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第三脑室及基底池CT形态改变在额叶脑挫裂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1例额叶脑挫裂伤患者临床和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改变分为4组:Ⅰ组,27例,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正常;Ⅱ组,31例,第三脑室呈条形或基底池轻度受压;Ⅲ组,25例,第三脑室呈线形和基底池明显受压;Ⅳ组,8例,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均消失。分析第三脑室及基底池改变与GCS评分、治疗方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改变越明显,GCS评分越低;Ⅰ组和Ⅱ组主要通过非手术治疗,Ⅲ组和Ⅳ组,主要通过手术治疗;伤后3个月GOS评分,Ⅰ组和Ⅱ组,恢复良好50例,中残6例,重残2例;Ⅲ组,恢复良好17例,中残4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Ⅳ组,中残1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4例。结论第三脑室和基底池CT形态改变能反映额叶脑挫裂伤的严重程度,如第三脑室和基底池明显受压,可作为急诊手术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创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脑室脑池改变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分析创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CT扫描脑室与脑池的改变,以此估测预后。方法:26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均经CT扫描发现有脑室与脑池改变,重点对三脑室、基底池有改变和年龄、GCS计分作分析。结果:268例三脑室、基底池改变124例,死亡65例。三脑室、基底池皆消失者18例,死亡16例。三脑室明显改变者47例,死亡33例。基底池明显改变者59例,死亡16例。在124例三脑室、基底池改变中,儿童26例,死亡8例。成人98例,死亡57例。结论:弥漫性脑肿胀者,三脑室与基底地形态改变与预后有直接关系,而三脑室的改变比基底池的改变更为重要,儿童弥漫性脑肿胀与成人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但预后明显好于成人。GCS评分分数低,多为三脑室、基底池改变,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进一步认识外伤性急性脑肿胀的CT影像征象 ,并观察其预后。方法 :对 2 5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按三脑室、基底池形态进行分型。结果 :发现首次CT扫描三脑室及基底池受压程度与病情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是判断预后简单而可靠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脑挫裂伤脑室及脑干基底池CT征像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时脑室及脑干基底池CT征像改变与临床伤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统计269例脑挫裂伤CT检查的脑脑室指数(CVI)和脑干基底池改变的资料,分析其与GCS及GOS的关系。结果CVI评分及脑干基底池评分均与GCS、GOS呈负相关。结论根据CT检查行CVI及基底池脑干评分可客观反映脑室、基底池变化,进行动态CT检查有助临床评估伤情和预后,并可用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急性脑肿胀的CT征象与预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进一步认识外伤性急性脑肿胀的CT影像征象,并观察其预后。方法:对25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三脑室、基底池形态进行分型。结果:发现首次CT扫描三脑室及基底池受压程度与病情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结论: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是判断预后简单而可靠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近10年来收治的59例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伤后水肿高峰期GC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中和重型,测量各患者水肿高峰期头颅CT中脑挫裂伤灶体积和双侧脑室前夹角,分析各组患者GCS评分与影像学结果的相关性。中、重型患者按其入院后是否行手术治疗,又分为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早、远期预后和远期认知功能等情况。结果 59例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中轻型20例,中型26例,重型13例,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各组患者GCS评分与影像学表现呈中度负相关;中、重型组中保守治疗21例,手术治疗18例,保守组仅1例(4. 76%)重残,并伴认知功能障碍;手术组3例(16. 67%)植物生存,7例(38. 89%)重残,12例(66. 67%)伴不同程度认知障碍;两组患者在早、远期预后及认知功能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1)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GCS评分与其影像学评价指标中度相关,当二者间不完全一致时,治疗策略选择应以GCS评分为准,兼顾影像学改变。(2)手术治疗组患者总体预后及认知功能差,所以严格把控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手术指征,对于保留患者的认知功能、减少不良预后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CT量化在额叶脑挫裂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4例额叶脑挫裂伤患者按脑挫裂伤并水肿范围、侧脑室形态、第三脑室变化、环池变化及中线移位程度进行量化评分指导手术治疗,并与既往以格拉斯哥评分(GCS)及临床表现指导手术的34例额叶脑挫裂伤患者进行疗效对比。结果两组术前格拉斯哥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量化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CT量化评分与GOS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动态CT量化评分可作为分析病情变化及严重程度的指标,帮助临床医师及时、准确的把握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时机,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了侧脑室大小,脑池形态与急性头部损伤伤情和预后间的关系后发现:脑池形态与伤情和预后密切相关;脑室大小与伤情亦同样密切相关,但脑室正常与脑室缩小者之间的预后无显著差异(即脑室大小与预后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颅脑CT在评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时的作用。方法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86例行颅脑CT检查 ,观察第三脑室、基底池 (鞍上池、环池和四叠体池 )和纵裂池的形态变化 ,评估颅内压的高低 ,并观察与病情演变的关系。结果  86例患者中颅内压正常 10例 ,无 1例死亡 ;轻中度增高 34例 ,死亡 9例 (2 6 5 %) ;重度增高 42例 ,死亡 33例 (78 6 %)。颅内压增高往往首先表现为第三脑室受压变形 ,而纵裂池也是CT片上能够较早观察到的指标之一。结论 通过颅脑CT检查可较客观地评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颅内压状况 ,对临床治疗及估计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CT评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脑CT在评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时的作用。方法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6例行颅脑CT检查,观察第三脑室、基底池(鞍上池、环池和四叠体池)和纵裂池的形态变化,评估颅内压的高低,并观察与病情演变的关系。结果 86例患者中颅内压正常10例。无l例死亡;轻中度增高34例,死亡9例(26.5%);重度增高42例,死亡33例(78.6%)。颅内压增高往往首先表现为第三脑室受压变形,而纵裂池也是CT片上能够较早观察到的指标之一。结论 通过颅脑CT检查可较客现地评估高血压脑出血惠者的颅内压状况,对临床治疗及估计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sTBI)患者大骨瓣减压(decompressivecraniectomy,DC)术后的预后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21例DC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出院1个月后,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分为预后不良组(n=72)和预后良好组(n=49),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瞳孔变化、术前中线移位、术前基底池形态、术前血糖等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间受伤至手术时间、入院时GCS评分、瞳孔变化、术前中线移位、术前基地池形态和术前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因素,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别为入院时GCS评分、瞳孔变化、术前中线移位、术前基地池形态、受伤至手术时间和术前血糖。结论sTBI患者DC术后的预后与入院时GCS评分、术前中线移位、术前基地池形态、瞳孔变化、受伤至手术时间和术前血糖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进展及预后与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 126例脑脑挫裂伤患者按血糖水平分为血糖升高组及血糖正常组,分别于伤后6 h内及24 h内行头颅CT检查,观察CT变化及预后,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脑挫裂伤进展程度,以及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高血糖明显加剧脑挫裂伤的进展,加重脑挫裂伤损伤患者的预后。监测血糖有助于临床对进展型脑挫裂伤病情的评估,及时反映病情进展,进而指导治疗和对预后的预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外周血miR-122-5p表达水平变化及其对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sTBI患者作为sTBI组,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miR-122-5p的表达水平;随访sTBI组的近期预后并分为死亡患者和好转患者,分析预后的影响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池造瘘术及控制性引流桥前池脑脊液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治疗的临床研究。 方法将山西大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sTB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标准去骨瓣组(20例)、脑池造瘘组(20例)及脑池造瘘+引流组(20例)。患者开颅前留置脑室型颅内压(ICP)监测探头,记录术后2、6、12 h和1、3、5 d的ICP数值;术后每日评估GCS评分;术后48 h复查头颅CT,对比手术前后Rotterdam CT评分。 结果去骨瓣组、脑池造瘘组与脑池造瘘+引流组各主要时间点ICP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池造瘘+引流组术后各主要时间点的GCS评分均略高于其余2组。脑池造瘘+引流组术后CT评分改善程度与其余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脑池造瘘术后对桥前池脑脊液控制性引流能恢复脑脊液循环通路、提高减压效果,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对改善预后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5.
脑挫裂伤患者脑脊液ApoE多态性与周围脑组织水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患者脑脊液载脂蛋白E基因(ApoE)多态性与周围脑组织水肿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36例脑挫裂伤患者ApoE基因型频率,根据CT片计算脑水肿指数,统计学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脑水肿指数与ApoE3呈负相关,而与ApoE4呈正相关,两者都具有统计学意义,脑挫裂伤患者脑脊液ApoE3和ApoE4与周围脑组织水肿具有相关性。结论脑挫裂伤患者脑脊液ApoE多态性可能是影响周围脑组织水肿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交通伤所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临床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1998年2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652例交通伤所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伤后3个月根据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间、瞳孔、血氧饱和度、收缩压、血糖、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脑损伤类型等10项指标在2组间的差异.结果 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间长、血糖和ISS评分较高,而瞳孔评分、血氧饱和度、收缩压、GCS分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挫裂伤、颅内多发血肿和颅内血肿患者预后较差;血糖、血氧、GCS评分和ISS评分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血糖、血氧、GCS评分和ISS评分可有效判断交通伤所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CT分级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件脑出血的环池、脑干的形态学改变,研究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6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头颅CT资料,以环池、脑于的形态学改变分为4级,记录入院时GCS和发病后6月GOS评分.对数据加以统计分析.结果 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等级资料的Spearman相关性检验,提示GCS评分与CT分级、CT分级与GOS转归均显著相关(r=0.753,P<0.01;r=0.675,P<0.01).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CT分级足早期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颅脑损伤后TCD变化及其与伤情,CT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①脑外伤后TCD的表现和变化规律;②TCD与伤情、CT的关系;③TCD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30例于伤后24 ̄48h内入院的成年脑外伤病人(无明显复合伤,伤前无明显心脑血管疾病及严重感染),动态行TCD测定,同时行CT检查,并记录GCS。结果 ①伤后1 ̄3d已开始出现血管痉挛,6 ̄8d达峰值,13 ̄15d已明显减轻;②GCS的变化有关,重伤组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和程度均明显高于轻伤组;③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大鼠急性局灶性脑挫裂伤后神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7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10)和脑损伤组,损伤组按伤后1、6、24、48、72和168 h观察时间点分为6个亚组(n=10).用Feeney氏自由落体撞击法制作重型颅脑损伤模型.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损伤后不同时间荧光探剂JC-1标记的活体脑片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动态变化,应用Hochest33342荧光染色和Tunel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程度,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细胞超微结构. 结果 (1)与假手术组相比,损伤组脑皮质神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在伤后1 h即开始显著降低.24h降至最低,之后一直无恢复(P<0.01).(2)Hochest33342荧光染色发现神经细胞呈现凋亡的特征.(3)Tunel染色显示损伤组在1 h可见少量阳性细胞,6h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48h达峰值,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时间比较延迟24 h.(4)电镜发现脑损伤后6h神经细胞核发生染色质散在,核仁边集.细胞核核膜增宽等凋亡特征;24h出现核皱缩,核内染色质溶解. 结论 创伤性脑损伤早期(<1 h)神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即下降.并引起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