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CAG方案治疗MDS转化的急性白血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MDS/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应用CAG方案治疗MDS/AML13例,1个疗程后评估疗效,无效者退出,有效者继续接受下1个疗程治疗。结果13例患者中3例1疗程后达CR(23.1%),2例2疗程后达CR(15.3%),3例达PR(23.1%),总有效率为61.5%。1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其余不良反应较轻。结论CAG方案治疗MDS/AML安全有效,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2.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英辉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2):3029-3030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选择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7例,给予吉西他滨1000-1250mg/m2,静滴,第1天及第8天;顺铂80mg/m2,静滴,第1天或分第1—3天。21d为1周期,至少完成2周期。结果全组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6例,稳定(sD)13例,总有效率(CR+PR)43.2%,肿瘤控制率(CR+PR+SD)78.4%。毒副作用主要是骨髓抑制及恶心、呕吐。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剂量DNA甲基化抑制剂地西他滨(decitabine,DAC)用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的临床疗效,药物安全性和针对毒副作用所采取的相应措施及反应。方法应用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1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剂量为25mg/次,持续静脉滴注1h以上,每天1次,共5d;4周1个周期。结果完成2个疗程治疗后,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治疗反应,其中2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20%。完成4个疗程治疗后,4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40%,2例达到部分缓解(PR)20%,1例患者达到骨髓缓解(mCR10%),总有效率60%。治疗期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但不良反应轻微,经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均可耐受。结论地西他滨作为DNA甲基化的有效抑制剂用于MDS,尤其是对于不能耐受强化疗的高危老年患者,能够使患者病情稳定,减轻输血依赖,是具有一定疗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在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AML(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6例MDS患者与10例AML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地西他滨治疗,剂量为15mg/m2·d、d1~d5。部分患者联合应用CAG方案治疗,观察26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6例患者中CR 5例、PR 3例、SD 3例、PD 15例,治疗有效率为42.31%;13例患者出现Ⅲ度骨髓抑制,其他患者骨髓抑制程度较轻。5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2例MDS患者出现败血症,1例AML患者出现腹腔感染,感染发生率为30.77%。结论:地西他滨治疗MDS及AML疗效确切,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不良反应均在可耐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采用GP方案治疗晚期NSCLC45例:吉西他滨1.0/m2,第1、8天,静脉滴注;顺铂25mg/m2,第1~3天,静脉滴注,21d为1个周期,至少治疗2个周期。结果可评价疗效45例,完全缓解(CR)1例(2.2%),部分缓解(PR)20例(44.4%),稳定(SD)15例(33.3%),进展(PD)9例(20%)。总有效率(CR+PR)46.7%(21/45),肿瘤控制率(CR+PR+SD)80%(36/45)。中位生存期11.8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可耐受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为常见、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吉西他滨与顺铂联合方案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轻可耐受,是晚期NSCLC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剂量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国产吉西他滨800mg/m2,静脉滴注30min,第1、8天;顺铂14mg/m2,第1~5天,3周重复,治疗32例70岁以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结果32例患者共化疗108周期,完全缓解0,部分缓解17例(53.1%,17/32),稳定8例(25%,8/32),进展7例(21.9%,7/32),总有效率53.1%,疾病控制率(CR+PR+SO)78.1%,中位疾病进展时问5.2个月,中位生存期11.6个月。毒副作用主要为粒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贫血、乏力。均可耐受。结论低剂量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肯定且患者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维拉帕米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胸腹水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胸/腹腔灌注维拉帕米及化疗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57例恶性胸/腹腔积液,胸腹腔联合灌注维拉帕米及化疗药物,1个周期治疗后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胸/腹腔灌注的有效率(CR+PR)为89.5%,其中胸水的总有效率(CR+PR)为88.9%,腹水的总有效率(CR+PR)为90.0%。Ⅰ度胃肠道反应(42.1%),2例Ⅱ度消化道反应,灌注部位轻度疼痛(22.8%),发热(19.3%),白细胞下降(10.5%)。结论维拉帕米联合化疗药物胸/腹腔灌注可以提高胸腹水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RRM1表达与吉西他滨化疗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接受吉西他滨化疗的Ⅲb/Ⅳ期NSCLC患者临床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RM1蛋白表达,并对化疗疗效及生存时间进行分析,结果RRM1阳性表达率(≥50%阳性染色洗标)为58%(44/75),与性别、年龄及组织类型无关,化疗有效率(CR+PR)为34.7%。RRM1高表达患者吉西他滨化疗有效率低(25.0%),进展率高(25.O%),而RRMl低表达患者化疗有效率高(48.9%),进展率低(6.4%),P值分别为0.036和0.037。RRM1高表达者有较短的中位总生存期(OS)(12个月)和无进展生存期(PFS)(8个月),而RRM1低表达患者有较长的OS(15个月)和PFS(11个月)。结论RRM1高表达NSCLC患者对吉西他滨药物耐药且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地西他滨和减低剂量伊达比星联合应用治疗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以地西他滨联合低剂量伊达比星引导化疗的初发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总共有7例患者接受本方案化疗,4例CR,1例PR,总反应率71.4%,CR率57.1%。其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感染。结论证实本化疗方案有较好治疗反应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智建  曹冬梅  张强 《中国药师》2009,12(6):779-780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加用奥沙利铂联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60例老年晚期NSCLC接受治疗,方案为吉西他滨800~1000mg/nl^2静滴30min,第1天,第8天,奥沙利铂130mg/m^2静滴2h第1天,21天为1周期,化疗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60例患者累计完成176个周期,,其中CR1例(1.7%),PR24例(40%),PD20例(33.3%),总有效(PR+CR)25例(41.7%),临床收益率(CR+PR+NC)40例(66.7%),中位缓解期为6.5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及神经系毒性。Ⅲ~Ⅳ级白细胞减少9例(15%),Ⅲ~Ⅳ级血小板减少8例(13.3%);神经毒性发生率80%,均为轻度。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标准化疗(DA)方案诱导失败后启用序贯预激诱导(CAG)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疗效。方法选择28例初治AML患者,用DA方案诱导治疗,化疗结束后第7天骨髓象均为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原始细胞>5%或有核细胞增生减低,原始细胞>10%,均于DA方案化疗结束后第8天开始CAG方案序贯诱导。结果 28例患者中22例CR(78.6%),2例PR。总有效率(CR+PR)85.7%。结论标准化疗方案诱导失败后序贯预激诱导方案治疗初治AML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应用地西他滨+CAG方案[地西他滨15 mg/(m2.d),qd,iv,d1-5;阿克拉霉素10 mg/d,qd,iv,d3-6;阿糖胞苷10 mg/m2,q12h,ih,d3-9;G-CSF 300μg,qd,ih d0-9]。观察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2例使用4个疗程,2例使用3个疗程,1例使用2个疗程,2例使用1个疗程,其中2例获完全缓解,4例获部分缓解,1例疾病进展,最后因肺部感染死亡。结论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效果良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化疗相关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AA联合G-CSF方案治疗复发性AML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我科2006年2月—2009年5月收治的47例复发性AML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选用AA方案:阿糖胞苷(Aar-C)100~150mg/d、阿克拉霉素(ACR)20mg/d静脉注射,共10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皮下注射,200μg/d,共10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记录用药后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口腔溃疡、感染、肛周疼痛及重要脏器毒性等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24例中,CR 17例(70.83%),PR5例(20.83%),NR 2例(8.34%),总有效率91.66%;对照组23例中,CR 11例(47.82%),PR6例(26.09%),NR6例(26.09%),总有效率73.9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和肝肾功能损伤,并伴不同程度肺部感染。其中粒缺和发热持续时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A联合G-CSF方案治疗复发性AML不仅有较高的临床缓解率,且毒不良反应小,可作为复发性AML的一种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4.
陆佳  姚福生  徐海涛 《安徽医药》2018,22(5):986-988
目的 分析超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近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观察11例接受超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6例中危-Ⅰ组MDS患者接受地西他滨5~7 mg· m-2· d-1,连用5~6 d的超小剂量方案;2例中危-Ⅱ组和1例高危组MDS患者接受地西他滨联合半程CAG治疗方案;1例高危组MDS患者接受地西他滨联合HA治疗方案;1例AML患者接受地西他滨联合DA治疗方案.结果 11例接受地西他滨治疗的患者中,3例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例血液学改善,2例疾病无进展,1例死亡.总有效率为72.7%,完全缓解率为27.3%.3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1例出现消化道出血.3例出现Ⅱ级血液学不良反应,3例出现Ⅲ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均治疗后好转.结论 超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方案在中高危组MDS患者中安全有效,耐受性好,且感染及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结合中外文献对2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例患者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合并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经CAG方案诱导治疗后NR,随后HA方案化疗1疗程,仍然未达CR;1例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2a,经DA方案化疗1周期达PR。2例均因疗效欠佳而放弃治疗,1例病死,1例间断输血维持。结论强直性脊柱炎合并急性髓系白血病较为少见,AS常于1020年后合并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上以化疗、最佳支持为主,但缓解率较低,预后较差,有条件者可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高山尖杉酯碱(HHT)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同时使用的预激方案治疗低增生性、老龄及继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应用CHG方案治疗AML初治7例,难治或复发3例,既往曾接受DA/HA方案化疗,MDS转化为AML2例,若第一疗程不缓解可重复使用两疗程,方案与第一疗程相同,如仍未缓解停用。结果12例患者中8例患者接受一个疗程,4例患者接受二个疗程治疗。完全缓解5例(41.7%)部分缓解4例(33.3%),有效率75.0%。大部分患者出现了可以耐受的轻微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结论小剂量Ara-C和HHT方案联合G-CSF的预激方案治疗AML安全有效,而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胃癌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5例经病理证实的不能手术的胃癌患者,经肿瘤供血动脉注入化疗药物后再进行化学栓塞。化疗药物为丝裂霉素10~20mg,5-FU1000-1250mg,顺铂80~100mg,栓塞剂选用乙碘油及PVA颗粒。结果: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17例,稳定(NC)2例,进展(PD)3例。近期总有效率80%,中位生存期为15.2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7%,62.5%,12.5%。结论:肿瘤供血动脉化疗灌注及栓塞治疗晚期胃癌不良反应轻,有较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粒系集落刺激因子(CAG)方案治疗初治未缓解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本院血液科接受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的11例初治未缓解AML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72.7%(8/11);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感染发生率为72.7%(8/11),轻度肝功能损伤率9.0%(1/11),无严重出血、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结论:地西他滨联合CAG可有效治疗初治未缓解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虽然血液学不良反应较重,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但患者基本上可耐受,给予抗炎及支持治疗可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生物学特点、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2008年2月至2013年2月初诊年龄≥60岁的老年AML,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进行化疗的7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去甲基化药物组(9例)、标准化疗组(18例)和小剂量化疗组(43例)。比较接受不同诱导方案的3组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差异,并对70例患者的生存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第一疗程化疗达完全缓解患者33例(47.1%),部分缓解11例(15.7%),不缓解26例(37.1%);死亡8例(11.4%);3例一般状况差未再化疗,进行支持治疗。进入第二疗程化疗患者59例,完全缓解42例,部分缓解3例,不缓解14例,死亡3例。第二疗程缓解率60.0%(42/70),总缓解率67.1%(47/70),难治患者14例(20.0%)。年龄〉65岁[比值比=2.36,95%置信区间为1.09—5.10],不良染色体预后(比值比=2.24,95%置信区间为1.01~4.94),标准方案诱导化疗(比值比=2.48,95%置信区间为1.25~4.92)是影响生存的主要因素。结论老年初诊的AML患者应进行危险度分层,采取个体化治疗策略。65岁以下的中低危患者可以选择标准化疗,而65岁以上的高危患者可考虑去甲基化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