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分析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病因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的35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人口特征、发病诱因、诊疗情况和病原学特征等。结果 354例真菌性角膜炎中,218例(占61.6%)的患者为男性,31~50岁是发病集中年龄,152例(占42.8%)患者的职业是农民,92例(占26.0%)患者由植物性外伤引起,秋季是高发季节,就诊史明确的患者中261例(占73.6%)在1周内就诊于各级医疗机构,而接受抗真菌治疗的仅为23.4%。分离到的真菌中镰刀菌属有163例(占66.3%),其次为曲霉菌属,有32例(占13.1%)。结论 真菌性角膜炎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高发于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中、青年男性农民;其致病真菌以镰刀菌属和曲霉菌属为主。应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真菌性角膜炎病因、人群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搜集2008-01/2013-11就诊于我院眼科的233例233眼重症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病因、人群特征、临床特点等情况。结果:重症真菌性角膜炎233例患者中,男153例(65.7%),男女比例约为1.9∶1;年龄分布中,中老年龄段人数居多,平均年龄52.7±11.3岁;居住地多为农村(78.1%);并且其职业以农民为主(66.1%),发病患者文化程度普遍较低(59.7%);重症患者中,188例(80.7%)患者具有明确的眼部外伤史,以植物性外伤为主(60.9%)。主要致病菌属为镰刀菌属,为90例(57.3%),其次为曲霉菌属47例(29.9%);治疗中手术率为87.9%。其中多数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为83例(52.9%),在镰刀菌及曲霉菌感染的重症角膜炎患者中,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者比例较高,为58.4%(80/137);行眼内容剜除术或眼球摘除术的重症患者中,68.4%(13/19)的患者为镰刀菌属感染。结论:我院重症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多为农村居住的中老年男性农民,可能与其经济条件及诊疗意识差有关。其主要致病菌为镰刀菌及曲霉菌属,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且预后差的重症患者多为镰刀菌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实验室检查方法和结果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为真菌 性角膜炎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冀中能源邢 台矿业集团总医院诊治的412例(412眼)真菌性角膜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体征、病原学诊断方式、 结果及治疗效果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9-12月份是真菌性角膜 炎高发期,占全年患者总数的61.2%(252/412)。患病人群以农民为主,占59.5%(245/412),植物性 外伤为首要病因者185例(44.9%),其次为非植物性外伤86例(20.9%)。男女比例为1.82∶1。年龄 14~81(45.6±14.3)岁,41~60岁患者占53.9%(222/412)。真菌培养阳性率为88.8%(366/412),高 于氢氧化钾湿片法[77.2%(318/412)],2种检测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1.14,P<0.001)。 前几位的致病菌依次是镰刀菌属167例(40.5%),链格孢菌属75例(18.2%),曲霉菌属62例(15.0%), 青霉菌属28例(6.9%)。真菌性角膜炎所致典型临床体征中以菌丝苔被最为常见(366例,88.8%), 其次为伪足(224例,54.4%)、前房积脓(111例,26.9%)。镰刀菌属、链格孢菌属、曲霉菌属及青 霉菌属所致真菌性角膜炎的病情分级和预后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c=40.676,P< 0.001; Hc=40.109,P<0.001),显示镰刀菌属和曲霉菌属的病情分级重于链格孢菌属和青霉菌属,预后水平 也差于链格孢菌属和青霉菌属。结论: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呈逐年增多趋势;氢氧化钾湿片法和真菌 培养都是有效的诊断方法,镰刀菌属和曲霉菌属所致的真菌性角膜炎较链格孢菌和青霉菌引起的真 菌性角膜炎病情相对较重,且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恩施地区外伤性真菌性角膜炎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恩施地区外伤性真菌性角膜炎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3年6月恩施州中心医院收治的外伤性真菌性角膜炎病例.记录患者人口学特征、病史、职业、致伤原因、病程、先前诊断用药情况,来院后裂隙灯检查、微生物学检查、治疗方法、转归及随访结果,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年间,69例(69眼)根据患病诱因、微生物学检查结果诊断为外伤性真菌性角膜炎.随访时间1 ~14个月.男51例,女18例,年龄27 ~71岁.农民64例.主要诱因为植物外伤.外院曾经过微生物学检查诊断为真菌性角膜炎2例.来院后沙氏培养基培养阳性67例,其中镰刀菌属54例(80.6%),曲霉菌属10例(14.9%).59例用药物治愈,清创及板层切除术8例,穿透性角膜移植术1例,眼球摘除1例.结论 恩施地区外伤性真菌性角膜炎首位病原体是镰刀菌属,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农民,植物外伤是主要原因,可导致严重视力损害.  相似文献   

5.
孙声桃  王印其 《眼科研究》2007,25(11):884-886
目的 为真菌性角膜炎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疑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角膜刮片镜检真菌菌丝阳性或角膜移植术后角膜片真菌培养阳性者,对其年龄、性别、职业、外伤史、发病时间、地区来源、发病月份、感染菌种等进行调查.结果 5年共收集真菌性角膜炎患者1 622例,男986例(60.8%),女636例(39.2%);双眼患病1例,余均为单眼;平均年龄(43.44±14.08)岁;就诊时间1 d至3年.10~12月份占全年发病人数的55.5%.患者主要来自中原地区中东部.农民占92.4%,有外伤史者644例,植物性外伤者占46.8%.共分离出真菌525株,镰孢菌占61.0%,曲霉菌占12.6%.就诊时间和发病年龄呈线性相关(P<0.05).结论 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病与农业活动密切相关,感染菌种以镰孢菌最多,其次是曲霉菌.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浙南地区外伤性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外伤后真菌性角膜炎562例(562眼)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人口学特征、致病因素、致病菌属、用药史、临床体征及治疗方式。结果:农民为主要患病人群,共332例(59.1%)。41~80岁年龄段...  相似文献   

7.
福建地区真菌性角膜炎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福建地区真菌性角膜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7/2008-07住院确诊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176例176眼,分析其发病高峰、人群特征、发病诱因、病原学特征。结果:每年10~12月份发病率最高,农村居民106例(60.2%),男女患病率比为1.5∶1,41~60岁为发病集中年龄,仅70例(39.8%)有明确外伤史,菌属鉴定结果:前两位病原菌为镰刀菌属(60.4%)和曲霉菌属(25.4%)。结论:福建地区真菌性角膜炎在10~12月份为高发季节,多发于中老年的农村居民,多数无明显诱因发病,致病菌属以镰刀菌属和曲霉菌属为主。  相似文献   

8.
1054例化脓性角膜炎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化脓性角膜炎的病原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于山东省眼科研究所、青岛眼科医院诊治的1054例化脓性角膜炎住院患者的人口学特征、症状持续时间、疾病危险因素、就诊前接受的治疗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化脓性角膜炎中真菌性角膜炎所占比例最高(61.9%),41~50岁的中年患者(27.3%)和农民(82.9%)最多见。角膜损伤是最常见的发病危险因素。氢氧化钾湿片直接镜检法诊断真菌性角膜炎的阳性率为88.7%,而革兰染色镜检法检查细菌性角膜炎的阳性率仅为43.4%。分离到的真菌中镰刀菌属占73.3%,其次为曲霉菌属(12.1%)。分离到的细菌病原谱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居多(35.7%),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22.5%)。结论真菌性角膜炎在严重的化脓性角膜炎中最常见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氢氧化钾湿片直接镜检法是一种快速、简便及有效的真菌性角膜炎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9.
背景 真菌性角膜炎在中国的发病率较高,是感染性角膜病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也随之逐年增多,其治疗和转归不同于单纯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目前对于该病的研究相对缺乏. 目的 分析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特征、病原学特点及预后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87例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纳入的40例无全身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病原学检查、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多有血糖控制不良现象和外伤的诱因,其植物性外伤引起者占36.8%,与无全身病真菌性角膜炎组的57.5%相比所占比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P<0.05).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组患者以61 ~70岁年龄段居多,无全身病真菌性角膜炎组以51 ~60岁年龄段居多.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职业分布仍然以从事农业生产人员和体力工人为主,分别占34.5%和26.4%,糖尿病病史平均为(13.0±4.9)年.实验室检查发现,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感染的真菌种类以镰刀菌属最多,占60.0%,曲霉菌属和念珠菌属各占20.0%,其中念珠菌感染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无全身病角膜炎患者组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P<0.05).根据病灶感染特征和辅助检查结果综合考虑进行个体化诊疗后,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组的治愈率为46.0%,低于无全身病真菌性角膜炎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8,P<0.05),而无效率为14.9%,明显高于无全身病真菌性角膜炎组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P<0.05).结论 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有其自身的特点,糖尿病可能是真菌性角膜炎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持续的高血糖水平影响了该病的人口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真菌性角膜炎流行病学特征及治疗预后状况。方法:对2004-01/2009-12我院212例212眼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完整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内容包括职业、发病时间、发病原因、就诊经过、治疗情况及转归等。结果:患者中男159例,女53例,平均年龄44.5岁。职业为农民者177例(83.5%)。98例(46.2%)患者有明确植物性外伤史或接触史。发病时间在10~12月份者136例(64.2%)。从发病到我院平均就诊时间为24.1d。就诊时视力<0.05者158眼(74.5%)。眼部标本真菌培养阳性者194例(91.5%),主要致病菌属为镰刀菌属144株(74.2%),其次为曲霉菌属16株(8.3%),暗色孢科真菌共32株(15.1%),念珠菌属2株(1.0%)。117例(55.2%)患者经药物治疗好转;59例(27.8%)患者行角膜移植术,植片透明率64.4%;20例(9.4%)行球结膜瓣遮盖术治愈。随访6~25mo,最终视力<0.05者63眼(29.7%);眼球保存率96.6%。结论:长江中下游地区真菌性角膜炎高发季节为10~12月份,高发人群为中青年农民,主要致病菌属为镰刀菌属,积极的药物和手术治疗是挽救眼球、保存视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河南地区真菌性角膜炎病因学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调查报告真菌性角膜炎病人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易患因素。方法对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的1074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流行病学特征及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病呈上升趋势,635例(59.1%)的患者为男性,21-60岁是发病集中年龄,911例(85%)患者的职业是农民,448例(41.7%)患者有明确的外伤史,就诊史明确的患者中731例(97%)在一周内就诊于各级医疗机构而被诊断为真菌性角膜炎的仅为22%。结论真菌性角膜炎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对具有患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进行积极的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12.
PURPOSE: To determine the predisposing factors,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etiology of ulcerative keratitis in a referral center in Bangkok, Thailand. METHODS: The medical records of admitted patients with positive-culture ulcerative keratitis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for demographic data, predisposing factors, and microbial culture results. Predisposing factors were compared between bacterial and fungal keratitis. RESULTS: From January 2001 to December 2004, there were 127 positive-culture ulcerative keratitis cases. The most frequent microbiological diagnosis was bacterial keratitis (76 eyes, 60%), followed by fungal (48 eyes, 38%) and Acanthamoeba keratitis (3 eyes, 2%). The most common organisms isolated were Pseudomonas spp. for bacteria and Fusarium spp. for fungus. Compared with bacterial keratitis, fungal keratitis was more likely to be associated with ocular trauma (odds ratio = 11.20; 95% confidence interval, 3.62-34.66) but less likely to be associated with contact lens wear (odds ratio = 0.02; 95% confidence interval, 0.01-0.08). CONCLUSIONS: In our study, Pseudomonas and Fusarium species are the most common causes of bacterial and fungal keratitis, respectively. Fungal keratitis was more likely than bacterial keratitis to be associated with ocular trauma, whereas fungal keratitis was less likely to be associated with contact lens wear.  相似文献   

13.
海南省81例真菌性角膜溃疡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中国海南省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病原学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4-01/2016-12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海南眼科医院住院治疗的真菌性角膜溃疡确诊病例81例81眼的基本资料.分析致病真菌种群分布特点、患者年龄分布特点、患病季节分布构成比以及疾病危险因素.回顾分析真菌性角膜溃疡治疗方式,计算角膜溃疡坏死组织的真菌培养及鉴定、真菌涂片结果阳性率,卡方检验比较两种实验室检查方法阳性检出率.结果:选取临床诊断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81例81眼,其中男54眼,女27眼,年龄中位数51岁.角膜外伤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50岁患病人数45眼(55%),占比最大;其次为>30~<50岁年龄段人群组28眼(35%);≤30岁人群组8眼(10%),占比最小.第一季度是全年真菌性角膜溃疡的高发时段,患病人数占36%.81份真菌培养样本阳性例数71眼,阳性率88%.80份角膜坏死物涂片样本,阳性样本共41眼,阳性率51%.真菌涂片阳性检出率低于真菌培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730, P<0.01).主要致病性真菌依次为镰刀菌属34眼(48%),不产孢子菌11眼(15%).治疗上均采用了多种抗真菌药物治疗,23眼(28%)联合角膜清创+结膜瓣遮盖术治疗;9眼(11%)联合角膜移植术;7眼(9%)联合眼内容物剜除术.结论:中国海南省本岛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最主要致病菌是镰刀菌属、不产孢子菌,高发季节为1~3mo.患者多有角膜外伤史.抗真菌药物及手术治疗是目前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主要治疗手段.与真菌涂片相比较,真菌培养具有更高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角膜穿孔(corneal perforation,CP)患者的临床发病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07/2010-07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确诊的CP患者72例72眼,分析其患者临床特点。

结果:福建地区角膜溃疡穿孔发病率逐年上升,男女发病率比为 17:7 , 48岁为发病集中年龄,产业工人 23例(32%),23例有明确外伤史,菌属鉴定结果:前两位为:真菌感染和棘阿米巴原虫感染。 其中10例有糖皮质激素用药史。

结论:外伤、真菌性、棘阿米巴角膜炎、蚕食性角膜炎等所致CP的原发病因多种多样,福建地区CP多发于中老年的男性,多数外伤为诱因,致病菌属以真菌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荆州地区真菌性角膜炎(FK)患者的感染特征和临床治疗转归等,为本地区FK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2015-01/2020-07在荆州市中心医院眼科就诊并病原学确诊为FK的176例患者资料,对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真菌菌种鉴定结果、药物敏感性及临床治疗经过及转归等进行分析。

结果:FK患者176例中,男118例,女58例,男女比例为2.03:1。发病年龄以50~59岁及60~69年龄段的患者人数最多,发病高峰季节为4~6月及10~12月。危险因素包括外伤及可能外伤史、眼表疾病、眼科术后、配戴角膜接触镜及长期局部药物使用。主要致病菌为镰刀菌属(39.8%)、曲霉菌属(30.7%)、链格孢菌属(15.9%)和念珠菌属(5.1%),药敏结果示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均比较敏感,而氟康唑的耐药率非常高。125眼经药物保守治疗后病情好转或治愈,12眼行角膜基质内注药,15眼行结膜瓣遮盖或羊膜移植,21眼行角膜移植术,8眼行眼内容物剜除术,包括5眼行结膜瓣遮盖后严重眼内炎的患者。

结论:荆州地区FK的发病人群多为中老年男性,多为农业劳动过程中角膜外伤后导致,以镰刀菌及曲霉菌多见,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理的抗真菌药物及治疗方式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