牙周治疗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菌斑指数、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和牙周附着水平等牙周指数较基线均显著下降(P<0.05),各项牙周指数在两组患者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超声龈下洁治和手工龈下刮治一样能够有效地治疗慢性牙周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超声龈下刮治联合手工根面平整治疗老年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40例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0),分别使用超声龈下刮治联合手工根面平整(试验组)和超声龈下刮治(对照组)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12周记录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 、探诊深度(PD)和附着丧失(AL)。结果 治疗两组患者的牙周指标PLI、BI、PD 和AL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其中PD减少量和AL减少量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I减少量和BI减少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龈下刮治联合手工根面平整治疗老年慢性牙周炎疗效优于单独超声龈下刮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龈下冲洗方式对合并梅毒的牙周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从2011年9月~2012年9月于我院治疗的10例合并梅毒的牙周炎患者(含50颗患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例。对照组采用超声龈下刮治后,采用含有0.2%甲硝唑液的传统冲洗器对患牙进行冲洗。实验组采用超声龈下刮治,同步采用0.2%甲硝唑液进行冲洗处理,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7d后的菌斑指数(PL)、附着丧失(AL)、探诊深度(PD)、牙龈出血指数(SBI)四项指标,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牙周各指标的变化以及两组间治疗前后牙周各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7d后,实验组和对照组PL、SBI均显著降低;实验组治疗后PL、AL、PD、SBI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龈下刮治同步药物冲洗治疗合并梅毒的牙周炎的临床效果良好,明显优于传统超声龈下刮治后冲洗器给药的冲洗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超声龈下刮治和手工龈下刮治治疗轻中度慢性牙周炎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8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超声组和手工组,各40例。超声组采用超声龈下刮治,手工组采用手工龈下刮治。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超声组菌斑指数、简化软垢指数、简化牙石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龈指数和疼痛评分均低于手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与手工组的1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7,P>0.05)。结论 超声龈下刮治治疗轻中度慢性牙周炎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牙面清洁情况和牙龈情况,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声龈下刮治联合甲硝唑冲洗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郑州市口腔医院就诊的114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B组,各57例,A组接受超声龈下刮治联合蒸馏水冲洗治疗,B组接受超声龈下刮治联合甲硝唑冲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龈沟液(GCF)水平和GC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菌斑指数(PL)、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水平。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GCF水平略低A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水平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治疗后PL、SBI、PD、AL等指标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龈下刮治联合甲硝唑冲洗治疗慢性牙周炎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炎性反应,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使用超声龈下洁治治疗慢性牙周炎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5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手工龈下刮治法,观察组使用超声龈下洁治,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第12周的菌斑指数(PLI)、牙龈出血指数(GBI)、牙周袋深度(PD)、牙周附着水平(CAL)。结果:治疗后,两组PLI、GBI、PD、CAL均降低,且观察组PLI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BI、PD、CAL大致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超声龈下洁治治疗慢性牙周炎与手工龈下刮治法效果相当,PLI方面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龈下刮治和甘氨酸龈下喷砂联合应用于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在合肥市口腔医院就诊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30例(共51颗种植体)。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甘氨酸龈下喷砂组(A组)、超声龈下刮治组(B组)和甘氨酸龈下喷砂联合超声龈下刮治组(试验组),每组10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种植体周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苯甲酰精氨酸萘酰胺试验(BANA试验)吸光度值的变化。结果 3组患者治疗4周后种植体周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以试验组出血指数改善最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 BANA试验结果表明3组患者治疗后的吸光度值均较治疗前降低,以试验组改善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甘氨酸龈下喷砂与超声龈下刮治联合应用能有效改善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区展鹏  魏彤 《当代医学》2021,27(30):36-38
目的 分析喷砂及手器刮治清除龈下菌斑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喷砂刮治组和器械刮治组,各60例.器械刮治组采用超声龈下+手工刮治,喷砂刮治组在器械刮治组基础上结合龈下喷砂,比较两组患者菌斑指数变化情况、龈沟液中炎症因子(hs-CRP、IL-6、IL-10)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菌斑指数、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周,喷砂刮治组患者菌斑指数、hs-CRP、IL-6均低于器械刮治组,IL-10高于器械刮治组(P<0.05).结论 与单纯超声龈下+手工刮治相比,在此基础上加入龈下喷砂对龈下菌斑的清除效果更显著,能有效抑制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局部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程楠  孙晓瑜  王晓玮  张雷  洪彪  汪洋 《安徽医学》2021,42(7):731-736
目的 探讨赤藓糖醇龈下喷砂辅助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治疗中重度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的中度或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29例,患者龈上洁治术后1周行牙周专科检查,以专科检查的各项数据作为基线数据,采用半口对照随机分组的设计原则,随机选择患者一侧牙为试验组,行赤藓糖醇龈下喷砂+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治疗;另一侧为对照组,仅行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选取病变程度相似,至少有一个位点牙周探诊深度≥6 mm且探诊后出血的1~3对牙取龈下菌斑和龈沟液,试验组和对照组共纳入43对患牙,每组43颗患牙.通过苯甲酰精氨酸萘酰胺试验(BANA试验)检测基线(T0)、术后1周(T1)和术后1个月(T2)牙周袋内红色复合体的变化.1个月后复查各组探诊深度、探诊后出血和出血指数等临床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T0时,试验组与对照组各项临床指标及细菌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菌斑和龈沟液中BAN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时间和组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内比较,T2时,对照组龈下菌斑中BANA值多于T1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2时牙周探诊深度、探诊后出血百分比和出血指数均较T0降低,其中,试验组牙周探诊深度改善程度(1.29±0.84)mm优于对照组(0.95±0.9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赤藓糖醇龈下喷砂作为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的辅助治疗能提高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抑制菌斑中红色复合体细菌的聚集.  相似文献   

14.
钟丹  朱镜蓉 《广西医学》2008,30(7):1016-1017
目的观察派丽奥软膏结合超声龈下刮治术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行超声龈下刮治术后,治疗组在牙周袋置派丽奥软膏,每5 d置药1次,连续置药3次;对照组口服甲硝唑、四环素片治疗15 d。两组均15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派丽奥软膏结合龈下刮治术治疗牙周炎,疗效较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超声洁治结合手工龈下刮治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超声洁治(龈上、龈下)结合手工龈下刮治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90例(牙周袋深度(PD)≥4 mm,探诊出血均≥2,牙龈指数(GI)≥2,龈沟出血指数(BI)≥3),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4周的牙周袋深度、探诊出血、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等临床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联合使用超声龈下刮治和甘氨酸龈下喷砂治疗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就诊的3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共有64颗Ⅱ度根分叉病变的磨牙。以龈上洁治疗后1周的各项指标为基线,自身随机对照研究,一侧为试验组,行超声龈下刮治和甘氨酸龈下喷砂;另一侧为对照组,采用超声龈下刮治。治疗4周、12周后复查,通过牙周临床指标、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测定和苯甲酰精氨酸萘酰胺(BANA)试验评价2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 结果 2组牙周临床指标基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4周、12周除临床附着丧失以外2组的牙周临床指标均下降且均与基线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较基线值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ANA试验结果表明治疗4周后致病菌总体数量均下降,2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周后试验组仍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在12周的观察期内,甘氨酸龈下喷砂联合超声龈下刮治可有效改善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症状和炎症水平,相较于单独超声龈下刮治更利于治疗效果的长期保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牙周炎作为发病率高达70%~85%的疾病,严重危害口腔健康,探索有效的牙周治疗新方法迫在眉睫。龈下喷砂治疗具有患者舒适度高、安全、高效等特点,本研究旨在观察龈下喷砂治疗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16年8月—2018年3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就诊的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36例,患者在龈上洁治术后1周行牙周专科检查,以专科检查的各项数据作为基线,采用口腔左右对照设计原则,随机选择患者一侧牙为试验组,行龈下喷砂治疗,另一侧对照组采用超声工作尖行龈下刮治。3个月后通过牙周探诊复查各组菌斑指数、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及附着丧失等临床指标,评价治疗效果。采用VAS疼痛评分法评估2组治疗时的疼痛程度。 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菌斑指数、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等临床指标在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复查时,各临床指标与基线相比较均有明显改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即刻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在3个月的复查期内,对中重度慢性牙周炎的治疗,龈下喷砂可与超声龈下刮治取得同样的效果,并能降低患者不适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牙周龈下刮治中超声和手工器械结合时不同应用顺序对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成人牙周炎患者13名,共63颗牙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先手工后超声组(A组)和先超声后手工组(B组)。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的PL I、SBI、PD值。结果临床治疗前后各时段A组的疗效好于B组(P〈0.01)。结论龈下刮治时先用手用器械再用超声器械能更有效地除去牙根表面的菌斑,结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派力奥抗生素软膏的用药时机对初学者进行慢性牙周炎的超声龈下刮治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临床诊断为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n=34)和B组(n=30)。A组龈下刮治后即刻给药。B组龈下刮治后暂不给药,一周后复查刮治后给药。分别于牙周治疗前、后3个月时记录菌斑指数(PLI)、牙周附着水平(AL)、探诊出血阳性率(BOP%)、牙周带深度(PD),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的PI、AL、BOP%、PD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B组各项指标均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龈下刮治后暂不给药,一周后复查刮治后给药对牙周病治疗的疗效优于龈下刮治后直接给药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替硝唑联合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100例,依据患者的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采用替硝唑联合龈下刮治术、根面平整术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根面平整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后1、3个月牙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水平(釉牙骨质界至袋底的距离,CAL)和探诊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1、3个月PD与CAL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探诊出血率分别为42.0%、24.7%,对照组分别为52.7%、42.0%,两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替硝唑联合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疗效较好,优于仅行根面平整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