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谌晓安 《中国健康教育》2006,22(9):675-676,679
目的了解我国特殊地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运用SCL-90量表对湘西普通高校体育专业122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体育专业大学生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P<0.05);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3.62%;女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因子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P<0.05),而男大学生的敌对和精神病性因子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P<0.05);不同年级各因子的阳性检出率存在较大的差异。结论湘西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高于全国常模,但有心理问题者也占有一定的比率,且有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应有层次、有区别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5.12地震1周年后绵阳某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用症状自测量表(SCL-90)对378名高校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地震灾区高校医学生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阳性项目数均高于青年组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地震灾区高校医学生SCL-90各因子分≥3分检出率在0.53%~11.11%,检出率位居前5位的因子依次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中度以上心理问题总检出率为16.93%,其中男、女性检出率分别为26.32%和15.26%(P<0.05);敌对、偏执、精神病性3个因子的分数平均分男性都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震灾区高校医学生心理状况不容乐观,且男生的心理隐患高于女生,有必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验医学生弱势群体是否与医学生普通群体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方法采用SCL-90自评量表对中国医科大学学生900人分二组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弱势群体学生在躯体化和敌对因子上显著低于全国常模,在精神病性因子上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医学生弱势群体与医学生普通群体在各个因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在郁抑、焦虑、恐怖、精神性和总均分均显著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改革现阶段的助学金制度,使真正的弱势群体学生得到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药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广州市某医药大学生1 054人,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自拟问卷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问题检出率,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其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结果]医药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有强迫症状、抑郁、人际关系敏感,轻度及以上心理症状阳性率为46.4%,中度以上心理症状阳性率为10.2%;大学生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全国常模比较,被调查大学生除躯体化、人际关系化敏感、抑郁因子外,其他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被调查大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危险因素有家庭贫困、人际关系不好和个人成就感压力(OR值分别为1.69、1.09、1.49).[结论]广州市医药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学校相关部门重视,针对心理健康出现的问题及其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制.  相似文献   

5.
1655名少数民族医学生心理健康横断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析云南省某医学院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云南省桌医学院2001级-2005级学生中的1655名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655名学生中,被测试9个因子分中至少有1项SCL-90因子分≥1.8分的占25.32%,不同少数民族之间、不同学历之间、不同的年级学生之间因子得分差异无显著性,不同性别之间、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因子分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学生的9个因子分均高于国内成人及青年常模,均有统计学差异;除恐怖因子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和偏执因子均高于国内大学生,5个因子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云南省某医学院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卫生问题阳性检出率与国内外报道一致,但少数民族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于国内成人及同龄人;除恐怖症状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和偏执症状也差于国内大学生,各种心理健康状况差于汉族学生.少数民族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应关注他们特有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在高等院校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HIV阳性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大连市HIV阳性者生存状态调查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文版,对150名HIV阳性者进行调查。结果:研究显示SCL-90量表中总分、阳性症状均分和躯体化等9个因子均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各因子均分高于2分的阳性检出率均超过30.00%,抑郁因子高于2分阳性检出率高达62.00%,高于3分的百分比均超过10.00%,抑郁因子高于3分阳性检出率高达30.00%。HIV阳性者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各项评分间两两比较后,在强迫、抑郁、敌对因子中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均分高于其他文化程度。结论:暴露于HIV因子的人群存在较明显的心理问题,需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阳性症状以强迫和人际关系敏感所占比例较高;与国内成人常模比较,除躯体化因子外,其他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成人常模;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各因子得分普遍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男、女大学生比较,恐怖和其它因子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余芬  吴磊  章军建 《中国校医》2005,19(3):264-266
目的评价新入学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某重点大学医学院2003级科研型硕士研究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结果约21.08%的研究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与全国正常成人常模比较,强迫因子显著高于常模组,躯体化因子显著低于常模组,其余因子及总均分与常模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不同性别比较:男性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女性,其中强迫、人际敏感、敌对、精神病性及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学院研究生,特别是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学院高护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高护女大学生441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问卷测试,对数据用SPSS10.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处理。结果:测试中至少有1项SCL-90的因子分≥3分的学生占2.95%~7.26%,护理系女大学生躯体化、焦虑和敌对3个因子得分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偏执和抑郁2个因子得分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强迫、人际敏感、恐怖和精神病性4个因子得分与全国大学生常模相似。结论:医学院高护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而且有年级差异,应加强对高护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李友  杨新燕  顾芳 《中国校医》2011,25(4):255-257
目的了解大理某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群体特点,分析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大理某高校1 085名医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分析,对结果采用分类比较的方法以反映不同类别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结果大理某高校医学生的SCL-90各因子分除人际关系外,其余各项均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占总数的29.7%。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与性别、年级、专业等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一定问题,学生心理健康形势依然严峻,有必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减少心理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卫生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卫生学校(简称“卫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690名卫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45.1%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卫校一年级学生在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上较明显,三年级学生在人际关系和偏执因子上较明显;独生子女在躯体化、焦虑、偏执等3项因子上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不同专业、不同性别学生的心理状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卫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普遍,学校应切实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不同阶段、不同特征的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2.
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史太平  何朝阳  陈冉  罗艳丰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9):1638-1639,1642
目的:探讨在校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和心理症状影响因素调查表对在校医学研究生进行心理症状现况调查,调查方式采用自评填写问卷。结果:医学研究生心理症状阳性率达34.16%。心理症状因子主要表现为人际敏感、抑郁、偏执等,阳性项目数、恐怖、精神偏性因子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5)。感觉学习吃力、家庭人均经济收入低、家庭不和睦、失恋次数多的学生易出现心理症状。结论:学业、就业压力和心理素质等社会心理因素是影响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加强对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实习期临床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应对方式及个体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心身压力测试量表(PSTRI)及自设情况问卷对山东省某高校新进入临床医院实习的临床医学生532人进行调查。结果实习期临床医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35.59%。有心理问题者解决问题分、求助因子分显著低于心理健康者(P<0.05),而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分显著高于心理健康者(P<0.05)。有心理问题者在心理压力、健康状况、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自信心、对心理知识了解程度等方面的构成比显著高于心理健康者(P<0.05)。结论实习期临床医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较高。实习期临床医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应对方式及个体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教育认知水平,为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信息支持。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编问卷,对670名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教育认知水平的调查。结果SCL-90自评量表调查显示强迫、人际敏感、敌意、妄想、抑郁、精神病检出率较高;女生在抑郁与敌意2项因子上得分高于男生,而男生在强迫因子上得分明显高于女生,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我校学生躯体化、强迫和敌意3个因子得分高于全国中学生常模,而精神病因子得分低于全国中学生常模,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编问卷调查显示多数学生忽视心理健康,而对心理健康教育感兴趣,希望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认为语文教学是最好的载体。结论我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某民办医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民办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共抽取大学生1 200名,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该民办大学有29.49%的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3.78%有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SCL-90各因子均分高于湖南及全国公立大学学生的各因子均分(P<0.01),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较多的是强迫症、敌对、抑郁与人际关系敏感。除敌对外,各因子均分女生高于男生(P<0.05),护理专业学生各因子均分最高,高于其它各专业(P<0.05),其次为临床医学专业,以药学、影像专业学生各因子均分最低,独生子女的敌对情绪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城市来源的学生在躯体化症状、敌对、偏执3个因子得分高于农村来的学生(P<0.05)。结论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公立高校学生差,并有其特殊性;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应放在心理问题较多的护理、临床专业,特别是女生,要特别注意男生的敌对情绪。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安徽省某医学院校本科一年级新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生活应激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安徽省某医学院校本科一年级1 152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分析,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应激之间的关系.结果 该医学院本科新生中有52.7%(596/1 132)的新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19.0%(215/1132)的新生可能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独生子女和单亲家庭的学生心理问题较为严重,而挫折、压力和情绪反应是严重心理问题的危险因素,且挫折、压力与情绪反应的产生存在相关性.结论 该医学院校本科新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应针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筛查,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尽早提供心理咨询及危机干预.  相似文献   

17.
加强对中职医学生心理状况的关注,及时发现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纠正,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通过检索相关文献,采取分析和对比方法,阐述中职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现状,包括心理健康水平、中职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职医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3个方面。中职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水平,在强迫症、焦虑、敌对、恐怖几个因子的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常模,以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强迫、敌对等心理问题为多。其影响因素中生物学因素主要有遗传素质、机体损伤、生理生化的改变和病毒、细菌感染等,心理因素主要是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以及社会支持,社会学因素受学生来源地、家庭经济状况、性别、不同专业以及家庭单双亲的影响。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学生们的情绪体验,及时疏导不良的情绪,是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的关键。同时,深入全面地对中职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剖析,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建立健全立体化的、针对性强的干预指导模式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医科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多维度联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医科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多维度联系,为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一般状况问卷对福建医科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全体本科生进行横断面调查,应用统计软件包进行率的计算、比较和简单相关分析。[结果]160名医科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和心理障碍检出率分别为33.8%、15.0%;除与异性交往因子与敌对因子无显著线性相关外,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无论在总得分或各因子得分之间呈现不同程度的线性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260~0.509;人际关系困扰与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五种心理症状有统计学联系。[结论]医科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主要与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五种心理症状有关联,防治上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患慢性乙型肝炎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做好此类患者的心理干预治疗及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广东省某高校124例慢性乙型肝炎的大学生进行测试,同时随机抽取372名健康学生作为对照组进行心理分析对比。结果乙肝组的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4个症状群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女生心理问题更为严重;以乙肝“大三阳”患者的心理问题较其它类型患者突出,其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恐惧等因子分值均较其它各型显著增高(P<0.05)。结论大学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内科治疗的同时,应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助于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医学心理学教学和团体咨询对蒙古族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某高校87名蒙古族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开设医学心理学课程,同时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团体咨询,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测试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干预前,87名蒙古族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青年组常模,有23人存在心理问题,各种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6.44 %;干预后,SCL-90中的各项因子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12人存在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3.79 %,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 医学心理学教学和团体咨询有助于改善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