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后处理联合康复训练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后处理组、康复训练组、序贯治疗组及模型组。采用经股动脉置管球囊扩张术将各组大鼠制成脊髓缺血模型,模型组在脊髓缺血20 min后行再灌注;后处理组及序贯治疗组在再灌注即刻经左颈总动脉按每千克体重0.5 mg一次性注射他克莫司;康复训练组与序贯治疗组于再灌注1 d时开始进行康复训练。于再灌注2 d时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各组大鼠脊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于再灌注7 d、14 d及28 d时采用BBB评分对各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于再灌注7 d时观察各组大鼠受损脊髓病理改变。 结果再灌注2 d时序贯治疗组脊髓组织内SOD活性为(139.94±13.41)U/mg prot,明显高于其他各组水平(均P<0.05),其中后处理组SOD活性为(122.42±10.36)U/mg prot,显著高于康复训练组[(102.67±13.86)U/mg prot]和模型组[(99.72±12.77)U/mg prot](P<0.05);序贯治疗组MDA含量为(7.01±0.93)nmol/mg prot,明显低于其他各组水平(均P<0.05),其中后处理组和康复训练组MDA含量分别为(8.38±1.03)nmol/mg prot、(8.40±0.55)nmol/mg prot,均显著低于模型组水平[(9.87±1.32)nmol/mg prot](均P<0.05)。再灌注28 d时序贯治疗组、后处理组及康复训练组BBB评分分别为(18.23±1.14)分、(16.11±1.03)分和(14.80±1.83)分,均显著优于模型组水平[(11.62±1.92)分](均P<0.01),其中序贯治疗组BBB评分亦显著优于后处理组及康复训练组(均P<0.05)。序贯治疗组大鼠受损脊髓病变程度较轻,后处理组及康复训练组次之,模型组病变程度最严重。 结论序贯应用他克莫司后处理与康复训练治疗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协同效应,能进一步抑制机体脂质过氧化,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及梗死灶边缘皮质生长相关蛋白(GAP-43)、突触囊泡蛋白(SYN)表达的影响。 方法采用Longa等的线栓法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模型,76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康复训练组(n=32)、对照组(n=32)和假手术组(n=12)。康复训练组从术后48 h开始每天予以自制滚筒、平衡木、转棒等训练;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则置于普通笼内饲养,不予以任何针对性训练。3组大鼠在造模后第3,7,21,35天分别进行运动功能评分,同时以免疫组化(IHC)方法观察梗死灶边缘皮质GAP-43与SYN蛋白的表达。 结果在造模后7,21,35 d,康复训练组大鼠的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此同时,康复训练组梗死灶边缘皮质GAP-43阳性神经元数量在造模后7,21 d均多于对照组(P<0.05)和假手术组(P<0.01);康复训练组梗死灶边缘皮质SYN平均灰度值在造模后21,35 d均多于对照组(P<0.05)和假手术组(P<0.05)。在造模后3 d,不论是运动功能评分,还是GAP-43阳性神经元数量、SYN平均灰度值,康复训练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康复训练能促进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梗死灶边缘皮质GAP-43、SYN的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短期正念行为训练对髋部骨折固定术后老年患者负性情绪及免疫机能的影响。 方法将60例符合条件的髋部骨折固定术后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早期运动康复训练;训练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正念行为训练,每周1次,每次90min,共5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5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采用心境状态量表(POMS)评测患者心境状态,采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评测患者的正念水平;并采用EXPO32-ADC流式分析软件实施免疫荧光的数据分析,对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数目进行免疫机能评测。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POMS和MAAS评分及血清T细胞CD3+、CD4+、CD8+数目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POMS和MAAS评分及血清T细胞水平明显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训练组中患者正念水平MAAS评分(58.00±4.78 vs 54.00±4.89)及POMS各项评分中的紧张-焦虑(13.14±3.36 vs 15.90±4.28)、忧郁-沮丧(18.10±6.24 vs 20.06 ±5.42)、疲惫-惰性(16.53±3.50 vs 18.98±4.88),活力-好动(26.68±5.22 vs 22.43±5.2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愤怒-敌意(9.94±2.48 vs 10.38±2.30)和困惑-迷惑(13.60±3.48 vs 13.78±3.50)两项指标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与对照组相比,训练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T细胞CD3+、CD4+、CD8+数目升高(75.75±5.40 vs 69.91±4.42;39.54±3.29 vs 34.44±4.21;39.82±3.55 vs 36.82±3.55),训练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短期正念训练可改善髋部骨折固定术后老年患者心境情绪状态,提高患者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化训练时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每日训练时间的不同分为40 min训练组、80 min训练组和120 min训练组,每组12例,因失访3例,3组最终完成本研究样本数分别为12、11和10例。各组均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下肢功能训练,训练时间分别为每日40、80和120 min,每周5 d,共训练4周。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和4周后,分别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和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进行功能评定,并分别分析和比较强化训练前后3组患者FAC分级、FMA评分及独立步行情况。 结果强化训练前,40 min训练组、80 min训练组和120 min训练组三组患者的FAC分别为(1.83±0.94)、(1.73±1.01)和(1.80±1.03)级,FMA分别为(19.17±5.52)、(23.00±4.71)和(19.40±7.90)分;治疗2周后,120 min训练组患者的FAC为(3.30±0.48)级较40 min训练组[(2.17±0.94)级]明显提高(P<0.05)。治疗4周后, 120 min训练组的FAC为(3.80±0.42)级,与80 min训练组[(3.18±0.60)级]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 min训练组的FAC与40 min训练组[(2.67±0.65)级]同时间点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40 min训练组、80 min训练组和120 min训练组三组患者的FMA分别为(25.08±4.46)、(28.64±3.56)和(25.90±5.19)分,分别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强化训练2周和4周后,3组之间FMA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强化训练前,40 min训练组、80 min训练组和120 min训练组三组患者中达到独立步行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16.67%、18.18%和20.00%;治疗2周后,40 min训练组、80 min训练组和120 min训练组三组患者中达到独立步行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33.33%、36.36%和100%,120 min训练组分别较40 min训练组和80 min训练组均有明显提高(P<0.05),但40 min训练组与80 min训练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4周后,40 min训练组、80 min训练组和120 min训练组三组患者中达到独立步行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8.33%、90.91%和100.00%,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 min训练组独立步行功能改善的效果较40 min训练组更为明显(P<0.05),但40 min训练组和120 min训练组分别与80 min训练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强化训练可促进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恢复,且训练时间越长,治疗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测头针配合康复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沙鼠模型神经可塑性相关蛋白MAP-2调节作用。 方法使用SPSS 19.0版统计软件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将36只成功造模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雄性沙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康复训练组和头针配合康复训练组,每组12只。模型组不作任何干预措施,康复训练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头针配合康复训练组给予头部穴位电针刺激配合康复训练治疗;1日1次,共治疗14d。分别于术后24h、第7天和第14天,对各组沙鼠采用Bederson评分评定其神经功能,14d后行缺血灶MAP-2表达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结果术后第7天,头针配合康复训练组的Bederson评分为(1.81±0.52)分,与模型组[(2.13±0.49)分]和康复训练组[(2.00±0.31)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但第14天头针配合康复训练组的Bederson评分为(0.47±0.31)分,与模型组[(1.46±0.72)分]和康复训练组[(1.04±0.63)分]比较,头针配合康复训练组明显优于其余两组(P<0.05),且康复训练组亦优于模型组(P<0.05)。MAP-2蛋白表达水平定量分析,头针配合康复训练组为(0.91±0.18),与模型组的(0.43±0.21)及康复训练组的(0.67±0.24)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组较模型组也有一定优势(P<0.05)。 结论头针配合康复训练能更好地促进神经运动功能的恢复,并增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沙鼠缺血灶神经可塑性相关蛋白MAP-2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运动训练对大鼠梗死灶周突触素mRNA和生长相关蛋白(GAP-43)mRNA的表达水平和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肾性高血压后的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模型大鼠100只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n=50),训练组大鼠进行运动训练,对照组大鼠常规饲养。2组大鼠均于制模成功后第3,7,14天采用横木行走实验评定各亚组大鼠运动功能,在制模成功后第1,3,7,14,28天时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法检测各组大鼠脑梗死灶周边区突触素mRNA、GAP-43 mRNA水平。 结果造模后第7,14天,2组大鼠运动功能得分与本组造模后第3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制模后第7,14天时,训练组运动功能得分[分别为(3.2±0.3)分和(5.8±0.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 (1.6±0.4)分和(2.6±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大鼠脑梗死灶周突触素mRNA和GAP-43 mRNA水平均在造模后第1,3,7天时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训练组突触素mRNA水平在造模后第3,7,14和28天时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训练组GAP-43 mRNA水平仅在造模后第3和第7天时(0.295±0.03、0.512±0.045)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运动训练可使大鼠脑梗死灶周突触素mRNA和GAP-43 mRNA水平增高,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盐酸多奈哌齐和认知功能康复训练治疗帕金森病痴呆(PDD)的疗效。 方法选取帕金森病(PD)合并轻中度痴呆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认知功能康复训练组(训练组)24例和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组(对照组) 26例。训练组给予认知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多奈哌齐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第4、8、12周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其认知功能,同时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评估患者PD的严重程度。 结果治疗4、8、12周后,训练组患者的MoCA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12周后,对照组患者的MoCA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训练组患者的MoCA评分为(19.49±3.11)分,与对照组同时间点的(18.08±3.0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训练组患者UPDRS量表的精神、行为和情绪评分与组内治疗前以及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12周后,训练组患者UPDRS量表的运动检查评分与组内治疗前以及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认知功能康复训练或口服盐酸多奈哌齐治疗都对PDD有效,但前者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和比较常规构音障碍训练和强化构音障碍训练方法对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的构音器官运动功能及言语清晰度的影响,探讨改善构音障碍患者构音功能和言语清晰度以及提高康复训练疗效的方法。 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住院患者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化训练组和常规训练组,每组13例,2组患者均行相同的常规药物对症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在此基础上,常规训练组给予常规构音障碍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次30min,每周5d,持续2周(共10次);强化训练组则在常规训练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增加1次构音障碍训练,即每日2次,每周5d,持续2周(共20次)。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采用改良Frenchay构音障碍评估法和王国民言语清晰度字表,对2组患者的构音器官运动功能及言语清晰度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结果治疗2周后,强化训练组与常规训练组言语清晰度分别为(82.54±19.89)%和(73.00±14.66)%,2组Frenchay评分分别为(88.69±13.14)分和(77.38±13.97)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强化训练组的言语清晰度和Frenchay评分与常规训练组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renchay评估法分项评估中,强化训练组与常规训练组的呼吸分项得分为(6.15±1.91)和(5.69±1.18)分、唇运动分项得分为(15.31±2.02)和(12.38±3.02)分、喉控制分项得分为(12.62±3.10 )和(11.85±3.21)分、舌运动分项得分为(17.92±2.69)和(14.92±3.80)分,与各分项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强化训练组在唇运动和舌运动分项的得分方面与常规训练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强化训练组比常规训练组评分提高更明显。 结论强化训练及常规训练均可促进患者构音功能的恢复,强化构音障碍训练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构音功能,效果优于常规构音障碍训练疗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康复训练对轴突再生微环境的影响,并探讨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结构重建和功能恢复的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实验动物健康成年比格犬15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运动训练组,每组5只。模型组和运动训练组建立脊髓半切损伤模型。从损伤后第8天起,运动训练组进行活动平板训练,模型组不训练。于损伤后第60天处死,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在损伤周围区表达硫酸软骨素糖蛋白(CSPG)的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CSPG在损伤周围区的表达水平,采用银染技术观察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的情况,采用改良Tarlov评分评估各实验组动物运动功能。 结果运动训练组星形胶质细胞表达CSPG的阳性细胞数为(19.50±1.17)%,较模型组(65.80±3.69)%明显减弱(P<0.05);Western blot显示CSPG表达水平假手术组为100%,模型组为(189.00±11.75)%,运动训练组为(117.00±9.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训练组神经轴突更加完整,排列更加规则、致密,溃变要少于模型组,运动功能评分显示运动训练组为4.20± 0.23,高于模型组(3.3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脊髓损伤后康复训练可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表达CSPG等轴突再生抑制因子,改善受损轴突的再生微环境,促进机体的结构重建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关节稳定性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KOA患者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临床治疗及康复训练,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关节稳定性训练。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Lequesne指数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休息时痛、运动时痛、压痛、肿胀、晨僵、行走能力、总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8周后(治疗后),2组患者Lequesne各项评分均低于组内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训练组运动时痛[(0.64±0.54)分]、晨僵[(0.62±0.73)分]、行走能力[(1.25±0.81)分]及总分[(3.94±2.62)分]等指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临床治疗及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关节稳定性训练能有效促进KOA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临床护士心理压力源与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玉芬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0):921-922,924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面临的主要心理压力源,为护理管理者有效地帮助护士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评式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内江市2所三级乙等医院287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的心理压力源依次来源于工作强度、职业需求、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家庭经济收入等方面。其中来源于工作强度、人际关系及家庭方面的压力源,不同年龄组护理人员在其压力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存在着多种心理压力源,这些压力源是导致护士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也是护理的安全隐患之一,护理管理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定期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减轻和消除压力,从而提高护士对本职工作的满意度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15.
16.
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调查,探讨家属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采用自拟问卷对参加系列教育的家属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患者和家属接受教育次数越多,对疾病知识了解越多;在患者的亲属中患者的父母参加教育比率较大。结论:家属教育对治疗疾病起着积极的作用,应更具有针对性,同时还应该注意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