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随着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疫苗的广泛应用,使城市乙脑发病率有大幅度下降。此病临床表现有时可不典型,与夏秋季其他病毒性脑炎难以鉴别。至今乙脑病毒不易自脑脊液或血液分离,历来补体结合试验(CF)阳性为确诊。CF抗体往往在发病2~4周始呈阳性,至恢复后期其滴度才升高,故不能用以早期诊断。本文对1984年7~8月拟诊乙脑入院的40例患儿用血凝抑制试验(HI)检测乙脑特异性IgM,用酶联免疫吸附  相似文献   

2.
一起爆发型柯萨奇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年 6 - 7月间 ,安徽省某市发生了一起爆发型脑膜脑炎 ,在排除了乙脑之后 ,对病人早期粪便及脑脊液分离病毒 ,2 2份粪便及 15份脑脊液中分别有 12份及 5份分离阳性 ,阳性率分别为 5 4.5 %及 33.3% ,经血清中和试验鉴定为Cox(柯萨奇 )B5型病毒 ,证实此次流行为肠道病毒CoxB5所致的无菌性脑炎。  相似文献   

3.
湛江市1998—2001年流行性感冒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及时掌握湛江市流行性感冒流行规律和毒株变异动态,为及早发现和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998—2001年用鸡胚双腔法对湛江市流感样病人咽拭子和鸡咽拭子进行病毒分离,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病毒鉴定;用微量半加敏血凝抑制试验圈定一般人血清流感抗体。[结果]合计采集病人咽拭子1805份,分离出7株H1N1和4株B型流感病毒;鸡咽拭子96份,分离出4株H5N2禽流感病毒,1名职业密切接触者血清H5N1亚型抗体阳性;一般人群甲3型流感抗体阳性率各年龄组均在75%以上;0-4岁组儿童甲1型流感抗体阳性率和B型流感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1.7%和30.4%,均较其他年龄组低。[结论]湛江市近几年流感流行株是甲3型流感病毒,甲1、B型流感病毒近年流行呈上升趋势,要对容易感染H9N2亚型流感病毒的重点人群加强预防与检测。  相似文献   

4.
云南蝙蝠血液乙型脑炎病毒分离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进一步探索蝙蝠在乙脑病毒贮存宿主方面的作用。方法 :病毒分离、微量血凝抑制试验 (HI)、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IFAT)、电镜和病理检查。结果 :从蝙蝠血中分离到两株乙脑病毒。结论 :蝙蝠在乙脑病毒在自然界中的贮存和扩散方面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2005-2007年厦门市流感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和掌握厦门市流感活动状况及流行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建立流感监测点,定期采集流感样标本,用MDCK细胞分离病毒,并通过血凝抑制试验鉴定分离毒株。[结果]从2430份标本中分离到流感病毒181株,分离率7.4%;4~6月为活动高峰。2005年以甲3型为主,2006年为甲1和乙型,2007年为甲3和乙型。2005-2007年局部暴发疫情19起,有73.7%发生在中小学校。[结论]近3年厦门市流感未发生流行和大规模暴发,不同型别毒株表现出交替占优势的特征,活动高峰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6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汕头市2003年34例疑似流行性乙脑病例的检验过程,探讨诊断方法的可靠性。[方法]采用病毒分离、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和病毒中和试验对2种酶联免疫试剂(ELISA-1和ELISA-2)检测IgM抗体的结果进行验证。[结果]34例急性期标本(血清或脑脊液),乙脑病毒IgM抗体2例ELISA-1阳性,9例ELISA-2阳性,二者阳性结果无1例相同。用C6/36传代细胞对34例标本分离病毒,用IFA鉴定毒株,6例分离出乙脑病毒。经病毒中和试验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相血清,9例特异性抗体效价呈4倍增长,与ELISA-2检测结果一致。[结论]ELISA-2的特异性为100%(25/25)、敏感性为100%(9/9),可作为乙脑病例的早期快速诊断、鉴别诊断试剂。ELISA-1的特异性为92%(23/25)、敏感性为0(0/9),应淘汰。  相似文献   

7.
从延边地区患病的家兔中分离出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证明家兔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具有敏感性。[方法]取病兔的肺,肾,肝脏,常规制备悬液,接种于小白鼠乳鼠脑腔,经2次传代见出现特异症状或死亡的乳鼠,常规方法分离病毒,并对其中3株系统鉴定,用间接免疫荧光(IFAT)试验检测分离病毒株的抗原特性。[结果]与分离病毒株的IFAT试验结果。病兔恢复期血清滴度≥4倍增长,正常人,非HFRS病人血清与呼肠弧病毒Ⅰ-Ⅲ型血清不发生反应。分离病毒株与HFRS病人血清,HFRS病毒单克隆抗体均为阳性反应。[结论]从家兔分离出的JR1,JR2和JR3株病毒是汉坦型HFRS病毒。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天水市连续3年的流感病毒检验监测研究,了解天水市流感活动状况,掌握天水市流感流行株及其分布,为天水市乃至全国的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共采咽拭子样本1819份,标本接种MDCK细胞和鸡胚进行病毒分离,采用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法进行毒株鉴定,分离到的流感病毒株一周内送国家流感中心实验室复核。结果分离到流感病毒247株,其中甲1型(H1N1)36株;甲3型(H3N2)75株;乙型(B)136株。结论天水市冬季、春季和夏季都有不同类型、不同强度的流感活动,冬季、春季流感高发,11月份至次年6月份可分离到病毒,1月份和3月份分离率最高,6月份和11月份病毒分离率最低,都存在甲1型(H1N1)、甲3型(H3N2)和乙型(B)流感活动,暴发疫情以乙型为主,流感病例主要为0~14岁病例,表明我市流感防控重点人群为0~14岁的儿童。  相似文献   

9.
桃源县1981年乙脑病毒传播情况调查结果表明:仔猪血抑抗体6月下旬转阳,7月上旬累计阳转率为100%。三带喙库蚊4月出现,6月下旬达高峰;6月份从20批成蚊中分离出4株乙脑病毒,现场最低感染率为1:325。全年共发生乙脑103例,发病率为11.9/10万,发病高峰在7月上、中旬,占全年病例总数的90%,发病集中在6岁以下儿童,平、丘区发病显著高于山区。人群发病高峰比三带喙库蚊密度高峰迟二旬,与猪的乙脑病毒感染高峰相隔20天。  相似文献   

10.
福州地区2000年小儿流感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2000年福州地区流感发生情况以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定期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取咽拭子分离病毒,检测流感病毒并记录临床表现。[结果]检测281份标本,共分离出流感病毒19株,分离率6.8%,其中甲1型14株,甲3型3株,乙型2株,病毒分离率最高7月份,其次为8、9月份。临床表现多具有典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各型病毒感染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异。[结论]2000年福州地区流感以甲1型为主,结合往年监测结果分析。每年4-9月为流感流行季节,提醒临床医师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要慎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江苏省灌云县病毒性脑膜炎流行的流行特征、影响因素和可能病因。[方法]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对病例进行调查,收集2004年~2006年8月31日全县病毒性脑膜炎住院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分析;采用1︰2配比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流行因素;24份脑脊液标本送江苏省疾控中心检测,并进行病毒分离。[结果]2004~2005年全县病毒性脑膜炎病例呈现散发状态;2006年1~8月份共查出病例数为465例,从6月份起出现疫情上升,出现流行,7月份达高峰;主要累及15岁以下儿童,占93.66%;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为2.77︰1;主要临床症状体征为发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有核细胞增多。饭前洗手与多吃瓜果为保护因素,说明该病与不良卫生习惯有关系。24份脑脊液经PCR检测,16份Echo30肠道病毒阳性。[结论]2006年夏季江苏省灌云县病毒性脑膜炎出现一次流行,致病病原体为Echo30肠道病毒,不良卫生习惯是导致该病发生流行的可能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蚊媒携带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浙江部分地区蚊媒及猪携带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情况以及浙江省存在的乙脑病毒基因型别.方法 于2007年5月至10月在浙江省仙居、龙泉和慈溪3个县人房及猪舍采集蚊虫标本和猪血清,共采集10 662只蚊虫和204份猪血清,蚊虫标本中以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为主.利用病毒分离和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蚊虫携带乙脑病毒,应用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方法对猪血清进行抗体检测.应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细胞分离株进行病毒鉴定;利用RT-PCR方法扩增新分离乙脑病毒PrM基因,并对细胞分离到的病毒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在蚊虫标本中检出7批乙脑病毒核酸阳性样本,并分离出3株病毒,经鉴定3株病毒均为乙脑病毒,基因分析表明3株病毒均属于基因Ⅰ型乙脑病毒.猪血清有121份阳性,总阳性率为59.3%.6月份有50%以上的猪血清中乙脑病毒抗体呈阳性.结论 浙江省部分地区存在着乙脑的传播媒介,在蚊媒和猪中携带有乙脑病毒;采集的蚊虫标本中分离到3株病毒,经鉴定为基因Ⅰ型乙脑病毒,是近年来在浙江省首次分离到的基因Ⅰ型乙脑病毒.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证明家兔对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病毒具有敏感性。 [方法 ]取病兔的肺、肾、肝脏 ,常规制备悬液 ,接种于小白鼠乳鼠脑腔 ,经 3次传代见出现特异症状或死亡的乳鼠 ,常规方法分离病毒 ,并对其中 3株系统鉴定 ,用间接免疫荧光 (IFAT)试验检测分离病毒株的抗原特性。 [结果 ]与分离病毒株的IFAT试验结果 ,病兔恢复期血清滴度≥ 4倍增长 ,正常人、非HFRS病人血清与呼肠弧病毒Ⅰ~Ⅲ型血清不发生反应。分离病毒株与HFRS病人血清、HFRS病毒单克隆抗体均为阳性反应。 [结论 ]从家兔分离出的JR1 、JR2 和JR3 株病毒是汉坦型HFRS病毒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河南省部分地区病毒性脑炎的病原种类及流行特点。方法对2008年新乡、开封、洛阳监测的病毒性脑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血液和脑脊液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IgM,对其中乙脑IgM阴性病例脑脊液标本进行细胞培养分离,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其他病毒。结果从215例病毒性脑炎病例中检出乙脑IgM抗体阳性47例,阳性率为21.86%;从乙脑IgM阴性的168例脑脊液中分离到肠道病毒24株,阳性率为14.29%;24株肠道病毒中,埃可病毒30(ECHO30)12株,埃可病毒6(ECHO6)7株,埃可病毒25(ECHO25)4株,柯萨奇病毒B5(CoxB5)1株;47例乙脑和168例肠道病毒等病毒性脑炎发病高峰为7~9月,分别占93.62%和70.24%;新乡、开封的乙脑和肠道病毒等病毒性脑炎以0~14岁儿童为主,分别为91.91%、92.31%和97.92%、98.41%;洛阳的肠道病毒等病毒性脑炎0~14岁占92.99%,乙脑≥15岁发病明显上升,占5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3,P<0.05);洛阳乙脑病例以农民为主,新乡、开封乙脑病例及3地肠道病毒等病毒性脑炎病例均以散居、托幼儿童和学生为主。结论病毒性脑炎病原体以乙脑病毒和肠道病毒为主;乙脑与肠道病毒等病毒性脑炎高发季节一致;不同地区2类脑炎发病年龄、职业有差别。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区三带喙库蚊乙型脑炎病毒感染率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1年夏季,用接种C6/36细胞、乳鼠和三周龄小白鼠的方法从北京地区的三带喙库蚊分离病毒,检查了168批8400只蚊子,分离到乙脑病毒30株。当年的乙脑病毒检出率(批)为17.8%,蚊自然感染率为1:280,病毒检出高峰在7月下旬,最高检出率(批)为58.3%,最高自然感染率为1:86.上述三种方法的乙脑病毒检出率(批)分别为18.75%、16.96%和16.21%。文中还讨论了三带喙库蚊乙脑病毒检出率或自然感染率的高低与乙脑流行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描述和分析 2 0 0 1年 6月初 ,明光市出现的原因不明的发热病人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 ,探讨其发病原因及流行特征。方法 通过大疫情报告系统收集发病资料 ;进行个案调查获得病人的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资料 ;进行病原分离与鉴定和血清抗体检测为明确疫情的性质提供依据。结果 疫情主要发生在 2 9个乡镇中的 2 7个乡镇 ,发病以 10岁以下儿童为主 ,男多于女。 79例个案调查显示 ,大部分患者接种过乙脑疫苗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部分病人有呕吐、头痛、咽红 ,类似上感 ,实验室检查 6 7.8%的病人血液白细胞升高 ,94 .1%的病人脑脊液异常 ,表现为白细胞数增多、潘氏试验阳性。 2 2份早期病人粪便和 15份脑脊液中分别有 12份和 5份分离到CoxB5型病毒 ,阳性率分别为 5 4 .5 %和 33.3%。结论 此起疫情为一起主要由柯萨奇B5型病毒感染所致的脑膜脑炎的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广元市2007~2009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进行血清学检测,核实诊断,为乙脑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血清和/脑脊液标本进行乙脑IgM抗体检测。[结果]2007~2009年共检测乙脑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62例,乙脑IgM阳性43例,阳性率69.35%。送检病例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儿童,各区县均有发病,大多分布于农村或城乡结合部,均为散发,发病高峰在8月份。[结论乙脑是引起广元市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主要疾病,应加强监测,做好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儿童乙脑疫苗接种工作,加强环境治理,在夏、秋季节加强灭蚊、防蚊措施,科学防控乙脑。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河南省2008年病毒性脑炎肠道病毒病原谱。[方法]采集2008年病毒性脑炎监测病例脑脊液标本,通过细胞培养分离病毒,RT-PCR、肠道病毒组合血清中和试验和肠道病毒VP1区基因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结果]从168例病毒性脑炎病例标本中分离到24株肠道病毒,分离率为14.3%。鉴定结果显示23株为艾柯病毒,其中ECHO30占50%。[结论]2008年河南省引起病毒性脑炎的肠道病毒主要是ECHO30和ECHO6。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宜春市人民医院流感病原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宜春市人民医院2006年流感病原学和流行特征,为国家确定流感流行株、推荐疫苗组成提供资料。方法每周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5~15份,送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用狗肾细胞进行流感病毒分离,采用血凝抑制试验鉴定流感病毒型别。结果2006年1~12月共采集咽拭子标本303份,分离到流感病毒41株,阳性分离率为13.53%;各月阳性分离率在0~32.5%之间,在3月、7月出现两次病毒分离高峰期,在10月、11月未分离到流感病毒。分离到41株流感病毒,其中A1(H1N1)型18株、B型Victoria系(Bv)14株、A3(H3N2)5株、B型Yamagada系(By)2株、未定型(HA〈1:8)2株。5~岁年龄组病毒分离率最高(17.1%),15~岁年龄组流感病毒分离率最低(9.43%)。结论2006年流感病例有明显的季节性,在3月和7月出现两次流感病毒分离高峰,5月份以前Bv型流感病毒为优势株,5月份以后H1N1型流感病毒为优势株。对流感的防治不但要重视冬春季节,还要重视夏季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0.
空斑减少中和试验测定血清抗乙脑病毒抗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空斑减少中和试验与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在评价人血清抗乙脑病毒抗体时间定结果的异同。方法:对450名6-10岁儿童接种灭活乙脑疫苗前后的血清样本用两种方法进行了测定。结果:两种方法在测定免前人血清抗乙脑病毒抗体时存在显性差异,在测定免后人血清抗乙脑病毒抗体时两没有差异。结论:空斑减少中和试验比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在测定人血清抗乙脑病毒抗性时灵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