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股骨偏心距大小对重建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7年10月在我科同一治疗组因重度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者61例,随访时间为12-27(14.75±5.27)个.月。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均摄标准的骨盆正位片及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并测量健侧及患侧股骨偏心距(以同心圓法确定旋转中心,自旋转中心做一垂直于股骨干解剖长轴的垂线,此垂线既为股骨偏心距)和双下肢长度差,将术后患侧股骨偏心距与健侧股骨偏心距做对比,计算偏心距差值,然后根据术后偏心距差值大小分为A组(股骨偏心距差值绝对值≤4),B组(股骨偏心距差值绝对值>4),术前、术后3天和术后12个月随访时对2组病例进行外展肌肌力评定及Harris功能评分。通过比较2组股骨偏心距大小对于外展肌力Hrris评分和双下肢不等长发生率的影响,评估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偏心距大小是否会对术后髋关节功能重建产生影响,及探讨术后股骨偏心距获得满意重建的值。结果:术后3天及末次随访A组的Harris评分明显优于B组(P<0.05);术后3天及末次随访A组的外展肌力评分明显优于B组(P<0.05);股骨偏心距大小对术后双下肢不等长发生率有重要的影响,2组比较,双下肢不等长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股骨偏心距大小与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重建密切相关,股骨偏心距差值的绝对值≤4时,股骨偏心距能获得满意的重建,重建股骨偏心距有利于改善髋外展肌力,减少术后双下肢不等长发生率,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重建股骨偏心距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关系.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单侧髋关节置换患者56例,随访资料均完整.随访时间16~29个月,平均23.2个月.手术均采用髋关节外侧入路, SL-PLUS 矩形直柄,术前和术后随访时拍摄双髋正侧位X 射线片,测量股骨偏心距、髋外展肌力臂及双下肢长度; 记录手术前后髋关节活动度及Harris 评分,分析股骨偏心距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术后并发症主要有髋关节脱位(1例)、术口感染(1 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 例)、遗留关节疼痛(6 例).结论 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精确恢复股骨偏心距的长度,可以增加外展肌张力,提高稳定性,加大假体活动范围,减少聚乙烯磨损和无菌性松动,提高假体的使用年限.  相似文献   

3.
偏心距的有效恢复对人工全髋关节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靖宇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1):1400-1402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股骨偏心距的有效恢复与髋关节功能康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测量术后双侧髋关节股骨偏心距,应用Harris评分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结果:双侧偏心距差别〈4mm者32例,功能优良者占87.5%;而偏心距未达到有效重建者21例,功能优良者占61.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偏心距的有效重建与髋关节功能恢复存在密切关系,重建良好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率高。  相似文献   

4.
简林忠  易兵 《中外医疗》2011,30(6):57-57,59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我院于2002年6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169例老年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其中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70例(A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54例(B组),内固定治疗术45例(C组),采用Harris评分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的Harris评分及优良率显著高于B、C2组,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作为髋关节重建的一种有效方法,是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和非创伤性)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本组1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术,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65.6岁(54~76岁)。初次关节置换类型:全髋置换14例,人工股骨头置换4例。翻修原因:3例为感染性松动,余均为无菌性松动。翻修距初次手术时间:2~3年3髋,8~10年12髋,10~15年3髋。翻修假体类型:非骨水泥型假体,国产6例,进口12例。X线评价包括翻修前骨缺损,翻修前后的下肢长度,股骨偏心距,前倾角。临床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结果18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3年,术后所有患者双下肢基本等长,偏心距,前倾角,颈干角恢复至初次手术前水平,术后3~4个月均完全负重,髋关节疼痛除1例外其余完全缓解,至最后1次随访时,按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1.6%。无感染及髋关节脱位发生。结论翻修的常见原因为无菌性松动,髋臼磨损和感染性松动;髋关节翻修是一种近期疗效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蔡翔宇  吴焕卿 《河北医学》2006,12(9):891-893
目的:探讨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经验。方法:对12例16髋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重建髋臼及股骨的解剖结构,正确安装假体。结果:对12例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其中双侧置换4例,经6个月到5年的随访,患者均能自行行走,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平均由术前的35.82分恢复到术后6个月的88.37分。结论: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充分的软组织松解,重建髋臼和股骨近端的解剖结构,正确假体位置的安装是手术的关健。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THR)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3-2007年我院收治的6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根据病例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全髋关节置换术组(A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B组),随访时间3年1个月-3年8个月(平均42个月)。从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不良反应和Harris评分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A组优良率和B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A组优良率高于B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两组住院时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A组和B组各有1例在术后出现患侧髋部红肿、疼痛,经证实无假体周围感染,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全髋关节置换的效果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本组1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术,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65.6岁(54~76岁)。初次关节置换类型:全髋置换14例,人工股骨头置换4例。翻修原因:3例为感染性松动,余均为无菌性松动。翻修距初次手术时间:2-3年3髋,8~10年12髋,10-15年3髋。翻修假体类型:非骨水泥型假体,国产6例,进口12例。X线评价包括翻修前骨缺损.翻修前后的下肢长度,股骨偏心距,前倾角。临床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结果18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3年。术后所有患者双下肢基本等长,偏心距,前倾角,颈干角恢复至初次手术前水平,术后3-4个月均完全负重,髋关节疼痛除1例外其余完全缓解.至最后1次随访时,按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1.6%。无感染及髋关节脱位发生。结论翻修的常见原因为无菌性松动,髋臼磨损和感染性松动:髋关节翻修是一种近期疗效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杯假体的理想位置、正确放置方法及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将33例(39髋)1989年9月~2003年1月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进行随访,A组:1998年前按Harris常规手术方法16例(20髋);B组:1998年后采用髋臼中心化手术技术17例(19髋).两组术前、术后随访时均行Harris临床评分,测量泪滴与髋旋转中心的水平距离、髋臼杯外展角及股骨偏心距,了解髋臼发育情况.结果术后A、B两组Harris评分分别为(82.3±8.4)和(88.9±5.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B组泪滴与髋旋转中心的水平距离(37.3±3.4)mm明显低于A组(46.4±4.3)mm(P<0.05);两组髋臼杯外展角及股骨偏心距差异无显著性;术后随访除2例偏外位置者出现移植骨吸收及髋臼杯位置不良外,其余患者无假体松动和下沉.结论术中应正确鉴别真性髋臼位置,加深髋臼使髋臼杯假体得到牢固固定,将髋旋转中心内移和下移,以便术后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叶海明 《中外医疗》2012,31(11):33+35-33,35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32例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A组),30例应用DHS内固定治疗(B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等。结果 A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长于B组,但A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负重时间短于B组,A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高于B组(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重建髋臼在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10年11月对髋Crowe分型在Ⅲ型和Ⅳ型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25例31髋,34~69岁,平均52岁;Ⅲ型15例19髋,Ⅳ型8例10髋;采用结构植骨重建髋臼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行股骨头结构植骨,保证覆盖率的基础上,于真臼或近真臼水平重建髋臼并安装假体。术后行影像学检查和Harris评分。成功随访23例29髋,平均随访5.1年。结果 植骨愈合良好,无植骨塌陷,1例1髋术后脱位,所有病例无假体松动发生。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4分,术后1年平均89分,最后1次随访平均88分。结论 应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满足覆盖率前提下在真臼位置重建髋臼行全髋关节置换,对髋臼发育不良的患者术后髋关节的功能具有安全有效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大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严重髋关节疾患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中大头THA 50例55髋;男40例43髋,女10例12髋;年龄24~86岁,平均53.6岁。参照Harris评分,髋关节活动度,X线片显示及髋关节脱位、下肢不等长等术后并发症评价疗效。结果: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1(0.5~2.5)年,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3.8±6.5)分(32~56分)改善为(91.1±12.1)分(78~96分),优良率9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无假体松动、移位,未发现透亮线及假体周围骨溶解。结论:中大头THA治疗严重髋关节疾患早期临床疗效良好,尤适用于年轻、关节活动度要求较高患者,可有效恢复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骨水泥型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51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骨水泥型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骨水泥型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75~96岁)股骨颈骨折患者51例。随访时间2年以上。根据Harris评分方法判断疗效。结果术后51例患者Harris评分平均为96分,优良率95%。98%患者术后无需止痛药治疗,83%患者患髋功能良好,无髋关节脱位和假体周围再骨折。结论骨水泥型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可靠方法。骨水泥固定技术的运用可能是骨质疏松患者术后髋痛发生率很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颗粒性打压植骨在股骨缺损的髋关节翻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颗粒性打压植骨技术在股骨缺损的髋关节翻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5例20髋合并股骨缺损患者行全髋翻修术,术中对股骨缺损采用颗粒性打压植骨技术结合钛网和结构性植骨,使用骨水泥解剖型假体进行股骨翻修,术后对其中14例(19髋)进行髋关节X线检查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X线检查显示17髋股骨缺损植骨处愈合,无明显骨吸收以及假体下沉,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34.18分,术后提高到86.6分,Harris评分优良率89.5%。结论:颗粒性打压植骨是治疗严重股骨缺损的一项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Wang YS  Liu M  Li JW  Hao YJ  Li JF  Yang J  Li GH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7):3320-3323
目的 观察保留股骨颈短柄股骨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短期疗效.方法 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采用保留股骨颈短柄股骨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8例(9髋),平均年龄24.1 (20~36)岁.酒精性者3例(3髋),激素性者5例(6髋).按照世界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分期,Ⅲ-C期7髋,Ⅳ期2髋.通过Harris评分及X线片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平均随访18.1(12 ~30)个月,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42.8±8.6)(21~52)分,终末随访时平均(92.8±6.1)(80 ~ 100)分,优7髋,良2髋.X线片上髋臼和股骨无骨吸收或骨溶解,假体无松动征象.疼痛解除,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使用保留股骨颈短柄股骨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年轻患者晚期股骨头坏死的短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5月收治的30例(32髋)ANFH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均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侧均采用生物假体,股侧采用骨水泥型和生物型各16髋,采用Harris评分比较手术前后的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32例患者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骨水泥型组与生物型组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Harris评分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ANFH的有效手段,骨水泥型与生物型假体近期疗效相当,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假体。  相似文献   

17.
Wang ZG  Wang Y  Liu YJ  Li ZL  Cai X  Wei M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9):2041-2044
目的探讨小孔径、多孔道、低钻速钻孔减压并髋关节镜清理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疗效。方法应用斯氏针钻孔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26例(383髋),其中男169例(296髋),女57例(87髋)。在C型臂监视下对所有病例采用3.5mm斯氏针进行小孔径、多孔道、低钻速钻孔减压,对于209髋合并髋关节滑膜炎或软骨损伤的病例同时行髋关节镜下滑膜切除、软骨修整术。结果术后随访164例(285髋);随访时间3~60个月(平均35个月);术前Harris评分56~78分(平均68分),术后增加到58~92分(平均79分)。随访时198髋(69.5%)疗效优良(Harris评分〉80);70髋(24.5%)疗效为中(Harris评分70~79分);17髋(6.0%)疗效差(Harris评分〈69分)。疗效差的17髋在随访时病程分期进展并发生不同程度的股骨头塌陷。有关节积液的139髋行关节镜手术,术后随访时行MRI者87髋,发现关节积液减少59髋。本组共发生10例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全部恢复。结论小孔径、多孔更有利、低钻速钻孔减压术在减压效果上优于传统的髓芯减压术;小孔径减压减少了对股骨头骨质的破坏,可以有效的延迟股骨头塌陷的发生;与传统髓芯减压术相比,多孔道减压更有利于改善股骨头坏死区的血液循环。髋关节镜手术有利于清除髋关节内致痛物质,改善关节内环境紊乱、去除游离或潜行剥离的软骨碎片,提高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18.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评价人工全髋置换术的疗效.方法回顾调查1995年1月~2001年6月该院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52例(157髋).男73例,女89例;平均年龄56.2岁.股骨颈骨折69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7例,骨关节病32例,骨肿瘤6例,强直性脊柱炎3例.患者的情况以Harris评分为标准.对患者术前、术后和随访期间的症状、体征、X线照片进行总结评价.结果152例(157髋)患者其中5例现已死亡,失访5例,其余142例(143髋)患者随访1.5~8.0年,平均4.1年.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55.8分提高到术后的95.0分,最后一次随访平均Harris评分为87.1分.骨水泥反应3例,下肢深静脉栓塞2例,伤口感染3例,髋关节脱位4例,股骨骨折3例,疼痛24例,下肢不等长2例.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作为髋关节重建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为患者解除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