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李钰  罗泽燕  黄琳 《中国热带医学》2014,(6):733-734,737
目的了解惠州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人不同基线CD4细胞计数的变化特征,建立健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监测平台,为取得相关治疗的最大成效比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国家艾滋病防治信息系统的抗病毒治疗管理基本信息数据库及实验室检测数据,比较惠州市2006~2012年抗病毒治疗病人治疗前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CD4细胞数值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抗病毒治疗3个月以后,106例患者的CD4细胞有不同程度增高,最高378个/uL,平均增加88.74个/uL。同治疗前基线CD4+T淋巴细胞数相比,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CD4细胞数明显增加,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以后,CD4细胞计数在不同治疗时间段均逐渐上升,提示患者抵抗力的增强。定期监测CD4细胞计数的变化,有助于治疗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并观察对治疗的反应。  相似文献   

2.
总结龚锡曾在治疗各类肝病方面的经验。提出了益气化湿,健脾外肾治疗乙肝HBeAg转阴,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治疗慢性乙肝活动期,清肝化浊,活血通络治疗脂肪肝,益气活血,软坚化瘀治疗肝纤维伦的4个观点,根据4个观察,组成了4个有效的方剂,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数的变化情况,为全省的抗病毒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青海省2013—2015年间接受抗病毒治疗的127名HIV/AIDS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及12个月CD4~+T淋巴细胞数进行检测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7例HIV/AIDS患者的平均开始治疗年龄为(37.6±10.8)岁,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数平均水平为(321.2±108.4)个/μL;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时与进入治疗时点相比,其CD4~+T淋巴细胞数平均增加了52.2个/μL、75.8个/μL、75.3个/μL和76.5个/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抗病毒治疗1年后,CD4~+T淋巴细胞数500个/μL的患者从0例增至37例,占患者总数的29.1%;CD4~+T淋巴细胞数分为≤200个/μL、201~350个/μL和350个/μL三组患者,经抗病毒治疗1年后,CD4~+T淋巴细胞数平均分别增加了80.7个/μL、84.7个/μL和65.8个/μL,不同组患者HAART治疗1年后CD4~+T淋巴细胞数均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青海省目前的HAART治疗效果明显,同时提高HIV/AIDS患者的依从性,并尽早开展抗病毒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延缓疾病进程,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黄璟  熊龙根 《广西医学》2009,31(4):493-494
目的比较培哚普利和卡维地洛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浓度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74例AMI患者(心功能Killp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培哚普利组(n=40例)和卡维地洛组(n=34例),分别给予培哚普利4-8 mg/d或卡维地洛12.5-25 mg/d。测定其治疗前、治疗后4周、3个月和6个月时的血浆BNP浓度,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测LVEDVI和LVEF。结果治疗4周、3个月及6个月时,两组BNP水平均显著降低,并且随时间推移呈直线下降趋势。两组BNP浓度均在4周时下降最为明显,而且培哚普利组比卡维地洛组降低更为显著。培哚普利组治疗4周、3个月及6个月时LVEF和LVEDVI均明显改善。卡维地洛组治疗4周、3个月和6个月时LVEF显著提高;而LVEDVI则在治疗4周时改善不明显,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明显降低。结论培哚普利和卡维地洛均可降低AMI患者血浆BNP水平及改善心室重构,培哚普利治疗4周后即可显著改善心室重构,而卡维地洛则在治疗3个月后改善了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结核治疗对艾滋病(AIDS)合并肺结核的治疗效果与CD4+淋巴细胞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AIDS合并患肺结核患者68例,对其采取(2个月强化期四联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4个月巩固期异烟肼+利福平,即:2HERE/4HR)抗结核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采集新鲜静脉血,通过流式细胞术对CD4+淋巴细胞进行检测。结果:抗结核治疗后,患者CD4+淋巴细胞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治疗结束后,患者症状、病灶吸收及痰菌转阴情况与原CD4+数量具有相关性,即CD4+数量低于100个/μL时,患者治疗效果不佳,而高于200个/μL时,治疗效果显著。结论:针对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采取抗结核治疗,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其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经6个月HCG治疗的4例HH病人进行了临床分析。4例病人治疗3个月时出现了第二性征,睾丸酮水平升至正常男性睾酮水平低值。睾丸体积及体力明显增加,性功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滋阴补肾方治疗肾阴亏虚型帕金森病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滋阴补肾方治疗,连续治疗4个月,其中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和4个月采用《帕金森病功能评定量表》(UPDRS)与Webster评分量表分别评定疗效,观察临床疗效。结果:UPDRS与Webster评分标准情况下,组内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1个月、2个月、4个月后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2个月及4个月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治疗2个月、4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判定方面,使用UPDRS评分标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bster评分标准情况两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阴补肾法治疗肾阴亏虚型帕金森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胡传炬 《中外医疗》2009,28(24):75-75
目的探讨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不同时期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5年2月至2008年6月收治10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全部接受放射碘治疗,观察治疗2个月,4个月和6个月的疗效。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7.0%,而治疗4、6个月后分别为84.0和88.0%,与2个月后的治疗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治疗4、6个月后的有效率比较差异不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131I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但疗效与治疗时期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三角肌误注射卡介苗的应急治疗方法及效果分析.方法 对一起集体误种卡介苗的4例儿童进行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应急治疗、3年随访观察及效果分析.结果 经应急治疗,4例误种卡介苗的儿童分别于2个月、4个月和6个月治愈.3年随访,除三角肌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和皮肤疤痕现象外,未发现活动结核病灶,生长发育正常.结论 卡介苗误种后应及早反复局部封闭治疗,全身强化治疗3月,维持治疗9个月,可达到治愈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了 31例锁骨远端骨折 (NeerⅡ型 )患者。结果 :随访成功 2 7例 ,随访时间 5个月~ 2 4个月 ,平均 1 4个月 ,X ray示骨折完全愈合 ,无钢板松动征象。结论 :锁骨钩钢板是锁骨远端骨折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Ru4 86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  6 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口服Ru4 86 12 .5~ 2 5mg/d ,连续 3~ 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比较用药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 结果 在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闭经 ,与治疗前比较 ,总主观症状评分于治疗 3个月后下降了 80 .2 % ,6个月后下降了 91.8% (P <0 .0 1) ;用药 3个月血孕激素水平比用药前显著降低 ,黄体生成素升高 ,雌激素水平降至卵泡中期水平 ,促卵泡激素水平均无变化。停止治疗后于 4~ 6周恢复月经。不良反应为潮热。结论 Ru4 86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良好 ,副作用小 ,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又一种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和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治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46例,同时选择同期治疗的非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5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患儿予以匹多莫德颗,治疗2个月检测CD4+和CD8+。结果:对照组患儿经过治疗后,2个月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CD8+27.91±6.36,CD4+43.52±7.15,CD4+/CD8+1.55±0.29;治疗组治疗前CD8+35.88±7.29,CD4+36.26±6.22,CD4+/CD8+1.02±0.21,治疗2个月后CD8+29.23±4.86,CD4+41.11±7.29,CD4+/CD8+1.41±0.26,治疗组患儿治疗前外周血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D4+水平及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CD4+、CD8+水平及CD4+/CD8+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经过治疗显效32例,显效率69.6%,好转11例,好转率23.9%,无效3例,无效率6.5%,总有效率93.5%。结论:匹多莫德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提高外周血CD4+和CD4+/CD8+比值,从而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回医烙灸法结合康复易化技术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性瘫痪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5例和烙灸+康复组35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康复组接受康复易化技术治疗,烙灸+康复组在康复组基础上接受烙灸治疗。并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后3个月,分别采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简式Fugl-Meyer(FMA)量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定疗效。结果上下肢评分与治疗前相比,烙灸+康复组FMA评分4周和3个月后明显增高(P<0.05或P<0.01);康复组治疗4周和3个月后也有明显增高(P<0.05);烙灸+康复组治疗4周后及治疗3个月后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康复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和3个月后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或0.01);烙灸+康复组治疗4周和3个月后评分高于康复组(P<0.05)。结论烙灸结合现代康复,可以建立正常的运动功能模式,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减少或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远期疗效明显,且烙灸结合康复治疗所需费用少,患者及其家庭的负担较低,为疗法的推广使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河南省2009年首诊为艾滋病(AIDS)后随即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河南省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数据库登记的116例河南省2009年首诊为AIDS后当年即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资料,将其按照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数分成3组(<20个/μl,20~99个/μl和100~350个/μl),使用SPSS 14.0软件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约2个月及5个月的CD4+T淋巴细胞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首诊后接受治疗的3组患者在治疗约2个月后CD4+T细胞计数同治疗前比较都有提高[<20个/μl组:(84.93±64.33)个/μlvs(9.39±5.10)个/μl,P=0.000;20~99个/μl组:(178.71±135.34)个/μlvs(46.62±18.71)个/μl,P=0.001;100~350个/μl组:(316.81±128.81)个/μlvs(197.66±67.59)个/μl,P=0.002],但是在治疗5个月后3组患者CD4+T细胞计数同治疗2个月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CD4+T细胞基线低的组达到的治疗效果较差。结论早发现、早治疗仍应是河南省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苏州中医医院汪达成主任医师治疗胃癌的临床经验总结为4个特点,这4个特点是扶正注重胃气,祛邪着重化痰,组方重视理气和辨证结合辨病,环绕这4个特点,阐述了汪老治疗胃癌的学术观点。本文还列举典型病案,以具体介绍汪老治疗胃癌处方用药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影响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治疗成功的临床因素.方法 通过对我院235例共410个周期接受IUI治疗妇女的促排卵方案、IUI的时机、IUI的周期数进行统计,分析其与妊娠的关系.结果 ①IUI治疗结局与促排卵方案有关.②1~4个周期IUI治疗的妊娠率分别为12.67%、13.01%、18.75%、6.67%,5~6周期IUI治疗的妊娠率均为0,前4周期IUI治疗的妊娠率明显高于4个以上周期(P<0.05). 结论 1~4个周期IUI治疗的妊娠率明显高于4个以上的周期,增加IUI周期数不能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29例鼻咽癌肝转移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RFA),研究其近期局部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方法:鼻咽癌肝转移患者共29例,病灶总数61个,经RFA治疗1个月后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评价肿瘤治疗效果。结果:肝脏病灶直径小于4.0cm的病灶共31个,4.1—5.0cm者14个,5.1-6.0cm者9个,大于6.1cm者7个,经消融治疗后达到完全坏死者分别为29个(29/31),10个(10/14),4个(4/9),2个(2/7)。病人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射频消融(RFA)安全可靠,副作用小,是治疗鼻咽癌肝转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发生YMDD基因变异与治疗期间血清IL-12和IL-4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炎患者给予口服拉米夫定治疗1年时发生YMDD变异和未发生YMDD变异各选择40例,测定拉米夫定治疗后3、6、12个月血清IL-12、IL-4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在无YMDD变异组患者中,血清IL-12和IL-4水平在治疗后各个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IL-12水平升高,IL-4水平降低(治疗后3、6、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均P<0.05);在YMDD变异组患者中,血清IL-12和IL-4水平仅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IL-12水平升高,IL-4水平降低(均P<0.05);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和治疗前比较IL-12和IL-4水平无变化(P>0.05);YMDD变异组治疗后3个月和无变异组治疗后同一时间相比,其变化幅度小(P<0.05).结论 发生YMDD变异与治疗期间IL-12和IL-4水平变化有关,治疗期间其水平变化小而短暂者有更大的机会发生YMDD变异,动态检测血清IL-12和IL-4水平可以作为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发生YMDD变异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周迪  马永娟  王彬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5):131-134
目的探讨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外周静脉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7年4月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的150例艾滋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给予高效联合抗病毒疗法(HAART)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患者外周静脉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情况,并分析影响患者外周静脉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HAART治疗后,150例患者的外周静脉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存在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呈现增长的趋势,且治疗3、6、9及12个月时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以及治疗方案对患者外周静脉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量无明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0岁、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BMI≥23 kg/m~2及无药物漏服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量均明显高于年龄≥40岁、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BMI23 kg/m~2及有药物漏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有利于提高艾滋病患者外周静脉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且治疗效果与患者的年龄、BMI、治疗时机及服药依从性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应用司他夫定(d4T)、拉米夫定(3TC)、奈韦拉平(NVP)方案治疗艾滋病患者的效果。方法42例艾滋病患者用d4T、3TC、NVP方案治疗1年,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每月随访1次,并分别在治疗0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检测病毒载量、CD4+绝对计数和耐药情况。结果42例艾滋病患者治疗0个月、6个月、12月病毒载量平均值为5.00、2.54、2.03log10拷贝/ml,其中治疗6个月、12月后分别有24例、36例达到检测不到水平(〈50拷贝,1111)。CD4+绝对计数治疗0个月、6个月、12月平均值分别为147、247、274个/mm^3。42例患者在治疗后发现有1例患者对ABC、AZT、d4T、DDI有潜在低度耐药突变。结论艾滋病人规范使用抗病毒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