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的中医证型与血栓相关凝血标志物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急性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160例,根据不同中医证型分为脾肾阳虚证组、血瘀湿重证组、湿热下注证组,比较各组患者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血栓标志物[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的差异。结果: 160例老年急性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中脾肾阳虚证67例,血瘀湿重证51例,湿热下注证42例。3种证型患者的凝血指标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下注证组FIB与D-D水平均明显高于脾肾阳虚证组和血瘀湿重证组(P<0.05) ,脾肾阳虚证组和血瘀湿重证组FIB与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证型患者的血栓标志物TM、t-PAI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证组TAT水平明显高于血瘀湿重证组和湿热下注证组(P<0.05) ,血瘀湿重证组与湿热下注证组TA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湿重证组PIC水平明显高于脾肾阳虚证组和湿热下注证组(P<0.05) ,脾肾阳虚证组与湿热下注证组PI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0例老年急性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以脾肾阳虚证为主,血瘀湿重证次之,湿热下注证相对较少。其中湿热下注证患者的FIB与D-D水平最高,脾肾阳虚证患者TAT水平最高,血瘀湿重证患者PIC水平最高。不同中医证型老年急性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的血栓相关凝血标志物水平可与中医学理论相印证,FIB、D-D、TAT、PIC水平可为老年急性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使用血栓弹力图检测老年股骨颈骨折不同中医证型的血液凝固状态,期望通过现代医学揭示不同中医证型的深静脉血栓(DVT)发生风险,为中医辨证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DVT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佛山市中医院2017年3月—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分别对其进行TEG检测,同时进行Autar血栓风险评分,将数据填入表格并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不同中医证型的TEG参数及Autar血栓风险评分特点,并得出相关结论。结果:积瘀化热证的R值低于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随血脱证、湿热内蕴证(P<0.05);湿热内蕴证的K值低于气虚血瘀证、气随血脱证、积瘀化热证(P<0.05);积瘀化热证、湿热内蕴证的α角高于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P<0.05);积瘀化热证、湿热内蕴证的MA值高于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P<0.05);积瘀化热证、湿热内蕴证的CI值高于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P<0.05);积瘀化热证、湿热内蕴证高凝状态患者比率高于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随血脱证(P<0.05);积瘀化热证、湿热内蕴证患者的Autar血栓风险评分高于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及气随血脱证(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患者中,积瘀化热证、湿热内蕴证患者发生DVT的风险可能更高,应该注重中医辨证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栓弹力图(TEG)参数的影响。方法将80例(完成观察70例)需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组3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口服补中益气汤加减。记录观察术前,术后第1、7、14 d TEG参数反应时间(R值)、凝血酶形成时间(K值)、纤维蛋白凝块形成及加固速率(α角)、血凝块最大强度或硬度(MA值)、凝血综合指数(CI值)变化情况,比较2组术后5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结果完成观察的70例患者中,术后5周对照组发生下肢DVT 2例(6. 25%),治疗组发生下肢DVT 0例,2组下肢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术前及术后第1 d,TEG(R值、K值、α角、MA值、CI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术后第7、14 d R值、K值、α角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MA值、CI值低于对照组同期(P 0. 05)。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能降低MA值、CI值,对R值、K值、α角影响不大,补中益气汤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可能是通过影响MA值、CI值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清热散瘀汤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对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测定治疗前、后湿热下注型、血瘀湿重型各30例DVT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炎症细胞因子等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前湿热下注组、血瘀湿重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促炎症细胞因子明显降低,抗炎症细胞因子明显升高(P<0.01);且湿热下注组、血瘀湿重组治疗后IL-10水平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清热散瘀汤能明显降低DVT患者促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和升高抗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以湿热下注型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张力因素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发展过程中,血管收缩因素血浆内皮素(ET—1)、血栓烷A_2(TXA_2)和血管舒张因素前列腺环素(PGI_2)及T/P变化特点,并探讨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66例DVT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3组,并设正常对照组。应用放免法测定血浆ET—1、血栓烷B_2(TXB_2)和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浓度。结果:DVT各证型组的ET—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DVT各组TXB_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湿热下注型、血瘀湿重型差异有显著性(P<0.01)。湿热下注型、血瘀型6—keto—PGF_(1α)水平低于对照组,其中血瘀型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瘀湿重型高于湿热下注型、血瘀型,差异有显著性(P <0.05)。DVT各组T/P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表明DVT存在血管张力因素的变化,血管收缩强于血管舒张,这与中医辨证分型有密切内在关联,不同的辨证分型有不同的改变特点。湿热下注型血管张力因素变化最明显,血瘀型次之,血瘀湿重型则明显好于前两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Th细胞亚群(Th1/Th2)在不同证型中的变化规律,为微观辨证该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临床选取DVT患者66例,分为湿热下注型组、血瘀湿重型组,并设30例为正常对照组,观察血清中Th1/Th2相关因子TNF-α、IFN-γ、IL-4、IL-10水平。结果:DVT不同证型的Thl/Th2细胞因子水平有不同的变化特点。湿热下注型组、血瘀湿重型组的TNF-α、IFN-γ、IL-4、IL-10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湿热下注型组的Thl细胞因子TNF-α和IFN-γ的水平明显高于血瘀湿重型,说明该型患者Thl细胞因子占优势,Th细胞向Th1分化;血瘀湿重型的Th2细胞因子IL-10、IL-4水平明显高于湿热下注型,说明此型患者Th2细胞因子占优势,Th细胞向Th2分化。结论:Th1/Th2细胞因子在DVT不同证型中存在不同变化规律,为DVT证型客观化及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通脉汤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聚集率(PAgR)、D-二聚体(D-D)以及血栓弹力图(TEG)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治疗组采用通脉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3、7 d检测两组患者PLT、PAgR、D-D和TEG[凝血反应时间(R值)、凝血形成时间(K值)、Angle角(ɑ角)、血栓最大振幅(MA值)]的动态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术前,2组患者PLT、PAgR和D-D含有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2组患者PLT、PAgR和D-D水平开始呈升高趋势,变化程度相当(P0.05);术后第3、7天,2组患者PLT、PAgR和D-D含有量开始呈下降趋势,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TEG(R值、K值、ɑ角、M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2组患者R值、K值下降,ɑ角、MA升高,变化程度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7天,2组患者R值、K值开始呈升高趋势,ɑ角、MA开始呈下降趋势,且治疗组变化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汤能有效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PLT、PAgR、D-D以及TEG(R值、K值、ɑ角、MA),降低血液高凝状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与超声声像图、门脉血流动力学和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0年5月我院15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对比不同中医证候患者的超声声像图、门脉血流动力学和肝功能分级的差异。结果:血瘀证肝硬化患者肝左叶上下径最小,除脾肾阳虚证外,显著低于其他各证型(P<0.05);湿热内蕴证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直径显著低于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和血瘀证各组门脉直径(P<0.05),血瘀证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显著低于湿热内蕴证、脾虚湿盛证和湿热内蕴证肝硬化患者(P<0.05),肝气郁结证肝硬化患者血流量显著高于脾肾阳虚证和血瘀证肝肾患者(P<0.05);肝气郁结证和湿热内蕴证以A级为主,且明显高于脾肾阳虚证肝硬化患者(P<0.05),而脾肾阳虚证和血瘀证肝硬化者C级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湿热内蕴证肝硬化患者(P<0.05);肝气郁结证肝硬化患者总蛋白(STP)水平显著高于血瘀证肝硬化患者(P<0.05),肝气郁结证和湿热内蕴肝硬化患者白蛋白(ALB)水平显著高于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肝硬化患者(P<...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肝硬变失代偿期中医证型与血浆TNF-α和腹压的相关性。方法:将180例肝硬变失代偿期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血浆TNF-α和腹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变失代偿期常见的5个证型依次为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TNF-α含量: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肝脾血瘀证,腹压: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脾血瘀证。血浆TNF-α和腹压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为:气滞湿阻证与湿热蕴脾证、肝肾阴虚证与脾肾阳虚证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与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NF-α:P0.05,腹压:P0.01);肝脾血瘀证与其余四证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TNF-α和腹压在肝硬变失代偿期各证型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三证型升高较明显,肝脾血瘀证最明显,并且血浆TNF-α和腹压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血瘀证患者的血栓风险。方法 74例冠心病患者中血瘀证组(XY)50例,非血瘀证组(NXY)2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TEG检测,比较2组患者TEG指标。结果2组凝血反应时间(R)比较,XYNXY,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凝块形成时间(K)比较,XYNXY,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描记图最大曲线弧度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Angle)比较,NXYXY,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冠心病血瘀证与R(r=-0.840,P=0.000),K(r=-0.440,P=0.000),Angle(r=0.374,P=0.01)相关。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R、LY30为冠心病血瘀证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存在更高的血栓风险,应充分重视凝血功能的监测,并积极应用西医抗血小板药物及中医活血化瘀药物,以减少血栓事件的发生,降低临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在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2月入住该院骨科的下肢骨折并行手术者60例,根据随机化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试验组(n=30),对照组采用术后穿下肢弹性袜的物理方式,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TEG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围手术期抗凝治疗。两组患者术后2 d采用TEG评估R值,K值,α值,MA值及CL值,并记录患者是否发生高凝状态及DVT。结果试验组高凝状态以及发生DVT的患者显著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R值以及K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MA值、α值以及CL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评估后干预可降低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降低DVT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参附注射液联合注射用炎琥宁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炎症指标与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将94例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注射用炎琥宁治疗;治疗组4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7 d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脑钠肽(BNP)、白细胞介素8(IL-8)、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以及凝血状态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变化,并通过观察血栓弹力图(TEG),观察2组反应时间(R值)、凝固时间(K值)、凝血形成速率(α角)及凝血最终强度(MA值)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49%,对照组总有效率80.8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CRP、PCT、BNP、IL-8及TNF-α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CRP、PCT、BNP、IL-8、TNF-α及IL-10水平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APTT及D-D水平降低,PLT水平升高,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APTT、D-D、PLTI水平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TEG图R值及K值水平降低,α角及MA值水平升高,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TEG图R值、K值、α角及MA值水平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参附注射液联合注射用炎琥宁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感染,通过调节血清炎症指标的变化,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病情恢复,并且还可以改善患者凝血状态,调节凝血功能相关指标,预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黄芪通络汤治疗痰瘀痹阻型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并通过血栓弹力图(TEG)和常规凝血指标评估本方对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将70例痰瘀痹阻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来那度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RVD方案)治疗,观察组予黄芪通络汤联合RVD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常规凝血指标水平、TEG参数水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较治疗前延长,D-二聚体(D-D)、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患者PT、APTT长于对照组(P<0.05),D-D、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TEG检测显示,两组患者血细胞凝集时间(K值)较治疗前上升(P<0.05),α角、综合凝血指数(CI)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血凝块最大强度(MA)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患者K值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急性期及亚急性期患者炎症细胞、体温变化与中医证型分布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纳入130例DVT急性期及亚急性期患者,采集年龄、性别、体温、血常规、下肢静脉彩超、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辨证。分析炎症细胞与体温变化、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湿热下注证、血瘀湿阻证、气滞络阻证分别为37、64、29例。中性粒细胞升高在血瘀湿阻证最为明显(P0.05),与皮肤色红具有较密切的关联(OR=1.287,95%CI:9.412-21.247)。单核细胞升高在湿热下注证中最为明显,与腓肠肌压痛(OR=7.364,95%CI:1.189-45.603)、皮温升高(OR=6.683,95%CI:1.791-24.938)、皮肤紧绷(OR=6.107,95%CI:1.423-26.203)、乏力(OR=3.302,95%CI:1.002-9.169)等有较密切关联。体温升高在湿热下注证最为多见,以单核细胞升高最为多见。结论 DVT常伴炎症细胞及体温升高,湿热下注证与体温升高、单核细胞升高关系密切,血瘀湿阻证与中性粒细胞升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指标与恶性肿瘤患者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月收治的恶性肿瘤血瘀证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查,分析血栓弹力图各指标与恶性肿瘤血瘀证的相关性。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血栓弹力图指标γ(反应时间)、K(凝固时间)、Angle角、MA值(最大振幅)及CI值均与恶性肿瘤血瘀证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其中Angle角、MA值及CI值与血瘀证呈正相关,γ值、K值与血瘀证呈负相关。结论血栓弹力图各指标与恶性肿瘤血瘀证存在明显相关性,血栓弹力图检查有助于恶性肿瘤患者中医血瘀证的诊断,并为活血化瘀治疗提供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活血清瘀汤预防老年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予以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加用活血清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术后14天DVT发生率、血栓弹力图(TEG)指标、D-D、PS及蛋白C(PC)指标。结果:DVT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凝血反应时间、凝固时间均高于术前(P0.05),两组α角、MA值均低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变动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PS、PC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两组D-D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变动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清瘀汤可调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机体凝血和抗凝血功能,预防DVT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对多发伤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检测作用。方法:纳入本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78例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情况将患者分为ISS评分16分组(A组)与ISS评分≥16分组(B组),同期纳入非多发伤、凝血功能正常患者40例建立对照组。对比3组受检者血常规、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水平以及TEG检测情况。结果:凝血试验中,A组患者PT、INR指标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A组患者APTT、FBG、D-D指标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A组、B组患者PLT指标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B组患者FBG指标相比A组与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A组患者R时间、K时间相比对照组出现明显降低(P0.05);B组患者R时间、K时间相比对照组出现明显升高(P0.05);A组患者α角、CI值相比对照组升高(P0.05);B组患者α角、CI值相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A组、B组患者MA值相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常规凝血指标试验难以对多发伤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进行有效评估,临床上结合进行TEG检测可更准确对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进行评估并指导对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TEG)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凝血状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南昌市第九 医院 2018 年 9 月至 2020 年 6 月收治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 60 例,于发热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均进行 TEG 参数 〔包括反应时间(R)值、凝血时间(K)值、凝固角、血栓最大弹力度(MA)值、凝血指数(CI)值〕检测、凝血指标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原蛋白(FIB)、D– 二聚体(D–D)〕及血小板计数(PLT) 的检测,记录检测结果并分析相关性。结果:不同时期患者的 PT、APTT、FIB、D–D、PLT 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P > 0.05);不同时期患者的 R 值、K 值、MA 值、CI 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 R 值、 K 值比较呈下降趋势,MA 值、CI 值比较呈升高趋势;R 值、K 值与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情程度呈正相关,MA 值、CI 值与 病情程度呈负相关。结论:与凝血指标相比,TEG 能更敏感地反映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各个临床分期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9.
韦维  汤丹丹 《光明中医》2023,(18):3555-3557
目的 初步验证血府逐瘀汤加减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西药)、对照组(西药),分析治疗前后2组的量表评分、测血栓弹力图数据。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栓弹力图K值、R值均有所升高(P<0.05),而α角、CI及MA值均有所降低(P<0.05)。2组治疗后血栓弹力图的K值、CI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α角、MA值、R值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加减能减轻中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高凝状态,且优于单纯西药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硬变腹水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256例肝硬变腹水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SAAG检测,通过统计学方法,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气滞湿阻证SAAG值较低,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结证与寒湿困脾证SAAG值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脾血瘀证与脾肾阳虚证SAAG值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结证与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比较,SAAG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寒湿困脾证与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比较,SAAG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阴虚证与其他证型比较,SAAG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变腹水中医证型与SAAG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