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不同缺血时间和不同再灌注时间的脑梗死体积比、皮质半影区脑型 葡萄糖转运体(GLUT1、GLUT3) 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方法】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用 Kontron IBAS2.5 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脑梗死体积比; 剥取缺血半影区皮质组织,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PCR) , 测定GLUT1、GLUT3 mRNA 水平的变化; 用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测定GLUT1、GLUT3 蛋白水平的变 化。【结果】脑缺血1 h 后再灌注(MCAO1h/R) 较缺血3 h 再灌注(MCAO3h/R) 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MCAO1h/R 组GLUT1、GLUT3 mRNA 缺血后升高, 24 h 到达高峰, 但GLUT1 比GLUT3 提前升高, 且升高的幅度更大。 MCAO3h/R 组GLUT1 在3 h 开始升高, 24 h 到高峰; GLUT3 在缺血3 h 有一下降点, 然后升高, 24 h 到高峰, 一 周恢复正常, 同样GLUT1 比GLUT3 提前升高, 且升高的幅度更大。MCAO3h/R 组较MCAO1h/R 组的GLUT1、 GLUT3 峰值低。GLUT1、3 蛋白水平的表达与mRNA 相符合。【结论】GLUT1、GLUT3 在缺血半影区的表达上调, 可 能是机体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葡萄糖转运体3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不同缺血时间和不同再灌注时间的脑梗死体积比、海马区葡萄糖转运体3(GLUT3)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方法]健康雄性SD(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3组:①缺血1 h再灌注组(MCAO1h/R)28只;②缺血3 h再灌注组(MCAO3h/R)24只;③假手术组(pseudo operation)4只.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用Kontron IBAS2.5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脑梗死体积比;剥取海马区皮质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GLUT3 mRNA水平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测定GLUT3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脑缺血1 h后再灌注(MCAO1h/R)较缺血3h再灌注(MCAO3h/R)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MCAO1h/R组:GLUT3 mRNA在6 h有1次升高,但以后各时相均低于正常对照组.MCAO3h/R组:各时间点GLUT3 mRNA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在72h、1周不能测到GLUT3 mRNA的表达.GLUT3蛋白水平的表达与mRNA相符合.MCAO3h/R组与MCAO1h/R组在相应的各时间点比较,GLUT3 mRNA降低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LUT3在缺血海马区的表达下降,可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退变或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短暂缺血再灌注促进心肌葡萄糖转运体基因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短暂缺血再灌注后心肌葡萄糖转运体(GLUT)1 mRNA和GLUT4 mRNA的动态表达变化,及其与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关系.方法将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完全闭塞20 min后,于再灌注4 h、1、3和7天四个时相进行观察,用RT-PCR计算机凝胶成像分析系统检测心肌GLUT1 mRNA和GLUT4 mRNA相对含量.结果心肌缺血20 min,再灌注4 h后GLUT1 mRNA和GLUT4 mRNA的相对含量均达峰值,两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GLUT1 mRNA含量在再灌注7天后仍有明显升高(P<0.01),GLUT4 mRNA含量从再灌注3天后开始下降,且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短暂缺血后再灌注可增强心肌GLUT1和GLUT4 mRNA表达,有利于加强心肌缺血时葡萄糖的利用,保护缺血心肌和改善再灌注后心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甲状腺激素T3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生理盐水组、假手术+T3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生理盐水组、MCAO+T3组.应用MCAO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于缺血后1 h及再灌注后6 h给予腹腔注射甲状腺激素10 μg/100 g,生理盐水为安慰剂.再灌注24 h后,观察不同组别大鼠神经功能损伤情况,梗死体积变化,以及缺血侧脑皮质中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与MCAO+生理盐水组比较,MCAO+T3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减轻,脑梗死体积减小,NGF、BDNF的mRNA和蛋白表达上升(P<0.05).结论 甲状腺激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增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NGF、BDNF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大鼠永久性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半暗带caspase-3转录水平表达规律。方法 用插线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及再灌注模型,剥取缺血半暗带及中心区皮质组织,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永久性缺血和缺血1.5h再灌注各时间段caspase-3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 永久性缺血组皮质半暗带在缺血8h caspase-3 mRNA开始升高,24h达到峰值,1周恢复正常水平。缺血中心区早期caspase-3 mRNA无明显变化,缺血24h时低于正常。再灌注组半暗带缺血后8h后升高,16h达到高峰并持续至24h。再灌注组caspase-3 mRNA峰值高于永久缺血组,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半暗带caspase-3 mRNA上调,再灌注可诱导caspase-3 mRNA表达。  相似文献   

6.
邓昌 《中外医疗》2009,28(14):76-77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生长因子及酪氨酸激酶A含量的变化。方法110只SD大鼠体重200~220g,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和局灶脑缺血再灌注组。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梗阻(MCAO)模型,分别在缺血再灌注2h、4h.6h,12h和24h处死动物,运用RT-PCR和免疲组化技术检测缺血侧顶叶大脑皮质NGF和TrkA的mRNA/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1)再灌注损伤后,脑皮质NGF和TrkA的mRNA表达均增高。在再灌注组中NGF的mRNA于再灌注2h上升,6h达高峰;TrkA mRNA的表达在灌注2h也明显升高,但在4h达到高峰。(2)假手术组中NGF和TrkA的蛋白表达很低,再灌注损伤后,脑皮质TrkA的蛋白表达在再灌注12h和24h明显增高,而NGF在再灌注24h才明显增高。结论脑缺血后神经元内NGF和TrkA的含量增多,可能有利于受损神经元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浓度七氟醚诱导的迟发性脑保护效应以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60只,体质量220~300 g,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2.5%七氟醚组(Sevo 1组)和4.0%七氟醚组(Sevo 2组)。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 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I/R组于脑缺血前24 h吸入纯氧,而Sevo 1组及Sevo 2组分别于脑缺血前24 h 吸入2.5% 或4.0%七氟醚+氧气混合气体60 min。缺血2 h,再灌注24和72 h后取脑组织,运用2,3,5-氯化三苯四唑(2, 3, 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测算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I/R组相比,Sevo 1组和Sevo 2组再灌注24和72 h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少(P<0.05)。I/R组脑组织顶叶皮层缺血半影区NF-κB表达明显增加,七氟醚能显著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24和72 h缺血半影区NF-κB表达的增加(P<0.05)。结论:七氟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迟发性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NF-κB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96只,采用longa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组)、脑缺血再灌注+bFGF后处理组(bFGF组)、脑缺血再灌注+bFGF后处理+LY294002(LY组),各组24只大鼠。各组依据缺血后再灌注时间点12、24、48、72 h再分4个亚组。应用H-E染色、TUNEL法检测皮质组织形态变化及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原位杂交法、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在各组皮质不同再灌注时间点P-Akt、GSK-3β mRNA、β-catenin的表达变化。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Akt蛋白水平, I组和LY组每一灌注时间点都高于S组表达水平,24 h达高峰。bFGF组各亚组皮质P-Akt表达均较I组和LY组各亚组表达增多(P<0.05)。应用原位杂交和蛋白质印迹技术分别检测GSK-3β mRNA和β-catenin在缺血再灌注皮质的表达。I组和LY组各亚组缺血皮质GSK-3β mRNA和β-catenin表达高于S组,分别在48 h和72 h达高峰。与I组和LY组比较,bFGF组各亚组缺血皮质GSK-3β mRNA表达明显降低,而β-catenin蛋白表达却显著增高(P<0.05)。说明bFGF在缺血再灌注皮质通过激活Akt,抑制GSK-3β的活性,拮抗由GSK-3β、axin和结肠多发性息肉样蛋白(APC)组成的复合物,使β-catenin不能被磷酸化,游离的β-catenin在细胞浆内蓄积,继而进入胞核,促进Wnt靶基因转录,抑制细胞凋亡。从两条通路主要成员激活的时间上,Akt在皮质缺血再灌注后24 h达高峰,而β-catenin是缺血再灌注后持续增高,一直到72 h达高峰。提示β-catenin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PI3K/Akt激活后的信号传导路径,Akt对β-catenin的调控作用同样在缺血性脑损伤中发挥作用,即Akt-GSK-3β-β-catenin。 【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PI3K/Akt信号通路通过GSK-3β可以调控Wnt信号通路主要成员β-catenin,这为深入研究β-catenin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钙离子结合蛋白(calcium and integrin-binding protein,CIB1)双链RNA(CIB1.siRN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SD大鼠120只,随机分成三组(每组40只):假手术组(S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A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CIB1-siRNA组(B组).A组、B组行大脑中动脉阻断,阻断1 h再开放,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B组在缺血前即刻、16、24 h水压法尾静脉注射CIB1-siRNA 2.5 mg/kg(用PBS稀释至10 mL),S组给予等量PBS,S组只作切口,不作缺血再灌注.S组、B组、A组分别于再灌注1、5、11、23、47 h各处死8只大鼠,断头取脑,计算脑梗塞体积比,用RT-PCR法测定脑缺血半影区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结果 B组、A组再灌注23 h时脑梗塞体积比达到高峰,再灌注47 h脑梗塞体积比均高于S组(P〈0.01);与A组比较,B组脑梗塞体积比增加(P〈0.01).A组和B组再灌注5 h时Caspase-3 mRNA表达高峰,B组各时间段Caspase-3 mRNA表达均强于A组.结论 CIB1-siRNA预先给药可加重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突触后密度(PSD)-93基因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皮质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病理作用。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缺血2h后,分别再灌注6、12和24h,应用RT—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缺血再灌注后皮质PSD-93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的非缺血侧大脑皮质PSD-93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变化;缺血侧皮质PSD-93 mRNA表达明显高于未缺血侧,12、24h组与未缺血侧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并呈时间依赖性;再灌注6h后PSD-93蛋白表达升高,再灌注12h达高峰,12h组与未缺血侧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皮质PSD-93基因表达增高,推测PSD-93参与介导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牛磺酸对高原低氧大鼠血清葡萄糖水平及小肠组织GLUT2、GLUT5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动物经基础饲料或添加牛磺酸饲料喂养7 d后,利用低压舱分别模拟4 500、5 500 m海拔高度高原低氧,分别在高原低氧处理后第2、6、12、24、48、72小时处死动物,同时设平原对照组,测定血清葡萄糖水平,并剪取小肠组织,RT-PCR检测 GLUT2、GLUT5 mRNA表达.结果 低氧条件下大鼠血清葡萄糖水平明显下降,小肠组织中GLUT2、GLUT5的表达显著降低,但添加牛磺酸组血清葡萄糖水平及小肠组织中GLUT2、GLUT5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结论 牛磺酸能够显著提高高原低氧大鼠血清葡萄糖水平及小肠组织中GLUT2、GLUT5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染料木苷对游离脂肪酸(FFAs)诱导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软脂酸诱导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给予不同浓度的染料木苷(1、2、4μmol/L)、罗格列酮(1μmol/L)干预,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葡萄糖消耗量(GC),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细胞葡萄糖转运体1(GLUT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的染料木苷对HepG2细胞增殖无影响;与对照组比较,软脂酸作用24h后,HepG2细胞在胰岛素刺激下的GC降低,GLUT1表达减少(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染料木苷组HepG2细胞GC随浓度增加而明显提高,GLUT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P0.01)。结论染料木苷能改善软脂酸诱导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讨N-乙酰氨基葡萄糖基转移酶V(GnT-V)表达下调的人肝癌细胞SMMC-7721中引起内质网应激的机制。方法利用RT-PCR检测SMMC-7721(以下简称7721)细胞中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的表达情况,利用Westernblot、免疫沉淀及凝集素印迹分析检测转染了反义GnT-V的SMMC-7721细胞(以下简称As/7721)以及转染空质粒pcDNA3的SMMC-7721细胞(以下简称Mock/7721)中GLUTl的N-糖链变化,利用葡萄糖摄取率分析来检测以上3种细胞中GLUT1葡萄糖转运活性的变化。结果在As/7721细胞中GLUTl的N-糖链糖基化水平较Mock/7721明显下降,而且其GLUT1的葡萄糖转运活性也较Mock/7721细胞明显下降。结论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N-糖基化的改变和转运活性的下降可能是GnT-V表达下调的SMMC-7721细胞中引起内质网应激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柳丽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6):111-111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化酶1(GLUT1)在子宫内膜良性、增生性、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120例子宫内膜不同病变的常规石蜡标本,HE染色,光镜下按WHO标准分类,包括简单型、复杂型和不典型增生过长各20例,子宫内膜腺癌60例。GLUT1免疫组化染色采用二步法。结果:简单型增生过长、复杂型增生过长的GLUT1均为(-);所有不典型增生过长的GLUT1局灶(+);子宫内膜腺癌的GLUT1均为(+),呈局灶阳性到广泛阳性不等;增生期、分泌期及萎缩子宫内膜,GLUT1均为(-)。结论:GLUT1的过表达是子宫内膜腺癌的一个特征;GLUT1的免疫组化染色在鉴别子宫内膜良性增生及与恶性肿瘤有关的不典型增生时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颖  陈海玲  梁艳红 《海南医学》2011,22(6):131-133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与增殖细胞抗原(PCNA)联合检测在子宫内膜增殖症及癌变组织中的意义。方法收集110例子宫内膜增殖症及子宫内膜样腺癌病变标本,采用SP法检测其GLUT1与PCNA含量,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中,GLUT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67%、57.78%、81.54%,呈递增趋势,PCNA蛋白的表达亦呈递增趋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者具有正相关性(r=0.41,P〈0.01)。结论 GLUT1、PCNA与子宫内膜增殖症及癌变组织密切相关,可以间接反映病变的发展程度,联合检测可用于评价病变的增殖指数和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葡萄糖载体2(GLUT2)在油酸诱导慢性胰腺炎(CP)大鼠肝脏细胞的表达,以及罗格列酮对其mR-NA表达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罗格列酮防治继发性糖尿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将用油酸诱导的CP大鼠分为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以罗格列酮灌胃治疗6周。RT-PCR法检测各组肝细胞GLUT2 mRNA表达量。结果:模型组GLUT2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使用罗格列酮治疗6周后GLUT2 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慢性胰腺炎可于转录水平阻碍GLUT2的基因表达,这可能是慢性胰腺炎时GLUT2影响肝脏葡萄糖代谢机制之一,罗格列酮在防治继发性胰源性糖尿病动物模型方面具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用胶原酶法分离胰岛细胞、超速离心法提取中国地鼠胰岛和肝脏细胞膜蛋白,SDS电泳、WesternBlotting分离GLUT后,应用GLUT2抗体免疫结合法测定GLUT的含量与分子量,同时测定了动物血糖、尿糖和血浆胰岛素的含量、显微镜下直接计数了胰岛细胞总数。结果表明:NIDDM发病后,自发NIDDM中国地鼠胰岛细胞GLUT含量减少,与GLUT2抗体反应明显减弱,但肝脏GLUT无明显变化。胰岛细胞总数发病前后大体一致。而血糖、尿精及血浆胰岛素浓度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钾造成的骨骼肌细胞膜去极化对葡萄糖转运因子4(GLUT4)转位的调节作用。方法:用55mmol/L的葡萄糖酸钾孵育L6GLUT4myc肌管使细胞膜去极化。用偶联抗体的比色法检测细胞膜上GLUT4的数量。结果:膜去极化介导的GLUT4myc转位呈时间依赖性,2min和5min时细胞膜上GLUT4myc的含量显著高于基础组(P〈0.05),并随时间的延长回复到基础状态:去极化作用同样急性增加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自激酶Ⅱ的磷酸化。结论:高钾诱导的细胞膜去极化可使膜表面GLUT4myc快速增加,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可能参与高钾刺激的骨骼肌细胞GLUT4myc转位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长期高蛋白饮食对营养性肥胖大鼠肝脏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和葡萄糖转运子2(GLUT2)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高热量饲料喂养建立营养性肥胖Wistar大鼠模型(n=34)。随机分为高蛋白饲料组(HP组,n=12,蛋白热量占比36.7%)、高脂饲料组(HF组,n=11,脂肪热量占比38.3%)和普通饲料组(NC组,n=11),饲养24周。检测其空腹血糖( FBG)、空腹胰岛素( 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QUICKI);检测其肝脏IRS2、GLUT2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HP组与NC组相比,胰岛素敏感指数(QUICKI)增高11.31%(P<0.05), IRS2 mRNA和蛋白含量分别提高16%(P<0.05) 和24%(P<0.05);GLUT2分别提高24%(P<0.05)和25%(P<0.05);而HF组上述指标与NC组相比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 长期等热量高蛋白饮食显著上调肝脏IRS2、GLUT2表达水平。可能是长期高蛋白饮食对营养性肥胖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