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在2010上海世博会期间,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建立一个基于多数据源的症状监测与自动预警信息系统。方法选择医院、学校、宾馆和药店4类监测点,对已有的数据采集传输渠道进行修改、完善,实现监测数据每日自动化、电子化采集和传输,形成症状监测数据库,部署CUSUM模型和固定阈值两种方法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实现自动预警,即时发布预警信号。结果系统持续运行了184 d,共采集数据近60万条,发出预警信号约800个,发现疾病聚集性事件11起,均得到及时响应与处理,未发展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论症状监测与预警系统建立运行顺利,为上海世博会的召开提供了公共卫生保障,可在今后国内开展的类似大型活动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新发传染病的频频出现,旧传染病的卷土重来以及生物恐怖主义威胁的加剧,症状监测(syndromic surveillance)以其能及时发现异常或疾病暴发信号的突出特点成为研究热点[1].症状监测系统通过自动实时收集、转化临床前期症状、医生诊断结果、药品销售记录资料或学生、员工出勤情况等各种数据源,运用不同时间、空间或时间-空间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异常数量的预警,利用图表等形式呈现给公共卫生人员,以便掌握症候群的流行情况,及时做出预警.因此,适当地选择统计学方法是症状监测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充分保证症状监测系统良好的及时性和敏感度[2-6].本文系统地阐述了症状监测预警系统中常用的统计学方法,比较各种统计学方法的不同特点,为开展症状监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简称“上海世博会”)园区内就诊异常情况报告和预警系统(简称“就诊监测报告系统”),探讨症状监测在大型活动保障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通过风险评估和专家咨询的方法建立上海世博会就诊监测报告系统。在2010年5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期间,通过该信息系统收集流感样症候群、胃肠道症候群、发热伴皮疹症候群、发热伴出血症候群、中枢神经系统症候群和黄疸样症候群共6个症候群指标。[结果]2010年5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就诊监测报告系统运行良好,园区内未发现传染病爆发和流行。[结论]就诊监测报告系统在上海世博会期间成功建立并正常运行,对上海世博会期间园区内传染病预防控制及突发事件早期预警防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传染病预警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芬  王丽  李辉 《卫生研究》2008,37(2):249-251
2003年SARS疫情爆发后,传染病预警受到了重视,中国已建立了可靠的疫情信息系统和高质量的防控系统,但利用疾病早期监测方法预警决策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本文对传染病预警指标、数据分析和异常信号识别的方法、传染病预警的及时性及对预警系统评价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并评价松江区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为进一步提高传染病的监测预警能力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松江区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预警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8年4月21日-2010年12月31日松江区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共发出预警信号1 976次,以丙类传染病为主;预警信号疑似率为3.34%;预警信号阳性率为1.27%,预警系统阳性预测值较低;不同病种的预警阈值分布不同。结论预警系统对传染病疫情发出警示信号,对早期发现暴发疫情起到积极的作用。系统敏感度偏高,应根据不同地区和病种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预警阈值,进而提高预警效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传染病预警系统提供预警方法,提高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方法]使用历史数据建立数据库,应用移动平均数法建立每天的期望发病数,用Poisson检验计算每天暴发的概率。[结果]在这12个月期间共发现了20个基于医院其他感染性腹泻异常信号,进一步调查,在信号11、12、15和16时,有其他感染性腹泻呈家庭聚集性发生。[结论]泊松分布可作为传染病早期预警方法。  相似文献   

7.
吕锐利 《现代预防医学》2013,(2):347-348,351
目的分析平顶山市传染病自动预警结果,为提高传染病预警能力及效率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平台,对其子系统"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发出的平顶山市2010年全部信息与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0年预警系统共发出2559条预警信息,最终确定为暴发流行3条,预警信号阳性率为0.12%;全市预警信号的平均响应时间为1.37h(﹤2h)。发出预警信号较多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丙肝、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痢疾。结论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的应用,提高了该市早期发现和识别传染病暴发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应用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分析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在上海市的应用情况,探讨系统运行功效,为提高传染病预警能力及效率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的控制图法模型为平台,收集超出预警阈值时系统发出的预警信号,分析相关数据。结果 2008年5月1日-2010年3月31日,共发出预警信号7 641次;预警信号疑似率在0.10%~2.84%之间;预警触发值分布在2~115例之间;预警系统阳性预测值较低,预警信号阳性率为0.60%,不同验证标准的灵敏度差别明显。结论系统可对异常疫情发出预警信号,应根据工作开展情况、不同病种调整预警阈值,合理选择现有的评价标准,建立针对评价传染病自动预警的"准暴发事件标准"。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嘉定区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运行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嘉定区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运行现状,探索完善传染病预警工作模式,切实提高区域预警工作质量和实效。方法收集嘉定区2008年4月21日~2009年4月20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数据资料,应用描述性分析。结果嘉定区2008年4月21日~2009年4月20日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共发送预警信号670次,平均1.74次/日,涉及9个病种,预警时间分布以6、7月份高发;预警类型中时空探测占58.21%,时间序列占41.71%,无单病例预警;所有异常信息均以监测数据分析方式及时进行核实、判定排除。结论目前嘉定区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运行平稳,灵敏度较高,能及时发现异常疫情预警提示防控,提高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早期发现和识别传染病暴发与流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卫生保障为背景,以医疗机构为数据源,探讨建立浦东新区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和早期预警的方法.方法 依托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嵌入模块,采集上海市浦东新区21家医院就诊患者的相关症状,通过浦东新区卫生信息网导入症状监测系统数据库进行资料分析;并采用累积和预警模型和绝对值预警方法探测报告数异常情况.结果 2010年5月1日~10月31日期间,监测目标病例共计105352例,以发热呼吸道和腹泻症候群最为常见,东方医院和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报告病例数最多.监测期内系统总共发出191条预警信号,信号数最多的是发热呼吸道和腹泻症候群,最少的是中枢神经系统症候群,信号强度以1级为主.结论 笔者等成功建立了浦东新区医疗机构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并在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期间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1.
肠道传染病控制图法预警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传染病预警系统提供预警方法和合适的预警界值,提高肠道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方法]使用历史数据建立预警数据库,应用控制图法建立预警模型,确定流行标准,通过计算各候选预警界值预警的灵敏度、特异度、似然比和阳性预测值等指标,并绘制ROC曲线,优选出合适的预警界值。[结果]菌痢、其他感染性腹泻和腹泻症候群预警界值均选第75百分位数较好,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在94%以上。[结论]控制图法可作为肠道传染病预警方法,合适预警界值是P75。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07-2009年成都市腹泻症状监测数据和同期法定报告传染病中的肠道传染病监测数据的时间变化及相互关系,找出两者之间的变化规律,为肠道传染病预警提供更有效的方法。方法采用错位相关分析两数据源的时间错位相关关系,定量研究两数据源的时间先导性。结果法定报告肠道传染病发病率与腹泻症状患者报告率在3年监测同一时刻均具有相关关系,经过错位相关分析得到,2007年、2008年腹泻症状患者报告率和前移1周的肠道传染病发病率的相关系数最大,滞后时间在1周左右。对于其他感染性腹泻,腹泻症状监测报告率分别与2007年、2008年前移1周的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率的相关性最高,而对于菌痢,3年均表现为监测本周的两数据源时间分布最为相近。结论腹泻症状监测可以提前1周左右提示法定报告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尤其对其他感染性腹泻和菌痢的预警作用比较明显,对该监测数据的预警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早期发现肠道传染病流行趋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重庆市南岸区中小学生晨午检异常症状及因病缺勤情况的分布特征,建立预警模型,降低学校传染病疫情发生风险。方法 对“重庆市南岸区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中2020年4月27日—2021年4月30日学生因病缺勤及症状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利用R软件对因病缺勤日报监测数据进行SARIMA模型拟合。结果 2020年4月27日—2021年4月30日共监测学生141 190人,因病缺勤总上报数88 374人次,总因病缺勤率为0.305%;小学、初中、高中、职高学生因病缺勤率分别为0.405%、0.191%、0.127%、0.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 370.737,P<0.001);以发热、咳嗽、咽痛为主的呼吸道相关症状(30.700%)是引起学生因病缺勤的主要症状,其次是消化道相关症状(8.846%);统合考虑AIC值、RMES以及MAPE值,得出ARIMA(2,1,1)×(1,1,1)7为最佳预测模型。结论 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监测数据反映传染病相关症状在学校的流行状况,SARIMA预测模型可用于监测预警,为学校传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吴小玲  胡乐  欧飞昌 《职业与健康》2014,(22):3270-3272
目的分析高州市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响应与其在预测疾病暴发中的效果,为优化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高州市的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3年高州市共收到预警信号397条,响应率为100%,响应时间中位数为1.86 h(P25~P75:0.51~9.44)。涉及病种17种,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麻疹、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预警信号逐年增多,信号每年主要集中在6、7月份;疑似事件数为18起,经调查确定9起为暴发/流行,阳性预测值为2.27%;现场调查均在预警信号发出之前。结论阳性预测值低,应根据各地区常见病发病实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规定,确定合适预警阈值,或只针对当地罕见病和新发传染病发出预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十三五”期间天津市接收的传染病自动预警信号流行病学特征,为“十四五”期间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的功能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下载天津市2016—2020年传染病自动预警信号资料,通过描述性方法对预警信号特征及响应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十三五”期间天津市收到预警信号23660条,涉及病种39种,响应率100%,预警信号阳性率1.10%。预警信号响应时间中位数为0.53h(P_(25)-P_(75):0.19~1.17h)。2h内响应及时率为95.74%;24h内响应及时率为98.47%。预警信号数居前五位的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痢疾、麻疹及猩红热。结论“十三五”期间天津市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运行情况良好,但存在预警信号阳性率低等问题,希望“十四五”期间应根据防控需求及疾病流行特征完善预警阈值,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苏州市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运行情况,为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10 - 2018年苏州市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 - 2018年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共发出预警信息20 350条,预警信号响应率100%,响应时间中位数0.34 h(P25~P75:0.10~0.97 h),疑似事件率1.21%,预警信号阳性率0.14%。预警信号最多的地区为昆山市、吴中区和常熟市。预警信号高峰为4 - 7月。固定阈值法预警信号数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麻疹、手足口病(重症或死亡)、肺结核、布病和疟疾;时间模型法预警信号数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和痢疾。固定阈值法预警信号2 h内响应率为90.02%,时间模型法预警信号24 h内响应率为99.77%。信号核实方式以综合分析为主。结论 苏州市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运行良好,响应率高,但预警信号阳性率低,需根据不同传染病的防控需要,不断完善预警参数设置,提高预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赵志荣  姚为玲 《疾病控制杂志》2014,18(11):1091-1094
目的了解马鞍山市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的特征,为改善传染病预警系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2012年马鞍山市自动预警系统生成的预警信息与响应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全市2011-2012年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发出预警信息1 579条,预警病种数12种,疑似事件67条,确认暴发20条。预警信息数季节分布呈现3个峰,分别为4~6月、9月和11月。预警信息涉及的主要病种分别是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痢疾,占总数的98.80%。预警系统灵敏度为80.00%,阳性预测值为1.27%,特异度为85.03%。预警信息数、暴发阳性率及24 h内响应率均以花山区最高,含山县最低。结论马鞍山市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运转正常,但仍需进一步完善,设置合理的预警阈值,减少错误预警信号。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深圳市感染性腹泻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状况,以提高监测工作质量。方法参照国际疾病监测系统评估方法,依据深圳市感染性腹泻病原谱哨点监测工作方案要求,通过现场考察、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该市11家哨点医院、6个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情况及该系统使用情况开展调查。结果本次评估共调查该信息管理系统相关操作人员40人,男性14人(35%),女性26人(65%),其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2人,医疗机构18人,被调查人群在性别、年龄、学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可操作性方面,大部分人认为系统容易使用,界面美观舒适,用语浅显易懂,能很快学会;47.5%的人认为登录速度还不够理想。在简便性方面,大部分人认为该系统对日常工作影响较小,病例定义容易判断、细菌和病毒纳入标准较容易判断,病例排除标准容易判断;41.0%的人认为系统要求的样本数量难以达到。在及时性方面,对患者样本的采集和检测基本能在患者发病3d内完成,但对患者信息的录入时间不一致;在数据可靠性方面,大部分人认为录入数据真实可信,结果真实可信,愿意使用该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功能能够达到需求,有32.5%的人认为不能很好地了解本监测点的情况。在目的可达性方面,大部分人认为能够了解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谱构成,对暴发疫情起到早期预警的作用,能够引导对重点地区和人群的主动监测,能为微生物风险评估提供疾病监测的本底数据。结论深圳市感染性腹泻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运转良好,但仍存在部分问题,个别监测目标目前仍难以实现,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霍飞  高浩宇  刘长娜  董校  王凤山 《职业与健康》2013,(23):3205-3206,3209
目的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和基于预防控制(简称防控)工作的舆情监测模型,并在重大传染病防控中应用与实践。方法以近期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为主要监测对象,通过对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分析、评估,建立适合公共卫生工作的舆情监测体系,规范信息的获取、处理、挖掘分析、利用等方法。结果建立了包括疫情追踪、防控进展、公众关注等9大模块的舆情监测分析体系,全面及时地向各级领导、专业人员提供信息支持与分析。结论新的舆情监测模式,在重大传染病防控中,起到了重要的决策信息支持与分析的作用,并可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众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处理时,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能为各级行政部门在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的情况下,快速建立舆情防控提供进一步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