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Th细胞亚群(Th1/Th2)在不同证型中的变化规律,为微观辨证该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临床选取DVT患者66例,分为湿热下注型组、血瘀湿重型组,并设30例为正常对照组,观察血清中Th1/Th2相关因子TNF-α、IFN-γ、IL-4、IL-10水平。结果:DVT不同证型的Thl/Th2细胞因子水平有不同的变化特点。湿热下注型组、血瘀湿重型组的TNF-α、IFN-γ、IL-4、IL-10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湿热下注型组的Thl细胞因子TNF-α和IFN-γ的水平明显高于血瘀湿重型,说明该型患者Thl细胞因子占优势,Th细胞向Th1分化;血瘀湿重型的Th2细胞因子IL-10、IL-4水平明显高于湿热下注型,说明此型患者Th2细胞因子占优势,Th细胞向Th2分化。结论:Th1/Th2细胞因子在DVT不同证型中存在不同变化规律,为DVT证型客观化及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肝郁致瘀机理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吕志平  刘承才 《中医杂志》2000,41(6):367-368
采用捆绑式限制大鼠活动,复现肝郁大鼠模型,观察了肝郁大鼠血浆血栓素B_2(TXB_2)、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红细胞膜流动性变化,并以逍遥散治疗作反证。结果提示,造模大鼠的动态反应与乔明琦观察的结果一致。肝郁可致:血浆TXB_2升高,6—keto—PGF_(1α)降低,TXB_2/6—keto—PGF_(1α)失衡;红细胞膜流动性降低。认为各项观察指标的病理改变存在着复杂的内在联系,其协同导致血瘀的病理改变。逍遥散可降低肝郁大鼠血浆TXB_2浓度,提高6—keto—PGF_(1α)水平,提高肝郁大鼠红细胞膜流动性。结果表明,逍遥散对肝郁导致或诱发的血瘀倾向有防治作用。其反证了肝郁致瘀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张玥  颜征  刘明  王彬 《河北中医》2020,42(1):42-44,72
目的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栓弹力图(TEG)参数的关系。方法纳入DVT患者130例,按中医辨证分为湿热下注证60例、血瘀湿重证40例及脾肾阳虚证30例,检测各组的常规凝血相关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TEG参数[反应时间(R值)、凝血酶形成时间(K值)、纤维蛋白凝块形成及加固速率(α角)、最大振幅(MA值)、凝血综合指数(CI值)]。结果血瘀湿重证和脾肾阳虚证D-D水平均低于湿热下注证(P<0.01),血瘀湿重证与脾肾阳虚证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证型PLT、PT、APTT、FIB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湿热下注证比较,血瘀湿重证和脾肾阳虚证R值、K值均升高,α角、MA值均降低(P<0.05,P<0.01)。与血瘀湿重证比较,脾肾阳虚证MA值降低(P<0.01)。血瘀湿重证与脾肾阳虚证R值、K值和α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证型CI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G参数在下肢DVT不同中医证型中表达水平不同,D-D、R值、K值、α角、MA值可以作为中医微观辨证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清热散瘀汤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对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测定治疗前、后湿热下注型、血瘀湿重型各30例DVT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炎症细胞因子等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前湿热下注组、血瘀湿重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促炎症细胞因子明显降低,抗炎症细胞因子明显升高(P<0.01);且湿热下注组、血瘀湿重组治疗后IL-10水平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清热散瘀汤能明显降低DVT患者促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和升高抗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以湿热下注型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心病急性期中医辨证分型、血瘀证(BSS)、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之间关系。方法:肺心病急性期患者78例辨证分为肺肾气虚外感(QQWG)、心脾肾阳虚水泛(YXSH)、痰浊闭窍(TZBQ)三型。另设正常对照组(NCG)55例。同时检测各组(型)ET、NO水平,参照肺心病血瘀证定量诊断标准评定患者有血瘀(BBS)或无血瘀(NBBS)。结果:1. 三型ET水平皆高于NCG,QQWG型NO水平低于NCG(P<0.01)。2.YXSH型和TZBQ型ET水平高于QQWG型(P<0.05)。3.BSS组ET水平高于NBSS组(P<0.01)。4.BSS在YXSH型及TZBQ型中的分布明显多于QQWG型(P<0.01)。结论:1.肺心病急性期ET的升高、NO降低可能是CPHD急性期患者病情加剧的诱因。2.ET可作为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中医辨证分型的初步判断及有无血瘀的参考指标。3.血瘀在YXSH型和TZBQ型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6.
41例胃癌患者血瘀证研究及活血化瘀治疗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放免法检测41例胃癌患者血浆TXB_2、6—K—PGF_(1α)的变化,结果TXB_2水平增高,TXB_2/6—K—PGF_(1α)之值增加,提示胃癌患者血瘀证有其实验依据。经活血化瘀治疗,TXB_2水平减低,TXB_2/6—K—PGF_(1α)之值减小,提示本法对肿瘤之高凝状态有一定纠正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52例高黄痘胆汁郁积和30例慢重肝患者血浆和实验性肝内胆汁郁积动物的血浆和肝脏中 TXB_2、PGF_(1a)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患者血浆 TXB_2、PGF_(1a)均高于正常值(P<0.01~0.05)。动物血浆中 TXB_2明显升高(P<0.01),而 PGF_(1a)则低于正常(P<0.01);肝脏中各值与正常差异无显著性(P>0.05)。临床血瘀血热及兼实证者 TXB_2,PGF_(1a)呈比例上升,兼虚证者则不成比例,故二者的 PGF_(1a)/TXB_2比值分别大干及小于正常。临床及实验研究证明:凉血活血中药有消退黄痘,降低 TXB_2、PGF_(1a)及调整其比值作用。协定处方Ⅱ号作用优于Ⅰ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因子在湿热下注型DVT中的变化规律,为该型的微观辨证及治疗提供客观理论依据。方法:临床选取湿热下注型DVT患者37例,并设30例正常对照组,观察血清中Th1/Th2相关因子TNF-α、IFN-γ、IL-4、IL-10水平。结果:湿热下注型DVT中的TNF-α、IFN-γ、IL-4、IL-10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其中IFN-γ/IL-4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该型患者Thl细胞占优势,Th细胞向Th1分化明显。结论:Th1/Th2细胞因子可以做为DVT中医证型客观化和疗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下肢静脉曲张顺行静脉造影征象与中医证型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方法将本院于2008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随机选择154例,依据中医辨证分型将其分为寒凝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湿热下注证,对不同证型的患者进行下肢顺行静脉造影征象分析,探讨造影征象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浅静脉曲张重度中,气虚血瘀证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寒凝血瘀证、湿热下注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静脉瓣膜影消失中,寒凝血瘀证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气虚血瘀证、湿热下注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髂静脉受压中,湿热下注证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寒凝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行下肢顺行静脉造影征象存在一定的不同,也存在相应的关系,对筋瘤辨证论治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与TNF-α和IL-6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放射免疫法.结果:IL-6水平在各证型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但其总体变化趋势为肝胆湿热型<肝郁气滞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肝郁血瘀型<湿邪困脾型.其中湿邪困脾组明显高于其它5组,本文的6个证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血清TNF-α水平湿邪困脾组明显高于其它5组,与肝胆湿热组、肝郁气滞组、肝郁脾虚组、肝郁血瘀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TNF-α浓度可作为慢性乙型肝炎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