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扩张型心肌病(DCM)与缺血性心肌病(ICM)心脏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特点,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此类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总结16例扩张型心肌病、21例缺血性心肌病的二维及M型超声心动图以及频谱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结果采用超声心动图诊断扩张型心肌病16例,缺血性心肌病21例,将诊断结果与回访结果进行对照,诊断符合率均达90%以上。结论超声心动图在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尤其在扩张型心肌病早期,宜于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2.
刘思谦  刘立群  范婷婷 《吉林医学》2012,33(12):2478-247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型心肌病的鉴别诊断。方法:选取确诊的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各40例,分别应用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比较两组病例在心脏形态结构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及心功能指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应用超声心动图鉴别诊断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各40例,将诊断结果与回访结果进行比较,两组病例的诊断符合率均超过90%。结论:在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鉴别诊断中,超声心动图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而且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参考,适于在各类型医院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将15例缺血性心肌病和43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室壁局限性变薄及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主动脉瓣区退行性变是缺血性心肌病的超声特征。扩张型心肌病则表现为室壁弥漫性变薄,运动弥漫性减弱,右房室扩大,多瓣膜反流,与前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彩超结合患者病史是对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型心肌病进行鉴别的简便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24例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临床均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与扩张型心肌病相似,对其诊断和二者的鉴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康健 《广州医药》2006,37(2):55-56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扩张型心肌病(DCM)与缺血性心肌病(ICM)的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8例扩张型心肌病和26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DCM组心脏多个房室腔扩大多呈"球形",室壁变薄及弥漫性减弱,心尖部心肌不变薄及EPSS增大,多瓣膜反流,以收缩功能降低较明显为其特点.ICM组以左房室腔扩大多呈"圆拱门形",心尖圆钝变薄,室壁活动呈节段性障碍,主动脉及根部钙化、主动脉增宽,单瓣膜反流,以舒张功能障碍较明显为其特点.结论彩超结合患者病史是对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进行鉴别的简便无创性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肌核素显象对扩张型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的鉴别价值。方法 对26例扩张型心肌病和31例缺血性心肌病进行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并观察其心肌灌注特点的不同。结果 57例患者中可以看出缺血性心脏病的校素显像与扩张型心肌病明显不同,缺血性心肌病以完全缺损为主要特征占93.5%(29/31),而扩张型心肌病以均匀减低和/或花斑样改变而无完全灌注缺损占88.5%(13/26和10/26),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静息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对鉴别缺血型和扩张型心肌病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霞  苏学高 《中原医刊》1996,23(8):44-45
超声心动图对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价值王霞,苏学高,郭金明缺血性心肌病(ICM)是由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某些状态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组成的综合征。临床上ICM与扩张型心肌病(CM)又不易区别。冠脉造影为可靠的鉴别方法。201铊心肌灌注显像对鉴别也有帮助,但是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对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左心室扩张及收缩功能减低患者76例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对76例患者进行CTA、CMR的扫描诊断比较心功能分级及结果。结果 CTA扫描76例患者,其中14例患者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1~2级(9/14)例,3~4级(5/14例);62例患者为缺血型心肌病,心功能1~2级(33/62)例,3~4级(29/62例)。CMR扫描诊断结果 :扩张型心肌病组患者存在延迟退化的几率为35.71%(5/14),明显低于缺血型心肌病组的87.09(54/62)(P<0.05);扩张型心肌病组非典型部位(肌壁间、片状、弥漫性)强化的比例为28.57(4/14),明显高于缺血型心肌病组,扩张型心肌病组心内膜下强化比例7.14%(1/14)明显低于缺血型心肌病组80.64%(50/62)(P<0.05)。结论缺血性心肌病采取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检测能够较好地显示心脏内部情况,对缺血性心肌病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价。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心肌病(ICM)系长期的心肌缺血或坏死导致心肌纤维化而引起.临床表现与扩张型心肌病类似,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我科自2003年1月~2005年6月共收治缺血性心肌病(ICM)16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及资料加以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0.
何元军  李頔 《西部医学》2005,17(6):583-58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鉴别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入选患者63例,分别为扩张型心肌病组33例,缺血性心肌病组30例;检查CRP、心脏彩超、心电图(ECG)、冠脉造影(CAG),并将各项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患者的CRP、左室舒张期内径(LVD)、左室射血分数(EF)、心房纤颤发生率及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特别是CRP,扩张型心肌病组几乎均在正常范围内,而缺血性心肌病组均不正常,两者统计学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可作为鉴别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的一项主要指标,在临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付莹 《当代医学》2021,27(2):65-67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在心肌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因射血分数低、心功能不全,且超声检查提示心脏扩张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实施冠状动脉造影后,结合临床综合诊断,明确缺血性心肌病者35例,扩张型心肌病者40例,酒精性心肌病16例,克山病9例。结果经分析,两组患者右室内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主动脉瓣口收缩期峰值速度、左室舒末容积、左室缩末容积、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鉴别缺血性心肌病及扩张型心肌病,可以为临床诊断以及治疗该疾病提供科学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韩继媛  何勇 《医学综述》1995,1(3):120-121
<正>冠心病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基本病变继而引起冠脉管腔狭窄的缺血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则是一类病因未明的心肌疾病.两者在临床表现上有许多雷同之处.临床准确诊断以及估计病程进展、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手段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对10例临床提示冠心病,而经左室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就其鉴别诊断要点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3.
陈广平  姚震 《海南医学》1990,1(4):15-17
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近几年来由于诊断技术的进步,相对发病率也增加,但因缺乏特异的临床诊断方法而常造成误诊。为探讨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现将我们10年来收治住院的26例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进行分析。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本组系我院自1980年1月至1990年1月60岁以上住院的全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临床诊断参照世界卫生组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二维应变超声测量法(2DSE)评估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及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收缩功能的差异。方法对3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50±14.6)岁及44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52±16.9)岁的左房间隔部、游离壁及顶部的纵向应变进行标准多普勒超声及2DSE测量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左室容积,射血分数,二尖瓣返流面积及二尖瓣返流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房主动排空量及排空分数较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明显减少。扩张型心肌病左房各测量部位的收缩期纵向应变峰值也低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结论二维应变超声测量对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房功能异常有较好的评价作用。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与缺血性心肌病相比,左房收缩期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5.
对 2 2例缺血性心肌病与 2 6例扩张型心肌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不同表现进行鉴别诊断探讨 ,其结果表明 ,5 0岁以上 ,伴有主动脉瓣区退行性病变 ,局限性室壁变薄并出现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则有利于缺血性心肌病 (ICM )的诊断 ;而年龄较轻 ,心脏呈普大型 ,伴多瓣膜返流 ,室壁弥漫性变薄 ,活动弥漫性减弱 ,则有利于扩张型心肌病 (DCM )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与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均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在临床中不易鉴别。本文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二者鉴别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0例住院患者,应用临床表现、心脏超声和部分患者冠脉造影检查作为金指标确定缺血性心肌病患者(A组,3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B组,30例),并选取健康对照组(C组,15例)。测定各组血清SAA浓度。比较各组SAA水平的差异,并绘制ROC曲线。结果:A组SAA水平明显高于C组,[(2.3805±1.267)ng/ml vs(0.9936±0.276)ng/ml,P<0.01],B组亦高于C组[(1.7567±0.2448)ng/ml vs(0.9936±0.276)ng/ml],P<0.01,但A组SAA水平明显高于B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6)。ROC曲线显示,采用SAA浓度为1.929ng/ml作为界值诊断缺血性心肌病的灵敏度为60%,特异度为83.3%。所得阳性似然比为3.5928。结论:缺血性心肌病时SAA水平明显升高,而扩张型心肌病则不同,有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区域性QT间期差值 (QTrd)能否作为鉴别扩张型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引起的ST -T改变的一项指标。方法 将 6 4例因体表心电图出现ST段异常改变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缺血性心肌病或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分为缺血性心肌病组和扩张型心肌病组 ,把体表心电十二导联的心电图分为Ⅰ、AVL ,Ⅱ、Ⅲ、AVF ,V2~ 4,V5~ 6四个区域测量QTrd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在Ⅰ、AVL区域 ,各组都有部份QTrd≥ 4 0ms;Ⅱ、Ⅲ、AVF ,V2~ 4,V5~ 6三个区域 ,有一个区域的QTrd≥ 4 0ms的百分比 ,在扩张型心肌病组为81% ,缺血性心肌病组无一例大于 4 0ms。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时 ,如心电图出现ST异常改变 ,在Ⅱ、Ⅲ、AVF ,V2~ 4,V5~ 6这三个区域中 ,有一区域的QTrd >4 0ms ,则心肌扩张引起缺血的可能性大 ,如这三个区域中的QTrd都小于 4 0ms ,可能为冠状动脉病变引起心肌缺血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心肌病(lschmiccardiomyopathyICM)是指由于冠状动脉阻塞性病变所致长期心肌缺血,产生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表现相似的临床综合征,是1969年以后提出的新概念,1970年Burch将这种类型定为缺血性心肌病,主要表现为心脏扩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CRT)对扩张型和缺血性心肌病的左室机械重构疗效差别。 方法 入选21 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扩张型心肌病组(13 例)和缺血型心肌病组(8 例)。所有 患者均符合CRT 指南的I 类适应证。分别观察CRT 术后6、12 个月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左室收缩内 径、左室舒张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及二尖瓣反流面积的变化。结果 ①扩张型心肌病 组CRT 术后6 个月,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增加,左室舒张和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和收缩末容积,二尖瓣反流 面积较术前减少(P <0.05),术后12 个月,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增加,左室舒张和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和收 缩末容积,左房内径较术前减小(P <0.05);②缺血性心肌病组术后12 个月射血分数较术前增加(P <0.05); ③扩张型心肌病组CRT 术后6 个月二尖瓣反流面积的变化量大于缺血性心肌病组(P <0.05),射血分数增加 量大于缺血性心肌病(P <0.05),术后12 个月扩张型心肌病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和收缩末容积的变化 量大于缺血性心肌病组(P <0.05)。结论 CRT 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室逆重构效果优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总结基层医院在临床上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5年至2012年收治的15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均符合WHO/IFSC扩张型心肌病诊断标准的症状、体征、检查及治疗.结果 15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得到有效控制,好转出院146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3例,死亡9例,总有效率约92.4%.结论 在基层医院,心脏B超在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和鉴别上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以药物为主,主要包括强心、利尿、抗凝、扩血管以及改善心室重构、缓解免疫介导的心肌损害等,正确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