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配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单纯化疗组)和观察组(中药加化疗组),观察两组近期疗效、免疫学指标、体重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为58.54%,对照组为36.5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细胞百分率、CD4^+/CD8^+比值、NK细胞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重及生活质量状况Karnofsky积分亦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四君子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配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较好,能改善其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扶正抗癌汤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5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采用扶正抗癌汤联合TP方案治疗,对照组单用TP方案治疗,疗程均为2周期。观察两组治疗后近期疗效、KPS评分、临床表现、T细胞免疫功能和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KPS评分、临床表现和T细胞免疫功能改善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毒副反应发生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治疗组近期总有效率50%,对照组为42.31%(P〉0.05).结论扶正抗癌汤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行为状况、临床表现和T细胞免疫功能,减低TP方案的毒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外照射、热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作用及其细胞因子的改变情况。方法4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随机分为热放疗组及单纯放射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观察近期疗效,同时观察白细胞介素-2,6、8(IL-2、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血型类肿瘤抗原标志物(CA-50)在治疗前、治疗后半月及治疗后1月的变化情况。结果热放疗组的近期疗效与单纯放疗组无显著性差异。除IL-2外,单纯放疗似对NSCLC患者的细胞因子浓度有明显影响(P〈0.05或0.01);而热放疗则对各细胞因子浓度均有明显影响。直热放疗对细胞因子浓度的影响比单纯放疗组明显(P〈0.05或0.叭),并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其影响愈加明显(P〈0.05或0.01)。细胞因子的变化趋势是IL-2、IL-6、TNF逐渐增高;IL-8、IGF、CA-50逐渐降低,其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放疗加局部热疗及单纯放疗对NSCLC患者近期疗效无差异,而对细胞因子影响程度不同;前者可更好地改善并扭转荷瘤机体的免疫状态,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中晚期非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42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组,单纯化疗组.观察患者疗效、生存质量、毒性反应、TH1/TH2免疫指标的变化,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是40%和25%,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活质量: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组与单纯手术组总提高率分别为82.0%,45.5%(P〈0.05).TH1/TH2两组治疗前无明显差异,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组较单纯化疗组有明显回升(P〈0.05).两组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B细胞、NK细胞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联合治疗组治疗后1月与治疗前比较。CD4^+和CD4^+/CD8^+比值、NK细胞改善(P〈0.05),且优于单纯化疗组(P〈0.05).结论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使其完全缓解率和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免疫情况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解毒祛瘀化浊方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将21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0例采用解毒祛瘀化浊方配合化疗治疗;对照组104例单纯给予NP化疗方案。观察两组瘤体大小变化、生存质量、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近期有效率45.5%、稳定率82.7%,对照组有效率13.5%、稳定率7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生存质量有效率88.1%,对照组有效率63.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毒祛瘀化浊方配合N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显著的增效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15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两组,各79例。观察组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年,观察两组复发率及转移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 P <0.01),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P <0.01),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 <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1);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复发率及转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显著,具有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术后辅助化疗中应用脾多肽注射液的临床效果。方法127例术后需行辅助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在辅助化疗同时加用脾多肽注射液,对照组仅给予辅助化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全身状况、毒副反应并进行外周血T细胞亚群分析。结果辅助化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7.2±6.4 vs.74.2±5.9,P<0.05),且观察组T细胞亚群分析各项免疫指标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化疗相关血液毒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过程中,应用脾多肽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术前辅助化疗对局限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作用。方法:将96例局限性NSCLC患者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择期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术前给予250mg/d吉非替尼辅助化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局部复发率为3.85%(2/52)、远处转移率1.92%(1/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36%(5/44)和6.82%(3/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NSCLC术前给予吉非替尼辅助化疗,可在降低复发及转移率的同时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对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艾迪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艾迪注射液加化疗组)和对照组(单纯化疗组),21d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观察2组近期疗效、免疫学指标、体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近期总有效率为58.54%,对照组为36.5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D^+3、CD^+4细胞百分率、CD^4/CD^+8比值、NK细胞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较好,能改善其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复方皂矾丸减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副反应的疗效。方法9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给予TP方案化疗联合复方皂矾丸;对照组46例仅单纯TP方案化疗。观察两组毒副反应、体重变化、KP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Ⅲ-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秀后体重下降及KPS下降发生率与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皂矾丸联合TP方案化疗能减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毒副反应,改善体重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癌袖状切除术与全肺切除术二种手术方式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10例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袖状切除术组)和对照组(全肺切除术组),各55例,对二组患者的术后相关情况进行追踪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肺功能测定[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自测呼气峰值流速(PEF)]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73%,对照组为30.91%,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随访第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6%、60%、47.3%,对照组分别为65.5%、40%、27.3%,二组术后第1、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袖式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肺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延长远期生存率,疗效优于全肺切除术,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徐秋生 《海南医学》2014,(13):1980-1982
目的观察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在我院胸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胸腔镜组)30例和对照组(开胸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引流时间、术后病理分期、住院天数、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80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死亡病例;胸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开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清扫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引流时间、术后病理分期、住院天数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的局部复发率与开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Kaplan 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间1、2、3年生存率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别对比两组Ⅰ期和Ⅱ期患者的生存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Ⅰ期和Ⅱ期病灶直径小于5cm的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机体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对4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及40例采取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观察组)化疗前后检测并比较CD3、CD4、CD8、IgG、IgA、IgM水平。结果观察组化疗前CD3、CD4、CD4/CD8下降(P〈0.05)、CD8无差异(P〉0.05)。化疗后较化疗前CD3、CD4、CD8下降(P〈0.05)。CD4/CD8升高(P〈0.05)。观察组化疗前IgG、IgA和IgM升高(P〈0.05),而化疗后与化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体液免疫功能升高,化疗后与化疗前相比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体液免疫功能无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肺癌恶病质相关因素出发,探索中药平肺口服液治疗肺癌的作用机理.以血清瘦素(1eptin)水平为观察重点,为肺癌恶病质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利用荷瘤小鼠肺痛恶病质模型,以甲羟孕酮为对照药物,观察平肺口服液治疗后,小鼠体重、瘤重和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小鼠体重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平肺组与模型组比较有屉著性差异(P〈0.05):平肺组和阳性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瘤重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O.05),平肺组的疗效略优于阳性对照组,但是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肺组和阳性对照组的血清瘦素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平肺组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阳性对照组与模型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平肺口服液能控制荷瘤小鼠体重,抑制瘤块生长,有效调节肺癌恶病质小鼠血清瘦素水平,对肺癌恶病质小鼠的全身营养状况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肿瘤合并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行远红外线体表照射全身高热治疗(全身热疗)时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的动态变化。方法40例ASAⅡ-Ⅲ级肿瘤合并缺血性心脏病择期行全身热疗患者,以热疗前cTnl≥0.3μg/L为阳性,将患者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分别于热疗前、麻醉诱导后、出热疗舱和热疗后6h对2组患者进行血清cTnI的动态检测,记录围全身热疗期心电改变和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出热疗舱及热疗后6h的cTnI均显著高于热疗前(P〈0.05或P〈0.01);阳性组出热疗舱及热疗后6h时点的cTnI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全身热疗后心电改变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心脏事件发生率亦高于阴性组。结论全身热疗前cTnI升高对评价肿瘤合并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危险性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缬沙坦(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非小细胞肺癌病例共79例,分为缬沙坦联合化疗组40例(治疗组)及单纯化疗组39例(对照组),两组化疗均采用CAP,CE,MVP或NP方案,完成3个周期后作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在生活质量、实体瘤疗效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毒副反应发生率及体重减轻大多稍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提高抗肿瘤作用,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对单纯化疗有减毒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TP/G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和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对纳入研究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3例随机分组,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单独应用TP或GP化疗方案,治疗组化疗前3d开始用参附注射液50mL+0.9%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第4天开始实施GP或TP化疗方案。两组均连续治疗6周后进行生活质量(Kamofsky评分)币口中园临床证候积分评分。结果治疗组KP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体重、食欲、睡眠等无明显影响。治疗组治疗后中医临床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缓解TP或G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时的血液毒性和消化道毒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中医临床证候,从而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陈素琴 《河北医学》2013,19(4):526-52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优势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全切术,对照纽应用传统阴式子宫全切术,观察比较二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d血清IL-2水平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术后5d观察组基本恢复,而对照组仍明显低于术前,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清IL-4水平与术前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良性疾病创伤小,并且可以减轻创伤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麦泽锋 《中国热带医学》2008,8(11):1965-1966
目的观察对比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含铂类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与单化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年来海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65例中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化疗组及化疗联合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组,化疗均采用卡铂+多西他赛方案,鸦胆子油乳注射液采用20d为一疗程,治疗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Х^2=0.07,P〉0.05),两组无统计学意义。但联合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化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Х^2=9.45,P〈0.01)、体重增加显著(Х^2=15.12,P〈0.01)、化疗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单化疗组(Х^2=4.60,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免疫功能较对照组增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化疗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扶正固本汤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31例),两组均采用NC方案化疗,21d为1个周期;治疗组同时加用扶正固本汤1:7服。观察近期疗效、卡氏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近期总缓解率分别为52.94%、29.03%(P〈0.05);卡氏评分改善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52.94%、16.13%(P〈0.05);两组不良反应及毒性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扶正固本汤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