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中国西南地区育龄妇女孕前体质量指数、孕期不同时期体质量增长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GDM组3 593例,对照组15 346例)的方法,选取18 939例于2013~2015年在四川、贵州、云南定期产检的单胎孕妇,测量身高及孕期体质量,于孕24~28周进行GDM筛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前体质量指数(BMI)(暴露水平1)、孕期增重(暴露水平2)与GDM结局的关系。结果 孕前超重和肥胖可增加GDM的发生风险〔比值比(OR)=2.44,95%可信区间(CI):1.98~2.99;OR=4.98,95%CI:2.52~9.91)。采用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IOM)孕期增重标准,调整了预产年龄及孕前BMI后,与增重适宜组相比,孕早期增重过多或孕中期增重过多均是GDM的危险因素(OR=1.33,95%CI:1.03~1.70;OR=1.48,95%CI:1.26~1.72)。孕早期,高龄组(预产年龄≥35岁)中,与增重适宜者相比,孕期增重过多发生GDM的风险更大〔OR和95%CI为1.42(1.02~2.28)〕,而非高龄组(预产年龄OR值无统计学意义;孕中期,高龄组和非高龄组发生GDM的风险均是增重过多者高于增重适宜者〔OR和95%CI分别为1.59(1.14~1.88)和1.49(1.20~1.72)〕。结论 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妇女中,孕前超重和肥胖、孕期增重过多均是GDM的危险因素,孕期增重过多的高龄妇女尤应注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及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对2015年4-12月产检并被诊断为GDM的单胎妊娠孕妇进行随访。分析孕前BMI及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结果:共590例GDM孕妇纳入本研究。根据BMI分类,10.6%(63/590)孕妇体质量偏轻,65.9%(389/590)体质量正常,17.6%(104/590)超重,5.9%(34/590)肥胖。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为(3348.6±465.4)g,巨大儿发生率为7.6%(45/590),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为2.4%(14/590)。随着孕前BMI增加,孕期增重过量的比例显著增加(P<0.01),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巨大儿发生率和剖宫产率显著增加(P<0.01);随着孕期增重增加,巨大儿发生率显著增加(P<0.01)。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娩孕周、新生儿性别及孕期增重与巨大儿发生有关,与孕期增重正常者相比,孕期增重过量显著增加巨大儿的发生风险(OR=2.57,P<0.01)。结论:GDM孕前超重及肥胖孕妇更易分娩巨大儿,应注意将计划妊娠妇女孕前体质量控制在合理范围,特别注意加强对孕前超重和肥胖GDM孕妇孕期体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孕期体质量变化和血糖情况对分娩巨大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6月1日-2013年6月1日在常州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450例孕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两组。其中巨大儿组包括非妊娠期糖尿病(GDM)巨大儿150例、GDM巨大儿60例,正常体质量儿组包括无妊娠期并发症出生正常体质量儿150例、合并GDM但出生正常体质量儿90例。记录两组孕妇孕前体质量、孕期的体质量变化及血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无论是在GDM还是非GDM孕妇中,巨大儿组孕前体质量、孕前BMI、孕期增重均高于正常体质量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在一项血糖异常还是多项血糖异常的GDM孕妇中,巨大儿组孕前体质量、孕前BMI均高于正常体质量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项血糖异常组孕妇分娩巨大儿的发生率(50.9%,30/59)高于一项血糖异常组(33.0%,3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8,P=0.029)。在GDM孕妇中,巨大儿组餐后1 h血糖值〔(10.5±1.3)mmol/L〕高于正常体质量儿组〔(10.0±1.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4,P=0.027)。(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体质量〔OR=1.097,95%CI(1.064,1.131)〕、孕期增重〔OR=1.145,95%CI(1.088,1.205)〕、孕周〔OR=1.973,95%CI(1.508,2.582)〕是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巨大儿的发生与孕妇体质量和血糖情况均有关,但孕期体质量对巨大儿发生的影响更大,对孕期体质量过高、多项血糖异常以及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结果中餐后血糖1 h值异常的孕妇要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膳食情况及分娩巨大儿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门诊就诊的GDM患者157例,根据其分娩新生儿的出生体质量,将其分为巨大儿组(新生儿体质量≥4000g,n=17)与正常体质量儿组(新生儿体质量为2500g~<4000g,n=140)。记录患者身高、孕前体质量及分娩体质量等资料。采用24h膳食回顾调查法调查两组患者饮食摄入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DM患者分娩巨大儿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年龄、妊娠早中期增重、孕期增重、糖尿病家族史、妊娠早中期增重超标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身高、孕前体质量、孕前体质指数(BMI)、分娩体质量、孕晚期增重、孕前超重、孕期增重过多、上班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水果、蔬菜、食用油摄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超重、孕期增重过多是GDM患者分娩巨大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GDM患者存在膳食摄入不合理情况,其分娩巨大儿的危险因素是孕前超重和孕期增重过多,应对孕前超重孕妇尽早进行膳食干预和运动干预控制孕期增重,从而减少巨大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5.
桑琳  李兰  鲁大伟  杜世华 《安徽医学》2019,40(7):733-737
目的研究不同孕前体质量指数(BMI)与孕期体质量增加(GWG)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产检并住院分娩的349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前BMI分为低体质量组(BMI <18. 5 kg/m~2,50例)、正常体质量组(18. 5 kg/m~2≤BMI <25. 0 kg/m~2,260例)与超重肥胖组(BMI≥25. 0 kg/m~2,39例);根据孕期GWG不同,分为GWG过少组(41例)、GWG适宜组(133例)、GWG过多组(175例)。比较各组产妇分娩方式、妊娠并发症和新生儿结局等情况。结果孕前超重肥胖组产妇剖宫产率、GDM、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巨大儿的发生率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孕前低体质量组产妇贫血、新生儿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胎儿窘迫发生率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孕期GWG过少、GWG适宜组产妇相比,GWG过多组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巨大儿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孕期GWG过多、GWG适宜组产妇相比,GWG过少组产妇GDM、早产、胎儿窘迫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产科医师和产妇都要重视孕前BMI与孕期GWG异常对母婴的影响,临床应严格调控孕前BMI及孕期GWG在适宜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山东省3县农村地区儿童超重和肥胖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随机选取山东省3县17个行政村的7~12岁儿童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7~12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1.41%和5.86%,男童和女童之间超重率和肥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每天看电视时间(OR=3.062,95%CI:1.708~4.932)、每天睡眠时间(OR=2.693,95%CI:1.136~5.641)、油炸食品的食用频率(OR=2.024,95%CI:1.041~3.570)、膨化食品的食用频率(OR=2.304,95%CI:1.208~5.416)是儿童超重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儿童出生体质量(OR=1.615,95%CI:1.013~2.742)以及父亲或母亲是否肥胖(OR=1.846,95%CI:1.109~3.520)也与农村儿童超重肥胖相关联。结论山东省3县农村地区儿童超重肥胖的比例相对较高,控制农村儿童超重肥胖应重点关注儿童日常生活和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期各阶段体质量增长情况及其他危险因素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的影响。方法妊娠期GDM患者332例(GDM组),年龄(28.1±4.1)岁(20~38岁);血糖代谢正常的孕妇476例(对照组),年龄(26.8±5.3)岁(19~37岁)。通过问卷调查及整理医院的检测报告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1)GDM组年龄及孕前超质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2)孕20~28周,<35岁的各年龄组孕妇中,GDM组的体质量增长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孕20周前体质量增长及孕期体质量总增长方面,25~29及30~34岁的孕妇中,GDM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龄越大(OR=2.559,β=0.940,P=0.001)、孕28周前体质量增长越多(OR=2.421,β=0.884,P=0.002)、孕20周前空腹血糖值越高(OR=1.707,β=0.535,P=0.002)是妊娠期GDM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中年龄对GDM的影响最大。结论 (1)孕28周前体质量增长值控制在12kg以内能降低GDM的发病风险;(2)对于>35岁的高龄孕妇应及早控制饮食,以降低患GDM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厦门市常见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风险级别与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关系。方法 分析2020年在厦门市妇幼信息系统建册且分娩的产妇及其活产儿资料。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保护因素有产妇年龄20~25岁(OR=0.666,95%CI:0.503~0.883)、25~30岁(OR=0.690,95%CI:0.534~0.892)、30~35岁(OR=0.748,95%CI:0.580~0.966),产妇受教育程度高中(OR=0.794,95%CI:0.697~0.905)、大学专科及以上(OR=0.819,95%CI:0.739~0.908),经产妇(OR=0.882,95%CI:0.805~0.965),产妇孕前体重指数(BMI)18.5~24 kg·m-2(OR=0.651,95%CI:0.586~0.724)、24~28 kg·m-2(OR=0.604,95%CI:0.517~0.706)、≥28 kg·m-2(OR=0.567,95%CI:0.435~0.740)(P<0.05)。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及脂肪分布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率的关系,以早期发现、诊断GDM患者.方法:通过测量获得研究对象孕前或早孕期的身高、体重、腰围并计算其孕前BMI;于孕24~28周测量获得研究对象的50g-GCT 1h血糖、75g-OGTT空腹血糖、1h、2h、3h血糖等.统计方法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体质指数大(OR=7.388,95%CI=1.045~52.244)、孕前腰围大(OR=4.054,95%CI=1.105~14.876)、年龄大(OR=3.596,95%CI=0.955~13.538)均增加孕妇发生GDM的风险.结论:孕前肥胖尤其是中心型肥胖是GDM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和孕期增重(GWG)对妊娠糖尿病(GDM)发病的影响。方法 932例足月单胎妊娠初产妇女在孕24~28周常规行75 g口服糖耐量试验,完整记录年龄、孕前体质量及分娩前体质量等临床资料,按孕前BMI分为偏瘦组、正常体质量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分析4组孕妇在不同GWG情况下GDM的发生情况。结果 4组GDM发病率依次为1.2%、3.3%、10.5%及33.3%(<0.05)。GWG超出IOM推荐范围的孕妇,GDM发病率增加(<0.05);在同一孕前BMI组别内,GWG超标亚组GDM发生率高于未超标亚组,但仅在孕前超重、肥胖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孕前BMI是GDM很强的风险预测因子,超出推荐范围的GWG增加GDM风险,这种风险的增加在孕前超重或肥胖的妇女中尤其显著,孕期体质量增加过度是GDM重要的协同风险因子。在孕前体质量基础上合理的管理GWG是防治GDM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妇女妊娠后不同孕期中发生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危险因素,以深入认识PCOS合并GDM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孕妇在孕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妇产科诊断为PCOS并接受规范治疗,并在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该科接受产前检查。根据孕中期(孕24周)、孕晚期(孕32周)口服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妊娠期糖尿病组(GDM组)和正常组(非GDM组),其中GDM组孕妇在孕中期和孕晚期分别有20和28例,非GDM组孕妇在孕中期和孕晚期分别有77和69例,比较不同组别间孕妇的基本情况及雄激素、胰岛素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其中GDM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在孕中期,GDM组与非GDM组的孕期增加体质量、胰岛素水平有统计学差异[GDM组孕期增加体质量(5.54±1.32) kg,非GDM组孕期增加体质量(4.08±0.91) kg,t=2.487,P=0.015;GDM组胰岛素为(30.35±8.70) pmol/L,非GDM组胰岛素为(25.47±7.56) pmol/L,t=3.289,P=0.001];在孕晚期,GDM组与非GDM组的孕期增加体质量、糖尿病家族史、睾酮及胰岛素水平有明显差异[GDM组孕期增加体质量(9.83±0.91) kg,非GDM组孕期增加体质量(8.61±1.23) kg,t=2.283,P=0.025;GDM组有糖尿病家族史10例,非GDM组胰岛素有糖尿病家族史9例, ?字2=3.939,P=0.047;GDM组睾酮为(3.49±1.65) nmol/L,非GDM组睾酮为(2.46±1.17) nmol/L,t=2.542,P=0.013;GDM组胰岛素为(33.78±7.01) pmol/L,非GDM组胰岛素为(27.12±6.39) pmol/L,t=4.108,P=0.000]。logistics分析提示,较高的孕期增加体质量、胰岛素水平是PCOS孕妇在孕中期发生GDM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67,95%CI=1.912~3.355,P=0.029;OR=1.565,95%CI=1.287~1.921,P=0.007);较高的孕周增加体质量、睾酮和胰岛素水平是PCOS孕妇在孕晚期发生GDM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40,95%CI=2.392~3.588,P=0.033;OR=1.587,95%CI=1.103~3.307,P=0.045;OR=2.735,95%CI=1.182~4.803,P=0.001)。结论:在孕中、晚期,较高的孕期增加体质量和胰岛素水平都是PCOS孕妇发生GDM的危险因素;较高的睾酮水平仅在孕晚期是PCOS孕妇发生GDM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生命早期因素与饮食相关行为对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影响。方法 选取沈阳市大东区2所小学1 736名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学生身高、体质量并进行发育早期因素和饮食相关行为因素的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学生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 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8.8%、21.4%,男生超重、肥胖率(48.8%)明显高于女生(31.2%,P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喜欢清淡口味(OR=0.553,95%CI:0.410~0.745,P <0.001)是小学生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剖宫产(OR=1.550,95%CI:1.155~2.079,P <0.01)、首次添加辅食时间<4月龄(OR=1.904,95%CI:1.048~3.459,P <0.05)、喜欢油腻口味(OR=1.905,95%CI:1.285~2.825,P <0.001)、吃饭速度快(OR=1.671,95%CI:1.112~2.513,P <0.05)、食欲好(OR=4.508,95%CI:3.190~6.371,P <0...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孕前体质指数(BMI)与孕中期营养素摄入水平及孕期增重的关系,探讨其对GDM发病的影响,为进一步指导孕期营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北京友谊医院营养门诊就诊的170例GDM患者为调查对象,根据孕前BMI分为低体质量组、正常体质量组、超重组、肥胖组,使用24h膳食回顾调查法和食物频度法,分析GDM患者孕中期营养素摄入量,对孕前BMI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孕期增重与摄入总能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OGTT结果显示肥胖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1h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高于低体质量组和正常体质量组(P<0.05);超重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1h血糖水平高于低体质量组和正常体质量组(P<0.05);正常体质量组空腹血糖水平高于低体质量组(P<0.05),正常体质量组与低体质量组餐后1h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MI组GDM患者摄入的总能量、总蛋白、总脂肪及总碳水化合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质量组活动时间较其他3组活动时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孕期增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患者孕前BMI与OGTT空腹血糖水平呈正相关(r=0.387,P<0.05);与餐后1h血糖水平呈正相关(r=0.279,P<0.05);与餐后2h血糖水平呈正相关(r=0.164,P<0.05)。孕期增重与孕期摄入总能量呈正相关(r=0.242,P<0.05)。结论 孕前超重或肥胖、孕期饮食结构不合理及孕期增重过多均与GDM相关;孕期应合理饮食、均衡营养,同时应加强孕妇营养健康教育及围生期保健,控制体质量的合理增长,降低GDM的发病率,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孕前体质指数、孕期增重与子代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 选取在妇幼保健机构体检的婴儿母亲,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母亲的一般情况、孕期增重及子代出生体重、身长等情况.采用方差分析、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母亲孕前超重/肥胖的检出率为12.3%(199例),孕期增重过高的检出率为52.1%(842例).超重/肥胖组其子代出生体重、巨大儿和大于胎龄儿的发生率均较高(P<0.05),而子代的出生体重、巨大儿发生率、低体重儿发生率、小于胎龄儿发生率以及大于胎龄儿发生率均在孕期增重过高组,增重适宜组和增重不足组间存在差异(P<0.05).在控制了母亲年龄等因素后,孕前超重/肥胖增加了巨大儿(OR=1.7, 95% CI:1.2~2.6)、大于胎龄儿(OR=1.7,95% CI:1.1~2.5)的发生风险,孕期增重过高则增加了巨大儿(OR=1.7,95% CI:1.2~2.5)、大于胎龄儿(OR=1.7,95% CI:1.1~2.4)的发生风险.而孕期增重不足能增加低体重儿(OR=2.2,95% CI:1.1~4.4)、小于胎龄儿(OR=2.0,95% CI:1.2~3.4)的发生风险.结论 母亲孕前体质量指数及孕期增重均与巨大儿和大于胎龄儿的发生密切相关,且孕期增重不足与低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的发生也密切相关.孕期保健应该加强对孕妇体重的监测,防止其对新生儿出生结局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孕前及不同孕期体质量指数(BMI)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影响.方法:选取2 260例有完整产检记录并分娩的正常单胎孕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BMI分组,比较孕前及不同孕期各组GDM的发生率.结果:孕前及孕早期超重及肥胖组孕妇GDM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及消瘦组(P<0.01),孕中期肥胖组GDM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和超重组(P<0.05),孕晚期各BMI组孕妇GDM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及孕早、中期超重及肥胖均导致GDM发生率增加;孕晚期BMI对GDM发生率无明显影响,可能与孕晚期低体质量及正常体质量样本量相对不足及医疗干预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严静静  龚敏 《重庆医学》2018,(3):401-402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前BMI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5月至2016年6月就诊的428例围产期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孕前BMI、糖代谢相关指标,探讨患者孕前BMI与患者糖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并采用Logistic回归探讨孕前BMI对GDM的预测价值.结果 体质量超重和肥胖患者发生GDM的风险是体质量正常患者的1.56和2.34倍,超重和肥胖孕妇空腹血糖(GLU)和餐后2h血糖(2 h PG)分别为(7.36±0.83)、(8.34±0.89)mmol/L和(8.92±0.78)、(9.44±1.37)mmol/L,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bA1c分别为(2.79±0.63)、(3.41±0.57)和(6.91±0.76)%、(7.91±0.53)%,明显高于体质量过低、体质量正常孕妇;年龄大于36岁、BMI≥28.0 kg/m2、孕早期GLU是GDM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孕前高BMI与糖代谢密切相关,是GDM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不同亲子对类型、不同年龄段,父母体重状况与子代超重/肥胖风险的关联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上海市浦东新区3个有区域代表性的社区,2021年36月在读幼儿园儿童,测量儿童身高、体重,并采用问卷调查收集父母身高和体重数据、人口学特征、家庭社会经济水平信息。共募集5 129名儿童及家庭,按儿童体重状态分为超重/肥胖组和非超重组。以儿童超重/肥胖和非超重为二分类因变量,按年龄段分层和亲子队类型分层,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父母体重状况与子代超重/肥胖风险的关联性。结果 5 129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21.4%,父亲超重/肥胖检出率52.1%,母亲超重/肥胖检出率17.5%。调整儿童出生情况、运动时间、饮食习惯、母孕情况、父母年龄、社会经济水平后,与父母双方非超重相比,父母亲双方超重/肥胖所生女儿和儿子的超重/肥胖风险OR(95%CI)值为分别为3.69(2.645.15,P<0.001)、2.80(2.093.76,P<0.001)。在不同的年龄段中,父母双方超重/肥胖时3 4岁儿童超重/肥胖风险最高,OR(95%CI)值为4.18(1.6510.57,P=0.003)。母亲超重/肥胖时3 4岁儿童超重/肥胖风险最高,OR(95%CI)值为2.66(1.275.57,P=0.01),随着年龄增加,母亲与子代关联性趋于平稳,父亲与子代的关联性变得更强。结论 父母超重/肥胖是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父母双方超重/肥胖或母亲超重/肥胖对34岁儿童影响最大。父母体重状态与子代超重/肥胖风险关联性因父母体重状况、亲子对类型、儿童性别、年龄而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母亲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及肥胖对子代18月龄神经行为(智力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南通市区3所医院产科建卡及生产的180例GDM孕产妇,其中GDM组中包含孕前体质量正常者90例,肥胖者90例,同时以每个病例1∶1配对正常对照组,配对的条件为母亲体质量指数接近、年龄±3岁、分娩方式相同、幼儿性别相同的正常对照组共180例,其中孕前体质量正常者90例,肥胖者90例。所有研究对象子代为单胎且胎龄≥37周,体质量2 500~4 000 g。在幼儿18月龄随访到GDM组幼儿163例,正常对照组幼儿167例,使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进行评价,并对组间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控制母亲年龄、母亲受教育程度、孕期增重等变量后,使用析因方差分析发现GDM对子代18月龄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 MDI)影响显著,孕前肥胖对子代MDI影响显著,且GDM和孕前肥胖对子代MDI影响具有交互作用。孕前肥胖对子代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 index, PDI)影响不显著,GDM和孕前肥胖对子代PDI交互作用不显著。结论:母亲GDM影响子代18月龄智力发育,母亲孕前肥胖影响子代智力发育,GDM及孕前肥胖对子代智力发育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产妇妊娠结局中孕前体质量指数(BMI)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响水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150例足月单胎活产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计算出产妇的BMI,根据BMI高低分为孕前低体质量组(BMI<18.5 kg/m^(2))、正常体质量组(18.5 kg/m^(2)≤BMI<25.0 kg/m^(2))和超重肥胖组(BMI≥25.0 kg/m^(2)),每组50例;按孕期体重增加(GWG)增幅分类分为孕期GWG过少40例、GWG适宜40例和GWG过多70例。对各组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孕前超重肥胖组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剖宫产术及巨大儿发生率均高于正常体质量组和低体质量组(P<0.05);孕前低体质量组发生早产、产出低出生体质量儿、胎儿窘迫及产妇贫血发生率均高于孕前超重肥胖组和正常体质量组(P<0.05)。GWG过多组胎膜早破、产后出血、GDM、剖宫产术及产出巨大儿发生率高于GWG过少组和GWG适宜组(P<0.05);GWG过少组早产及胎儿窘迫发生率高于GWG过多组和GWG适宜组(P<0.05)。结论孕前BMI对妊娠结局有一定的影响。在临床当孕前BMI与孕期体质量异常时要提高警惕,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严格调控其恢复适宜范围,以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背景 单纯空腹血糖升高的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可能对仅空腹血糖升高未重视,导致妊娠期血糖管理不佳,而这种情况是否会造成不良妊娠结局,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有待研究。 目的 探究单纯空腹血糖升高的GDM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行产前检查的单纯空腹血糖升高的411例GDM孕妇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随访至分娩,并根据最终分娩结局分为不良妊娠结局组和无不良妊娠结局组。收集孕妇的临床资料和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单纯空腹血糖升高的GDM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 结果 411例单纯空腹血糖升高的GDM孕妇中157例(38.2%)接受妊娠期规范化血糖管理并达标,88例(21.4%)接受妊娠期规范化血糖管理但未控制达标,166例(40.4%)未接受血糖管理;323例(78.6%)发生不良妊娠结局(不良妊娠结局组),88例(21.4%)妊娠结局良好(无不良妊娠结局组)。两组孕妇年龄、妊娠前超重肥胖所占比例、妊娠期血糖管理情况、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1 h血糖、OGTT 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5.5%、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低蛋白血症发生率、时间-血糖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妊娠前超重肥胖〔OR=2.89,95%CI(1.45,5.78),P=0.003〕、妊娠期血糖管理〔管理未达标:OR=3.64,95%CI(1.64,8.06),P=0.001;未管理:OR=3.46,95%CI(1.91,6.25),P<0.001〕、HbA1c〔OR=2.38,95%CI(1.06,5.34),P=0.035〕、低蛋白血症〔OR=2.25,95%CI(1.15,4.41),P=0.018〕、时间-血糖曲线的AUC〔OR=1.23,95%CI(1.03,1.47),P=0.024〕是单纯空腹血糖升高GDM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 结论 妊娠前超重肥胖、妊娠期血糖管理未达标或未管理、高HbA1c、低蛋白血症、时间-血糖曲线的AUC是单纯空腹血糖升高GDM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高危因素,临床上应指导孕妇妊娠前保持正常体质量、规范化管理血糖等,以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