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费兆馥教授强调中医诊断理论与临床并重,重视中医诊断方法的客观化研究与应用相结合,临床擅于应用舌象、脉象等中医特色诊断方法;重视辨证,主张药随证出、方因法变;用药重视调理血气,提倡扶正为先、祛邪为要,善用黄芪。对硬皮病的治疗主要以滋阴填精、益气温阳为主,辅以活血通络。  相似文献   

2.
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随着中医药现代化进程逐步加快,中医糖尿病舌诊应用研究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逐渐向规范化、客观化方向发展。从中医糖尿病舌诊的辨证应用、舌象与现代检查指标的关联性及糖尿病舌诊的信息化研究等方面进行梳理和综述,为舌诊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医面诊客观化是推动中医面诊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对近年来中医面诊客观化研究的研究方法进行总结与分析,针对现有的研究探讨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要采用多信息融合技术,多维多角度探究面部特征信息,从而为中医临床面诊提供更多的客观信息,也为中医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微观辨证与中医诊断现代化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中医微观辨证在现代中医临床中的意义及如何加速中医诊断微观化进程。认为利用现代理化检测手段进行微观辨证可弥补或纠正传统望、闻、切诊之不足,是使中医诊断学向客观化、标准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应将现代理化检测方法和结果逐步纳入中医诊断理论体系,并赋予其中医生理、病理意义,以推动微观辨证的研究,扩大其临床应用范围,逐步建立中医微观辨证学。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是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医对于冠心病的辨证以四诊信息为依据,传统中医四诊信息的收集依赖于医者的主观判断,并且受诸多因素的干扰。因此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收集四诊信息,将四诊信息客观化,可以为临床诊断与治疗冠心病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图像信息自动识别方法对中医面诊客观化发展做出总结与展望。方法:通过文献查阅、资料梳理,系统概括出中医面诊客观化的研究进展。结果:结合计算机识别技术对人脸图像进行信息采集、人脸分割、区域定位、特征提取与识别、四诊合参进行梳理,并归纳面诊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使用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与分析,并对中医面诊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结论:随着中医诊断方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中医面诊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较大进展,为面诊客观化和标准化做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医证候与辨证体系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中医诊断学是以中医学的脏象、经络、气血津液等理论为指导 ,研究如何诊察与识别病证的一门学科 ,是中医基础学科与临床各学科的桥梁学科。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诊法与辨病、辨证等方面。自 5 0年代以来 ,我国学者在中医基础研究中对证、病、症的概念进行了探讨 ,并围绕中医证开展四诊客观化、证候规范化和证候的本质、计量诊断、证候的动物模型等方面开展工作 ,取得一定的进展。目前 ,中医学尚缺乏公认的诊疗评价体系 ;未来应加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 ,证候与基因关系以及辨证方法体系等的研究。1 研究现状1.1 证候…  相似文献   

8.
该文围绕IgA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客观化指标,探讨IgA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客观化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的疗效及对客观化指标的影响,以期为中医、中西医治疗IgA肾病提供研究靶点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医四诊客观化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四诊客观化是证候规范化的前提和基础,而证候规范化、标准化是中医走向世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条件。本文分析了中医四诊客观化的研究现状,并结合课题组20多年来在四诊客观化研究方面的成果和经验,提出中医四诊客观化研究必需坚持四诊合参、建立基于临床的大样本数据库、加强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勇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0):1300-1301
<正>目前,中医诊断客观化研究方兴未艾,专家学者将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收集的临床资料,运用高新技术进行现代化的定性定量研究,以期用客观化指标描述中医四诊内容,使得出的诊断尽可能摆脱主观因素的干扰,揭示疾病的本质,从而指导临床实践。中医诊断指标客观化是中医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它关系到中医实现证候诊断及辨证论治的标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是中医学阐述辨证论治理论而又自居体系的经典著作,对临床各科都有普遍指导意义,为了加强对《伤寒论》的学习,作者认为必须改变一些不正确的看法和认识,即所谓走出学习《伤寒论》的“误区”。本篇重点就不要迷信注家之说、重视方证辨证和不要忽视药物剂量、药物煎服法的研究与应用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以冀能重视对《伤寒论》的学习,使其理论更好地指导临床,为弘扬中医药学作贡献  相似文献   

12.
证候规范化与客观化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研究内容。从辨证分型、临床疗效评价、证候基础研究方面综述了神经根型颈椎病(CR)中医证候的研究现状,认为目前该病中医证候研究方面存在证候诊断标准不统一、疗效评价欠规范、证候基础研究缺乏系统性等问题。通过比较现有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提出可优先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指南》作为证候诊断标准;关于疗效评价建议遵循国际研究规范,至少选择1项公认的疾病疗效评价指标,根据证候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量表;建立公认的CR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从动物、组织、细胞层面运用系统生物学技术对中医药干预措施的作用机制进行说明,比较CR不同证候患者临床特征与生化指标等表达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3):165-168
在中医辨证论治中,辨证是整个治疗过程的第一道关卡,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道关卡,辨证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后期的潜方用药,故治疗疾病必须提高诊断该疾病证候的水平。随着科学发展力求中医科学化、客观化,故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运用代谢组学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及湿热蕴结证两个代表证型的生物学本质和诊断标志物的探索与研究,提出了中医证候客观化、标准化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中医发展至今,强调个体化的辨证论治,然而过度的个体化有时会导致症状或体征描述的随意性,辨证标准多样,诊疗体系不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医的继续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始,不断有学者提出构建规范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思路及方法,特别是近10年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学科的交叉及渗透,为该领域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实践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1])。如以证素为核心  相似文献   

15.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s a key feature of Chinese medicine (CM) system. With CM receiv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the mainstream medical systems, researchers from both traditional medical systems and the Western medical system are putting more effort into studying why and how the CM system works, particularly about CM syndrom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urrent status of syndrome study and its future development. The major aspects include: (1) Usage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2) Formalization of syndrome diagnostic criteria; (3) Evidence-based determination of the common syndrome(s) of a disease; (4) Systems biology study of syndromes; and (5) Usage of syndrome i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It is expected to integrate the syndrome concept into the main stream medical system, in terms of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相似文献   

16.
金凤丽教授诊治月经后期疾病时,既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指导,重视月经周期的气血阴阳变化规律,又参考现代医学诊断方法和标准,坚持辨病辨证+辨月经阶段+辨年龄段综合分析的诊断思路;治疗既考虑病证特点,又兼顾周期特征和伴随症状,做到因病、因证、因人、因时制宜,遣方用药灵活变通,既发挥中医整体调治的优势,也常借用现代医学手段作为辅助,做到衷中参西、取长补短,临床总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重视基础理论研究,推动中医现代化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临床的精髓是辨证论治,其核心是脏腑辨证,但“证”的客观化诊断依据较少,不利于临床和科研工作,严重制约了中医理论的发展,是造成当前中医理论和临床迟滞不前的主要症结,建议遵循“继承与发展”的原则进行证候规范化工作,首先是“继续”,即在梳理古典文献和现代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一套比较规范的症状和证候诊断标准,不必求全但求实,借鉴循证医学,开展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重新评价中医临床工作,重新评价中药和中成药疗效,加强中西医结合研究,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病,证,药结合,先确定西医疾病,然后辨证分型,再选择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8.
大鼠和小鼠辨证论治方法和标准是具有中医药行业特色的方法和标准,其建立有助于满足中医药辨证论治研发的需要。本文介绍了建立大鼠和小鼠辨证论治标准所开展的系列研发工作,发现:(1)大鼠和小鼠可以用于模拟中医临床的诊法和辨证,可以采集到大量的四诊信息,满足辨证论治的需要;(2)利用大鼠和小鼠可以实现诊法和辨证的标准化、计量化,所建立的方法便于实验操作与普及;(3)正常大鼠和小鼠存在体质和证候的差异,常见疾病大鼠和小鼠会自发形成证候,发生证候的兼夹和演变,与人类近似;(4)证候存在复杂的物质基础,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各组织基因表达与剪接的差异;(5)利用大鼠和小鼠可以开展个体化辨证论治及计量化疗效比较与评价。该方法和标准的主要用途包括:(1)证候模型动物的证候属性鉴定;(2)中医基础学科的研究,如藏象理论、证候的物质基础、辨证论治方法和作用机制、中医诊断学等研究;(3)中医临床学科的研究,如辨证论治疗效的比较与评价、辨证论治方案的优化、防治未病的研究;(4)中药学科的研究,如中药药性的研究、中药和方剂的药理研究等。  相似文献   

19.
方证相应是辨证论治的本质体现。不论在诊断还是治疗过程中,方证思维方式与其他思维方式相比具有不同特点。就方证的诊断和治疗特征进行探讨,认为方证思维更容易发挥中医学临床优势,也更适于应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进行研究。认为应当进一步充实和发展方证研究,真正提高中医学临床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