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抗NMDAR)脑炎患儿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3—2015年9例确诊为抗NMDAR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9例均有语言障碍,8例病程中有精神症状,7例出现癫痫样发作,脑脊液及血清抗NMDAR抗体均不同程度阳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结论:对于以精神症状或癫痫样发作首发的病例需考虑抗NMDAR脑炎可能,完善抗NMDAR脑炎相关抗体检测可助诊断?早期进行免疫治疗对于逆转抗NMDAR脑炎病情尤为重要,多数患儿经积极免疫治疗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脑炎的临床特点及其伴随痫 性发作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确诊为抗NMDAR脑炎的20例患者资料, 包括临床特点、痫性发作特点、辅助检查、治疗方案等,并对出院患者进行半年随访。结果:抗NMDAR脑炎患者首 发症状主要为痫性发作及精神行为异常。抗NMDAR脑炎患者伴随痫性发作类型主要为全面性发作,脑电图多为广泛 慢波。与无痫性发作组比较,有痫性发作组MRI示颞叶病变和出现意识障碍的频率更高(P<0.05)。经规范治疗出院后 半年随访,20例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得到明显改善,未再出现痫性发作。结论:发 病期间出现意识障碍、颞叶有病灶的抗NMDAR脑炎患者,需注意有痫性发作的可能。如有痫性发作,应及时使用抗 癫痫药物及免疫治疗,并去除病因。经规范治疗后,患者预后大多较好。  相似文献   

3.
<正>自身免疫性脑炎泛指一类由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脑炎。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receptor,NMDAR)脑炎是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最主要类型,其临床表现符合弥漫性脑炎,与经典的边缘性脑炎有所不同[1],它以精神行为异常、认知障碍、癫痫发作、言语障碍、运动障碍、不自主运动、意识水平下降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为主要表现,血清和脑脊液中可检测到抗NMDAR抗体[2-3]。现将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综合内科近期收治的1例抗NMDAR脑炎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诊治经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华东地区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015年6月—2020年2月南京脑科医院就诊的106例抗NMDAR脑炎患者(男48例,女58例)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74.5%(79/106)的抗NMDAR脑炎患者出现行为异常,61.3%(65/106)患者起始症状为行为异常。67.0%(71/106)患者出现癫痫发作,31.1%(33/106)患者首发症状为癫痫发作。54.9%(39/71)癫痫发作为局灶性发作。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抗体滴度高的患者出现临床症状的数量多于CSF抗体滴度低的患者。分析92例患者的114次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发现在起病12 d时EEG背景活动明显加重。72.5%(74/102)患者磁共振正常,27.45%(28/102)患者出现脑损伤。在疾病高峰期,23例患者接受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其中9例大脑结构异常的患者ASL显示高灌注。13例大脑结构正常的患者ASL也显示局灶性高灌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抗NMDAR脑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的因素包括意识障碍,EEG背景活动,临床症状数量和CSF抗体滴度增高。结论:抗NMDAR脑炎患者临床症状数与CSF抗体滴度有关。意识障碍、EEG背景活动恶化、临床症状数量和CSF抗体滴度增加是预后不佳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NMDAR)脑炎患者急性期出现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综合征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32例抗NMDAR脑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后测定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将患者分为低T3综合征组及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并比较两组患者间的人口学信息、临床特征;根据改良Rankin(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评估所有患者入院时、第30天时的神经功能结局。作为预后指标,以mRS<3为预后良好组,mRS≥3为预后不良组,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低T3综合征与抗NMDAR脑炎急性期发病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时间段内32例抗NMDAR脑炎患者符合诊断标准纳入研究。男性15例(46.88%),女性17例(53.12%),平均年龄44岁(15,70)岁。32例患者中有14例(43.75%)出现低T3综合征。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相比,低T3综合征组患者脑MRI异常率较高(p=0.039),并发肺部感染率较高(p<0.001),癫痫发作率较高(p=0.035),意识障碍发生率较高(p<0.001),入院时改良Rankin(mRS)评分较高(p<0.001)。低FT3的水平与抗NMDAR脑炎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514 , P=0.003)。结论 抗NMDAR脑炎患者急性期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变可能与体内自我保护机制有关,可能是一种潜在的重症抗NMDAR脑炎患者不良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常规监测FT3水平对抗NMDAR脑炎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儿童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的临床表现、脑脊液、脑电图、头颅MRI、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6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0例抗NMDAR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儿血清或脑脊液抗NMDAR抗体阳性,9例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8例不自主肢体抖动,5例惊厥发作,4例睡眠障碍及自主功能紊乱,2例出现意识障碍,6例头颅MRI检查显示异常信号,5例脑电图存在弥漫性异常。结论抗NMDAR脑炎以急性或亚急性的精神行为异常、癫痫样发作、肢体不自主抖动、记忆力下降、自主功能紊乱为特点,血清或脑脊液抗NMDAR抗体阳性有助于抗NMDAR脑炎的确诊,早期发现、及时免疫抑制治疗是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抗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的临床特点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抗NMDAR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7例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其中13例(76.5%)于发病前1~2周有非特异性前驱感染症状。首发症状:痫性发作4例,精神行为异常3例。在整个病程中,出现痫样抽搐发作17例,出现锥体外系症状12例,自主神经功能障碍9例,不同程度意识障碍14例。17例脑脊液抗NMDAR抗体均为阳性,13例(76.5%)血液抗NMDAR抗体阳性; 5例(29.4%)头颅MRI检查提示脑内非特异性改变; 17例脑电图检查均提示异常,其中3例(18%)存在癫痫样放电。患者均给予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剂量0.4 g·kg-1·d-1)联合甲强龙及阿昔洛韦治疗。患者症状恢复,随访180 d未见复发和后遗症。 结论 抗NMDAR脑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复杂,采用脑电图评估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免疫治疗有效,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儿童单病程及复发性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脑炎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抗NMDAR脑炎患儿63例,回顾性分析其中复发(在随访过程中出现≥2次的脑炎表现的病情反复)和无复发(单病程)患儿的临床特征、诊疗情况和预后。结果 随访1~8年,其中复发患儿9例(14.3%),男6例,女3例;初发年龄6.9~13.1岁,平均(9.79±1.68)岁;复发的时间为5~63个月,平均(24.89±17.62)个月。2例(22.2%)患儿≥2次复发。复发患儿初次发病症状最常见的依次为言语障碍8例(88.9%),精神行为异常7例(77.8%),癫痫发作6例(66.7%),不自主运动6例(66.7%)。复发时患儿改良Rankin评分为(2.22±1.10)分,低于初次发病时评分[(3.77±1.12)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4例(44.4%)患儿初次发作时头颅MRI存在异常。6例(66.7%)患儿初次发病时存在脑脊液白细胞升高。...  相似文献   

9.
张凯  王彩贞  刘康  孙素真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21):2629-2634
背景 目前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儿复发比例较高,而相关研究较少,大部分医务人员对其认识不足。 目的 对复发和非复发的抗NMDAR脑炎患儿进行对比研究,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抗NMDAR脑炎及其复发相关因素的认识,进而为抗NMDAR脑炎患儿的个性化治疗及降低复发率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抗NDMAR脑炎的54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复发情况分为非复发组和复发组。分析抗NDMAR脑炎患儿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和年龄分布、发病时间、临床症状及体征、脑脊液常规检查情况、影像学检查情况、脑电图检查情况、免疫学检查情况、治疗及预后情况,并对两组的上述相关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54例患儿男女比为1.16∶1,学龄期组(≥7岁)占比较高为51.8%;发病时间以夏季(6—8月)占比较高(33.3%);临床症状表现多样,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癫痫发作,占61.1%;38例(70.4%)患儿出现脑脊液常规检查结果异常,主要表现为脑脊液白细胞升高和蛋白轻度升高;25例(46.3%)患儿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显示异常,异常信号最常见于额叶,其次为基底核及丘脑;6例(11.1%)给予免疫球蛋白治疗≥2轮,5例(9.3%)给予激素冲击治疗≥2轮,7例(13.0%)给予二线免疫治疗,31例(57.4%)给予抗癫痫药治疗;26例(48.1%)达到完全缓解。两组性别和年龄分布情况、发病时间、脑脊液常规检查结果、颅脑MRI检查结果异常比例、视频脑电图检查结果、CD8+T淋巴细胞、CD4/CD8、总B淋巴细胞、IgA、IgM、IgG比较、治疗前病程、免疫球蛋白治疗≥2轮比例、激素冲击治疗≥2轮比例、二线免疫治疗比例、应用抗癫痫药比例、出院时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mRS)、完全缓解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总T淋巴细胞及CD4+T淋巴细胞较未复发组降低(P<0.05)。 结论 抗NMDAR脑炎患儿的临床症状表现多样,但早期临床症状较重、入院后总T淋巴细胞及CD4+T淋巴细胞明显降低、给予规范免疫治疗后不易达到完全缓解的患儿应警惕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1例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疾病(MOGAD)和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重叠综合征(MNOS)患者, 女, 39岁, 以单侧顶枕颞叶皮质受累为主, 主要表现为头痛、癫痫、认知功能异常、偏侧肢体麻木无力, 头颅MRI 可见右侧顶枕颞叶皮质T2WI及FLAIR序列信号增高, 脑脊液、血清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阳性, 脑脊液抗NMDAR抗体阳性。急性期予以糖皮质激素、吗替麦考酚酯、丙戊酸钠治疗后该患者症状好转, 同时出院后予以免疫维持治疗, 随访8个月未复发, 提示对于怀疑自身免疫性脑炎(AE)或MOGAD患者, 若合并脱髓鞘病变或癫痫症状, 应考虑存在其叠加综合征可能, 明确应采用免疫治疗并长期维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复发性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的临床特征、治疗、结局与转归。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45例。其中复发性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18例为观察组,随机选取非复发性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27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与预后。结果 观察组首发表现为典型脑炎的9例(50%),对照组7例(2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发表现为癫痫持续状态的4例(22.2%),对照组4例(14.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脑脊液细胞增多、脑脊液蛋白水平升高、脑电图异常、头部MRI异常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脑脊液抗NMDA受体抗体与血清抗NMDA受体抗体检测预测复发的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转归良好的患者占72%,对照组转归良好的患者占85%,两组治疗结果及转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发性和非复发性患者首发临床特点并无差异,出现癫痫持续状态与否与患者复发和预后并无确切联系。在评估是否复发时,脑脊液抗NMDA受体抗体较血清抗NMDA受体抗体更为敏感。抗NMDA受体脑炎复发与否对临床结局无显著影响。早期使用免疫治疗与联合二线免疫治疗可改善临床预后,但与抗NMDA受体脑炎复发率的降低无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 采用2013–2019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历资料,对AE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出院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临床预后,预后分为良好(mRS评分0~2分)和不良(m...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FPP)对重症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的治疗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确诊的、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无效的9例重症抗NMDAR脑炎患者的病例资料。收集患者在DFPP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脑电图、影像学检查资料,并分析DFPP的治疗效果。结果 9例抗NMDAR脑炎患者(男4例、女5例)均入住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治疗,年龄为15~69岁,中位发病年龄为37岁,平均住院时间为(33.2±7.6)d。主要临床症状有精神行为异常(9例)、自主神经功能障碍(9例)、癫发作(7例)、中枢性低通气(5例)、意识障碍(5例)。1例合并卵巢畸胎瘤。9例患者脑脊液抗NMDAR均呈阳性,7例血清抗NMDAR阳性。9例患者均行脑电图检查,7例显示异常,以弥漫性改变、异常慢波为主要表现。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示:4例患者额叶、顶叶、颞叶、海马等脑区可见异常信号,余5例未见异常。9例患者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均无效,行DFPP治疗后5例完全恢复,4例临床症状显著改善、遗留部分症状。结论 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无反应的重症抗NMDAR脑炎患者,DFPP作为一种可选择的替代血浆置换的治疗手段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受异体血浆资源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影像特点。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7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诊治的53例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总结抗NMDA受体脑炎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征。结果 53例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中女24例(45.3%),男29例(54.7%);年龄6~72岁(其中<18岁16例,>45岁8例),中位年龄23岁;病程7 d~2年。颅脑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异常者占69.8%(37/53),其中12例可见T2加权像(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异常信号,累及大脑皮质及皮质下白质、海马、岛叶、小脑、脑桥、胼胝体、基底核、扣带回、丘脑。10例患者行扩散加权成像(DWI),8例可见轻度扩散受限;11例行增强MRI检查,2例可见轻度强化;33例MRI检查示双侧或单侧颞角扩大,提示海马萎缩,其中6例伴全脑萎缩。7例患者行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检查,3例显示葡萄糖代谢减低,MRI检查表现为脑萎缩、海马萎缩。1例患者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检查,与对侧正常脑组织相比,异常信号区N-乙酰天冬氨酸(NAA)/肌酸(Cr)降低,胆碱(Cho)/Cr升高。结论 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MRI检查显示包括边缘系统在内的多个脑区异常信号;首次就诊时MRI检查显示颞角扩大,提示抗NMDA受体脑炎发病前海马已受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 分析北京天坛医院2012-2016年入院治疗的AE患者13例,对其临床表现、脑脊液、脑电图、神经影像学及治疗等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按临床类型分类,2例为抗Hu抗体阳性AE,7例为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4例为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基因1(LGI1)蛋白抗体阳性脑炎.所有患者均出现精神症状、近记忆力减退及癫痫发作.10例脑脊液白细胞数增高(其中7例为抗NMDAR脑炎),3例脑脊液蛋白升高,3例IgG寡克隆区带阳性.头颅MRI检查发现8例异常,位于海马、海马旁回及杏仁体,均表现为T2WI和FLAIR高信号,在FLAIR像上更清晰.所有患者均给予原发病治疗、抗癫痫治疗及免疫治疗,12例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且影像学显示病灶缩小.结论 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神经影像学检查能有效地提高AE的早期诊断;对诊断明确的患者予以免疫治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BAO)患者使用Solitaire AB型支架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6例ABAO患者资料。其均使用Solitaire AB型支架系统进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分析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血管再通率及并发症,评估治疗90 d临床预后,分析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结果 16例患者中14例(14/16)顺利完成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11例(11/16)患者的闭塞血管成功再通〔改良的脑缺血治疗分级(mTICI)3级或2b级〕。术中未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事件,1例(1/16)取栓支架回收失败,1例(1/16)发生医源性夹层。术后90 d内随访共5例(5/16)患者死亡。存活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2.0±1.4)分。7例(7/16)患者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9例(9/16)患者预后不良(mRS评分>2分或死亡)。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患者性别、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前颅脑CT后循环急性卒中预后早期评分(pc-ASPECTS)、就诊时昏迷发生率、就诊时偏瘫发生率、发病至入院时间、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Solitaire AB型支架进行的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ABAO患者,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可改善临床预后。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支架;血管内操作;机械溶栓  相似文献   

17.
吴兰香  田胜  郑合情  刘盼  吴伟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0):3870-3877
背景 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Caspr 2) 抗体相关脑炎临床罕见,临床表现多变,诊断困难,目前国内外针对该病的研究少见。目的 总结并分析成年人抗Caspr 2抗体自身免疫性脑炎(AE)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2016年4月至2020年12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脑炎症状的成年患者中被确诊为AE者共198例,回顾性选取其中血清或脑脊液抗Caspr 2抗体阳性患者14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14例抗Caspr 2抗体AE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脑电图表现、治疗和随访。结果 14例患者中男11例,女3例;平均年龄(47.9±19.6)岁。精神行为异常是最常见首发症状;病程中11例出现边缘性脑炎症状(精神行为异常9例、认知功能下降7例、癫痫发作6例),10例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合并多汗症8例、窦性心动过速6例、便秘2例、小便困难1例),6例出现失眠,5例出现周围神经高兴奋性症状,4例出现神经性疼痛,3例出现小脑症状。血清抗Caspr 2抗体阳性13例,脑脊液抗Caspr 2抗体阳性8例,其中5例患者同时合并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抗体阳性。所有患者行肿瘤筛查未发现肿瘤。患者均接受一线免疫治疗,10例预后良好,1例死亡,1例复发,1例仍在治疗中,1例并发左侧股骨头坏死。结论 抗Caspr 2抗体AE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中枢和周围神经肌肉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等,发生心律失常时应警惕猝死的可能,可出现其他类型自身抗体阳性,免疫治疗有效,可有复发。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病毒性脑炎急性期临床病理特征对继发癫痫的发生、控制情况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回顾性分析其继发性癫痫控制情况,运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价患儿预后,对急性期临床病理特征(包括临床表现、病毒学、脑电监测、影像学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癫痫控制差及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①共纳入50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经1.5年以上随访,继发癫痫58例(11.46%)。②Logistic回归分析示急性期反复抽搐发作(标准偏回归系数=3.602)、脑电监测到临床发作(标准偏回归系数=3.061)、癫痫持续状态(标准偏回归系数=2.711)、精神行为性格改变(标准偏回归系数=1.850)为病毒性脑炎患儿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③继发性癫痫患儿中40例控制好(74.07%),其中37例(92.5%)使用≤2种抗癫痫药物;logistic回归分析未提示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患儿癫痫控制差的危险因素。④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示24例预后不良(41.38%),主要表现为智力运动落后(20例,83.33%)。单因素分析提示急性期癫痫持续状态在继发性癫痫患儿不同预后组间存在差异(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未提示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期精神行为性格改变、多次抽搐发作、癫痫持续状态、脑电监测到临床发作是儿童病毒性脑炎继发性癫痫的危险因素,但急性期的临床病理特征与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临床控制差和临床预后不良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CAM-1)联合Fazekas评分对合并脑白质疏松的急性脑梗死(ACIL)患者发病后90 d转归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收治的首次发病NIHSS评分为8分的ACIL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VCAM-1水平,并对ACIL患者进行Fazekas评分。根据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发病后90 d的预后情况,mRS≤2分为预后良好(70例),mRS≥3分为预后不良(26例)。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VCAM-1联合Fazekas评分对ACIL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结果  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71.23±3.66)岁vs.(64.57±5.24)岁]、血清VCAM-1[2.66(2.48,2.78)ng/mL vs. 2.10(1.40,2.23)ng/mL]、Fazekas评分[4(4,5)分vs. 3(2,3)分]显著升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VCAM-1升高及Fazekas评分升高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VCAM-1联合Fazekas评分评估预后不良的灵敏度为92.31%,特异度为94.29%。  结论  血清VCAM-1联合Fazekas评分对ACIL患者发病后90 d转归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