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骶髂关节炎的早期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spondylitis ,AS)病因不明 ,迄今尚乏根本治疗。在发生骶髂关节僵直、脊柱畸形以后 ,病情不能逆转。因此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争取良好预后的关键。1 骶髂关节的解剖和断层解剖[1]骶髂关节 (SIJ)由骶骨耳状面和髂骨耳状面构成。骶骨耳状面约位于上 3个骶骨外侧 ,关节面前宽后窄 ,有很多凸起与凹陷。关节间隙狭窄 ,呈不规则的后内走向 ,其与矢状面的夹角在上缘最大 ,约 30°~5 0° ;向下逐渐减小 ,至下缘约为 0~ 10°。X线和CT所见SIJ关节间隙实际上包括滑膜部和韧带部两部分…  相似文献   

2.
骶髂关节穿刺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放射学骶髂关节炎的确立是强直性脊柱炎诊断的关键。然而 ,由于放射学骶髂关节炎的确立必须在骶髂关节发生侵蚀、硬化、破坏等形态、结构变化以后 ,而这个过程十分缓慢。因为骶髂关节结构复杂 ,不同个体间形态差异很大 ,加之盆腔其它组织、结构的影响 ,使X线早期诊断存在不少困难。即使在CT普遍应用的今天 ,确诊时的病程也在 6年以上[1] 。近年来 ,发展的CT导引下骶髂关节穿刺技术 ,为骶髂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了手段 ,介绍如下。1 骶髂关节的解剖和断层解剖骶髂关节位于骨盆后壁骶骨和髂骨间 ,由骶骨耳状面和髂骨耳状面构…  相似文献   

3.
10~20岁健康志愿者30名骶髂关节的CT表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10~20岁健康志愿者骶髂关节的CT表现.方法随机选择30名10~20岁无脊柱关节病症状的志愿者,行骶髂关节的CT扫描,在CT后处理工作站上测量关节间隙宽度及皮质厚度.结果67%的关节内见真空现象.50%的女性志愿者髂骨内后侧见长条形压迹.骶骨侧关节面:33%在骶骨分节处轻微凹陷,3%在骶骨前上缘有局限性凹陷,15%出现骨骺,7%见小的类似侵蚀样表现.髂骨侧关节面:8%见囊样改变,3%见局限性凹陷.骶髂关节滑膜部关节间隙90%为2~5 mm,<2 mm的占10%.髂骨侧皮质厚度83%为1~2 mm,骶骨侧皮质厚度45%为<1 mm,53%为1~2 mm.结论10~20岁健康志愿者骶髂关节可见真空现象,骶骨侧关节面可出现骨骺及局限性凹陷.女性骶髂关节髂骨侧可见长条形压迹.少数骶骨侧关节面可有类似侵蚀样表现;少数髂骨侧关节面可见囊样改变及局限性凹陷.  相似文献   

4.
幼年脊柱关节病的早期特征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幼年脊柱关节病(juvenileonsetspondyloarthropathies,JSpA)系指16岁以前发病的一组与HLAB27相关的关节滑膜、肌腱端、腱鞘和滑囊的临床状况、综合征和疾病,肠道和泌尿道感染常为激发因子,脊柱炎和骶髂关节炎贯穿全病程,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由此可见,JSpA的疾病范围很广,它既包括一些具有明确临床、实验室和X线片特征,并符合有关诊断条件的脊柱关节病和综合征,如幼年强直性脊柱炎(JAS)、幼年赖特综合征、幼年反应性关节炎和幼年银屑病关节炎及炎性肠病关节炎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正常老年人骶髂关节的CT影像特点。方法 162例无骶髂关节相关病史或病变的老年人骶髂关节CT影像资料,按被研究者年龄分为3组进行观察和测量,观察关节间隙形态改变,测量关节间隙宽度。结果关节清晰度:关节间隙清晰155例(95.68%),关节间隙模糊7例(4.32%),无关节间隙消失。骶髂关节间隙形态:男性以直线型为主,女性以S型为主。骨质增生发生率高,部位以骶骨前上缘、后下缘、髂骨前上缘和后下缘多见。骶髂关节软骨下改变主要有囊性变、局限性骨质硬化和骨皮质连续性欠佳,骶髂关节腔出现真空征。正常老年人骶髂关节间隙随着年龄增加,在左、右两侧与男、女两性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正常老年人骶髂关节存在广泛的退行性改变,与生物力学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早期骶髂关节炎的临床特点和病理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早期骶髂关节 (SIJ)炎的临床特点和病理表现 ,探讨欧洲脊柱关节病研究组 (ESSG)标准和Amor标准[1 ] 的临床应用价值 ,提高强直性脊柱炎 (AS)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 ,对 1 6例X线、CT检查SIJ炎均 <Ⅱ级的未分化脊柱关节病 (uSpA)进行 1 0年的前瞻性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病人和方法1 6例uSpA均为本院风湿病科 1 990~ 2 0 0 0年门诊或住院病人。记录病人一般情况、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放射学检查结果 ,用药情况和对治疗的反应。每 1~ 3个月随访 1次。 1 990~ 1 995年间首次就诊的 8例用柳氮磺…  相似文献   

7.
磁共振成像对早期骶髂关节炎的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磁共振成像(MRI)在早期骶髂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82例炎症性腰背痛或不对称性下肢滑膜炎患者的骶髂关节CT扫描、MRI平扫以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45例病理证实的早期骶髂关节炎中,69%(31/45)MRI显示骶髂关节存在炎症性改变。但17例病理检查骶髂关节无炎症性改变者,也有59%(10/17)MRI表现不同程度骶髂关节炎症性改变。以病理检查结果为依据,MRI对早期骶髂关节炎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9%和41%。结论MRI对早期骶髂关节炎的诊断有一定的敏感性,但特异性不高,临床应用要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8.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致残性风湿病,早期诊断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骶髂关节炎。炎症性腰痛是早期诊断的重要线索。CT和MRI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骶髂关节病变。ESSG和Amor标准较纽约标准更有利于早期诊断。对治疗目前主张早期使用二线药,顽固性腰痛用NSAIDs无效者可考虑使用骶髂关节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核心蛋白结合因子(Cbfal)在强直性脊柱炎(AS)病理性成骨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通过原位杂交技术检测20例AS患者骶髂关节滑膜组织与20例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患者(对照组)髋关节滑膜组织中BMP-2、bFGF和Cbfa1的表达情况,用图像分析系统统计阳性细胞与阴性细胞的灰度值.结果 在AS患者骶髂关节滑膜组织中BMP-2、bFGF和Cbfa1阳性表达,而对照组髋关节滑膜组织中BMP-2、bFGF和Cbfa1阴性表达,细胞的图像灰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MP-2、bFGF和Cbfa1均为AS病理性成骨过程中重要的成骨因子,它们与AS骶髂关节成骨硬化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骶髂关节放射学检查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spondylitis ,AS)是一种以侵犯中轴关节为主、具有致残性的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 ,对于AS的早期诊断问题 ,已日益受到风湿界的高度重视 ,骶髂关节(SI)的放射学检查是诊断AS的重要依据。本文将近 6年来 ,对 2 19例肯定及考虑为AS病人的 438个SI放射学检查资料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观察系 1995年 8月至 2 0 0 1年 8月在我院门诊 (含AS流行病调查者[1] )及住院的 16岁以上临床拟诊为AS[2 ] 的病人 2 19例 ,将其分为 2组。第 1组为SIX线正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像学表现对骶髂关节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8例经临床证实的骶髂关节结核,并对其影像学表现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8例骶髂关节结核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右侧10例(56%),左侧8例(44%),男5例,女13例。典型影像学表现:早期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增宽;随后关节面糜烂,骨质缺损及破坏,邻近骨质硬化;严重者死骨形成、关节半脱位、纤维性或骨性关节强直,可伴冷脓肿和窦道形成。结论影像学能明确显示骶髂关节破坏的程度、类型、脓肿位置及邻近结构,对骶髂关节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磁共振成像比较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spondylitis ,AS)为一种原因未明的以中轴骨、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病变 ,属于风湿性疾病的范畴。在AS的骨关节病变中 ,骶髂关节是较早且几乎必受累及的部位 ,全面认识AS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改变 ,对于AS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 91例AS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平片、CT和磁共振成像 (MRI)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同时初步探讨了AS骶髂关节病变的MRI早期影像诊断。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AS病例共 91例 ,男性 6 2例 ,女性 2 9例 ,年龄 17~ 37岁 ,平均 2 1 7岁 ;病程 5个月~ 9年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影像学表现对骶髂关节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18例经临床证实的骶髂关节结核,并对其影像学表现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8例骶髂关节结核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右侧10例(56%),左侧8例(44%),男5例,女13例。典型影像学表现:早期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增宽;随后关节面糜烂,骨质缺损及破坏,邻近骨质硬化;严重者死骨形成、关节半脱位、纤维性或骨性关节强直,可伴冷脓肿和窦道形成。结论 影像学能明确显示骶髂关节破坏的程度、类型、脓肿位置及邻近结构,对骶髂关节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国际脊柱关节炎评价协会(ASAS)2009年制订的脊柱关节炎(SpA)分类标准将骶髂关节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改变作为疾病的主要诊断依据之一,使SpA的诊断时间平均提前了5~7年,达到了早期诊断的目的。但随着骶髂关节MRI的广泛应用,学者们发现单纯依据MRI做出的诊断易出现过度诊断或误诊,因此许多风湿病学者对MRI判断骶髂关节炎作为早期SpA诊断的价值提出质疑。2019年ASAS MRI工作组将骶髂关节MRI影像学定义进行更新、细化并增加具有诊断特异性的MRI表现,有助于提高SpA早期诊断的准确率。MRI发现的活动性骶髂关节炎还是最具特征的客观表现,是诊断SpA的一个重要的影像学表现,较其他SpA临床特征意义更大。但新定义是否可以帮助判断疾病预后及评价治疗反应?脊柱MRI的表现对中轴SpA诊断价值是否需要评估?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待解决的问题随之而来,需要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与解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对老年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评价价值。方法选择老年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0例作为强直性脊柱炎组,老年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强直性脊柱炎组和对照组进行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强直性脊柱炎组骶侧和髂侧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强直性脊柱炎组和对照组骶侧和髂侧时间-强度曲线(TIC)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直性脊柱炎组骶侧和髂侧TIC以Ⅱ型为主,对照组骶侧和髂侧TIC以Ⅲ型为主。强直性脊柱炎组骶髂关节达峰时间(TTP)、信号增强比率(SER)、最大上升斜率(MSI)、峰值信号强度(SIpeak)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ADC、TTP、SER、MSI、SIpeak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最大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0.74、0.79、0.71、0.84,灵敏度分别为85.46%、67.83%、74.21%、68.42%、81.26%,特异度分别为72.13%、71.23%、67.58%、73.45%、77.43%。结论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对老年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改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SIpeak的诊断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16.
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spondylitis,AS)是一种常见风湿病 ,临床多有颈椎受累表现 ,但合并寰枢椎脱位这一严重并发症者较少见 ,我院于 1999— 2 0 0 0年遇见 2例 ,现报道如下。例 1:男 ,2 4岁。 1990年出现腰痛、双髋、膝、踝关节间断疼痛、肿胀 ,在当地治疗效不佳。 1992年到北京协和医院及中日友好医院就诊 ,查骶髂关节CT示 :双侧骶髂关节面可见虫噬样缺损及局限性硬化 ,关节间隙狭窄。实验室检查 :HLA B2 7(+) ,红细胞沉降率 (ESR) 10 0mm/1h ,类风湿因子 (RF) (- ) ,诊断为AS。给予柳氮磺吡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骶骨歪斜的发生率、形态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按性别对180例完整成人干燥骶骨标本骶骨歪斜的发生率、发生特点及解剖形态学特征进行观测,同时测量骶骨歪斜角.结果 180例标本中有23.89%(43例)出现骶骨歪斜,其中男23例,女20例.歪斜的方向左右不一.骶骨歪斜角男性为4.0°±1.07;女性为4.4°±2.03. 结论 骶骨歪斜较常见,在诊治骶髂关节半脱位等相关疾病时应考虑到骶骨歪斜解剖学变异因素.  相似文献   

18.
CT引导下骶髂关节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骶髂关节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在CT引导下,患者取腐卧位,将腰穿针插入骶髂关节注入得宝松(1ml)/醋酸强的松龙(50mg)+2%普鲁卡因2ml。结果 12例AS,经骶髂关节注射后,10例有效(显效7例,有效3例),2例无效,总有效率83%,下背癌程度越重、本闪发作时间越长及对NSAIDs反应越差,疗效越好。结论 骶髂关节注治疗AS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近期(3~6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19岁,住院号129860。因双骶髂关节痛伴活动受限半年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无高血压病史,家族中亦无高血压病史。体验:体温36℃,血压110/70mmHg。心肺听诊无著变,肝脾术触及。双骶髂关节有压痛,双下肢外展、外旋均受限。血常规检查无异常。血沉60mm/h,类风湿因子阴性。X线摄片:双侧骶髂关节边缘致密,关节腔变窄,髂铡关节边缘见囊状密度减低区。诊断:双侧骶髂关节类风湿性关节(RA)。于  相似文献   

20.
强直性脊柱炎家系中子女患病频率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spondylitis ,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 ,其发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为了探讨多子女的AS家系中不同胎次子女的患病频率 ,我们调查了当地 46个多子女AS家系中子女的患病情况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诊断标准根据 1997年汕头会议所制定的AS早期诊断标准[1] ,即X线骶髂关节炎≥ 3级或CT骶髂关节炎≥ 2级 ,且有下述临床表现 1项或 1项以上者 :①腰骶部、背部、腹股沟、臀部或下肢酸痛、不适 ;②夜间痛或夜间痛加重、晨僵 ;③活动后缓解 ;④不对称外周寡关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