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与复合传统静脉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麻醉期的优劣比较,找到更为适合手术的麻醉方式.方法:将50例2-5岁的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Ⅰ、Ⅱ两组,均给予骶管阻滞麻醉.Ⅰ组患儿以七氟醚诱导及维持,Ⅱ组患儿给予静脉药复合麻醉.记录两组患儿麻醉期的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的改变,以及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和麻醉相关并发症.结果:Ⅰ组的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均短于Ⅱ组,且Ⅰ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较Ⅱ组小.结论:骶管阻滞复合七氟醚麻醉安全有效,且效果优于复合传统静脉麻醉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静脉全麻复合单次骶管阻滞麻醉与单纯静脉全麻对于小儿下腹部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86例。随机分为2组:Ⅰ组行静脉复合全麻联合骶管阻滞麻醉;Ⅱ组行单纯静脉复合全麻,观察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Ⅰ组麻醉效果均满意,术中追加氯胺酮或丙泊酚较少。Ⅱ组小儿麻醉期间有心率增快、流泪、体动等反应,需追加氯胺酮或丙泊酚,苏醒时间明显长于Ⅰ组。两组麻醉期间心率、术毕清醒时间、所需氯胺酮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复合全麻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手术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静脉异丙酚复合单次骶管阻滞麻醉与单纯静脉全麻用于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手术的效果。方法:60例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手术患儿随机分成两组:骶管阻滞(Ⅰ组);另一组用全凭静脉麻醉(Ⅱ组)。于麻醉前、切皮、术中、手术毕记录其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并比较两组苏醒时间。结果:诱导后和术中两组的心率、血压有着显著的差异,Ⅰ组明显低于Ⅱ组(P<0.05),苏醒时间、苏醒后烦躁、手术后呕吐发生率也短于Ⅱ组(P<0.05)。结论:骶管麻醉复合异丙酚用于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手术,呼吸、循环稳定,麻醉满意,术后恢复快,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骶管阻滞的术后镇痛作用对七氟烷麻醉下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60例1-5岁择期行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的学龄前患儿,ASA分级Ⅰ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七氟烷组;B组为七氟烷+骶管阻滞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予七氟烷全身麻醉,B组加用骶管阻滞.分别记录患儿年龄、体重、麻醉持续时间、手术持续时间、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率.结果 A组2例、B组1例因发生心率反应被排除.苏醒期躁动率B组(24.1%)明显低于A组(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骶管阻滞的术后镇痛作用能有效降低七氟烷麻醉下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后苏醒期躁动,建议在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的七氟烷全身麻醉中应复合骶管阻滞.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与盐酸左布比卡因在小儿骶管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脐平面以下手术的患儿,均施行骶管麻醉,分为3组,骶管麻醉用药:0.25%盐酸左布比卡因注射液1 ml/kg(组Ⅰ),25 μg/kg布托啡诺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 ml/kg(组Ⅱ),25μg/kg布托啡诺和0.25%盐酸左布比卡因混合液1 ml/kg(组Ⅲ).术中静脉泵注丙泊酚辅助麻醉.术中监测心率、血压和呼吸,记录术中镇痛镇静药物用量和镇静评分、麻醉时效、术后苏醒时间、术后镇静、镇痛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与组Ⅰ和组Ⅱ比较,组Ⅲ患儿术中丙泊酚用量显著降低,而镇静评分显著升高,苏醒时间明显缩短,麻醉时效显著延长,在术后组Ⅲ患儿镇痛评分显著低于其余两组,而术后镇静评分和麻醉并发症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左布比卡因复合布托啡诺用于小儿骶管麻醉可显著减少术中镇静药物用量,延长麻醉效果,具有有效的术后镇痛作用,并减少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小儿骶管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的术后镇痛作用对七氟烷麻醉下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60例1~5岁择期行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的学龄前患儿,ASA分级Ⅰ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七氟烷组;B组为七氟烷+骶管阻滞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予七氟烷全身麻醉,B组加用骶管阻滞。分别记录患儿年龄、体重、麻醉持续时间、手术持续时间、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率。结果A组2例、B组1例因发生心率反应被排除。苏醒期躁动率B组(24.1%)明显低于A组(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骶管阻滞的术后镇痛作用能有效降低七氟烷麻醉下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后苏醒期躁动,建议在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的七氟烷全身麻醉中应复合骶管阻滞。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骶管阻滞复合吸入低浓度异氟醚用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收集先天性巨结肠手术的患儿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骶管复合异氟醚组,B组为单纯气管内全麻组,观察并记录两组分别用不同的麻醉方法,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效果、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及麻醉药总量、麻醉恢复期不良反应,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儿术中镇痛均较满意,A组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恢复期不良反应少,苏醒快且全麻药用量明显减少。结论骶管阻滞复合吸入低浓度异氟醚有利于呼吸、循环的管理及术后苏醒,是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以喉罩管理呼吸道静吸复合全麻加骶麻在小儿脐下手术中的应用,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方法 3~6岁行择期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喉罩-静吸全麻复合骶麻组(S),喉罩-静吸麻醉组(L),每组30例。观察患儿术中生命体征、苏醒时间、围术期并发症。结果 MAP、HR和SPO2在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组麻醉苏醒时间明显长于S组(P<0.05),S组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L组(P<0.05)。结论 2组方法都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但喉罩-静吸全麻复合骶管阻滞麻醉苏醒时间较短,且可明显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骶管阻滞复合吸入低浓度异氟醚用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收集先天性巨结肠手术的患儿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骶管复合异氟醚组,B组为单纯气管内全麻组,观察并记录两组分别用不同的麻醉方法,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效果、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及麻醉药总量、麻醉恢复期不良反应,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术中镇痛均较满意,A组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恢复期不良反应少,苏醒快且全麻药用量明显减少。结论 骶管阻滞复合吸入低浓度异氟醚有利于呼吸、循环的管理及术后苏醒,是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骶管阻滞对学龄前儿童静脉麻醉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将36例拟行下腹部以下部位手术的学龄前儿童分为骶管阻滞结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组(Ⅰ组)和单纯静脉麻醉组(Ⅱ组)。结果两组患儿术中镇痛完善、术野肌松满意、无肢体动;基础MAP、HR比术中高,术中MAP、RR、HR、SpO2维持稳定。Ⅰ组有两例切皮时由于轻微体动追加了一次氯胺酮,Ⅱ组均视情况追加了1~3次氯胺酮。Ⅰ组术毕均于25min内清醒,平均(11·35±3·40)min,术毕清醒时间远远少于Ⅱ组,平均时间(113·50±32·80)min(p<0·01)。Ⅰ组1例小儿出现尿潴留;全部小儿清醒后安静无哭闹。Ⅱ组小儿清醒后均出现哭闹。两组患儿清醒后没有出现呕吐。结论骶管阻滞结合丙泊酚静脉麻醉镇痛确切,呼吸、循环功能稳定,清醒快。  相似文献   

11.
谭健  朱红妞 《现代保健》2012,(16):43-44
目的 探讨骶管阻滞复合基础麻醉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选择1~5 岁在腹腔镜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手术ASAⅠ~Ⅱ级患儿40 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0 例,基础麻醉后行骶管阻滞麻醉,术中持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B组20 例,常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静吸复合麻醉;术中持续监测HR、MAP、SpO2、PETCO2、术毕苏醒时间、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儿气腹后HR、MAP、SpO2、PETCO2 均高于气腹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苏醒时间明显优于B 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A 组稍高于B 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骶管阻滞复合基础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效果确切,可以满足手术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婴幼儿脐以下手术使用骶管持续阻滞并丙泊酚持续镇静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5个月~3岁、行脐以下手术的婴幼儿40例,随机分两组:持续骶麻复合丙泊酚辅助组(A组,n=20)和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静脉全麻组(B组,n=20)。在基础麻醉后:A组用静脉留置针行骶管穿刺胶布固定留置,0.8%~1.2%的利多卡因持续阻滞,丙泊酚4~6 mg/(kg.h)静脉辅助镇静;B组用氯胺酮丙泊酚混合液(1∶1)按氯胺酮30~50μg/(kg.min)微泵持续注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切皮时、术中、术毕血压(BP)、心率(HR)、呼吸(R)和血氧饱和度(SpO2),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生命基础值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的MBP在诱导至术毕间各时段及HR、R在切皮、术中术毕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而A组则相对较为平稳;A组的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明显少于B组(p<0.01)。结论静脉留置针行持续骶麻复合丙泊酚镇静在婴幼儿脐以下手术中效果确切,麻药用量少,苏醒时间短,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推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和芬太尼用于小儿静脉麻醉与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3~8岁患儿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60例ASA Ⅰ~Ⅱ级,四肢骨折或腹部择期手术的3~8岁患儿,按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和芬太尼组(A组)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组(B组),记录术中生命体征及不良事件情况.术后记录恶心、呕吐等不适及疼痛评分.结果 两组术中均无呼吸暂停等严重事件发生.手术开始及手术开始后各时段两组的生命体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不适发生无显著差异.与B组相比,A组术后清醒时间短,A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B组且减少氯胺酮用量.结论 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和芬太尼能够提供更平稳的镇静效果和镇痛效果,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明显缩短苏醒时间,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钟爱彬  钟佳  曾垂应 《临床医学工程》2012,19(10):1695-1696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全麻用于腹腔镜经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42~65岁,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60例,随机分为Ⅰ、Ⅱ两组,Ⅰ组(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全麻)病人入室行L2~3或L3~4椎间隙硬膜外腔穿刺,向上置管3~4cm,给予试验量后观察无不适再施行静脉全麻;Ⅱ组(静脉全麻)采用全凭静脉麻醉。两组病例均采用TCI静脉给药方法,记录全麻用药量,术中MAP、HR变化、子宫附着韧带松弛度评级、手术时间及术毕苏醒时间;结果Ⅰ组子宫附着韧带松弛度优于Ⅱ组,手术时间及术毕苏醒时间短于Ⅱ组,Ⅰ组血流动力学稳定,所用静脉全麻药、肌松药等明显比Ⅱ组少(P<0.01)。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全麻在腹腔镜经阴式全子宫切术中可达到满意的子宫松弛,缩短手术时间,苏醒快,无痛,麻药用量减少,安全舒适。大大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及痛苦,尤为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5.
孟磊 《现代保健》2009,(5):46-47
目的观察氯胺酮麻醉和氯胺酮复合骶管麻醉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46例3岁以下ASAI级患儿随机分为K、D两组,K组氯胺酮麻醉组和D组氯胺酮复合骶管麻醉组,KD两组均肌注氯胺酮6mg/kg入室,K组以静脉泵入氯胺酮维持,D组入室后行骶管穿刺,单次给予0.2%罗哌卡因0.75ml/kg。结果D组氯胺酮用量、术中躁动,术后苏醒和术后疼痛明显优于K组。结论氯胺酮基础麻醉辅助骶管阻滞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安全、有效,是一种非常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给氧技术对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行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随机分为使用肌松药的高频喷射通气组(Ⅰ组)和保留自主呼吸组(Ⅱ组)各2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术中、术后各时点生命体征变化,并比较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Ⅰ组患儿在置镜、术中、退镜时点上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显著低于Ⅱ组(P<0.05),而且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Ⅱ组(P<0.05),且Ⅰ组患儿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Ⅱ组(P<0.05)。结论:使用肌松药的正压通气能维持术中呼吸、循环稳定、麻醉平稳,有利于手术操作,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氯胺酮合并异丙酚应用于小儿骶管阻滞麻醉探讨其复合麻醉的优点、安全性及效果,并与单纯辅助氯安酮或异丙酚作比较。方法:选择下腹部、会阴部手术患儿300例,ASAⅠ~Ⅱ级,年龄1~8岁,在基础麻醉下行骶管阻滞,随机分为3组辅助用药(用微泵持续输注):Ⅰ组,氯胺酮25μg.kg-1.min-1;Ⅱ组,异丙酚120μg.kg-1.min-1;Ⅲ组,氯胺酮10μg.kg-1.min-1+异丙酚45μg.kg-1.min-1。结果:3组综合麻醉效果满意,均能满足手术要求;术中镇静评分Ⅰ组4.23±0.6,Ⅱ组3.95±0.5,Ⅲ组4.12±0.6,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注药后2minHR、MAP、SpO2变化有明显差异;术后苏醒时间Ⅰ组明显长于Ⅱ、Ⅲ组(P〈0.05);苏醒期恶心呕吐、精神症状、躁动不安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Ⅲ组明显少于Ⅰ、Ⅱ组(P〈0.05)。结论:氯胺酮+异丙酚辅助小儿骶管阻滞麻醉效果可靠,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于单纯应用氯胺酮或异丙酚辅助小儿骶管阻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剂量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行剖宫产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产科手术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CEA)组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每组40例,观察各组起效时间、阻滞平面、镇痛和肌松效果,术中血压变化及牵拉反应的有无。结果CSEA组比CEA组麻醉起效快,镇痛及肌松效果好,牵拉反应少;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小剂量罗哌卡因CSEA可安全地应用于剖宫产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吸入麻醉复合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 95例体重25 kg以下的四肢和下腹部手术的小儿吸入诱导和维持,给0.3%罗哌卡因0.8 ml/kg予以臂丛或骶管阻滞.结果 所有病例麻醉诱导平稳,术中生命体征稳定,无躁动,术后苏醒快.结论 吸入麻醉复合神经阻滞用于小儿四肢及下腹部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小儿骶管麻醉因其操作简单、易掌握、止痛和肌松效果确切,局麻药用量小,对患儿的生理干扰少,被临床广泛应用。在骶管麻醉的同时,还可进行术后镇痛是其又一个优势,所以容易被患儿及其家长所接受。小儿骶管阻滞主要用于小儿下腹部、会阴区和下肢手术的麻醉和镇痛,是目前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